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四氢巴马汀与千金藤啶碱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将四氢原小檗碱的C环扩展为七元环,合成环上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同系化合物。7-苄氧基-1-(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6-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与甲醛在乙醇中共热,进行酚环化;或在盐酸存在下与甲醛进行Mannich反应,分别获得带有不同取代的目标化合物。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对多巴胺神经受体的亲和力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不对称合成丹参素冰片酯。方法 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苄基保护及 Knoevenagel 缩合反应得到(E)-3-(3,4-二苄氧基苯基)丙烯酸(3),经过酰化反应得到酰氯后与天然冰片反应生成(E)-3-(3,4-二苄氧基苯基)丙烯酸冰片酯(4),通过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反应构建手性中心,得到高光学纯度的3-(3,4-二苄氧基苯基)-2,3-二羟基丙酸冰片酯衍生物(5),最后经选择性催化加氢及脱保护得到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经高效液相手性色谱柱分析ee为97%,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MS证实,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光学产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去甲文拉法辛。方法以对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羟基保护,水解得对苄氧基苯乙酸(3),再经二氯亚砜氯代,二甲胺胺解得MM二甲基-4-苄氧基苯乙酰胺(5),5在正丁基锂催化下与环己酮反应得N,N-二甲基-2-(1-羟基环己基)-4-苄氧基苯乙酰胺(6),6经BH3/THF还原,Pd/C催化氢解后制得目标化合物去甲文拉法辛(1)。结果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氢谱、质谱和红外光谱确证其化学结构,总收率为28.8%。结论本方法原料易得,收率高,产品纯度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莲心碱(Ⅰ)全合成的研究。(1)合成了1-(3′-溴-4′-苄氧基)苄基-2-甲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Ⅷ)和1-(4′-苄氧基)苄基-2-甲基-6-甲氧基7-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XV).(2)1-(3′-溴-4′-苄氧基)苄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Ⅵ)和1-(4′-苄氧基)苄基-6-甲氧基-7-乙酰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ⅩⅢ)借d-和1-DPT-酒石酸各自拆分为其对映体。D-(-)-Ⅵ和L-(+)-Ⅵ以甲酸和甲醛甲基化分别生成D-(-)-Ⅷ和L-(+)-Ⅷ。D-(+)-;ⅩⅢ和L-(-)-ⅩⅢ经N-甲基化后再进行水解卽得D-(-)-ⅩⅤ和L-(+)+ⅩⅤ。(3)D-(-)-Ⅷ和D-(-)-ⅩⅤ在吡啶中有铜粉和碳酸钾存在下进行Ullmann反应,反应物经氧化鋁柱层析可分得一油状物,此油状物经盐酸水解得黄色无定形固体,后者与过氯酸生成过氯酸盐结晶,其理化性质均与天然莲心碱过氯酸盐相同。(±)-Ⅷ和(±)-ⅩⅤ在相似的条件下缩合则生成(±)-莲心碱。  相似文献   

5.
4-羟基-3-甲氧基苯乙胺和3-羟基-4-甲氧基苯乙酸经缩合、O-苄基保护得到2-(3-苄氧基-4-甲氧基苯基)-N-[2-(4-苄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乙酰胺,在POCl3作用下进行Bischler-Napieralski环合反应后,不经分离纯化直接与氯甲酸甲酯进行N-酰化得到7-苄氧基-1-(3-苄氧基-4-甲氧基苯亚甲基)-6-甲氧基-3,4-二氢-1H-异喹啉-2-羧酸甲酯,再经Pd-C氢化脱苄基和用四氢铝锂还原得到(±)-瑞枯灵,总收率2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合成地尔硫卓的重要中间体d-cis -2-(4-甲氧基苯基)-3-羟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 。 方法 以对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Darzens缩合、硫烷基化、水解、拆分、环合5步反应得到地尔硫卓的重要手性中间体。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34.0 %,本法提高了收率,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化学名3,9-二甲氧基-2,10-二羟基原四氢小檗碱左旋千金藤定碱(l-stepholidine,SPD)是从长柄千金藤或河谷地不容中分离得到的白色结晶,是甲氧基被羟基取代的四氢原小檗碱(THPB)的同系物,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药理作用镇痛作用小鼠灌胃SPD后对乙酸产生的扭体试验半数有效剂量为223mg/kg。在电刺激小鼠尾根部试验中,60mg/kg SPD的镇痛效果与THPB相当,而小于25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 以 4-甲氧基-N,N′-二苯基-1,3-苯二甲酰胺为先导化合物,用 4-取代苯氧基代替苯氨基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以苯甲醚为原料,采用文献方法经 3 步反应制得重要中间体4-甲氧基-1,3-苯二甲酰氯;该中间体与 4-取代苯酚类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以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 Born 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与结论 包括先导化合物在内共制得 9 个化合物,其中 8 个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 IR、1H-NMR 和 MS 谱确证。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 PO3 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最高,优于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化合物 PO4、PO5 和 PO7 的活性超过吡考他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合成3-苯甲酰基-4H-色烯-4-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 方法 以焦性没食子酸和取代苯甲酸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酰基化、Baker-Venkataraman重排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初步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结果 共合成8个3-苯甲酰基-4H-色烯-4-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化合物2a、2e呈现边缘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结论 在具有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的天然产物(S)-3-(4-甲氧苄基)-7,8-亚甲二氧基二氢高异黄酮的2,3-位引入双键、7,8-位更换为甲氧基以及9位以羰基替代亚甲基均会导致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的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研究4-甲氧基-N,N′-二(2-取代苯基)- 1,3-苯二磺酰胺类化合物的不同2-位取代苯基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吡考他胺为先导化合物,用取代苯磺酰氨基代替3-吡啶甲氨基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以苯甲醚为原料,采用文献方法与氯磺酸反应直接制得重要中间体4-甲氧基-1,3-苯二磺酰氯;该中间体与2-取代苯胺类化合物经胺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以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Born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与结论 共制得12个化合物(4a~4l),其化学结构由IR、1H-NMR和MS光谱确证,其中9个化合物(4a~4c, 4e~4i和4l)未见文献报道。药理试验结果表明,5个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化合物4g、4f和4b的活性优于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化合物4i的活性略低于阿司匹林;化合物4h的活性与吡考他胺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菲并吲哚里西定类生物碱的关键中间体2-(3, 6, 7-三甲氧基菲-9-基-甲基)-2, 5-二氢吡咯。方法 以2, 2, 2-三氯-N-[1-(3, 6, 7-三甲氧基菲-9-基甲基)-丁-2-烯基]乙酰胺为起始原料,经水解、Boc保护、N-烯丙基化、关环复分解反应及脱保护基等5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 (3, 6, 7-三甲氧基菲-9-基甲基)-2, 5-二氢吡咯,其结构经1H-NMR谱确证总收率为45.3%。  相似文献   

12.
盐酸阿呋唑嗪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合成盐酸阿呋唑嗪并优化其工艺。方法 以藜芦酸为原料,其甲酯经混酸硝化后,在Lewis酸氯化铵溶液存在下经Fe粉还原,再依次经尿素环合、三氯氧磷氯代和氨水氨解,得到关键中间体2-氯-4-氨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6)。化合物6与3-甲氨基丙腈缩合,经Raney Ni-H2催化还原得到化合物N-甲基-N-(4-氨基-6,7-二甲氧基-2-喹唑啉基)-1,3-丙二胺(8),8与2-四氢呋喃甲酸缩合后再与盐酸成盐,制得目标物盐酸阿呋唑嗪。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MS、1H-NMR谱确证。该工艺路线操作简化,总收率由文献的7.8%提高到25.9%。  相似文献   

13.
2-氨基-3-羟基吡啶经氯苄保护后,与α-乙酰基-γ-丁内酯环合得9-苄氧基-3-(2-羟乙基)-2-甲基-4H-吡啶并[1,2-α]嘧啶-4-酮(4),经氯化、还原并脱苄得到关键中间体3-(2-氯乙基)-6,7,8,9-四氢-9-羟基-2-甲基-4H-吡啶并[1,2-α]嘧啶-4-酮(6).6与6-氟-3-(4-哌啶基)-1,2-苯并异噁唑盐酸盐经亲核取代制得帕潘立酮,总收率约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合成帕尼培南关键中间体(3R,5R,6S)-6-[(1R)-羟乙基]碳青霉烷-2酮-3-羧酸对硝基苄酯。方法 以对硝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还原、酯化、重氮化、烯醇化、与单环β-内酰胺结合、水解及环合等7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IR、1H-NMR、MS确证结构,总收率达60.7 %。该合成工艺省去文献中两步需要分离纯化的步骤,使合成路线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 8-氟-2,3-二氢喹啉-4(1H)-酮缩氨基脲类化合物,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以邻氟苯胺为起始原料,经与丙烯酸加成、在多聚磷酸(PPA)中环合制得中间体8-氟-2,3-二氢喹啉-4(1H)-酮;该中间体与各种 N4-取代的氨基脲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二倍浓度稀释法测试各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选用 8 种临床上常用的致病真菌为测试菌株,以氟康唑、伊曲康唑为阳性对照药。结果与结论 16 个 8-氟-2,3-二氢喹啉-4(1H)-酮缩氨基脲类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NMR、MS 谱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多个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真菌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尤其是对红色毛藓菌的活性均好于阳性对照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2,4-二氨基-5-取代氨基嘧啶和2,4-二氨基-6-甲基-5-取代氨基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疟活性的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是分别以2,4,5-三氨基嘧啶或2,4,5-三氨基-6-甲基嘧啶与相应的取代的苯甲醛缩合成席夫氏碱,然后经还原,亚硝化或甲酰化制得。经鼠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的病因性预防初筛,发现有12个化合物有效,其中2,4-二氨基5-[(3′,4′-二氯代苯亚甲基)-氨基]嘧啶(化合物V3)和2,4-二氨基-5-[(4′-溴代苄基)-N-亚硝基-氨基]嘧啶(化合物Ⅶ4)效果最好,口服10 mg/kg共三天,可使小白鼠得到保护,血中未查见原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抗高血压药阿利克仑的化学合成方法。方法 以光学纯中间体(3S,5S,1′S,3′S)-5-(1′-叠氮基-3′-羟甲基-4′-甲基戊基)-3-异丙基二氢呋喃-2-酮为起始原料,经氧化、亲核加成、氢化、Boc 保护、氨解、脱保护等反应得到阿利克仑游离碱。结果与结论 以总收率 35.7 % 合成阿利克仑。该合成路线反应步骤简短,操作简便,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泰比培南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泰比培南酯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 (4R,5S,6S)-3-二苯基磷酰氧基-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羧酸对硝基苄酯和3-巯基-1-(1,3-噻唑啉-2-基)氮杂环丁烷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氢化、亲核取代3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的结构经熔点、IR、MS、1H-NMR和13C-NMR 谱确证。该合成工艺反应步骤少、操作简便、收率高、产品纯度高,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剑叶龙血树氯仿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S.C.Chen]树皮的氯仿提取物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光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2,3,5,6-四氯-1,4-二甲氧基苯(I),7-羟基-4′-甲氧基黄烷(II),4′-羟基-3,5-二甲氧基二苯代乙烯(II),4′-羟基-2,6-二甲氧基双氢查耳酮(IV),4′-羟基-2,4,6-三甲氧基双氢查耳酮(V),6-羟基-7-甲氧基-3-(4′-羟苄基)色原烷(VI)。其中IV、V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寻找活性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方法 以苯甲醚为原料,经Blanc 反应、氧化和氯代反应制得重要中间体4-甲氧基-1,3-苯二甲酰氯,该中间体与不同的卤代苯胺类化合物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4-甲氧基-N,N′-二﹙卤代苯基﹚-1,3-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以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Born 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与结论 共制得20个目标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NMR和MS谱确证,其中10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药理试验初筛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其中化合物 5l 和 5q 的活性最高。考察了不同卤原子在相同位置和相同卤原子在不同位置上的取代化合物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规律,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当侧链苯基的2位或4位进行氟或碘一取代时有利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增强;当侧链苯基的2,6位和3,4位进行二氯代时化合物表现出很高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