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区域动脉灌注与静脉输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注乌司他丁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的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相关治疗指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虽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BA、UA、WB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相比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的给药方式更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ASP)的有效方法。[方法]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或脾动脉,予抗生素及乌司他丁联合持续区域动脉灌注,观察血尿淀粉酶、血象、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胰腺CT的变化,并给予APACHE-Ⅱ评分。[结果]20例患经持续区域动脉灌注抗生素及乌司他丁,12h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72h内血尿淀粉酶、电解质、肾功能、血气分析均转正常,1周后血象、肝功能恢复正常,3周后复查胰腺CT示病灶范围明显缩小。APACHE-Ⅱ评分下降。[结论]持续区域动脉灌注是治疗AS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胰动脉置管持续区域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胰血管留置导管持续区域灌注生长抑素和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29例SAP患者分为区域灌注组(13例)和常规给药组(16例)。区域灌注组经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胰腺坏死的供血动脉留置导管,用微泵持续24h灌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症状体征消失后拔管。常规给药组用静脉输注药物,药物用量及剂量完全同区域灌注组。结果:灌注组治疗后48h腹部体征明显改善,腹痛减轻,7-12天症状全部消失,病情无复发,疗程平均20天,均痊愈出院,常规给药组治疗后5-7天见腹部体征改善,病情有反复,疗程45天-4个月,平均57天,常规给药组出现严重并发症13例次,死亡4例,结论:经胰血管置管持续区域灌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治疗SAP疗效好,病程短,并发症少,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胰血管留置导管持续区域灌注生长抑素和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24例SAP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胰腺坏死的供血动脉留置导管,用微泵持续24h灌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症状消失后拔管。结果灌注治疗后24~48h腹部体征明显改善,7~11d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经胰血管留置导管持续区域灌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治疗SAP疗效好、病程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给药对急性置症胰腺炎(SAP)大鼠不同脏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SD大鼠46只,随机分为4组:①组1 对照组(假手术组)10只;②组2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经腹腔动脉给药组12只;③组3 AHNP经尾静脉给药组12只;④组4 AHNP组12只;用药组分别在造模后12h给药,持续8h,24h后取材,测血清磷脂酶A2(PLA2)浓度;观察肝、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mRNA(TNF-αmRNA)的表达变化,取部分肝、肺、胰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组4比较,组2门静脉血清PLA2浓度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减少(P<0.05),而肺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与组4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3门静脉血清PLA2浓度下降不明显(P>0.05),肺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减少(P<0.05),而肝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与组4无差异(P>0.05)。结论:药物对胰腺炎的治疗作用与给药途径相关,腹腔动脉灌注可减少SAP大鼠胰腺坏死面积,减低门静脉血PLA2的活性,使肝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但对肺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影响小。外周静脉给药对肺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胰血管留王导管持续区域灌注生长抑素和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24例SAP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胰腺坏死的供血动脉留王导管,用微泵持续24h灌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症状消失后提管。结果灌注治疗后24~48h腹部体征明显改善,7~11天后症状全部消失。3天后病人痊愈出院。结论经胰血管留王导管持续区域灌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治疗SAP疗效好、病程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杜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36-1638,1641
目的:研究区域动脉灌注和静脉注射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区域动脉内灌注治疗、对照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淀粉酶及肝肾功能、炎症反应、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血糖、胰高血糖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病情和靶器官功能、缓解炎症和应激反应,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胰血管留置导管持续区域灌注生长抑素和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疗效。方法:将29例SAP患者分为区域灌注及早期中药治疗组(13例)和常规给药组(16例)。区域灌注及早期中药治疗组经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胰腺坏死的供血动脉留置导管,用微泵持续24小时灌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症状体征消失后拔管。常规给药组用静脉输注药物,药物用量及剂量完全同区域灌注组。结果:灌注组治疗后48小时腹部体征明显改善,腹痛减轻,7~12天症状全部消失,病情无复发,疗程平均20天,均痊愈出院。常规给药组治疗后5~7天见腹部体征改善,病情有反复,疗程45天~4个月,平均57天。常规给药组出现严重并发症13例次,死亡4例。结论:经胰血管置管持续区域灌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及早期中药治疗SAP疗效好,病程短,并发症少,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12月以前常规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06年1月以后在常规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55例患者作为治疗组,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轻、重症急性胰腺炎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尽早使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区域动脉灌注联合腹腔镜下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联合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25例入院后先行区域动脉灌注,随即行腹腔镜下置管引流术。术后经引流管行持续腹腔灌洗,结合积极的综合治疗。结果:25例均经联合治疗后48h内腹痛减轻,腹部体征明显改善,腹膜炎范围缩小,7~10天症状全部消失。24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晚发性胰性脑病。结论:区域动脉灌洗联合腹腔镜腹腔灌洗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灌注治疗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行动脉灌注的重症胰腺炎病例为治疗组,24例行静脉滴注的重症胰腺炎病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诊断明确后行动脉灌注。结果:治疗组在临床体征消失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动脉灌注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在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行局部胰腺供血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除常规治疗、抗生素治疗等综合措施外,给予胰腺局部供血动脉持续灌注川芎嗪和施他宁,而对照组常规及综合治疗与研究组相同,但局部仅持续灌注施他宁,比较两组治疗第3、6d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6d血、尿淀粉酶,血糖、血钙、血尿素氮、白细胞计数,腹胀、腹痛、压痛消失天数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血、尿淀粉酶,血糖、血钙及腹部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施他宁局部胰腺供血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较单纯灌注施他宁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入院时即合并有胰外脏器功能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亦称Ⅱ级重症急性胰腺炎,Ⅱ grade serve acute pancreatitis,SAP-Ⅱ)患者的可行性及其他治疗要点,以期提高疗效。方法:1999年8月以来,采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5—FU、奥曲肽治疗6例SAP—Ⅱ患者,并以自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间采用早期手术治疗的6例SAP—Ⅱ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结果:手术组的病死率为5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76.3d,平均住院费用为18.4万元;早期区域动脉灌注组的病死率为0,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平均住院时间为37.3d,平均住院费用为5.4万元,经x^2检验,二组的死亡率(P<0.05)、并发症发生率(P<0.05)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早期采用区域动脉灌注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入院时SAP—Ⅱ患者的治疗关键。②妥善处理胰外脏器功能障碍是提高入院时SAP—Ⅱ患者疗效的重要环节。③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入院时SAP—Ⅱ患者晚期局部感染并发症与消化道瘘、大血管糜烂出血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和外周静脉推注中5-氟脲嘧啶(5-Fu)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SD大鼠222只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给药组和区域性动脉灌注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两组血浆、胰液和胰腺组织中的5-Fu浓度,并计算穿透指数和治疗优势度.结果区域动脉灌注组胰液和胰腺组织中5-Fu的最大浓度,存留时间90分钟分别为14.33±5.67mg/L,23.47±6.14μg/g,皆明显高于静脉推注组(5.89±1.57mg/L,9.68±2.63μg/g,50分钟)(均P《0.05).治疗优势度为2.56.结论区域动脉灌注5-Fu能明显提高5-Fu在胰液和胰腺组织中的局部浓度,改善ANP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 d。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腹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胰腺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水平、尿淀粉酶水平、总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腹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胰腺肿胀消肿时间、血淀粉酶水平、尿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疗效,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elecoxi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逆行胰胆管注射灭菌的4%牛磺胆酸钠诱导SD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AHNP)。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HNP组及Celecoxib预处理组(C+AHNP),动态观察3、6、12h血清淀粉酶(AMS)及胰腺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AHNP组胰腺组织COX-2表达和病理学评分显著并进行性增加,Celecoxib预处理在各时相点均显著减轻胰腺损伤的程度,下调COX-2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COX-2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Celecoxib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发挥对AHNP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区域动脉早期灌注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区域动脉灌注后第1、3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6.42±3.45)× 109/L,(13.79±3.23)×109/L;血淀粉酶分别为(303.4±297.6)U/L,(155.4±195.6)U/L;灌注治疗后第1天尿淀粉酶为(487.5±121.5).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8例病人(80%)灌注治疗后第3天腹痛明显缓解.全组平均住院时间14.3天,联合手术1例.病死率10%(1/10).结论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可作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该院7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UTI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以评价其疗效.结果使用UTI治疗急性胰腺炎,与对照组相比,腹部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痊愈率达76.9%,对照组为51.4%,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UTI可明显缓解胰腺炎的临床症状、抑制胰酶、减轻炎性介质对胰腺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多巴胺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的治疗作用。②方法 将Wistar大鼠5 0只随机分为两组 ,向大鼠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AHNP动物模型。多巴胺治疗组 (n =2 5 )静脉给予 5 μg/(kg·min)多巴胺 ,对照组 (n =2 5 )静脉给予生理盐水 ,于实验前和实验后 2、4、6、12、2 4h经颈静脉取血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术后 2 4h处死大鼠 ,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③结果 AHNP形成后治疗组血清IL 6、TNF 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t=6 .2 3~ 32 .32 ,P <0 .0 1) ;治疗 2 4h时 ,治疗组血清IL 6、TNF α水平与AHNP形成前差异无显著性 (t =1.99、1.71,P >0 .0 5 )。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3.92~ 9.94 ,P <0 .0 1)。④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可减轻AH NP的炎症反应 ,其机制可能与小剂量多巴胺能增加胰腺微区血流量和降低胰腺微血管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81-1583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与血液净化及其二者联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重症胰腺炎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实施血液净化治疗,n=30)、B组(实施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治疗,n=32)、C组(实施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n=34),观察治疗前后三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三组IL-10、IL-17、TNF-α、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4、CD8明显升高,而CD4/CD8明显减少,并且治疗后C组各项指标变化最明显,B组次之,而A组最小,三组之间两两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与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胰腺炎应用中,联合应用方案在抑制机体炎性因子表达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方面,较单一药物方案更具优势,且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