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胃癌D2+第14v组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手术切除标本详细记录各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阳性数目。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0例患者共获取第14v组淋巴结459枚,平均每例患者2.7枚(1—17枚);共检出阳性淋巴结55枚,平均每例患者1.7枚(1~3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根治程度、肿瘤直径、肿瘤淋巴结转移(N分期)、肿瘤远处转移(M分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肿瘤%切除、肿瘤直径≤4cm、NO期、M0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比较,肿瘤R,或R:切除、肿瘤直径〉4cm、N2期、N3期、M1期的患者更易发生第14v组淋巴结转移(OR=3.899,2.646,19.231,33.929,5.000,95%可信区间:1.111—13.677,1.075~6.516,2.333—158.548,4.310—267.112,1.617—15.46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N0期患者比较,N2、N3期患者更容易发生第14v组淋巴结转移(OR=15.248,26.287,95%可信区间:1.811—128.386,3.244—213.034,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4sb、4d、5、6、7、8a、9、11p、12a、16组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相关(OR=3.923,3.335,2.693,5.641,3.100,4.203,3.655,3.660,3.838,17.400,95%可信区间:1.264~12.177,1.425~7.807,I.149—6.312,2.126~14.965,1.311~7.330,1.735~10.185,1.395~9.582,1.331~10.666,1.086—13.571,2.707—111.837,P〈0.05)。结论N分期是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上游淋巴结中第6组淋巴结状态是预测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淋巴结指标。  相似文献   

2.
长20cm,内径有1.5、2.5、3.5mm3种,壁厚分别为0.5、0.5、2mm(与普通吸引器的钢材不同,坚硬不易弯),平时套在一起形成组合式套筒,内径1.5mm的套筒可折弯0.8、1.0、1.2mm的钢针,2.5mm的套筒折弯2.0、2.5mm的钢针,3.5mm的套筒折弯3.0、3.5mm的钢针。头端设计成如注射器针头般斜面,尖端变钝,略有凹弧,利于与钢针  相似文献   

3.
华蟾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华蟾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85例鼻咽癌分别采用单纯放疗(42例)、放疗联合华蟾素(43例)治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根据CT评价疗效,并按1995年RTOG标准评价放疗的副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单纯放疗组有效率88.1%(37/42),放疗联合华蟾素组有效率90.7%(39/43),2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X^2=0.186,P=0.911)。与单纯放疗组比较,放疗联合华蟾素组的放疗急性副反应如白细胞下降、急性皮肤黏膜反应、咽食管反应、KPS变化明显减轻(X^2=4.420,P=0.036;X^2=8.731,P=0.003;X^2=9.692,P=0.021;X^2=4.518,P=0.034)。2组血红蛋白下降无统计学差别(X^2=0.565,P=0.452),2组2、3年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19.0%vs.16.3%,X^2=0.112,P=0.738;35.7% vs.37.2%,X^2=0.020,P=0.886)。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2/42)、90.5%(38/42)、78.6%(33/42),放疗联合华蟾素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3/43)、90.7%(39/43)、79.1%(34/43),2组生存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检验,Log-rank分析X^2=0.107,P=0.744。结论华蟾素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未见协同作用,但可明显减轻急性放疗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16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9.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x^2=1.46,r=0.035,P〉0.05)和肿瘤部位(x^2=3.86,r=0.012,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年龄(x^2=13.1,r=0.064,P〈0.05)、肿瘤大小(x^2=77.161,r=0.245,P〈0.01)、大体类型(x^2=144.831,r=0.341,P〈0.01)、组织学类型(x^2=128.310,r=0.318,P〈0.01)、分化程度(x^2=120.418,r=0.319,P〈0.01)及浸润深度(x^2=227.287,r=0.434,P〈0.0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按密切程度依次递减为: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x^2=509.599,r=0.661,P〈0.01)。结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术前血清CEA水平的上升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与阴式子宫切除术(vaginal hysterectomy,VH)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2007年10月我科66例单纯子宫切除术按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意愿分为2组:LAVH组35例,VH组31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3.8±44.3)min、(98.6±43.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3.8±36.5)ml、(122.5±38.7)ml,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309,P=0.194;t=-1.437,P=0.176)。2组术前、术后1d、术后4d相应时点比较,CD3^+、CD4^+、CD8^+、CD4^+/CD8^+、IL-6、TNF-α、CRP均无显著差异(P〉0.05)。LAVH组术后1dCD3^+、CD4^+、CD4^+/CD8^+较术前明显降低(q=3.47、3.52、3.65,P=0.044、0.041、0.039),术后4d恢复至术前水平(q=1.72、1.03、0.37,P=0.103、0.192、0.47);术后1dIL-6、TNF—α、CRP较术前明显升高(q=25.94、17.25、33.07,P值均为0.000),术后4d TNF-α恢复至术前水平(q=2.21,P=0.080),IL-6、CRP仍高于术前(q=3.07、13.14,P=0.038、0.000)。VH组术后1d CD3^+、CD3^+、CD4^+/CD8^+较术前明显降低(q=3.50、3.72、3.55,P=0.043、0.036、0.042),术后4d恢复至术前水平(q=2.58、0.58、1.98,P=0.081、0.39、0.097);术后1d IL-6、TNF—α、CRP较术前明显升高(q=29.81、18.96、37.98,P值均为0.000),术后4d TNF—α恢复至术前水平(q=2.53,P=0.067),但IL-6、CRP仍高于术前(q=2.97、15.69,P=0.042、0.000)。结论VH、LAVH均可引起机体一定程度的免疫反应,但二者对免疫功能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阔韧带肌瘤、子宫下段肌瘤、宫颈肌瘤等复杂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可行性。方法比较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166例复杂子宫肌瘤与170例非复杂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和中转开腹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112.2±15.3)minVS.(110.3±16.1)min,t=1.088,P=0.277]、术中出血量[(117.0±35.3)ml VS.(110.8±37.8)ml,t=1.525,P=0.128]、术后排气时间[(20.8±2.7)hVS.(21.3±2.3)h,t=1.797,P=0.073]、术后病率[6.3%(10/159)vs.7.3%(12/165),x2=0.124,P=0.725]、中转开腹率[4.2%(7/166)VS.2.9%(5/170),x2=0.397,P=0.529)]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于术后1、2、6个月进行随访,复杂性子宫肌瘤组159例、非复杂性子宫肌瘤组165例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在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是可行的,若瘤体基底部较宽,位置较低,术中适时中转开腹,可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肝移植标准评估我国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慢性重型肝炎患者55例,分别按英国标准(KCH)、加拿大标准(CanWAIT)和日本标准(JLT)进行分组,符合标准者为达标组,不符合标准者为未达标组。比较各标准的达标组与未达标组在观察期内(入院后90d)的存活时间、存活率及病死率,评估各标准的预测能力及其与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符合KCH标准者17例,平均存活时间(MST)为17.5d,病死率达100.0%,与未达标的38例(MST为69.2d,病死率为3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符合CanwAIT标准者17例,MST为17.5d,病死率达100.0%,与未达标的38例(MST为69.2d,病死率为3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符合JLT标准者21例,MST为17.7d,病死率为95.2%,与未达标的34例(MST为75.2d,病死率为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CH标准和CanWAIT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6.7%、100.0%、76.4%、100.0%和65.7%,JLT标准分别是66.7%、96.0%、80.0%、95.2%和70、6%。KCH标准、CanwAIT标准和JLT标准与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71、0.395和0.490。结论以KCH标准、CanwArr标准和JLT标准评估我国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其敏感度低,特异度高,对未达标者的生存预测值不高,而对达标者的死亡预测值高。  相似文献   

8.
患考,女,47岁,因腰痛4年,放射性左腿痛3.5年,1996-02-03收入院。患者4年前搬重物时扭伤腰部,半年后出现在腿痛。痛自腰部沿主臀、大腿外后传至小腿外侧.二使正常。查体:行走胶行,腰椎弯向左侧,腰肌痉挛.前屈,后伸,右侧屈活动受限.l、、5棘间隙左侧明显压痛,并放射至左小腿、拇趾。B。gard征左20(+)加强试验(+).Faicrtain征右60.(+),左伸拇.伸趾肌力m级,小腿肌肉校对测萎缩约2.Zcm.左臀、大小田外侧感觉减退。CT片:I、、。椎间盘左右方可见一约!.3X0.4cm大小的软组织密度影.向谁管内凸入,部分骨…  相似文献   

9.
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症血管重建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解剖位和非解剖位术式对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的手术疗效、围手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症行主髂动脉重建术的382例患者的30d围手术期疗效、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共126名患者纳入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手术有效率的影响因素有溃疡坏死(OR0.13,95%CI0.33~0.36,P=0.005)、是否同期远端血管重建(OR11.29,95%CI1.25~102.53,P=0.012);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为13.5%,危险因素有年龄(OR37.13,95%CI3.29~48.53,P=0.003)、肾功能异常(OR5.71,95%CI1.25~25.02,P=0.024)、Goldman心脏风险(OR26.83,95%CI4.85~49.54,P=0.001)、术式选择(OR0.03,95%CI0.002~0.34,P=0.005);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65.56,95%CI4.88~87.64,P=0.002)、Goldman心脏风险(OR23.86,95%CI3.90~45.99,P=0.032)、术式选择(OR0.02,95%CI0.001—0.262,P:0.005)。结论年龄70岁以上、中度以上Goldman心脏风险、肾功能异常是围手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些高危患者需考虑采用解剖外术式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雄激素受体亚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有三种雄激素受体亚型,等电点(PI)分别在6.5、6.0和5.3。其中95%(19/20)的标本含有P16.5、5.3亚型,45%(9/20)的标本含有PI6.5、6.0和6.3亚型,50%(10/20)的标本含有PI6.0亚型,5%(1/20)的标本只有P15.3亚型。3例前列腺癌标本中,2例有P16.5、6.0、5.3三种亚型,1例有6.5、6.5两种亚型。氘标的双氢睾酮(DHT)与三种受体亚型的结合,可以被非氚标的DHT,睾酮(T)竞争抑制,而孕酮、雌二醇和己烯雌酚对此却无竞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的探讨回肠转位手术对猪血糖代谢的调节作用、肠激素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9只Yorkshire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回肠转位手术组(10只)及手术对照组(9只),分别实施回肠转位手术及对照手术。术前及术后1~4周,每周测定体质量;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静脉采血检测WBC、RBC、红细胞压积(HCT)、Hb等实验室生化指标;术前、术后第4周经十二指肠灌注行葡萄糖耐量实验(DGTT),记录各时相点血糖值,绘制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DGTT中,分别采集0min和40min静脉血样检测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一1)。实验数据采用Mann—WhitneyU非参数检验。结果回肠转位手术组和手术对照组Yorkshire猪术后1、2、3、4周体质量分别为29.5、30.3、31.6、32.1kg和26.1、28.9、30.5、34.1奴,两组Yorkshire猪术后2、3、4周体质量均分别较术后1周有明显增长(Z日肠转位手糊=2.11,2.21,2.33,Z手术枷目=2.13,2.18,2.27,P〈0.05);术后4周两组Yorkshire猪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P〉0.05)。回肠转位手术组Yorkshire猪术后2周和4周WBC、RBC、HCT、Hb分别为(19.9±3.2)x10’儿、(5.40±0.21)×10μg/L、(29.8±1.4)×10μg/L、(84±4)g/L和(23.3±2.5)×10μg/L、(5.30±0.22)X10μg/L、(30.1±1.6)×10μg/L、(85±4)g/L,术前分另0为(16.7±1.6)×10μg/L、(5.80±0.22)×10μg/L、(33.1±1.3)×10μg/L、(92±4)g/L,术后与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w。。=1.24,1.54,ZR=0.84,0.88,zHcT=0.95,0.83,ZHb=1.25,1.17,P〉0.05);手术对照组Yorkshire猪术后2周和4周上述指标分别为(18.7±2.3)X10μg/L、(5.50±0.21)×10μg/L、(33.3±1.1)×10μg/L、(89±4)g/L和(16.2±0.7)×10μg/L、(5.60±0.16)×10”/L、(34.5±1.6)X10μg/L、(89±4)g/L,与术前相应指标(检测值同回肠转位手术组术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ZwBc=1.04,0.36,ZRBc=0.78,0.43,ZHcT=0.22,0.42,ZHb=0.78,0.79,P〉0.05)。回肠转位手术组Yorkshire猪血糖峰值为(10.6±2.9)mmol/L,较术前的(13.5±2.6)mmol/L和手术对照组的(13.3±3.7)mmol/L显著降低(Z:2.31,2.30,P〈0.05);回肠转位手术组Yorkshire猪血糖达峰值时间为(90±11)min,较手术对照组的(50±5)min明显延迟(Z=2.29,P〈0.05);回肠转位手术组Yorkshire猪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为(1569±546)mmol/LXrain,明显低于术前基线水平(1938±873)nmlol/LXmin(z:2.26,P〈0.05)。术后第4周,葡萄糖灌注后40rain回肠转位手术组Yorkshire猪血浆GLP-1水平为(10.0±1.6)斗∥L,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的(4.3±1.7)μg/L(z=2.12,P〈0.05)。结论在Yorkshire猪大型哺乳类动物模型中,回肠转位手术可以有效改善其血糖代谢,并伴有肠激素GLP一1水平的升高,且手术本身并不导致机体体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糖尿病肾病组、黄芪治疗组(予黄芪注射液5 ml/kg灌胃)。于实验12周末观察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肾重/体重、免疫组化观察肾脏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血糖、Ccr、肾重/体重、肾脏CTGF和TGF—β1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8.6±3.2)VS(4.2±0.3),(1.82±0.03)vS(0.67±0.02),(0.95±0.05)vS(0.37±0.01),(0.52±0.03)vS(0.28±0.02),(0.65±0.04)vS(0.27±0.02)],肾组织CTGF的表达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0.793,r=0.823)。黄芪治疗组可显著降低以上指标[(15.1±2.1),(1.43±0.11),(0.62±0.04),(0.38±0.03),(0.41±0.03)]。结论:2型糖尿病肾组织CTGF表达升高,黄芪注射液可抑制其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期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后期的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探讨肝移植术后期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的风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地研究1981年2月至1998年4月进行的生存期大于1年的2940例肝移植长期随访结果,着重分析其主要死亡原因与相关因素。结果肝移植术后第1~10年死亡率依次为20.4%,6.7%,4.5%,3.8%,3.7%、4.6%,3.5%,3.3%,2.9%,1.9%。后期死亡817例,主要原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复发 新生;20.69%)、心血管并发症(11.38%)、各种感染(11.26%)和呼吸系统并发症(9.42%)。结论肝移植术后期主要死亡原因为复发或新生恶性肿瘤、心血管并发症、各种感染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尽早预防和及时治疗这些并发症,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移植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肝癌破裂组和非破裂组患者标本各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肝脏标本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自发性破裂组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能力明显低于非破裂组[6.35‰(4.05、8.42‰)vs9.16‰(6.42、10.82‰),P〈0.05];自发性破裂组内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1b、CD18和CD16的表达量百分率明显少于非破裂组[6.19%(4.70、7.02%)vs10.25%(8.83、11.95%),P〈0.05;4.46%(3.85、5.77%)、vs7.09%(5.55、12.60%),P〈0.05;2.64%(1.74、4.11%、vs6.43%(4.83、9.67%),P〈0.05]。结论患者肝脏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导致血管壁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受损及小动脉脆病弱性变,在稍受外力的情况下极易破裂出血,并可能与肝癌自发性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卵壳钙(生物碳酸钙)、碳酸钙为钙源添加于大鼠饲料中,与正常饲料中钙源(骨粉、鱼粉)相比,钙的吸收率基本相同。正常钙、碳酸钙、卵壳钙、低钙(鱼粉)饲料中钙的吸收率分别为32.60%,31.70%,31.43%,29.50%;钙存留率分别为59.60%,47.30%,64.50%,48.50%;低钙、碳酸钙、卵壳钙组体重净增值分别为(g)82.24±17.34;96.50±16.78;100.63±20.50。实验结果表明:卵壳与碳酸钙在大鼠体内吸收、促进生长发育效果均较好,利用率卵壳钙高于碳酸钙,二者均可作为补充机体钙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耳鼻喉科患者的用药知识需求,为更好地为耳鼻喉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所遇问题自行设计住院患者用药知识需求调查问卷,对300例耳鼻喉科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愿意了解药品情况占89.3%;认为医护人员有必要进行药品情况介绍占86.3%;希望由医生介绍用药知识62.3%,护士介绍33.7%,自己看说明书4.0%;希望通过语言讲解占36.3%,书面介绍22.0%,两者结合41.7%;希望了解所用药品的作用。43.7%、价格27.0%、不良反应18.3%、用法6.0%、名称5.0%、疗效5.0%;关心能否报销13.7%;认为了解所用药品情况是自己应有的权利占72.0%,对今后的用药有指导20.3%,监督医护人员工作7.7%;认为医护人员介绍所用药品情况是尊重患者的权利占57.0%,避免差错事故发生29.0%,履行公事14.0%;认为医护人员能认真介绍药品情况占88.3%,应付差事11.7%;认为通过用药知识指导对自己非常有帮助占73.3%,对今后用药有指导20.7%,没有帮助6.0%。结论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用药知识教育需求较高,应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传授合适的内容,以得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汕头地区在职人员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汕头地区在职人员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汕头地区7个行政区的7000名18岁~60岁的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私人企业等干部进行问卷调查、肾脏损伤指标、肾脏结构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结果:在6895例资料完整的在职人员中,蛋白尿的患病率为2.36%,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为2.67%,血尿患病率为8.79%,肾脏结构异常的患病率为5.79%。该人群中 CKD 的患病率为18.23%,CKD 的知晓率为5.8%。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尿白细胞(OR 值=1.737,P =0.024)、血尿(OR 值=5.068,P 〈0.001)、血糖(OR 值=1.460,P 〈0.001)是蛋白尿产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尿蛋白(OR 值=5.011,P 〈0.001)、高密度脂蛋白(OR 值=2.542,P =0.003)、低密度脂蛋白(OR 值=6.780,P 〈0.001)与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结论:汕头地区在职人员 CKD 的患病率为18.23%,接近甚至高于国内的其他地区,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尿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肾结石。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肝总管-十二指肠架桥内引流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81岁。因反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消瘦数月,黄疸1周入院。血清总胆红素(TBil)43.3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98.90μmol/L;ALT 148.00 U,AST 124.00U,γ-GT 708.00 U/L,ALP 430.00 U,LDH 216.00 U,Glu 5.35 mmol/L。CEA 0.86μg/L,AFP 1.19μg/L,胃肠癌相关抗原CA19.9 338.27 kU/L。  相似文献   

19.
表皮干细胞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创伤后不同时期表皮厚度、表皮干细胞(epidermalste mcells,ESCs)数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及创面愈合率等动态变化,探讨ESCs与DM皮肤创面难愈之间的关系。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DM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4只。DM组大鼠制备DM大鼠慢性创面愈合模型。两组大鼠同时用特制打孔器在大鼠背部脊柱两侧约1.5cm制作直径1.8cm、面积2.54cm。的全层皮肤缺损(共计96个创面),分别在致伤后第3、7、14和21天拍摄创面,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创缘及肉芽组织,行HE染色及角蛋白19(keratin19,K19)和β1整合素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表皮厚度、阳性部分面积及灰度值。结果 致伤后第3、7、14和21天,正常对照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4.48%±3.37%、50.46%±1.26%、92.82%±2.12%和99.41%±0.66%,而DM组分别为2.43%±1.02%、40.59%±1.65%、80.77%±3.57%和85.40%±0.94%,两组同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伤后第3、7、14和21天,正常对照组表皮厚度分别为26.43±3.21、33.29±3.52、31.53±3.35和26.01±3.19p.m,DM组表皮厚度分别为23.58±2.33、31.02±3.38、33.72±5.49和21.80±4.02p.m,致伤后第3、21天,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伤后第3、7、14和21天,正常对照组K19染色的平均阳性单位(positiveunit,PU)值分别为91.68%、93.14%、72.27%和70.31%,而DM组分别为40.29%、40.79%、29.94%和10.37%;正常对照组β1整合素染色的平均PU值分别为49.60%、91.16%、77.13%和57.17%,DM组分别为38.94%、24.16%、61.36%和38.83%,与正常对照组同时期比较,DM组K19和β1整合素染色的平均PU值都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Cs数量少和活性低可能是DM创面难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人尿微量白蛋白(MA)的相关因素,来寻找减少老年人MA排泄的途径。方法:对465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24h动态血压检测、实验室检查和MA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老年人MA排泄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人MA排泄的独立相关因素有24h收缩压(OR=1.065,95%CI1.047~1.084,P〈0.001)、空腹血糖(OR=1.410,95%CI1.137~1.683,P〈0.01)、载脂蛋白B100(OR=1.386,95%CI1.1431.629,P〈0.05)。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24h收缩压、空腹血糖和载脂蛋白B100的水平,是减少老年人MA排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