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骰骨骨折的分型标准及其指导骰骨骨折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5月-2014年4月收治并有完整CT资料的415例(416足)涉及骰骨骨折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男337例,女78例;年龄19~64岁,平均38.8岁。左足220例,右足194例;双足1例。致伤原因:扭伤106例,交通事故伤65例,高处坠落伤129例,重物压伤11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 h~3 d,平均8.5 h。结合CT检查结果提出骰骨骨折分型标准,并统计治疗方法:285足Ⅰ型、18足Ⅱa型及5足Ⅲ型骨折行外固定保守治疗;41足Ⅱb型及67足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58足Ⅲ型骨折复位后采用植骨修复遗留缺损。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5年11个月,平均2年3个月。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Ⅰ型骨折中165足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6周,平均5.5周;余120足骨折未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标准评分为95~100分,平均96.7分。Ⅱ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8周,平均6.5周。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标准评分为92~100分,平均95.5分。Ⅲ型骨折中,5足保守治疗者于6~8周畸形愈合。67足手术治疗者中,9足骨折复位不充分者术后6~8周畸形愈合,出现足外侧柱短缩,中前足外展畸形、骨关节炎、中足外侧疼痛症状;58足骨折复位充分者术后8~12周愈合,植骨均愈合,无骨关节炎、足外侧柱短缩及骰骨处明显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标准评分为75~97分,平均93.5分。结论结合CT检查提出的成人骰骨骨折分型标准可行,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骰骨粉碎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本科应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的骰骨粉碎骨折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8.05±12.15)岁。使用Maryland足部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进行临床功能评价,行影像检查,测量站立位X线片上骰骨长度(L)、高度(H)、宽度(W)以及外侧纵弓角(LA)、跟骨第五跖骨角(CM)的数据,并与健侧足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2.12~5.84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2±1.63)年,末次随访Maryland足部评分(92.74±3.82)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91.81±4.6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访中未出现足弓塌陷及前足外展畸形。末次随访伤侧骰骨平均长度(31.41±1.14) mm、高度(30.69±2.20) mm、宽度(24.59±2.57) mm、外侧纵弓角(137.21±4.81)°、跟骨第五跖骨角(12.49±0.48)°,与健侧骰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粉碎性骰骨骨折可实现解剖复位,足部稳定,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骰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骰骨骨折畸形愈合3例,男2例,女1例;年龄18 ~71岁,平均40.3岁.均采用外侧柱延长、植骨,桥接钢板或骰骨专用钢板固定. 结果 3例患者术后获12~ 18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切口均I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0.7周.患者术后平均12.7周(9~17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和不适.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术前评分为49~ 54分,平均51.3分;术后随访评分为73~ 85分,平均81.0分. 结论 对于有明显症状而保守治疗无效的骰骨骨折畸形愈合,外侧柱长度的重建和维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vans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并联合切除治疗青少年距跟联合(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自2014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1例(14足)青少年症状性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患者资料。男6例(8足),女5例(6足);双足3例,单足8例,左足7例,右足7例;年龄13~17岁,平均15岁。所有患者均采取TCCs切除后行Evans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距舟覆盖角(TCA)、距骨-第2跖列角(T-2MT),负重侧位X线距骨倾斜角(TH)、距骨-第1跖列角(T-1MT)。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TCA由术前平均22.3°(20°~26°)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0.5°(8°~13°);T-2MT由术前平均17.6°(16°~20°)改善为末次随访时6.5°(5°~11°)。侧位X线TH由术前平均35°(25°~40°)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7.5°(16°~21°);T-1MT由术前平均15.5°(10°~22°)改善为末次随访时3.5°(2°~6°)。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56.5分(50~62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90.6分(75~95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0分(5~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2.0分(0~3分)。结论对于青少年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患者,联合切除后行Evans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可以有效纠正畸形,缓解症状,改善足部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5.
"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方法1997年2月~2002年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31例34足跟骨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50岁,平均32岁;左足12例,右足16例,双足3例;均为坠落伤。按Essex-Lopresti分型:距下关节外骨折10足,其中结节型3足,跟骨体粉碎型7足;距下关节内骨折24足,其中外侧关节面塌陷型19足,粉碎型5足。术前Bhler角为0°~15°,平均5°。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1足跟骨骨折得到复位,足弓及跟骨高度恢复正常,跟骨横径得到矫正,Bhler角为15°~40°,平均25°。患者住院时间5~10d,平均7d。骨外固定架使用时间4~12周,平均8周。2~4.5个月后恢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1~3个月,平均2.5个月。无一例发生跟骨高度丢失、骨感染、骨坏死及骨不连。按Fernandez标准评定:优15足,良16足,差3足;优良率为91%。结论“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以超踝关节牵伸和固定克服了跟腱挛缩导致的骨折移位,保持了跟骨高度及足部正常的解剖关系,避免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易产生的伤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骰骨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手术治疗的骰骨压缩性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左足16例,右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38岁。均为压缩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跨关节微型钢板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14~20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切口均I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患者术后获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平均16周(14~18周),无行走疼痛、创伤性关节炎、骰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入院时评分为52~78分,平均62.6分;术后随访评分为74~96分,平均86.6分。结论切开复位跨关节内固定是治疗骰骨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asquelet诱导膜技术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在距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01诊治的5例距骨感染性骨缺损,一期彻底清创,至骨面出现轻微新鲜渗血,冲洗后置入抗生素骨水泥;待感染控制后,二期手术切开诱导膜,取自体骨完成植骨并进行踝关节融合,最后用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6(8~22)个月。4例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皮瓣一期成活并修复创面。术后所有患者骨缺损植骨处均获得临床和影像学愈合,愈合时间平均8(2~16)个月。胫距、距下关节融合后拆除外固定架开始负重行走。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2例,良2例,可1例。结论 Masquelet诱导膜技术联合外固定架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距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8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的4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骨搬运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其他功能锻炼,同时注意观察耐受程度与软组织张力情况,定期摄X线片观察滑移骨段偏移情况与新生骨矿化情况。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16~48)个月。术后5例出现钉道感染,加强换药并应用抗生素治愈。16例牵拉区域疼痛明显,口服止痛药物后缓解。6例出现足下垂,骨愈合拆除外固定架后改善,嘱患者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12例出现轴向偏移,调整外固定架与骨延长速度后矫正。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14~18个月,平均16个月。胫骨缺损端愈合时间为6~8个月,平均7.6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Kofoed踝关节评分,其中疼痛平均40.8分,功能平均22.3分,活动度平均14.8分。结论 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是需要注意轴向偏移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髂骨块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跟骨严重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髂骨块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跟骨严重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5月~2007年4月收治54例57足跟骨骨折,行髂骨块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对患者术后骨折复位、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50.4个月,术后Gissane角及Bohler角均恢复,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Maryland评定标准,优39足,良14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为92.98%。结论选择髂骨块植骨治疗跟骨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直接恢复跟骨的Gissane角及Bohler角,可减少外固定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改良髂骨移植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技术治疗合并大段骨缺损指骨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例合并大段骨缺损指骨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改良髂骨移植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技术进行治疗。第一阶段行坏死感染骨的彻底清除,并放置抗生素骨水泥棒假体形成膜诱导;第二阶段在诱导膜内植入张力髂骨段及米粒松质骨块联合植骨行牢靠固定,可在术后早期去除内固定并行手功能康复训练。结果术后7例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1.5)个月。第一阶段手术部伤口6例一期愈合,1例经再次扩创后二期愈合,第二阶段手术手部伤口均一期愈合。7例髂骨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7例第二阶段手术后均定期复查X线片,无明显髂骨段植骨吸收,去除内固定时间为术后6~8周,平均(7±0.5)周,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8~12周,平均(10±0.5)周。末次随访均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关于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3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1.4%。结论改良髂骨移植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技术治疗合并大段骨缺损的指骨骨感染,可提高植骨后骨架支撑的稳定性,缩短移植骨的爬行替代过程和固定周期,为更好的手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跖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7月,收治7例外伤致陈旧性跖骨骨折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5~43岁,平均33岁。多发跖骨骨折5例,单发跖骨骨折2例。伤后至该次手术时间为4~12周。X线片检查示骨折断端间有少量骨痂,伴短缩、成角或旋转移位。术中切开复位后,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植骨量1.5~2.5 cm3。术后石膏外固定4~6周,平均5周。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4周。患者站立及行走时无明显足底疼痛。术后3个月参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评分为75~96分,平均86.4分。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跖骨骨折内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植骨分期治疗开放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1-01—2013-03诊治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15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结果 15例均获得10-19个月随访,平均12.5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个月。无感染、骨髓炎、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按Teeny-Wiss的评分评定:72-93分,平均85.6分;优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植骨分期治疗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加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至2008年1月期间24例累及关节面跟骨骨折做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植骨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24例患者中,男17例18足,女7例,年龄20~56岁,平均31.3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12例13足,Ⅳ型3例。全部病例均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患足功能按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优18例,良2例3足,中3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通过植骨及钛板内固定可恢复跟骨塌陷骨折距下关节面的完整,重建跟骨高度及Bohler角,提供稳定性,可行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03—2013-04,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23例。结果本组21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出现皮肤边缘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本组均获得平均14(12~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Bohler角为20°~40°,平均29.6°。磷酸钙人工骨术后6个月完全降解。末次随访时,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功能评分:优1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可以更好地进行关节面复位并维持高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T-LEP)内固定治疗累及跟骰关节的跟骨前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例累及跟骰关节的跟骨前部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获随访8-24个月,平均16.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4周(7-14周)。3例出现术后切口红肿渗出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功能评定:优5足,良3足,一般1足。结论采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骰关节的跟骨前部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能恢复跟骨前部的正常解剖形态,骨折固定牢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臂骨外固定架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单臂骨外固定架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23例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骨折经2.5~5个月骨折愈合,平均3.6个月。结论骨外固定架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是一种简便又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探讨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和不同固定、植骨方法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肱骨骨不连进行回顾性分析。固定方式:钢板内固定3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单臂或组合式外固定架8例,异体骨板加螺钉内固定1例。植骨来源:自体髂骨植骨16例,重组合异种骨植骨(RBX)12例,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7例,异体骨植骨2例,异体骨联合RBX植骨2例。结果51例患者中,2例失访。49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年7个月。总愈合率89.8%,钢板治疗组愈合率83.3%,外固定架治疗组愈合率100%,交锁髓内针治疗组愈合率100%。12例单独应用RBX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全部愈合;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5例愈合,愈合率88.2%;自体髂骨植骨14例愈合,愈合率87.5%。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较钢板优越,创伤小,固定确实,功能恢复满意;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8年4月,本院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对临床结果进行JOA 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1、2、3、6、9、12个月摄片,观察植骨融合效果.[结果]32例获得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JOA评分,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和消失,由术前7~10分(平均8.6分)恢复至术后12~14分(平均12.8分);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 %;1例术后3 h颈部血肿形成,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1个月螺钉松动,延长颈围外固定时间至术后6个月,固定节段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单边式骨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报告单边式骨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自1999年2月至2002年2月直用单边式骨外固定器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11例。结果 患平均住院时间16天,术后2~5个月骨折愈合,平均3.2个月。结论 外固定支架加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是一种即简便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固定、不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1月,应用跟骨外侧手术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不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66例、77足。其中男45例,女21例,11例为双侧。年龄22~55岁,平均37岁。根据Sanders分型,Ⅲ型17足,Ⅳ型60足。结果本组66例患者均获随访,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77足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中无螺钉退出、断裂等现象。除5例合并股骨骨折的的病例,其余半年后均能正常行走。术前Bǒhler’s角(4.6°±6.2°),术后(31.6°±7.4°);术前Gissane’s角(158.12°±8.57°),术后(136.58°±6.85°),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77足中,优(90~100分)68足,良(75~89分)8足。可(50~74分)1足,优良率98.7%。结论通过本方法治疗跟骨骨折,能够良好的维持跟骨的解剖形态,足的功能恢复满意,且明显降低了植骨术后的排异反应及切口不愈合的发生,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