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易淑媛  罗成宜 《医学综述》2014,20(21):4009-4011
目的了解农民工梅毒预防知识知晓和发病情况,为制订控制梅毒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3年45月到夷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门诊进行岗前健康体检的部分厂矿新招男性农民工共计400人,进行梅毒知晓率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被调查男性农民工预防梅毒知识知晓人数为290人,知晓率为72.50%,梅毒感染人数为2人,感染率为0.50%。梅毒预防知识获取的途径中,通过"宣传资料"获取知识的人数为257人,占64.25%,"学校讲座"获取知识的人数为9人,占2.25%。结论拓展宣传梅毒预防知识的渠道和领域,是提高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苏省不同人群梅毒的知晓率结果,为制定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省13个地市区3 016名不同人群进行了梅毒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结果:在调查的3 016名对象中,梅毒预防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7.69%,在各类人群中,男男性行为人群的知晓率最高,达到86.04%,农民工的梅毒知晓率最低,只有54.01%;不同年龄组中,30~39岁年龄组的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最高,达到74.48%,20岁以下最低,为53.39%;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学历最高,达到76.24%,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提高;大部分人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宣传活动和网络?结论: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之间差异较大,应加强梅毒预防知识宣传,为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2010年南通市不同人群梅毒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通市不同人群掌握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中学生、流动人口和暗娼5类人群现场发放问卷,逐户逐人调查。结果南通市不同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暗娼人群知晓率最高占74.00%,其余依次为城市居民、农民工、农村居民和在校中学生,在校中学生梅毒知晓率仅为58.00%;不同性别梅毒知晓率: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χ2=5.13,P<0.05);随着年龄组的增大,梅毒知晓率逐渐提高,经趋势性卡方检验,不同年龄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问卷中的问题,对"梅毒经性传播"知晓率最高达91.43%,"日常接触不会传播"知晓率最低为53.33%;群众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中,"电视"比例最高68.10%,"学校讲座"比例最低5.71%。结论需重点加强在校中学生有关梅毒预防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拓展全人群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梅毒防治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我市人群的梅毒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南省梅毒流行状况及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治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2008—2017年梅毒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统一的梅毒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调查海南省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暗娼和MSM,分析比较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2008—2017年海南省共报告梅毒病例33 759例。2008年以来,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52%。梅毒报告病例中农民占主体,11 132例,占32.97%,但农村居民梅毒知晓率最低,为55.07%;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16%,其中MSM知晓率最高,为69.53%,城市居民、暗娼、流动人口分别为69.04%,63.97%,58.97%。五类人群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人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是宣传活动和电视,但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获得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以网络和朋友或同伴为主。结论 海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近年出现快速上升趋势,而五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对不同对象采用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方式,逐步提高人群梅毒知晓率,降低梅毒的发生率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陈果  周玲  丁红玲 《医学动物防制》2015,(2):192-194,197
目的通过调查安康市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了解该市居民梅毒预防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梅毒疫情防控策略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选取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青少年、男男人群、暗娼6类人群共计2 200人进行一对一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有效问卷共计2 200份,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74.2%。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58,P<0.01),其中城市居民知晓率最高(82.7%),暗娼人群知晓率最低(63.8%);不同年龄组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7,P<0.01),≤19岁人群知晓率最高(78.7%),≥50岁人群知晓率最低(60.0%);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33,P<0.01),高中或中专知晓率最高(80.1%),文盲知晓率最低(40.9%)。结论安康市普通群众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较国家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应注重宣传活动的多样性及普及性,尤其需要重视针对高龄、低学历、在校生及高危职业人群的宣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流动人群对梅毒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总结相应的防范策略,为性病传染做好预防。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调查问卷,在调查人群知情并自愿参与的情况下,通过面对面的调查访问,了解流动人群对梅毒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其进行防治措施总结。结果:从调查结果中得知,所选人群中教育水平越高对梅毒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各文化层次人群对梅毒知识知晓率差异有意义(P<0.05)。从电视、宣传活动、医生、网络、书籍、宣传材料、报刊、朋友或同伴、广播及其他等10中不同知识信息来源统计结果显示,电视和宣传活动是流动人群获得梅毒知识主要途径。结论:流动人口梅毒知识知晓率低,对该病仍有较大的排斥,应加强对流动人群梅毒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降低梅毒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的梅毒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在深圳最大的6个行政区中随机抽取12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30~50名咨询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设计的“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率91.90%,其中梅毒防治知识知晓人数285人,知晓率为73.83%(95%CI:69.44%~78.22%);梅毒防治知识应答准确率为55.70%~91.97%;人群获取梅毒知识主要途径分别是网络/微信/手机APP等电子媒体(64.25%)、宣传活动(43.78%)、报刊/杂志/宣传折页等纸质媒体(38.86%)、医生咨询(37.82%)、电视/广播(33.68%)。不同户籍、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是否通过电视/广播、是否通过报刊/宣传折页等纸质媒体获得梅毒预防知识,其知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的梅毒知识知晓率较低,应结合艾滋病防治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群梅毒防范意识,减少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抚顺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抚顺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现状,为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样,采用《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知识与行为调查问卷》对抚顺市1500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在1500名农民工中,91.7%听说过艾滋病,能正确指出其三大传播途径的占78.0%,认为蚊虫叮咬传播和不清楚的占43.2%,认为与艾滋病感染者其他一般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传播的和不清楚的比例为18.4%。结论:农民工对艾滋病的传播等具体知识掌握不够准确,要大力加强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9.
金州区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及相关行为情况,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全民动员,参与和干预等策略,促进农村居民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为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金州区8个乡镇的15~49岁农村居民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共调查16个村1869名村民。结果:艾滋病预防及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5.1%~86.8%;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2.0%~93.8%: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共同用餐、握手等知识回答率分别为6114.%~92.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部分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应针对知识薄弱点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采用广播、定期的宣传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辛集市性病门诊就诊者对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现状,探讨影响其知晓情况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干预工作提供线索和相关数据。方法采用连续采样方法,2017年1~6月在辛集市4个市直医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性病就诊者300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 0进行统计。结果年龄以20~49岁组为主,占72. 0%;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占80. 0%。实施《方案》前梅毒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62. 0%;梅毒预防知识的获得途径以通过网络获得为主,占30. 3%,门诊和大众媒体(电视、杂志、报纸)也是获得梅毒预防知识的重要途径,占33. 7%。性病就诊者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对梅毒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均有影响。结论辛集市性病就诊者对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应通过网络、电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页、小册子等加强梅毒知识的宣传,针对高危人群,通过聘请专家讲解相关知识及集中放映宣传片等开展性病知识宣传干预活动,以达到规范化治疗的效果,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并比较中低档暗娼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感染状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调查中档暗娼166例和低档暗娼178例,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IV5K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中低档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3.13%和52.81%;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87.35%和54.49%;HIV感染率分别为0.60%和1.69%;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3%和23.60%。结论:低档暗娼预防艾滋病的意识薄弱,应重点提高低档暗娼的高危行为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2.
赵继续  闵红艳 《河北医学》2013,(8):1239-1242
目的:了解羌民族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情况,以掌握羌民族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我州卫生部门制订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方法:组织在校农村卫生学专业学生分别在县城、羌族人口聚居的乡镇集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采用匿名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发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6份。统计结果提示,羌族地区农村人群对于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38.48%,其中传播途径知识所占的知晓率为35.39%。预防措施知晓率为32.72%,对艾滋病问题的正确态度率为35.80%。单因素x2分析提示,羌族地区人群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与其对艾滋病的知晓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为性别和文化程度。结论:羌民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很低,应制定相应健康教育规划。加大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农民工患肺结核病的特征及其相关暴露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县结防机构掌握的全县肺结核患者病历资料作线索,以农民工患肺结核者为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及对策措施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共调查2006~2008年3年627例农民工肺结核患者,农民工肺结核发病占全县结核病总数的31.65%;发病以25~45岁的青壮年人为主,男女之比为1.25:1;到沿海打工和工作年限长者,以及从事劳动强度轻度中度者发病居多;Ⅲ型肺结核是主要的临床类型,占84.37%。治愈率为90.91%。休息少、营养差、长期超时劳动是肺结核的三大暴露因素,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显示患者就诊期间健康教育工作扎实。结论农民工由于流动性大,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所以重视农民工肺结核防治和管理工作,强化防治知识宣传是做好农民工肺结核防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妇女对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我县4个乡镇的1600名农村育龄妇女对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了解,根据是否宣传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调研结果。结果:观察组农村育龄妇女对乙肝母婴传播方面的知晓率为72.9%,对照组为43.8%,差异显著(x2=37.054,P <0.05)。通过医务人员获得知识的比例为60.3%,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结论:对于农村育龄妇女的预防知识教育,可显著提高知晓率,且医务人员讲解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中专院校学生非典型肺炎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获取信息的途径及所持观点,2003年4月,在丽水市区的6所大中专院校中,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随机抽取了1100名学生,开展了非典型肺炎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总的知晓率为52.26%,其中女生的知晓率高于男生,大专生的知晓率高于中专生,医学生的知晓率高于非医学生,各比较组差别不大,但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间的差异非常显著。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各种宣传资料,对预防的态度显示出一定的积极性,但漠不关心者占有较大的比例。结果表明,全市各大中专院校学生对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及相关因素的知晓率不够高,获取信息不够主动,预防意识还不够强,必须加大力度在大中专学生中进行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校71名女同学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校女同学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我校妇幼保健专业的女同学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以无记名自填问卷式进行调查。结果:女同学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完全知晓率仅为32.39%,知晓率为87.32%。对三条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均在98%以上。但对“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和“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游泳池、浴缸会得艾滋病吗?”及“性生活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吗?”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9.01%、74.65%及66.20%。结论:我校女同学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有一定的知晓,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县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所在的一所高中660名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并采用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制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问卷对艾滋病预防的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分析,在所有数据检查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660名在校学生调查中发现,在校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低,仅占48.2%(318/660);其中男性知晓率为48.88%(175/660),女性知晓率为34.44%(104/660),女性知晓率低于男性,P0.05;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来源渠道主要是从网络、广告、报刊、书籍、电视、免费宣传材料等大众媒体所了解。结论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学校对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尚未落实,应加强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社会应加大对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维吾尔群众对HIV/AIDS的认知水平现状,为开展民族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疏附县维吾尔人群中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中学生、教师、基层公务员、公安干警、农民工、校外青少年等8类人群共1260人,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城镇居民64.5%、农村居民59.38%、中学生48.79%、教师71.38%、基层公务员85.36%、公安干警92.72%、农民工38.46%、校外青少年20.45%;实际获得和喜欢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电视、清真寺宣传活动。结论:8类人群的知晓率均低于国家“十二五”行动计划制定的目标要求,要继续加强防艾宣传力度,今后宣传的重点人群是农村居民、青少年和农民工。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恰当的教育策略。民族地区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其社会和文化的特殊性。充分发挥阿訇的宣传骨干作用,通过在清真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信教群众艾滋病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民工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订计划免疫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建筑工地、煤矿工作的105名农民工开展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农民工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达50%以上。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宣传,努力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九江市各县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大众知晓率状况,为江西省《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终期评估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方法,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学生及农民工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学生及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9.07%、77.04%、88.89%、78.47%。不同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高的高于文化程度低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九江市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加大对青年学生、农民工及其它低文化程度民众的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