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魏莉  杨学军 《天津护理》1998,6(2):46-47
本文就30例寰枕畸形的二种手术入路前后的护理进行了探讨。其中7例为经口咽入路手术,其余23例为后路减压。30例病人的护理均获成功。本文提出寰枕畸形病人在重视心理护理的同时,加强对生活的护理。而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常会提供我们有价值的动态信息。并针对寰枕畸形病情特点提出保持患者颅颈稳定性的关键所在。不论哪种入路手术,颅颈交界不稳定和脑脊液漏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要求护理人员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本文就口咽手术的特殊护理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探索寰枕畸形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一例寰枕畸形口咽部入路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例寰枕畸形口咽部入路手术期的护理乔枫,周劲松寰枕畸形按常规枕下入路手术对脑干前方受压病变常常无效,并可导致术中突然死亡。[1]国外自50年代初已有人开始实施经口咽入路治疗寰枕畸形。但由于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严重,阻碍了此种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寰枕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例寰枕畸形的患者,对其术前易出现的心理生活方面的问题给予护理干预,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5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寰枕畸形的患者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因此,需要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敏的预见性,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并实施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脊膜膨出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畸形,指脊膜经过椎弓的不正常裂口,疝出皮下并凸出形成一球形囊性肿物,以腰骶部最多见,颈胸部较少见,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1].寰枕畸形是枕骨大孔区骨骼发育为主的先天畸形,病情进展缓慢,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复杂.2种疾病虽然同为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畸形,但二者同时存在较为少见.我科于2010年5月10日收治了1例颈椎脊膜膨出伴寰枕畸形的患儿,手术治疗后,通过精心的护理,患儿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复杂寰枕畸形的手术减压和内固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寰枕畸形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将90例复杂寰枕畸形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分为A、B组,A组行后方入路枕下减压术和/或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后外侧入路枕下减压加齿状突切除术和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两组病例疗效明显,A组总有效率83.3%,显效率16.6%,B组总有效率82.1%,显效率14.1%,死亡率2.6%。结论:复杂寰枕畸形的治疗中手术减压和稳定性重建即植骨融合内固定应该并重,不同寰枕畸形可选用不同的减压和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寰枕畸形术后患者颈部制动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60例寰枕畸形术后颈部制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使用颈托制动颈部的护理方法,改进组使用颈托与1 kg食盐交替制动护理方法,观察及评估2组患者的颈部舒适程度、皮肤情况、制动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发红情况和感觉舒适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颈托和1 kg食盐交替制动颈部,患者感觉舒适,皮肤无发红及破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付秀荣  郭子筠 《护理研究》2006,20(7):1912-1912
寰枕区包括枕骨大孔、寰椎和枢椎,在其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可导致多种畸形并存。采用后路减压术可使病人获得部分或暂时地功能改善,但对于主要来自前方齿状突的压迫,后路减压效果不佳。而经口咽入路前方减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多,若同时有后方的压迫,常需两次手术。鉴于此,我院在全省率先采用远外侧枕下入路行畸形齿状突切除治疗寰枕区畸形3例,效果满意。由于此种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显微外科技术和无菌技术要求高,因此,手术护士与术者的密切配合显得更为重要。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62-263
选择医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寰枕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枕颈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前各项脊髓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寰枕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时,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院对15例寰枕畸形患者行枕大孔扩大成形术,术前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正确体位,积极防治并发症等,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枕颈畸形患者前路松解加后路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21例枕颈畸形患者进行了手术前、手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 20例患者疗效满意痊愈出院。结论对枕颈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严密而全方位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及血管成像对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8例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均做6排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分析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椎动脉相互关系。结果:寰枢椎脱位11例(前脱位),寰枕融合12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4例,颈椎融合6例,扁平颅底2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3例.外伤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2例,外伤后枢椎假关节形成,齿状凸与寰椎前弓相融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l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Arnold-chiari畸形9例。结论:6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并能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付秀荣  郭子筠 《护理研究》2006,20(21):1912-1912
寰枕区包括枕骨大孔、寰椎和枢椎,在其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可导致多种畸形并存[1]。采用后路减压术可使病人获得部分或暂时地功能改善,但对于主要来自前方齿状突的压迫,后路减压效果不佳。而经口咽入路前方减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多,若同时有后方的压迫,常需两次手术。鉴于此,我院在全省率先采用远外侧枕下入路行畸形齿状突切除治疗寰枕区畸形3例,效果满意。由于此种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显微外科技术和无菌技术要求高,因此,手术护士与术者的密切配合显得更为重要。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13岁~…  相似文献   

13.
枕颈区域的不稳,包括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不稳,如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上部颈椎的炎性反应、肿瘤以及先天性畸形等,皆可引起枕颈区域的稳定性改变,临床上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系统是近年来国内自行研制的上颈椎前路手术器械,集松解、减压、复位、固定功能于一身,在治疗枕颈畸形、颅底凹陷症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由于TARP手术采用经口入路,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高,围手术期护理有其独特的要求和难度~([2])。本研究旨在研究国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诊断颅颈交界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分析椎动脉及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相互关系。结果:寰枕融合16例,寰枢椎脱位16例(前脱位),颈椎融合8例,扁平颅底4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8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5例,蝶枕软骨未闭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Arnold-chiari畸形15例。结论:MS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并能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寰枕畸形主要是枕骨底部及第一、第二颈椎发育异常.此病还包括其它多样畸形,除骨骼为主的发育异常外还合并有神经系统和软组织发育异常.其中颅底陷入是寰枕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常伴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颅底陷入主要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组织内翻,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并进入颅骨大孔,后颅窝体积减小.有相当病例合并脊髓空洞.  相似文献   

17.
崔继芳 《护理研究》2006,20(1):182-182
我科于2004年4月收治1例环枕部畸形、颅底凹陷并寰枢椎脱位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2月后在全身麻醉下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闫雅凤唐晟  刘宗琼 《现代护理》2006,12(18):1739-1739
目的探讨寰枕畸形术后患者颈部制动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寰枕畸形术后颈部制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使用颈托制动颈部的护理方法,改进组使用颈托与1kg食盐交替制动护理方法,观察及评估2组患者的颈部舒适程度、皮肤情况、制动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发红情况和感觉舒适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颈托和1kg食盐交替制动颈部,患者感觉舒适,皮肤无发红及破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由先天畸形或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寰枢椎不稳临床较为常见。其中以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治疗尤为棘手,以往采用颈后路减压加枕颈内固定,难以达到完全复位,减压效果亦不理想,且非功能性枕颈融合固定使枕颈及颈椎功能丧失严重。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本院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0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其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颅颈交界区畸形主要是指枕骨底部及第一、二颈椎发育异常,其中包括有扁平颅底、颅底陷入、寰枕融合、颈椎分节不全、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Arnold-chiari氏畸形)等[1],常伴有脊髓空洞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