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菊,即德国洋甘菊,来源于菊科母菊属Matricaria recutita L.的干燥花序,是国际上最畅销的5种草本植物之一。母菊常被制作成花草茶,具有稳定情绪、缓和胃痛、改善女性经前不适的功效。此外,它也是一种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的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传统用于治疗胃肠道痉挛、抗炎、止痛、镇静等。挥发油是母菊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其中母菊薁是最有价值的成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母菊具有镇静、缓解胃肠道痉挛作用,还能够抗炎抗菌、降糖降脂、缓解关节疼痛等。本文综述了母菊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安全性评价,并对其在药品与食品方面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疆2种洋甘菊——母菊和罗马洋甘菊抗氧化活性成分差异.方法:采用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以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为实验模型,经薄层扫描获得各抗氧化成分的峰面积,从而对2种洋甘菊的挥发油提取物、黄酮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析,以总峰而积大小为指标比较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并与2种洋甘菊黄酮提取物总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母菊挥发油提取物显现烯炔双环醚等4个白色抗氧化斑点,罗马洋甘菊挥发油提取物显现1个白色抗氧化斑点,薄层扫描结果表明母菊挥发油提取物抗氧化斑点峰而积大于罗马洋甘菊挥发油提取物;2种洋甘菊黄酮提取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母菊清除50% DPPH自由基的质量浓度为0.66g·L-1,罗马洋甘菊清除50% DPPH自由基的质量浓度为0.33 g·L-1;2种洋甘菊黄酮提取物薄层生物自显影实验结果表明,母菊黄酮提取物显现芹菜素、芹苷元-7-葡萄糖苷等7个淡黄色抗氧化斑点,罗马洋甘菊黄酮提取物显现芹菜素,芹苷元-7-葡萄糖苷等8个淡黄色抗氧化斑点,薄层扫描结果表明罗马洋甘菊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斑点峰面积大于母菊黄酮提取物.结论:2种洋甘菊挥发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TLC差异显著,母菊挥发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强于罗马洋甘菊挥发油提取物;母菊挥发油提取物中已知抗氧化活性成分为烯炔双环醚,其他3个抗氧化活性成分以及罗马洋甘菊挥发油提取物中1个抗氧化活性成分均为未知化合物,有待进一步确定;鉴于2种洋甘菊挥发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斑点数差异显著,可应用于2种洋甘菊的鉴别区分.2种洋甘菊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薄层生物自显影实验结果一致,母菊、罗马洋甘菊黄酮提取物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罗马洋甘菊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母菊黄酮提取物;2种洋甘菊黄酮提取物中均含已知抗氧化活性成分芹菜素、芹苷元-7-葡萄糖苷,母菊黄酮提取物中其他5个抗氧化活性成分以及罗马洋甘菊中其他6个抗氧化活性成分均为未知成分,有待进一步确定.该方法为进一步鉴定洋甘菊抗氧化活性成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菊料植物原来生长在亚洲,如今遍布欧洲。在民间,短舌匹菊Tanacetum parthenium用作解痉、助消化、强壮和兴奋药。在英国,被称为“十八世纪的阿司匹林”,不仅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应用于治疗头痛和牙痛。短舌匹菊在形态上与母菊相似,有黄色管状花和白色舌状花、羽状小叶,高30~80cm,散发出母菊样气味。在1990年英国草药药典中列有短舌匹菊专论,通过薄层色谱来区别两者。该植物的醚油主要含有倍半萜内酯,主要存在叶中,是一种接触性过敏原。该植物提取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减少5-羟色胺分泌。这两种机理似乎是该植物预防偏头痛获良效的原因所在。倍半萜内酯显示对血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和组胺从肥大细胞释放的抑  相似文献   

4.
母菊作为发汗、祛风和消炎剂使用。已知其成分有α-麝子油烯、(-)-α-没药醇、菊薁等精油类,脱肠草素、伞形酮等香豆素类及大波斯菊甙等黄酮甙类。其品质以香气强、形状整齐为良品,但对品质评价尚未报告。此次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法对母菊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检索,以其中的5种成分作为指标化合物,用气相色谱法(GC)进行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建立了母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天然的新型速激肽NK_1受体阻滞剂,检测了约200种植物提取物的速激肽阻滞活性,从菊科植物提取物中获得了1个有效的速激肽NK_1受体阻滞剂。 菊科植物母菊(Matricaria chamomilla)的干燥花头(400g)在室温下用甲醇提取,过滤,甲醇提取液挥干,得到残余物(78.8g)。取少量残余物(20mg)经ODS柱色谱分离,获得的各部分干燥,  相似文献   

6.
母菊系Matricaria chamomilla(菊科)的头花,作为发汗、祛风、消炎剂使用。从母菊花的丁醇可溶组分中分离出2种丙酸苯酯类及1种黄酮甙。根据光谱和化学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母菊提取物具有抑制capsazepine样刺激感觉神经的活性,本次探讨了它的止痒作用。 方法:以辣椒辣素诱导豚鼠离体支气管平滑肌特异性抑制活性为指标,评价母菊提取物对感觉神经刺激的抑制活性。记录化合物48/80诱发ddY系小鼠的搔痒行为,以不影响小鼠自发活动的剂量评价该提取物的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新疆习用2种洋甘菊(母菊、罗马洋甘菊)的定性、定量鉴别方法,对其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品质评价。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2种洋甘菊进行显微结构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2种洋甘菊在显微特征中萌发孔数目、色谱特征中斑点数目及烯炔-双环醚、红没药醇等化学成分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文章建立的洋甘菊多元多息显微特征和色谱特征,为新疆习用2种洋甘菊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更为准确、有效的系统评价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番莲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玉娟  谈锋  邓君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789-1793
目的:西番莲属植物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一种水果,其果汁、种子营养丰富,是一种滋补健身的水果。西番莲属植物全草药用价值广泛,在热带国家普遍用作民间治疗用药,在欧洲更是颇负盛名,适用于治疗睡眠失调和焦虑不安等多种的疾病。早在20世纪,这种植物就是流行的止痛药和镇定剂,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国际上对于西番莲属提取物的需求日益增加,积极综合开发利用西番莲属植物,成为西番莲属植物种植业的新增长点。该文从化学成分、营养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西番莲属植物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藏药红景天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景天属植物含有红景天甙、酪醇、红景天素等特殊有效成分,该属植物具有提高机体适应特殊环境的能力,是一种增加机体抗逆境抗衰老的营养保健药物,同时也是一种抗毒肝素,抗肿瘤的治疗性药物,在云南分布有该属植物二十八种,开发和利用红景天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区分新疆习用2种洋甘菊(母菊、罗马洋甘菊)的数码显微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水合氯醛和粉末透化法,数码显微镜观察研究2种洋甘菊花粉末的主要显微特征。结果:2种洋甘菊均具有草酸钙小簇晶、腺毛、导管等显微结构,但其非腺毛、花粉粒具有明显差异,罗马洋甘菊中具有非腺毛、3个萌发孔,而母菊中无非腺毛、具有4个萌发孔。结论:2种洋甘菊显微特征中花粉粒萌发孔的数目差异及有无非腺毛可作为新的鉴别方法区分2种洋甘菊,为其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冬庚  刘文英  沈于兰 《中草药》2004,35(10):1126-1128
虎杖提取物具有抗炎、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白藜芦醇(resveratrol)和大黄素(emodin)。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植物抗毒素,存在于葡萄、花生、桑树、虎杖等植物中。葡萄酒、花生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已有报道。大黄素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蒽醌类  相似文献   

13.
在色彩缤纷的植物王国中,有一种堪称饱经岁月沧桑的“长寿冠军”———寿龄可达八千岁以上的龙血树。剥下这种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的树皮,就有紫红色的液汁———龙血脂流出,凝固后的紫色凝块,便是生肌止血、化瘀定痛的传统中药血竭。血竭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在汉代时便从伊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称血竭“多出大食诸国”。血竭的另一来源是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故血竭又有麒麟竭之称。现在我国台湾、广东、云南等省上述两种植物均有种植。云南还有一种龙舌兰科植物山铁树,…  相似文献   

14.
亚菊属植物隶属于菊科春黄菊族蒿亚族,是与菊属相近的一种半灌木植物。我国亚菊属植物共有24种,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地区,大多为民族用草药,抗逆性普遍较强。现代研究表明,该属植物主要含萜类、黄酮类、炔类、苯丙素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并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抗氧化、杀虫等药理作用。该研究对该属植物中有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其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韩国一研究小组成功培育出了一种“极限植物”,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这一成果是在遗传学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获得的。韩国庆尚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探明了植物体内NDPK遗传因子对环境刺激加以传递的机理,进而成功培育出一种能够耐受干旱、霜冻、盐碱地等多种恶劣自然条件的新型植物。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基因植物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和其它疫苗相比,具有廉价性、可食性等优点。在最近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抗原蛋白在植物中得到了表达,进入了动物和人体实验;而且,植物表达体系进一步多样化,抗原蛋白的表达量和免疫原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就这些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疗法》2007,15(7):52-52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在进食光感性物质(如某些药物和植物等)后晒了太阳,经10分钟至10余日不等,照射部位(多见于面部、手背)出现浮肿或淤斑等皮肤损害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20种石斛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所含成分差别很大,仅5种植物含有石斛碱类成分,其中只有两种植物含有石斛碱,与10种商品中药石料所包含的20种石斛属植物的品种比较,势必不能以一种全钗石斛的疗效概括所有中药石斛的疗效。同时,石斛的加工方法以反复火烤、日晒、发酵、水没、水煮等方法进行,无一定程序。其成品所含成分很难保持其植物原有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9.
缬草属植物V.laxiflora DC.是一种草本灌木,在智利民间用于杀死消化道内寄生虫和镇静等。作者从该植物地上部分和根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虹彩内酯、一新的木脂素和11个已知化合物,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抗结核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报载,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所研究人员对植物所含物质的促癌作用进行了研究,从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中共检出18个科中的52种植物含有促癌物质。这些植物多属大戟科和瑞香科,其中铁海棠、变叶木、乌柏、红背桂花、油桐、金果榄等一些市民家中及公园里常见的观赏性花木均含有促癌物质。在“莱太花卉”、“亮马花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