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咽喉居上,连于肺胃,为呼吸之门户,饮食之通道。若外感六淫之邪以及温热疫疠等病毒侵犯人体,其途径有从皮毛而犯者,有从口鼻而入者。从口鼻而入,咽喉首当其冲。或邪毒直入肺胃,郁而化火,熏蒸咽喉;或饮食不节,膏粱煿炙,胃之燥火易动,亦可上循蒸灼咽喉;大肠有热,燥结不通,导致肺气失于肃降,火热上扰;或局部感染,气血痰浊瘀阻,肺失升清肃降之权,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被遏,郁而化热。由于咽喉为肺胃之系属,其病理变化在病之初期多数可以反映为肺胃两经  相似文献   

2.
出疹性温热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多由于感受时邪病毒或疫疠之气所引起。大多经口鼻而入,具有传染性。祖国医书中对出疹性疾病很早就有许多专门记载与论述,且把“疹痘”列为儿科“痘、麻、惊、疳”四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口鼻居咽喉之上属表;肺胃居咽喉之下为里;咽喉为呼吸出入鼻与肺之枢机,为水谷自口入胃之窍道,属少阳半表半里.指出温邪外受,自口鼻而入,初起多在表;表邪不解,渐传咽喉半表半里;病邪由咽入里,轻者顺传肺胃,甚者动风动血、水泛痰闭,逆传心、肝、肾.伏气温病,亦多发咽喉半表半里,或由外透,或自内陷.认为早期、迅速、有效地控制咽部病情,以其能阻断肺、心、肾病变的发生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治温之要,贵在自咽截断.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口鼻居咽喉之上属表;肺胃居咽喉之下为里;咽喉为呼吸出入鼻与肺之枢机,为水谷自口入胃之窍道,属少阳半表半里。指出温邪外受,自口鼻而入,初起多在表;表邪不解,渐传咽喉半表半里;病邪由咽入里,轻者顺传肺胃,甚者动风动血、水泛痰闭,逆传心、肝、肾。伏气湿病,亦多发咽喉半表半里,或由外透,或自内陷。认为早期、迅速、有效地控制咽部病情,以其能阻断肺、心、肾病变的发生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治温之要,贵在自咽截断。  相似文献   

5.
一、病因特点小儿的病因特点,首先是肌肤疏薄,腠理不密,卫外机能未固,寒冷衣着不能自理,因此,六淫之邪则易从皮毛而入,侵犯肺气,外感疾病特多;其次是小儿的元气不足,抗病能力极差,特别是半岁以后,在母体所获得的先天禀赋抗病能力逐渐减弱,因此,时疫疠气则易从口鼻而入,而致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再其次是小儿胃肠狭小,脾气不足,功能很不健全,运  相似文献   

6.
分期辨治小儿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曰:"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咳和嗽含义不同,但因二者常多并见,故多通称"咳嗽"。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在冬春气候多变之时,最易为六淫之邪侵袭,不论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必首当其  相似文献   

7.
化痰行瘀治疗肺卫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治祥 《中医杂志》1998,39(6):379-380
肺卫证是外感热病初起阶段的常见证候。外邪侵袭人体,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与皮毛相合,故一方面由于外邪袭表,卫气被郁导致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脉浮等卫表证;另一方面肺经受邪,肺气失宣而表现咽痒、咳嗽等肺经证,统称为肺卫证。对肺工证的治疗一般多遵循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的法则,用药多集中在祛邪解表法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8.
杏苏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在冬春气候多变之时,最易为六淫之邪侵袭,不论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必当其冲,致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笔者在临证中常用杏苏散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该病,所验颇丰。杏苏散载于《温病条辨》一书,  相似文献   

9.
外感病,是指由六淫、疫疬等病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因其常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又称外感热病。外感病包括伤寒和温病两大类,所以《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是外感病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伤寒之邪自皮毛而入”,“温邪自口鼻而入”,  相似文献   

10.
喘证为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西医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都属中医咳喘范畴。中医认为喘证病机主要因肺、脾、肾功能失调。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被束,肺失宣肃,通调失司,津化为痰,或外邪引动内伏之停痰宿饮,阻塞气道,升降失调,使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喘、吐痰等症;或因外感风寒,阳气受遏,水精失运,蓄积成饮。而寒邪久郁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瘟疫”范畴。遵循中医疫病学的认识方法,根据武汉本年度的物候学特点,归纳一线临床医师搜集的52例确诊病例中医四诊信息和证治经验,我们认为本病诱因是气交失常,人群普遍易感于从口鼻而入的秽戾之邪,核心病机为“湿、热、毒、瘀、虚”,“湿毒”特征的疫疠之气侵袭肺脾,继而存在着湿热性温病的正局与变局传变。中医治疗宜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期论治。以辟秽解毒为核心治则,应用升麻、当归的基础上,分消走泄,宣畅气机,化瘀通络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医林改错》是清朝名医王清任的"记脏腑之书",记载了王清任对脏腑解剖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并对自认为古代医书中存在的脏腑错误进行了改正,阐述了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原因及治疗方法,阐明了其"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学术观点。王清任在临床治疗中重视补气活血,把大剂量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既能提高活血化瘀的能力以祛邪,又能促使旧血排出、新血产生而扶正,继承并丰富了中医学的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其所创制的33首方剂,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确有佳效。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已被认为是具有广泛表现的多器官疾病,除肺以外,可累及多系统。张忠德教授根据临床抗疫经验,结合温病理论和中医脏腑、气血辨证理论,提出疫疠之气从口鼻入肺,借助肺朝百脉随气血抵达深层脏腑,继而相应脏腑气血功能失常的病机观念。在消化道,可表现为邪留三焦,里结阳明等证候;在心脏血管系统,可表现为心肾阳衰,热入营血等证候。在治疗中,张教授主张治肺为本,平调五脏,早期扶正,全程扶正。强调在疾病传变阶段,面对多系统表现时,抓住主(重)症和变化的症状。此外,张教授在《伤寒论》大柴胡汤和四逆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自拟柴胡解毒方和扶正救肺方,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收到良好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肾病综合征之频复发与正气亏虚、易感外邪密切相关。肺肾两脏在生理病理上互资互传,从"肺肾相关"理论探讨其防治,应把握病因病机,注意补其肺气,固肾之阴阳,清咽之伏毒,使阴阳气血平衡。辨治上轻重兼顾,标本兼施,调其体质,增强机体调节能力,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引起鼻鼽的主要原因,肺为鼻之窍、肺气虚弱、卫表不固、不能抵抗外邪,又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气之输布使得肺气充沛,脾气虚则肺气虚。而先天之本为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而致病。故治疗上应扶正祛邪、在内补益肺脾肾,在外祛风邪,通鼻窍。鼻鼽产生的病因内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外因为感受风邪,针刺蝶腭穴可以促进鼻窍附近的经络气血,治疗鼻炎有立竿见影之效,能够有效控制病程的发展,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鼻炎的特效穴。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应对疫病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回顾中医学关于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对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疫病病因、病机、传变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其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为感受“冬温之毒”,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结合各地诊疗方案提出的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指出疫毒袭肺、邪热壅肺、毒热闭肺为其核心病机;分析中药连花清瘟理论组方特点及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佐证其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总结探讨姜良铎教授运用从状态辨治“湿毒疫”的方法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理论及经验。探讨疫毒损伤正气、气不摄津、化生湿浊、湿毒化热、痰瘀凝滞、阻络痹肺等基本病机以及疫毒循三焦膜系袭染他脏的转化病机特点,结合患者胸部CT辨识疫毒盛衰、肺部实阻程度,结合外周淋巴细胞辨识肺卫功能强弱,结合氧合指数辨识宗气盛衰,结合舌脉辨识病情进退,结合其他脏腑传变的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辨识脏腑功能,综合分析患者当前病机,总结当前状态并施治,注重时时固护正气、扶正祛邪,才能及时截断病势取效。对于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可从邪弱正盛或正虚邪恋的状态来辨治。从状态辨治开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伟霞  范发才 《河南中医》2020,40(4):506-509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病因可归纳为风、燥、痰、瘀、虚;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肺、脾、肝、肾;病机关键为风痰伏肺、内外合邪。气阴亏虚是重要病理基础,阴伤气耗、风痰瘀阻络为突出的病理特点。故治疗需重视养阴润肺、补气健脾,同时兼顾祛风化痰、活血化瘀的合理运用,还要注重调理中焦脾胃气机,亦重视肺金的培养,即从肺脾论治肺系疾病,临床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9.
肺肠同治理论包括气机调畅,水液代谢及经络相连.肺主宣发肃降,大肠主传导,脾胃居中焦,三者气机不调,则会产生诸多病证.肺气的输布影响肠道的润燥,痰饮亦可形成于肠道,使用开上达下的方法使邪有出路,痰饮从大肠而走.肺与大肠不仅通过经脉相连,还通过络脉与经别分别加强体表与体内的联系,表现为腑气不通则上气为喘.宣白承气汤针对温病...  相似文献   

20.
总结汪受传教授运用钱乙“肺主喘”理论辨治儿科肺系疾病经验。认为以“喘”为主症的肺系疾病,其病机为肺失宣肃,实证为实邪犯肺、肺失宣肃,虚证为气阴不足、宣肃无力;实证治宜祛邪利肺、宣肃肺气,虚证宜益气养阴。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