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10年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ONP)的取穴规律,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取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以"动眼神经麻痹"(或"动眼神经损伤")、"针刺"(或"针灸"、"电针")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针灸处方主穴数据库,整理、分析其取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经过筛选,最后共纳入23篇符合要求的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相关文献。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使用频次居前12位的腧穴依次为:攒竹、睛明、丝竹空、太冲、鱼腰、阳白、足三里、四白、风池、太阳、三阴交、合谷。结论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多选取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胃经、脾经和督脉上的穴位,以头面部和下肢部穴位使用频繁,选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为交会穴、原穴。  相似文献   

2.
在德国针灸治抑郁症1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太冲、丘墟、间使、神门、人中."为主穴,应用辨证施治以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毫针并施以相应的针刺手法治疗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128例.结果: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总有效率为91.41%.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和气郁化火型-"实证"的总有效率为95.59%,治疗心脾两虚型、忧郁伤神型和阴虚火旺型-"虚证"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针刺对抑郁症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Li J  Wu MX 《针刺研究》2011,36(6):449-452
针刺操作技术是针刺治疗的核心。传统针刺操作技术考核主要基于专家的主观判断,缺乏必要的信度及效度。我国针刺操作的量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距离建立完善的标准化考核体系仍有较大差距。外科技术的定量评估在欧美早已广泛开展,针刺治疗作为一种微创外科治疗手段,可以借鉴国外外科技术评估中成熟的理论及方法,例如运用量表评估针刺操作行为、运用精密仪器测试针刺操作主要技术指标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常用针刺手法标准数据库;同时应当根据针刺操作的特点,积极设计高仿真人体模型或训练标准化病人以客观评估"得气感",从而逐步建立起适合针刺操作技术的标准化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4.
介绍胡玲香教授治疗肥胖症理论依据以及针刺治疗特色.胡老从中医理论提出"脾虚湿盛"为肥胖症的基本病机,痰湿则贯穿于其治疗的始终,以"健脾消痰利湿"为针刺治疗原则.在针刺治疗特色上,体针与耳针相结合,强调揣穴和浅针刺在治疗肥胖症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以针刺为主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文献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月经不调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针刺""针灸"和"月经不调"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中国知网2012年至2017年9月在国内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月经不调的随机对照临床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分别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经异质性检验,发现大部分研究对象同质,且以针刺为主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部分文献证明以针刺为主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6.
介绍杨白燕教授运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三叉神经痛发病的主要原因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杨教授以醒脑开窍、疏经活血、化瘀止痛为主要治则,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特点、留针时间的规律。方法采用以"中医""原发性痛经""针刺""腧穴"为关键词,采用关键词检索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原发性痛经针刺处方主穴数据库,分析针刺处方用穴的特点和留针时间规律。结果从穴位而言,频次最高选取三阴交、关元、地机、足三里为主穴,从经脉而言,主要选择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留针时间集中在20~40 min。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时重视任督二脉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使用,穴位主要选择三阴交、关元、地机、足三里,留针时间以20~40 min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针刺治疗头痛的选穴共性和规律。方法采用以"中医""头痛""针刺""腧穴"为关键词,采用关键词检索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头痛的临床文献,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治疗头痛针刺处方主穴数据库,分析针刺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分别为外感头痛选取风门、大椎、曲池、风池、太溪,内伤头痛选取丰隆、肾俞、血海、脾俞、头维;经络外感主穴主要分布在督脉,内伤主要分布在足少阳胆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近5年中国国内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方法:以"针灸""针刺""电针""毫针""手针""体针"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文献中的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针刺刺激量及补泻方法、疗效标准进行分析。结果:严格筛选后获得文献共50篇,临床报道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不同报道中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疗效标准存在差异;单纯针刺治疗RA的文献较少,多以针刺结合其他疗法为主。结论: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取穴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针刺治疗胆绞痛的选穴方法,总结针刺治疗本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40年来有关针刺治疗胆绞痛的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分析现代研究治疗本病的选穴规律。结果:根据分析发现,目前临床研究选取腧穴最常用的穴位为阳陵泉、胆囊穴、胆俞、日月、足三里;选取穴位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选取的特定穴主要为五腧穴、下合穴、八会穴。结论:针刺治疗胆绞痛的核心穴位为阳陵泉、胆囊穴、胆俞、日月、足三里,可作为临床基础穴位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1.
目前WHO、NIH推荐的针灸适应症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病种有限,限制了针灸临床应用推广,针灸还可以治疗哪些潜在疾病,是国内外针灸研究的热点问题。以目前针灸基础研究国际较为公认的研究结论"针刺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物质"为切入点,应用蛋白互作软件STRING,构建针刺阿片肽及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刺阿片肽系统的重要蛋白,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MalaCards探索蛋白功能失常引发的病症,以针刺阿片肽系统的关键蛋白为源节点,以病症为目标节点,利用Gephi软件构建基于针刺阿片肽系统的针刺潜在治疗病症预测系统,从针刺效应靶标分子精准预测针刺潜在的治疗病症,为针灸适应病症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瑞士针刺治疗抑郁症患者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吉林中医药》2010,30(6):506-507
目的:以"百会、神门(双)、合谷(双)、太冲(双)。"为主穴,辨证施治以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在瑞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对照的临床方法,应用毫针治疗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34例。结果:针刺治疗抑郁症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针刺对瑞士抑郁症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痰浊、瘀血、肝风"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窍而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石学敏院士依据此病机在1972年提出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其治疗方法主要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辅以疏通经络,并强调针刺手法过程中的手法量学以标准化、规范化整个针刺过程。中风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醒脑开窍"针刺法以调神、开窍启闭立法,治以"醒脑开窍",取穴以阴经穴位和督脉穴为主,改变了以阳经为主治疗该病的传统配穴原则。"醒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选穴共性和规律。方法采用以"偏头痛""针刺""选穴""疗效分析"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偏头痛针刺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方法,分析针刺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总纳入针刺处方72条,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和部位分别为风池、足少阳胆经和头面部及颈项部,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百会、风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治疗偏头痛可以使用百会、太阳、风池组合,并结合具体情况搭配太冲、阳陵泉等穴位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固护正气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后者取关元穴、足三里穴为"双固"用穴,内关穴为"一通"用穴;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取内关穴.以垂体后叶素快速腹腔注射心肌缺血造模;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两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比较,"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双固一通"针法可明显提高大鼠抗心肌缺血损伤能力,较之单纯针灸通泻法效果更好;固护正气在治疗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学敏院士立足"治神"学术思想,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病的针灸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重视中风病的整体治疗,开发了丹芪偏瘫胶囊,建立中风单元。近年来,又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中风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治疗,创立了以人迎为主穴、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针刺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在中风病治疗方面的贡献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基础理论源流出发,以五脏为中心对针刺治疗中风进行探讨。通过阐述五脏功能与脑的联系、五脏经脉与脑的联系,以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补母泻子法调整五脏虚实,在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形成"经穴-经络-五脏-脑"的理论架构,指导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以期从理论到临床为针刺治疗中风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在中国针灸治疗学中独具特色。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丰富了传统中医理论,为"醒脑开窍"针刺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该针刺法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文章旨在对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近年来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做一总结,以期吾辈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观察"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轻中度产后抑郁障碍患者根据针刺治疗情况分为针刺组(103例)和非针刺组(13例)。针刺组以"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印堂、中脘、气海、关元、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非针刺组予心理治疗,每日1次,均治疗8周。根据针刺治疗次数,针刺组分为针刺A组(针刺治疗总次数≥6次者)60例和针刺B组(针刺治疗总次数6次者)43例。采用倾向评分法(PS)中的最近法将针刺A组和针刺B组患者进行匹配,最终有31对病例匹配成功。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针刺治疗次数对疗效的影响,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针刺A组总有效率为100.0%(31/31),优于非针刺组的76.9%(10/13)、针刺B组的58.1%(18/31,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A组和针刺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HAMD评分低于非针刺组(P0.05),针刺A组治疗第4、8周及随访时HAMD评分低于针刺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针刺治疗总次数和治疗持续天数与疗效相关(P0.05)。结论:"调任通督"法针刺可有效改善产后抑郁障碍,疗效与疗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罗本华  林辰  李晶晶 《陕西中医》2012,(10):1390-1391
目的:观察壮医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壮医针刺组采用以"以痛为腧"的基本原则,取面部诸酸、痛、痒、肿、麻、瘫或疱疹等反应点、脐内环穴(心、肝、脾、肺)等穴治疗。中医针刺组采用辨证分型取穴加面部腧穴为主穴针灸治疗。两组均每周针灸5次,视具体情况确定疗程。结果:中医针刺组57例,总好转率为98.2%;痊愈病例的平均疗程为13.15±4.82d。壮医针刺组共51例,总好转率为98.0%;痊愈病例的平均疗程为14.31±4.28d。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痊愈病例的疗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壮医针刺有与中医针刺治疗面瘫同样的良好疗效及相同的痊愈疗程,壮医针刺值得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