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克隆鱼腥草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1(DXS1)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差异。方法 根据已经获得的鱼腥草DXS1转录本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获得DXS1基因cDNA序列并对DXS1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预测分析,并预测了该蛋白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DXS1基因在鱼腥草的地下茎、地上茎、叶、花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克隆获得的DXS1基因长为2 172 bp,编码72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DXS1蛋白不含跨膜区,不含信号肽,具有定位肽。DXS1基因在鱼腥草的花中表达丰度最高,其次是叶片,再次是地下茎,地上茎中表达量最低。结论 首次从鱼腥草中克隆了DXS1基因,为进一步阐明该基因在鱼腥草萜类化合物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不同居群营养成分及抑菌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鱼腥草居群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小区设计,栽培不同鱼腥草居群,测定不同居群的产量、营养成分含量、挥发性油含量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①HYXC02居群的地上部分产量最高,WYXC03居群的地下部分产量最高;②WYXC03地下部分维生素C、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居群;HYXC02和WYXC03居群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居群;WYXC03居群地上部分的挥发性油含量最高,WYXC02居群的地下部分的挥发性油含量最高;③WYXC02居群地上部分挥发性油对两种菌的抑菌效果均最好。结论WYXC02,WYXC03两个居群比较适合药食兼用的栽培。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制剂抗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鱼腥草制剂抗炎动物模型。方法耳根皮下注射制剂、小鼠耳二甲苯致炎、耳圆片称重建立炎症模型,检验鱼腥草制剂的抗炎效果。结果二甲苯最佳致炎时间为1 h;鱼腥草制剂在小鼠体内作用约2 h时对致炎鼠疗效最好;给药次数为第6次时,小鼠耳肿胀度最小;以80μl/20 g的剂量给药组肿胀度抑制率最大,建立了鱼腥草制剂鼠耳肿胀法抗炎动物模型。结论鱼腥草制剂鼠耳肿胀法抗炎动物模型可用于鱼腥草制剂药效研究。5种鱼腥草制剂均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其中8号制剂抗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蕺菜属植物优异种质。方法以产自中国不同地理类群的蕺菜属植物为材料,比较其形态特性,并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特性,分析正常及高温(40℃)、低温(5℃)、干旱(土壤饱和持水量70%)逆境条件下的差异。结果 6个类群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植株颜色、主茎高度、地上茎节间长和叶长及叶宽上。正常条件下,6个类群的光合速率(Pn)无显著差异,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系数(WUE)在个别类群间存在显著差异;经逆境处理后,各类群Pn、Tr、Gs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多个类群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各类群的WUE均有增加且差异极显著。峨眉蕺菜(EM)和湖南怀化蕺菜(HH)居群逆境处理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十分相似,PSII作用中心光能传递和转换效率显著降低,光能用于非光化学反应比例显著增加。结论较高纬度的江苏如皋蕺菜(RG)对低温的耐性较强,西南和中南地区居群的蕺菜对高温和低温耐性较强。各类群光合作用抗逆性与其原产地的生态气候条件关系较密切,中国西南和中南等地具有抗逆性较强的蕺菜属资源,是鱼腥草栽培抗性品种选育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目前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提出了谱效育种理论,并结合“湘白鱼腥草”品种的选育说明了该理论的应用。药用植物育种目标是药用部位生物产量适当,药用成分种类齐、量高、组合佳,抗性强。谱效育种是指在药用植物育种过程中以生物效价检测药理药效,以化学指纹图谱和谱效分析评价有效成分的种类和量,并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成分,以此筛选品种候选对象、评判品种质量,选育优质药用植物栽培品种的育种理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叶中黄酮类成分,为其药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聚酰胺、葡聚糖凝胶树脂及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UV、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多穗柯中分离得到11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素(1)、根皮苷(2)、二氢查尔酮-2′-β-D-吡喃葡萄糖苷(3)、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三叶海棠苷(trilobatin,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1)。结论 化合物346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痂囊腔菌素A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实验测定痂囊腔菌素A的抑菌活性,二倍稀释法测定痂囊腔菌素A抑菌浓度。结果痂囊腔菌素A具有光敏抑菌活性,浓度及光照量会影响痂囊腔菌素A抑菌活性。结论痂囊腔菌素A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行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对12份翻白草种质进行ISSR分析.利用POPGENE 1.32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 12条引物共得到128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01条呈现多态性,占78.91%.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179 2~0.632 5.聚类结果显示翻白草种质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相关性,可以看出来源于同一地区的部分翻白草种质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 翻白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质问的亲缘关系和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月份鱼腥草各部位挥发油含量变化,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性油组分和抗菌活性,为鱼腥草采收部位的选择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不同部位的新鲜鱼腥草中提取并测定挥发油含量,用GC-MS分析挥发油组分.用药敏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八叠球菌活性.结果 不同月份和不同部位鱼腥草挥发油含量变化较大,根状茎在全年各月份含量均较高,地上茎、叶、花穗则只有在特定的月份才含有可检测的挥发油;各部位挥发油的抗菌活性以花穗最好,叶和根状茎次之,地上茎最差,其中与抗菌活性呈正相关的相对总含量依次为花穗>根状茎>叶>地上茎,组分数则分别为13、10、13和12个.结论 鱼腥草药材品质与部位关系密切,其地上部分的最佳采收季节是花果盛期前后;全草采集时全年均要重视地下部分,在夏末地上部分开始衰老后更要以地下部分为主要采集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