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盐酸丁螺环酮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拟合响应曲面法对盐酸丁螺环酮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良,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丁螺环酮PLGA微球。结果微球颗粒圆整,大小均匀,观察其体外释放,在2—11d之间,微球持续恒速释放药物。结论所制微球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操作方便,工艺稳定,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李小芳  舒予  刘玲 《中成药》2014,(3):634-637
目的制备穿心莲总内酯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及机制。方法采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穿心莲总内酯缓释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药物体外释药百分率为指标优选制剂处方。结果最终优化处方为20%HPMC K15M作为骨架材料,乳糖和淀粉比例为3∶1,3%PVP作为致孔剂。结论所制备缓释片的工艺简单合理,药物体外释放符合零级模型,制得的缓释骨架片具有较理想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盐酸左氧氟沙星缓释片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盐酸左氧氟沙星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释放度,进行释放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缓释片体外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介质、转篮转速对药物释放有明显影响。结论制备的盐酸左氧氟沙星缓释片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pH非依赖性释放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兵  石庭森 《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2):812-815
 目的:制备pH非依赖性释放缓释片,使药物在体内的释放不因所处胃肠道不同区段的pH不同而发生变化?方法:以盐酸奈福泮为模型药物,考察了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考察药物释放机制?结果:单用壳聚糖或海藻酸钠为缓释基质,其体外释放呈pH依赖性;两者合用能明显降低缓释片体外释放对pH的敏感性,且当壳聚糖 海藻酸钠以1∶2混合使用时,缓释片呈体外pH非依赖性释放的特征?在不同释放介质中,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互为骨架?结论:采用合适的基质组方可以制备pH非依赖性释放缓释片?  相似文献   

5.
氧化苦参碱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剂,并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为缓释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氧化苦参碱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实验,考察释放介质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研制的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ln(100-Q)=-0.11t+4.50,r=0.09998]。结论该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达到了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6.
银杏内酯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筛选及体外释放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银杏内酯A(GA)和银杏内酯B(GB)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不同规格及用量,乳糖用量、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羧甲基淀粉钠(CMS-Na)的用量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4M)为骨架材料,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为崩解剂,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为填充剂,制备了每天给药1次的银杏内酯缓释片。该制剂2 h释放约30%,6 h释放约60%,12 h释放90%以上,满足缓释片释放要求。结论:本方法制备的银杏内酯缓释片外观及可压性良好,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且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胡蓝降糖缓释片,并考查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单因素试验法考察骨架材料型号、用量及润滑剂对体外释放的影响,优化处方工艺。结果随骨架材料用量的增加,胡蓝降糖缓释片的缓释作用加强。结论胡蓝降糖缓释片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海棠  廖华珍  周菊英  韦贻春  蓝艳姣 《中草药》2023,54(14):4493-4500
目的 以丹皮酚、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明胶(gelatin)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纤维膜,并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评价。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仪制备了聚己内酯/丹皮酚纤维膜、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纤维膜以及三层纤维膜(上下层为聚己内酯膜,中间层为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量热扫描仪对单层纤维膜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通过CCK-8实验和溶血率测定法对载药纤维膜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并测定了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纤维膜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性;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考察丹皮酚的释放规律。结果 丹皮酚成功负载于电纺纤维中,CCK-8实验测得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纤维膜(载药量≤15%)对L929细胞存活率并无明显影响,溶血率实验测得样品纤维膜的溶血率都低于1%。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9.93±0.10)mm。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载药纤维膜对羟自由基的清除力较强,当丹皮酚的质量浓度为1.1 mg/mL,载药纤维膜的清除率为78.72%。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药物的释放先是经过一个快速释放阶段后进入缓慢释放过程。3层纤维膜的缓释效果最好,累积释放率为94.58%。结论 制备的丹皮酚纤维膜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抑菌活性及抗氧化活性,具有缓释性,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萘普伪麻双层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萘普伪麻双层缓释片并研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以羟丙甲纤维素为缓释骨架,二次压片制备萘普伪麻双层缓释片;并考察盐酸伪麻黄碱释放度的影响因素和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萘普伪麻双层缓释片,萘普生钠在0.5h的溶出量大于85%,盐酸伪麻黄碱在0.5h的累积释放百分率20%~40%,2h为40%~60%,6h为60%~80%,8h为70%~90%,12h在90%以上。盐酸伪麻黄碱从缓释层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制备的萘普伪麻双层缓释片具有明显的速释和缓释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10.
耿燕娜  张瑜 《中成药》2010,32(8):1328-1332
目的: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盐酸青藤碱延迟起释型缓释片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为主要辅料,采用干压包衣法制得盐酸青藤碱延迟起释型缓释片,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片芯骨架材料的种类(HPMCK15M、HPMCK4M、黄原胶和卡拉胶)和用量、外层衣膜骨架材料的种类和用量、衣膜材料制备工艺、压片压力等因素对制剂释药情况的影响。结果:盐酸青藤碱延迟片的释药时滞为4~5h,时滞后药物在24h内缓慢释放;片芯与衣膜骨架材料的种类和用量对释药时滞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骨架材料黏度增大,骨架材料用量增多,释药时滞延长,并且时滞后的药物释放有所减慢;压力较小时,随压力增加,释药时滞延长,当压力增加至缓释片硬度为(7±1)kg时,影响不显著(P0.05),压力对时滞后的药物释放无影响;衣膜材料的制备工艺对释药时滞和时滞后的药物释放影响不大。结论:盐酸青藤碱延迟片具有时滞后药物缓慢释放的释药特性,衣膜和片芯处方对药物延迟释放的时滞和时滞后的药物释放速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并研究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的性质。方法采用S/O/W乳化溶剂挥发法,考察了微球制备工艺中药物分散方法与油相溶剂的挥发速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将微球筛分后考察不同粒径微球的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释药前后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果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得平均包封率为69.3%的微球;药物缓释达9d以上,释药前后微球表面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S/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包封率较高、具有缓释特性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采用包合技术提高蛇床子素的溶解度,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设计正交实验优化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处方。分别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及Ritger-Pappas模型,对药物释放进行拟合。结果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为一级释放模型,遵循Fick扩散定律。结论优化后的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葛根钩藤中药复方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制备葛根钩藤缓释片。采用正交设计以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筛选。结果:HPMC规格与用量、乳糖用量对释放度影响显著,当以22%的HPMC K4M为骨架材料,18%乳糖为稀释剂时,制剂具有良好的12 h体外释药特性。结论:葛根钩藤中药复方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药物在体外释放可以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宋洪涛  林方清 《中草药》2009,40(2):210-214
目的 研制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以漂浮性能、雷公藤总二萜内酯的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_(K4M))为骨架材料,十六醇为助漂剂,碳酸氢钠为产气剂,聚维酮为致孔剂,制备了一天给药两次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该制剂在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2h释放约30%,6 h释放约60%,12 h释放90%以上,满足12 h释放要求,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说明本缓释片属于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混合控释机制.结论 研制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EG-PCL-DTX,DTX-PMs)胶束,研究多西他赛-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考察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C4-2B的抑制增长效应。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胶束的形态,采用激光粒度仪、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胶束的粒径,电位,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进行研究;采用MTT法检测多西他赛-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C4-2B的抑制作用,并与市售的多西他赛(多帕菲)进行比较。结果多西他赛-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72±0.24)%和(98.1±1.6)%,平均粒径为(25.19±2.36)nm,电位为(0.64±0.15)mV;体外释放具有一定缓释效应;MTT试验结果显示,多西他赛-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能够很好地抑制LNCaP-C4-2B细胞的增长。结论多西他赛能够被多包载制备成胶束,其粒径小,稳定性好,可显著提高多西他赛在水相中的浓度,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肿瘤细胞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性包衣制备银杏总内酯缓释微丸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清飞  周莉玲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4):1074-1080
 目的制备银杏总内酯(主含银杏内酯GA,GB,GC)缓释微丸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乙基纤维素的水性分散体对微丸进行流化床包衣,并对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如包衣液的组成、制备工艺因素、释放度测定方法等进行考察。对所制备的银杏总内酯缓释微丸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所制备的微丸具有较理想的释放及较好的圆整度、流动性、稳定性等,不同成分体外释放度拟合的释药方程不同。结论采用流化床水性包衣技术制备缓释微丸,具有快速、高效、质量可控的特点,可适合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黄葵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混合骨架材料制备黄葵缓释片,以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结果筛选得到缓释片最佳处方为:TFA25%,HPMC(K4M)55%,EC 5%,Lactose 15%,Mg stearate 1%。结论黄葵缓释片的制备工艺较简单稳定、重现性好,制得的缓释骨架片具有较理想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波红  程怡  董峥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99-2101
目的:考察处方因素对以乙基纤维素(EC)为骨架材料的人工麝香缓释片中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黏度级(EC10、EC20、EC45、EC100)及不同用量的EC制备人工麝香缓释片;并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固体分散物的物相分析,阐明麝香在EC中分散状态。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缓释效果与EC用量有主要关系,药物释放速率随着EC用量和黏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溶出介质pH值的增大而加快。结论:制备人工麝香缓释片应考虑选择合适的EC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复方丹参缓释片,并考查其体外释放度。方法:用超临界萃取丹参的有效成分,以湿法制粒压片制备复方丹参缓释片;以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HPMC用量、PVP用量及乙醇浓度3因素对主药体外释放的影响,优化处方工艺,并与普通复方丹参片进行比较。结果:复方丹参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随HPMC的用量增加,缓释作用加强。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缓释片比普通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片剂外观及可压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戊己胃漂浮缓释片中4种成分的体外释放规律及其在家兔胃内的滞留时间。 方法: 采用浆法测定戊己胃漂浮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以含0.8%聚山梨酯-80的0.1 mol·mL-1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运用HPLC测定戊己胃漂浮缓释片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芍药苷在12 h内的体外累积释放率,色谱条件为Thermo-ODS2-Hypersil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05 mol·L-1磷酸二氢钾(B)梯度洗脱(0~20 min,11%A;22~44 min,28%A;46~70 min,40%A),检测波长225 nm;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威布尔分布函数和Higuich方程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利用γ-闪烁照相法考察戊己胃漂浮缓释片在家兔胃内的滞留时间。 结果: 4种成分的体外释放均符合Higuchi模型,戊己胃漂浮缓释片可在家兔胃内滞留6 h。 结论: 饱腹状态下,戊己胃漂浮缓释片在家兔胃内的滞留时间明显长于禁食状态下,提示食物可能对该制剂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