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r 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00%,刺激时间50 s,刺激间歇5 s,连续刺激1 500次),对照组使用伪刺激治疗(刺激部位、频率、时间、间歇、次数都同治疗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2组均1次/d,连续2周。对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r TMS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多导睡眠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结论:r TMS可有效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并缩短觉醒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r 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文拉法辛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口服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44例,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f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88.6%(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两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1w末对照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研究组下降显著(P〈0.05),其它时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程度较轻微,主要为头痛、恶心、失眠、便秘、头晕等。结论两组疗效相当,阿普唑仑较文拉法辛显效快,文拉法辛较阿普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例的85例患有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程度;另于干预前1周、干预后1周内检测并记录2组患者的多导睡眠参数。结果:研究过程中,研究组因未完成后续检查者脱落1例,对照组因未严格遵照研究计划干预脱落1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41例。干预后,2组患者PSQI、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夜间觉醒次数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实际总睡眠时间较干预前延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其抑郁、焦虑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夜间视频多导睡眠图与患者睡眠质量主观感受的差异,分析RLS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方法 26例RLS患者为RLS组,2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视频多导睡眠图结果,应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评价RLS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主观睡眠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LS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快速眼动睡眠次数降低(P〈0.05),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5min的醒觉次数、非快速眼动睡眠Ⅰ期和Ⅱ期所占睡眠比例延长或增高(P〈0.05)。结论多导睡眠监测可客观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对RLS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年人慢性失眠障碍(CID)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皮质醇(COR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2组间CRH、COR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差异,同时对50例观察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PSG的变化,从而分析慢性失眠障碍与CRH、COR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CRH、CORT水平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末CRH、CO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末PSG睡眠参数比较,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REM)时间、N1时间、N3时间及觉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CRH、CORT与PSG睡眠参数中的部分指标有相关性。结论:CID患者CRH、CORT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失眠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67例,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缓释剂组(33例)和帕罗西汀组(34例),分别用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药物剐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在治疗1周末文拉法辛缓释剂组HAMA评分与帕罗西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8周末两组减分值分别为14.15±4.45和13.65±5.37.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药不良反麻轻微,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帕罗西汀对广泛性焦虑症病人的疗效相当,而文拉法辛缓释剂起效更快,两药不良反麻轻微,安全好.  相似文献   

7.
梅盛瑞  王敏 《中国康复》2018,33(3):195-198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脑梗死患者按入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各因子对比: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习惯性睡眠效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和白天功能紊乱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A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A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以改善脑梗死后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和AIS评分,改善睡眠,尤其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和睡眠紊乱4个方面。改善失眠的原因可能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焦虑、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将PD 合并焦虑、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在常规PD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右 侧前额叶背外侧区1 Hz的低频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PD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 假性磁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焦虑状态及失眠情况的变化。结果:治 疗前,2组的运动障碍疾病协会修订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Ⅲ)评分、Hoehn-Yahr评分、焦虑 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上 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述量表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 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低频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PD合并焦虑、失眠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焦虑状 态,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脑出血后重度焦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脑出血3个月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9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和艾司唑仑,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使用HAMA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疗效,使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比较2组评分。结果:HAMA评分、SCL-90因子分、PSQI评分,对照组治疗后2、4周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1、2、4周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2、4周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文拉法辛比较,文拉法辛联合艾司唑仑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后重度焦虑患者焦虑、躯体化症状及睡眠障碍,临床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舒眠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舒眠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给予舒眠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W,治疗后采用多导睡眠图描记技术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明显提高,觉醒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睡眠结构分析浅睡较前减少,尤其Ⅰ期睡眠明显,而深睡(Ⅲ,Ⅳ期)明显增加,快速眼动睡眠相(REM)睡眠比例有所增加.对照组睡眠潜伏期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时间和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无明显变化;睡眠结构分析,浅睡(Ⅱ期睡眠)增加,而深睡(Ⅲ,Ⅳ期睡眠)减少,REM潜伏期延长.结论 舒眠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眠三针"对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的影响,评估"眠三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组组,分别给予"眠三针"和天王补心丹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PSG的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PSG显示,两组治疗后睡眠总时间均延长,觉醒次数均减少(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睡眠总时间、深睡眠时间、REM时间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眠三针"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余芳菲  余瑾  杨冬熔 《中国康复》2017,32(2):116-118
目的:研究对脑外伤(TBI)康复期并发失眠患者给予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结合电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5例TBI康复期并发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与对照组9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电针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IP睡眠调控技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BI康复期并发失眠患者采用TIP睡眠调控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减少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在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三科收治的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患者共60例,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光照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7d,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多导睡眠监测及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IS各因子中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情绪、白天思睡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导睡眠监测显示,治疗后观察组Ⅲ期睡眠比例上升(P0.05),Ⅱ期睡眠比例下降(P0.05),对照组Ⅲ期睡眠及快动眼期睡眠比例下降(P0.05),Ⅱ期睡眠比例上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结论光照疗法可调节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节律系统,使机体内在节律系统与外在生物节律趋向一致,为治疗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对术前失眠患者失眠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术前失眠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和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施以耳穴埋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观察组失眠症状比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耳穴埋豆可缩短手术患者的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是值得推荐应用于手术患者术前改善失眠状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RT)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睡眠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PS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稳定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保护、活血化瘀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R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检测2组患者多导睡眠图(PSG)及HRV,同时对2组患者结果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G及HRV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其PSG觉醒次数[(3.52±1.43)次]减少,睡眠效率[(74.2±4.22)%]及总睡眠时间[(382.1±25.3)min]增加,睡眠潜伏期[(40.5±14.3)min]及快眼动睡眠潜伏期[(89.2±8.81)min]缩短,浅睡眠比例[(65.6±7.93)%]减少,深睡眠比例[(14.7±3.64)%]及快眼动睡眠比例[(19.7±2.88)%]增加;HRV检测指标低频成分(5.18±0.96)降低,高频成分(5.21±0.60)升高,低频/高频比值(0.99±0.31)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仅见觉醒次数[(5.22±1.97)次]减少、总睡眠时间[(336.7±29.7)min]增加,HRV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观察组PSG及HRV各项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RT治疗,可进一步改善PSD患者睡眠障碍及HRV,对提高康复疗效及抑制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作用,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引发口干、失眠、焦虑的差异。方法对国内文拉法辛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EM)法对符合标准的10项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引发口干的出现率显著低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RR=0.20,95%CI(0.14~0.30)],P<0.01。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引发失眠、焦虑的出现率显著低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RR=0.34,95%CI(0.21~0.56)],P<0.01。结论在治疗抑郁症中,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引发的口干,焦虑和失眠副作用的出现率显著低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抗抑郁疗效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砭石疗法对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伴随症状的辅助治疗作用,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将92例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砭石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睡前口服佐匹克隆片7.5 mg;砭石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砭石疗法治疗,每周1次、每次40 min、30 d为1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减少率评估2组患者的失眠改善率,记录治疗前后2组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的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上述各项2组间差异。结果 治疗开始前,砭石组与对照组的ISI、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1个疗程后,砭石组的失眠改善率为 93.5%,高于对照组的76.1%(P < 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ISI、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血清5-HT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 0.05);砭石组患者的ISI、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砭石疗法安全、环保,有助于改善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伴随症状。砭石疗法辅助治疗慢性失眠及其伴随症状的机制可能涉及神经递质5-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