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两种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起搏治疗心动过缓的效果,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学和可行性。方法75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中,50例使用带球囊漂浮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25例使用普通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进行床边临时起搏,对两者的操作时间和效果分别加以回顾性分析,在一周内,38例在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时进行了导管位置的X线观察,其他存活患者也进行了导管位置的X线观察,比较两种起搏方式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球囊漂浮电极组,即刻起搏成功率为94%,起搏成功时间为(8.5±2.7)min,并发症发生率为2%,术后导管脱位率为6.3%;普通电极组,即刻起搏成功率为96%,起搏成功时间为(6.3±2.1)min,并发症发生率为8%,术后无导管脱位现象。结论体表心电图指导下应用两种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紧急床旁起搏普通电极导管的操作技术及效果。方法 分析 10例因不同病因所致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而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 seldinger法行股静脉穿刺 ,均采用 DAIG6F电极导管 ,在床旁无 X线透视指引下缓慢推送导管 ,将电极导管送入右心室。根据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是否起搏成功。结果  10例患者中 9例在右心室成功置入DAIG6F电极导管 ,起搏正常 ,1例虽起搏成功然 3 h后突发心脏破裂死亡 ;1例起搏治疗过晚未能成功而死亡。本组安置电极导管所需时间 5~ 15 min,留置电极导管时间 3~ 2 2 d,无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普通电极紧急床旁起搏操作快捷 ,安全可行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在高原地区医院中的应用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6年3月丽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在床旁应用漂浮电极导管技术行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在心电监护指导下,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如何将漂浮球囊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部,严密观察手术过程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平均操作时间,放置时间,安置一次的平均费用。结果 1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器安置时间约8~30 min,电极留置时间0.5~20天,平均时间约6天,一次临时起搏器置入费用2500元。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气胸1例,误传锁骨下动脉1例,起搏器安置成功后电极脱位2例,均为喝酒后烦躁患者。无其并发症发生。结论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适合在没有X线透视、不宜搬动危重患者、高原地区偏僻医院中应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起搏心电图指引下气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临时起搏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起搏心电图指引下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植入气囊漂浮电极紧急心脏临床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者,在床旁无x线透视下,采取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seldinger法)、植入气囊漂浮电极(Swan-Ganz导管操作方法);根据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VVI模式)。结果 39例全部起搏成功,开始穿刺至起搏时间平均(11.5±5.5)min,起搏时间1~15d,起搏阈值≤2.0mA。无电极脱位及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以本法行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成功率高、效果可靠、快捷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的方法。结果62例均床旁成功完成带囊临时起搏电极右心室起搏,从穿刺到起搏的时间为10~20min,中位时间15min,除外1例出现起搏导线打结外,所有患者均无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局部血肿、气胸、栓塞、心脏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静脉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右心室临时起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对经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学和可行性。方法 对 5 13例因多种心律失常需要临时起搏的患者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 ,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和测量导管深度 ,并对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12 6例患者的X线胸片进行研究 ,判定该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分析起搏失败的原因。结果 床旁心脏临时起搏适用于各年龄组人群 ,起搏部位主要为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两种。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者 ,两种起搏点的导管深度分别为 (37 5 3± 3 5 2 )cm和 (34 2 1± 3 15 )cm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感知不良的发生率较心尖部高 (P <0 0 1) ,两组间起搏阈值差异无显著性。通过起搏心电图图形和导管深度指导下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即刻起搏成功率高达 99 6 1% ,并发症发生率小于 1%。结论 体表心电图和导管深度指导下应用顶端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 ,只要操作方法正确 ,几乎可取代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颈内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例经右颈内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在床旁无X线透视下将球囊漂浮电极送至右室 ,1 4例均获成功 ,1例失败。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 ,使用球囊漂浮电极经右颈内静脉送入右室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8.
漂浮电极导管法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安全、简便的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方法选取22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旁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将临时起搏漂浮电极导管在观察起搏信号情况下送入右心室,通过测定阈值及QRS波群形态确定电极位置。结果22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从穿刺到右心室起搏平均时间(8±3)min,起搏阈值均<1.0V,起搏电压2.0~5.0V,起搏天数平均5(1~12)d。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床旁漂浮电极导管法是一种操作方便、快速、安全的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  相似文献   

9.
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 176例进行总结分析 ,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学和可行性。 方法 男性 10 8例 ,女性 6 8例 ,年龄 6 1 7岁± 9 8岁 ,安置临时起搏器原因为 :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97例 ,病窦综合征 4 8例 ,因心动过缓外科手术中保护性起搏 31例 ,所有病例选择锁骨下静脉入路安置临时起搏器 ,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和测量导管深度 ,并对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 93例患者的X线透视进行研究 ,判定该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结果 床旁心脏临时起搏适用于各年龄组人群 ,起搏部位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者 ,两种起搏点的导管深度分别为 36 8cm± 2 7cm及 34 8cm± 3 3cm ,5例右锁骨下静脉入路者为右心室心尖部。其起搏点的导管深度 31 5cm± 3 1cm ,通过起搏心电图图形和导管深度指导下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 10 0 %。 1例发生左侧气胸 ,发生率 1 7%。 结论 体表心电图和导管深度指导下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 ,只要操作方法正确 ,可替代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紧急情况下床旁使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因心律失常紧急采用漂浮电极导管行临时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入路、手术时间、电极导管放置部位,判定该方法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经床旁使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即刻成功率达100%;从静脉穿刺至心室起搏使用时间为(5.2±2.0)min,从电极置入至心室起搏使用时间为(1.7±0.9)min;起搏、感知功能异常发生率右室心尖部(2.9%)小于右室流出道(33.3%)(P=0.01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紧急情况下床旁使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方便、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球囊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经静脉球囊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进行对比观察。方法54例床旁临时心脏起搏中,31例选择普通电极,23例选择球囊漂浮电极。观察两组间置管操作时间、起搏阈值、并发症等。结果两组间均有较高成功率,但球囊漂浮电极组置管时间明显小于普通电极组(2.1±2.3minvs9.3±5.3min,P<0.01),而起搏阈值等指标无明显差异,普通电极组发生并发症2例,1例为心肌穿孔,另1例为RonT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结论与普通电极相比,球囊漂浮电极有操作简便、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床旁球囊漂浮起搏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非透视下起搏)的临床疗效,比较其与X线透视下普通起搏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透视下起搏)在成功率、安全性及操作时间上的差异。方法21例应用非透视下起搏,全部选择左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起搏电极导管至右心室;透视下起搏24例,其中,14例选择左锁骨下静脉路径,10例选择右侧股静脉途径。结果非透视下起搏21例成功20例,透视下起搏24例全部成功,无一例出现血管损伤、血气胸、栓塞、心脏穿孔等并发症。两种方法在成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操作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视下起搏相比,非透视下起搏无需X线引导,也不需要特殊器械,具有床旁、快速、微创、插管时间短、术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不受环境条件限制等众多优点,可实施现场急救,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救治急危重患者心脏急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不同静脉途径及电极导管的利弊。方法: 对262例伴发多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动态心电监测下采用床旁经静脉穿刺法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入管路径依次为右侧颈内静脉136例次、双侧锁骨下静脉108例次、右侧股静脉18例次。评估临床可操作性、单次穿刺成功率、起搏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254例次经床旁盲插导管成功起搏,成功率97.0%。4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成功起搏,4例起搏失败。平均操作时间2~12 min。起搏器安置术中、起搏应用过程中共发生室速、血气胸、导管脱落、感知起搏不良等相关并发症27例,占10.3%。无室颤、心急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心脏急危重患者特别是急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救治中具有快捷、损伤小、灵活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特别是右侧颈内静脉路径及球囊漂浮起搏导管在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经颈内静脉床旁盲插普通电生理导管紧急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探讨经颈内静脉床旁盲插普通电生理导管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 5 1例缓慢性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在床旁无X线透视条件下插入普通 4极电生理导管 ,如有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插管成功 ,观察起搏操作时间 ,可靠性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4 9例患者起搏成功 ,成功率 96 .1%。2例起搏失败的患者需要在X线透视下起搏成功。从穿刺开始到成功起搏的时间平均为 4± 1.7(3~ 5 )min ,起搏阈值为 1.5± 0 .7(0 .5~ 3)mA ,床旁X线片证实右室心尖部起搏 2 5例 ,右室流入道起搏 13例 ,右室流出道起搏 11例。起搏时间为 5± 3.7(3~ 9)天 ,在此起搏期间有 3例患者出现导管脱位不能有效起搏 ,经调整导管后重新起搏。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颈内静脉床旁盲插导管行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普通电极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对于心动过缓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7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均在床旁非X线条件下,以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留置血管鞘.经鞘管送入6F普通起搏电极导管到达右心室,行床旁临时起搏.结果 78例患者完全置入成功,达到有效起搏.所有患者均无血、气胸,心肌穿孔,血栓形成,心包填塞,膈肌跳动等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发生电极脱位,1例患者植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并术后发热,1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因素,其他患者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 普通电极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床旁操作,无需X线引导,普通电极即可达到有效起搏,患者痛苦小、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抢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Absence of a temporary atrial electrode that is stable and easily positioned has limited the use of atrial pacing in the hospital setting. A novel electrode involving a performed, 6F "J"-shaped catheter with a 10F anodal sphere and proximal fixed orienting wings 28 cm from the anodal tip was constructed. This design facilitated percutaneous insertion into the subclavian vein and positioning without fluoroscopy. Over a 15-month period, five physicians used the device in 100 patients for control of bradycardia in 56, overdrive suppression of atrial or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in 29, conversion and control of 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 in seven, and temporary atrial-ventricular sequential pacing in eight patients with complete heart block. In 75 patients the electrode was inserted at the bedside without the benefit of fluoroscopy. Average insertion time was 2.5 minutes, initial thresholds were good, and lead stability evaluated by x-ray films and ECG recordings was excellent. The duration of pacing with the lead was 4.3 days (mean) and ranged from 1 to 23 days, with episodes of capture failure in only seven cases. Two of these cases were readily corrected by repositioning. This new electrode system could be rapidly inserted with excellent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for days. Its ease of use could expand the role of temporary atrial pac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无X线透视下,为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左锁骨下静脉路径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37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送入临时电极成功,即刻起搏成功率97.3%,手术开始至起搏成功时间8.0±2.2min,电极导管留置时间1~21d,其中2例电极导管脱位。31例急性心肌梗死经临时起搏后,心肌供血得到改善,恢复自主心律,顺利渡过超急期,1例过渡到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结论: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成功率高,快速,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缓慢心律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患者共34例,其中经右颈内静脉途径22例,左锁骨下静脉途径12例。根据体表起搏心电图形态及起搏阈值判断右室心内膜起搏是否成功。结果全组34例患者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均获成功。2例患者术后24h发生电极移位。无气胸、血胸、心脏穿孔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右颈内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应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体表心电图指导床边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的价值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应用气囊漂浮电极床边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指导价值。方法经不同静脉途径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应用气囊漂浮电极进行156例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植入,54例病例在随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时进行了导管位置的X线观察,对比研究了起搏图形与导管位置,导管深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