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贵有  黄家卫  杨新周 《中草药》2020,51(9):2402-2407
目的对狭叶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RP-HPLC、TLC、硅胶、凝胶、MCI-gel树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狭叶薰衣草中分离得到1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醇(1)、丁香树脂醇(2)、frax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3)、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4)、8-hydroxy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5)、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6)、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7)、(2S,3R)-2,3-dihydro-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benzofuran-5-(trans)propen-1-ol-3-O-β-glucoside(8)、(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9-β-D-glucopyranoside(9)、(7R,8R)-7,8-dihydro-9′-hydroxyl-3′-methoxyl-8-hydroxymeth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1′-benzofuranpropanol-9′-O-β-D-glucopyranoside(10)、(E)-3-((2S,3S)-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2,3-dihydrobenzofuran-5-yl)allyl-2-hydroxyacetate(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狭叶薰衣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多穗柯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胜华  伍贤进  曾军英  张俭  周楠 《中草药》2010,41(12):1967-1969
目的 研究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叶中黄酮类成分,为其药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聚酰胺、葡聚糖凝胶树脂及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UV、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多穗柯中分离得到11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素(1)、根皮苷(2)、二氢查尔酮-2'-β-D-吡喃葡萄糖苷(3)、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7)、木犀草索-7-O-β-D-葡萄糖苷(8)、三叶海棠苷(trilobatin,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1).结论 化合物3、4、6~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5)
目的:研究狭叶瓶尔小草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热回流提取狭叶瓶尔小草干燥全草,并运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狭叶瓶尔小草中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O-甲基槲皮素(1)、瓶尔小草醇(2)、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3)、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6-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5)、槲皮素3-O-(6-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6)。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瓶尔小草科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酸模叶蓼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6'-甲氧基查耳酮(1)、2',6'-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2)、2',3'-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3)、3-甲氧基槲皮素(4)、山柰酚(5)、槲皮素(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12)、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13)、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6″-O-反式阿魏酰基)-β-D-半乳糖苷(15)。结论化合物3~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胡疆  张兰春  赵勤实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4):1969-1974
目的 对刮筋板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纯化,并利用1 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刮筋板全草70%丙酮水提取液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8-trans-4,5,9-trihydroxy-3,3',9'-trimethoxy-7 -O-5',8-O-4'-neolignan(1),7,8-trans -4,5,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7-O-5',8-O-4'-neolignan (2),malloapelin C (3),syringaresinol(4),2α,3β,24-trihydroxy-12-ursen-28-oic acid(5),11-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 (6),6-hydroxy-20 (29) -lupen-3-one (7),isolupenyl acetate (8),kaempferol(9),quercetin (10),apigenin( 11),catechin( 12),kamepferol-3 -O-β-D-galactopyranoside( 13),catechin(6-→8) catechin (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8为三萜类化合物,其他化合物为苯丙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膜荚黄芪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7,(8)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ge.叶黄酮类成分。方法膜荚黄芪叶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ODS、制备型HPLC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鼠李柠檬素-3-O-β-D-葡萄糖苷(3)、rhamnocitrin-3-O-β-neohesperidoside(4)、rhamnocitrin-3-O-β-D-glucopyranoside(1→2″)-β-D-apiofuranosyl(5)、沙苑子苷(6)、黄豆黄素(7)、4',7-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8)、染料木素(9)、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10)、染料木苷(11)、黄豆黄苷(12)、银椴苷(13)。结论化合物5、8、13为首次在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番石榴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慧星  李晓帆  李荣  李玲  王乃利 《中草药》2010,41(10):1593-1597
目的研究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叶的活性成分,为开发番石榴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运用多种柱色谱等现代分离手段对番石榴叶60%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鸢尾酚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槲皮素(4)、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O-(6″-芥子酸)-β-D-吡喃半乳糖苷(番石柳叶苷A,9)、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10)、顺式对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2)。结论对分离得到的11个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4、5、6显示较强活性,1、3、7、8显示中等强度活性。化合物2、10、11、12为首次从番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4)
目的研究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残渣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薰衣草残渣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检测抗氧化、降糖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樨草素-4′-O-β-D-葡萄糖醛酸苷(1)、木樨草素-3′-O-β-D-(6″-甲基)-葡萄糖醛酸苷(2)、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3)、木樨草素-7-O-β-(6″-甲基)-葡萄糖醛酸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6″-甲基)-葡萄糖醛酸苷(6)、芹菜素-7-O-β-D-(6″-乙基)-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7-O-β-D-(6″-丁基)-葡萄糖醛酸苷(8)、(7S, 8R)-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葡萄糖苷(9)、木樨草素(10)。化合物1、3~4对DPPH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3、7~8对PTP1B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2、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7~8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狭叶落地梅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华  向秋玲 《中草药》2010,41(6):881-883
目的对狭叶落地梅Lysimachia paridiformis var.stenophyll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和色谱法提取分离,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狭叶落地梅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正十六烷酸(3)、原儿茶酸(4)、正四十二烷(5)、山柰酚(6)、槲皮素(7)、杨梅树皮素(8)、柚皮素(9)、5-甲基山柰酚(10)、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所有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海平  苏雅乐其其格 《中草药》2015,46(21):3162-3165
目的研究蒙药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多叶棘豆全草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羟基苯乙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7)、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8)、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蜈蚣草Pteris vittataL.的化学成分.方法 蜈蚣草全草6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C18色谱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芸香糖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4)、淫羊藿次苷B6 (5)、ethyl β-D-xylopyranoside (6)、苯乙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7)、苯丙氨酸(8)、phenyl-β-D-glucopyranoside (9)、4-羟基-2-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10)、松脂醇-4”-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赶山鞭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的化学成分。方法赶山鞭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中压柱、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反式阿魏酸?β?D?葡萄糖苷(2)、(6R,9R)?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3)、(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4)、2?oxabicyclo[3??2??2]nona?5,7,8?triene(5)、金丝桃苷(6)、icaraside B2(7)、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8)、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β?D?葡萄糖苷(9)、香草酸(10)、顺式对羟基肉桂酸(11)、异槲皮苷(12)、木犀草素8?C?α?L?阿拉伯糖苷(13)、芒果苷(14)、槲皮素(15)。结论除了化合物1、6、12、1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庞策  左亚奇  张冠腾  甄攀 《中成药》2020,(5):1208-1214
目的 研究丝棉木Euonymus maackii Rupr.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丝棉木种子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D101、反相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甲基正丁酰氧基-2β-苯甲酰氧基-4α-羟基-6α-呋喃酰氧基-9β,12-二乙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6α,9β,12-三乙酰氧基-1β,2β,8β-三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2)、6α,9β,12-三乙酰氧基-1β,8β-二苯甲酰氧基-2β-正己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3)、6α,9β,12-三乙酰氧基-1β,8β-二苯甲酰氧基-2β-正辛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4)、6α,9β,12-三乙酰氧基-1β,8β-二苯甲酰氧基-2β-正癸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5)、卫矛羰碱(6)、6α,12-二乙酸基-1β,9α-二乙酸(β-呋喃羧氧基)-4α-羟基-2β-2-甲基丁酯-β-二氢沉香呋喃(7)、6α,9β,12-三乙酰氧基-1β,8β-二苯甲酰氧基-2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8)、6α,12-二乙酸基-1β,9 α-二乙酸(β-呋喃羧氧基)-4α-羟基-1β-2-甲基丁酯-β-二氢沉香呋喃(9)、6α,9β,12-四乙酰氧基-1β,8β-二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0).化合物6对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9.76 μg/m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6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信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化学成分。方法信前胡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D101、TLC、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4′S)-3′-acetoxy-4′-angeloyloxy-3′,4′-dihydroseselin(1)、trans-3′,4′-diacetylkhellacton(2)、praerosideⅥ(3)、scopoletin(4)、umbelliferone(5)、rutarin(6)、isorutarin(7)、rutaretin(8)、dibutyl phthalate(9)。结论化合物1~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李南 《中成药》2021,(2):393-399
目的研究虎尾轮根Uraria crinita(L.)Desv.ex DC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肾间质纤维化活性。方法虎尾轮根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肾间质纤维化活性筛选。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ivaricataester A(1)、pyrrolezanthine?6?ethyl ether(2)、5,7?二羟基?2′?甲氧基?3′,4′?亚甲基二氧异黄酮(3)、dehydroespeleton(4)、pleuchiol(5)、1,6?desoxypipoxide(6)、p?coumaroyl?β?phenethylamine(7)、isolugrandoside(8)、紫苜蓿烷(9)、二氢木豆异黄酮(10)、8?O?4?dehydrodiferulic acid(11)、8,9?dehydropellitorine(12)、6?O?(E)?肉桂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苷(13)、trans?3′,4′?diacetylkhellacton(14)、3?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甲酯(15)、euparone(16)。化合物5、8对胶原纤维Ⅳ、Ⅲ型前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化合物11、14对胶原纤维Ⅳ、Ⅲ型前胶原蛋白;化合物2、7对Ⅲ型前胶原蛋白;化合物4、12对胶原纤维Ⅳ、层粘连蛋白均具有体外抑制作用。结论除化合物3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7~8、11~12、14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花中糖苷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泡桐花50%丙酮提取物正丁醇部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凝胶、ODS、硅胶及半制备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用H2O2诱导的NRK⁃52e细胞损伤模型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pigenin⁃7⁃O⁃neohesperidoside(1)、苯甲醇O⁃(2′⁃O⁃β⁃D⁃吡喃木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cistanoside F(3)、isocistanoside F(4)、savasides A(5)、β⁃oxoacteoside(6)、毛蕊花糖苷(7)、3⁃(4′⁃methoxyphenyl)⁃propanol 1⁃O⁃β⁃glucopyranoside(8)、丁香油酚⁃β⁃D⁃吡喃葡萄糖苷(9)、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0)、benzyl alcohol glucoside(11)、6⁃O⁃caffeoyl⁃D⁃glucopyranoside(12)、syringetin 3⁃O⁃β⁃D⁃glucoside(13)。化合物2~3、6~13对H2O2诱导的NRK⁃52e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化合物1~6、8~10、12~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6~13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百两金为传统苗药,其化学成分的有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百两金的化学成分。方法 将百两金干燥根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利用硅胶、重结晶、ODS及制备/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百两金根中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岩白菜素 (1)、甲基岩白菜素 (2)、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 (3)、 syringin (4)、(+)-syringa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 (5)、(-)-(7R,8S,7′R,8′S)-4,9,4′,9′-tetrahydroxy-3,3′-dimethoxy-7,7′-epoxylignan-9-O-β-D-xylopyranoside (6)、saracoside (7)、iso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 (8)、(7S,8R)-urolignoside (9)、staphylionoside D (10)、蚱蜢酮 (11)、l-borneol 6-O-β-D-aiosyl-β-D-glucoside (12)、(+)-angelicoidenol 2-O-β-D-glucopyranoside (13)、牡荆素-2″-O-鼠李糖苷 (14)、根皮苷 (15)、phenethyl alcohol β-D-(2′-O-β-D-glucopyranosyl)glucopyranoside (16)、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 (17)、菖蒲碱C (18)、己内酰胺 (19)、蔗糖 (20)。结论 其中化合物5~19为首次从紫金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紫金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是自国内学者2013年从岭南杜鹃分离得到以来第二次被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苞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白苞蒿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吐叶醇(1)、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2)、chrysindin D(3)、山茶皂苷元A(4)、4’-O-甲基高山金莲花素(5)、5-羟基-3’,4’,6,7,8-五甲氧基黄酮(6)、狭叶墨西哥蒿素(7)、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9-one(8)、假虎刺酮(9)、(E)-3β,4α-二羟基-2-(2’,4’-己二炔亚基)-1,6-二氧杂螺[4,5]癸烷(10)。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0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水栀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1)、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2)、6′-O-sinapoylgeniposide(3);4个为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西红花苷-1(4)、西红花酸(5)、西红花苷-2(6)、西红花苷-3(7);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芦丁(8)、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9)、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10)、麦黄酮(11);1个三萜类化合物为熊果酸(12)。结论化合物2、3、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白刺花的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用IR、NMR、MS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果鉴定为染料木素(1),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 (2),5,4′ -二羟基 - 7,3′-二甲氧基 -二氢黄酮 (3),三叶豆紫檀苷(4),齐墩果酸-28-O-β-吡喃糖葡萄糖苷(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从正丁醇部分得到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槐果碱(8),9α-羟基槐果碱(9)。结论 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