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36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神经发育特点,为后期评估、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2019年因语言问题首次就诊的18~36月龄婴幼儿,根据“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及“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结果分为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与多能区发育迟缓组,比较两组儿童各能区发育、早期语言水平,以及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结果 共有700例婴幼儿入选,两组间月龄(t=-1.73,P=0.09)、性别(χ2=2.06,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年龄构成比存在差异(χ2=9.124 ,P=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能区均更为落后(t=15.08,20.26,25.68,18.76,39.79,P<0.001)。在早期语言水平方面,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总的早期语言发展水平、语音和语言表达、听觉感受理解、视觉相关语言方面较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均更低(t=8.20,10.23,9.18,11.39,P<0.001)。单纯语言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DQ存在相关性(r=0.127,0.146,0.238,P<0.001),而多能区发育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各能区DQ均存在相关性(r=0.154,0.392,0.390,0.435,P<0.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更高(χ2=61.69,105.17,P<0.05)。结论 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合并多能区落后时存在语言发育的显著落后,应进一步完善检查,注意识别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近三年北京市顺义区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状况,评估预警征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Gesell发育评估的儿童1 360例,检索相应儿童在社区体检中预警征的结果,对两种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esell发育评估儿童1 360例中男童约占69.9%,女童约占30.1%,男童比例显著高于女童(χ2 =214.412,P<0.05),男童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区显著低于女童(t=4.201、2.186,P<0.05)。预警征筛查中12月龄以内的儿童阳性项目以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落后为主,而12~36月龄儿童阳性项目以语言发育落后为主,各年龄段预警征阳性项目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6.750、5.762、9.966、8.895、57.731、231.749、105.385、56.919,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预警征与Gesell发育评估结果一致性为中等(Kappa=0.559,P<0.05)。预警征2项及以上阳性的儿童其适应性DQ值低于1项预警征阳性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8,P<0.05)。结论 需关注男童心理行为发育,注重儿童早期发育促进,尤其重点关注婴儿的大运动及精细动作、幼儿的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智能发育现状及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首都儿童研究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2018年1-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174例首诊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测查,并自制问卷对可能影响语言发育的出生高危史,语言发育迟缓家族史等先天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首诊年龄越大,各能区发育商(F=4.999、5.479、25.546、16.401、13.733)和总发育商(F=22.716)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环境因素单因素分析中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P<0.05);多元线性分析中显示非父母为主要抚养者和留守儿童影响儿童语言发育(β=3.606、8.088,P<0.05)。结论 语言发育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评价儿童家庭环境中潜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家长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促进儿童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童在语言发育过程中特点及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为儿童语言发育的正确评估指导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1 016名18~36个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婴幼儿语言发育筛查量表》为调查工具进行测定。结果 男童在18~30月龄,语音表达和语音理解能力及整体语言发育水平均显著低于同年龄组女童(P<0.05),男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语言的快速增长期都出现在24月后,但30~36月时,男女童语言发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认识男女童发育上的差异,在语言发育早期重视男童的语言刺激及评估,对语言发育迟缓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 年8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的112例儿童作为语言迟缓组,以性别、年龄作为匹配因素,筛选同期正常体检127例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幼儿语言发育迟缓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语言发育迟缓组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均低于正常儿童组,运动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发育商分数均落后于正常儿童(P<0.01)。正常组儿童总体家庭养育环境优于语言迟缓组儿童(Z=-2.884,P=0.004),在情感温暖/环境气氛、社会适应及自理、语言及认知信息维度中,语言迟缓组儿童家庭养育评价较差(Z=-2.032、-3.974、-4.835,P<0.05或<0.01)。控制了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是影响其语言发育的重要因素(P<0.01)。儿童言语能发育商与其家庭养育环境呈正相关(r=0.480,P<0.01),家庭养育环境总评分每增加1分,儿童言语能发育商DQ平均上升0.45。结论 家庭养育环境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家庭内增加儿童参与认知活动的机会,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特征和现状,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性建议。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4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就诊的151例患儿,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测试。分析1~岁组、2~岁组、3~4岁年龄组发育性语言延迟及全面发育迟缓的构成比,分别比较3个年龄组、3岁前后各能区DQ值差异。结果 1)随年龄增长,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的儿童全面发育迟缓的比例逐渐增加,3个年龄组中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占比分别为45.5%、61.2%、95.5%。2)随年龄增长,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能区的DQ值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75、17.341、18.516、6.747、4.180,P<0.05)。各年龄组间两两比较,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区从1~岁→2~岁→3~4岁呈顺序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社交能区仅1岁~与3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5, P=0.005)。3) 3岁以上组儿童各能区DQ值显著低于3岁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21、4.710、4.933、2.919、2.670, P<0.01)。结论 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就诊的儿童,随就诊年龄增大,非单纯语言问题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患儿更可能符合全面发育迟缓诊断。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育关键期,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早期视屏暴露对语言发育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19年1—12月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病例组(语言发育迟缓)54名儿童、对照组(发育正常)56名儿童进行发育评估,全体儿童年龄范围1~5岁;使用自拟调查问卷“儿童早期视屏暴露情况调查表”对所有参与调查儿童的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儿童手机/iPad暴露的比例和时长均高于电视,病例组儿童暴露于手机/iPad和电视的比例分别占88.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4.493,P<0.05);病例组儿童暴露于手机/iPad和电视的时长分别为38.0(15.0,60.0) min/d、35(17.0,55.0) min/d,高于对照组[25.0(10.0,45.0) min/d、20(8.0,40.0) mi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6、2.4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每日观看手机/iPad的时间≥30min/d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OR=2.431,95%CI:3.188~12.723,P<0.01)。结论 儿童早期暴露于手机/iPad时间过长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家长要严格限制儿童每日接触手机等电子视屏的时间,增加亲子交流互动,促进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苏州市3~6岁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查找存在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儿童体质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3~6岁儿童共4 341人,测试指标包括形态指标、素质指标。结果 苏州3~6岁儿童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生长发育总体上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基本规律。身体素质达到“及格”等级以上的比例为92.1%,男童体质达标率为90.2%,女童为94.2%,呈现“女强男弱”趋势(P<0.01);所有测试指标中除了坐位体前屈这一项,其他指标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个年龄段男童的身高及体重均大于同龄女童,素质指标中,男童灵敏度及上肢、腰腹部力量优于女童(P<0.05),而柔韧性则弱于女童(P<0.05);形态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值(P<0.01),素质指标与全国水平存在差距;公办、民办幼儿园在身高(P=0.1)及反映灵敏度的10 m折返跑(P=0.59)上没有差异,其他素质指标显示,民办幼儿园均优于公立幼儿园(P<0.01)。 结论 苏州3~6岁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应根据发育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提升体质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低出生体重儿(LBW)头围与18月龄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关系,为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发育迟缓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6年3月—2018年10月在上海16个区妇幼保健院(所)登记并进行健康系统管理的LBW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各随访月龄头围测量、18月龄Gesell发育诊断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758例上海市LBW,男童329人(43.4%),女童429人(56.6%),平均出生体重(2 223.00±231.13)g,平均胎龄(35.78±1.92)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别头围Z评分(HCZ)1月龄、HCZ3月龄、HCZ6月龄<-1组LBW在精细动作行为能区发育异常风险显著升高(OR=6.97、3.07、2.96,P<0.05);各随访月龄HCZ<-1组LBW在适应行为能区发育异常风险显著升高(OR=3.39、3.28、2.65、3.25、3.29、2.67,P<0.05);HCZ1月龄、HCZ3月龄、HCZ6月龄、HCZ6月龄、HCZ12月龄<-1组LBW在语言行为能区发育异常风险显著升高(OR=4.28、3.32、2.62、3.95、2.90,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HCZ1月龄对精细动作行为能区和语言行为能区发育异常、HCZ6月龄对适应行为能区发育异常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R2=0.052、0.063、0.046),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各随访月龄HCZ对于语言行为能区发育异常的预测贡献较大(β=0.180、0.165、0.158、0.139、0.136、0.113)。结论 头围对LBW18月龄神经行为发育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关注LBW头围随访,对早期识别和干预神经行为发育迟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智能发育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因语言发育迟缓在武汉市同济医院儿童保健专科就诊的儿童209例(35例语言发育迟缓,174例全面发育迟缓),其中男164例(78.47%),女45例(21.53%),年龄1~5岁,使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上海标准化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获取相关信息。 结果 语言发育迟缓与全面发育迟缓儿童在性别、父亲的文化程度、职业、父母的关系、性格、主要教育者、照养人每日与儿童相处的时间、儿童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儿童年龄(χ2=12.723)、母亲文化程度(χ2=10.124)、职业(χ2=7.473)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低的儿童发生全面发育迟缓的机率是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儿童的5.419倍(OR =5.419, P<0.01)。 结论 对儿童各个年龄段进行常规语言筛查,早期发现语言发育迟缓;加强对低学历母亲的健康教育,以减少语言迟缓对其他发育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不同年度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发育及适应性行为水平情况的变化,为ASD早期识别、诊断及后期干预训练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及2019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初诊的1~5岁ASD患儿Gesell评估及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结果。结果 2015、2017年及2019年ASD患儿在Gesell发育测评中总发育商(DQ)及S-M量表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20、0.495,P>0.05)。2015、2017及2019年ASD患儿各能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发育迟缓(DD),其中大运动能区DQ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83,P<0.05),不同年份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能区发育迟缓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3、11.596,P<0.05)。ASD女童的精细运动及个人-社会能区DQ高于男童(Z=2.023、2.837,P<0.05);不同年龄段ASD患儿各能区DQ及S-M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557、185.824、37.935、8.038、68.752、32.657,P<0.05)。结论 本研究中近五年ASD患儿共患DD的水平及其适应性行为无明显变化;ASD儿童的发育水平及适应性行为存在一定性别及年龄差异,且大运动落后近年来愈加明显,对ASD患儿应尽早进行正式的发育及适应性行为评估,解读结果时亦应结合其性别及年龄,以全面评估病情及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特征,为临床早期发现、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3月间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对652例1~3岁因语言发育落后就诊的患儿进行评估,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四组,分析描述不同组儿童的发育特征。结果 1)随着年龄的增长,因语言问题就诊的儿童人数越来越多,>1.5~2.5岁为高峰期。其中男童明显多于女童(男526例,女126例),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17,P=0.102)。2)每组间交流态度异常比例(1~1.5岁组11.1%,>1.5~2组15.7%,>2~2.5岁组12.2%,>2.5~3岁组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71,P=0.104)。动作性课题异常比例(1~1.5岁组26.7%,>1.5~2岁组46%,>2~2.5岁组68.1%,>2.5~3岁组78.1%)和语言理解异常儿童比例(1~1.5岁组66.7%,>1.5~2岁组82.8%,>2~2.5岁组93.9%,>2.5~3岁组99.0%)在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702,48.710,P<0.001)。3)随着年龄增大,动作性课题和语言理解能力异常比例逐渐增多,2岁前后差异最显著。结论 语言发育迟缓多发生于2岁左右的儿童中,且2岁以后除语言表达能力异常外更容易出现理解能力异常合并动作性能力异常。所以必须做好这一年龄段重点人群的早期筛查工作并尽早进行干预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3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与发育性语言障碍(DLD)的Gesell发育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明确诊断为ASD(n=78)、DLD(n=80)的2~3岁儿童,通过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每个儿童进行发育水平测评,并对两组儿童5个能区发育水平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ASD、DLD儿童的Gesell发育特征。结果 1)ASD组儿童平均发育商得分均低于DLD组儿童。除大运动能区外,ASD组儿童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能区间发育水平均低于D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3、6.208、14.219、10.811,P<0.001)。2)语言、个人-社交发育比较:ASD组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以重度、中度障碍为主(48.72%、33.33%),DLD组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以轻度障碍为主(77.5%)。ASD组儿童50%的个人-社交分布在轻度障碍区域,无1例正常;DLD组儿童的个人-社交发育商68.75%分布在轻度障碍区域,30%处于正常或边缘水平。结论 除大运动能区外,ASD儿童其余能区平均发育水平均低于DLD儿童。熟悉ASD、DLD儿童的Gesell发育特征,对ASD、DLD儿童的早期识别、康复及教育计划的制定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比较,评估Gesell发育量表言语部分在早期语言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儿保科心理门诊就诊的儿童共130例为研究对象,男93例(71.54%),女37例(28.26%),年龄1.5~5岁,使用Gesell及S-S法进行评估。结果 1)整体一致性检验Kappa值0.639(P<0.05),灵敏度77.2%,特异性86.3%;2)轻度语言发育迟缓一致性检验Kappa值0.481(P<0.05)。3)按年龄分组进行S-S法评估,两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岁前表达异常为主,2岁后理解异常比例增高。结论 1)Gesell发育量表可以作为较好的语言筛查工具。2)在语言评估中可将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和Gesell发育量表结合使用,前者定性,后者可用于严重程度分级。3)应用Gesell发育量表对2岁前儿童进行语言筛查显示为边缘状态时,应进一步行S-S法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全人发展视角,研究幼小衔接课对学龄前脑性瘫痪(CP)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为促进CP患儿全面康复提供新方法。方法 选取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2019年2—7月就诊的79例学龄前CP儿童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9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行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幼小衔接课。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分别评估患儿治疗前后5个能区的发育龄(DA)和总智商(FIQ)。结果 治疗4月后,干预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03,P<0.01);两组患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3、0.414,P>0.05),干预组在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DA以及WPPSI FIQ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0、2.005、2.020、2.010,P<0.05)。结论 幼小衔接课能有效促进学龄前CP儿童适应性、语言以及个人社交能力的发育,提高其智力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Gesell发育量表对2岁以内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应用效果,为其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年龄在24月龄以内的55例ASD患儿、4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及131名正常儿童,运用Gesell发育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并对3组儿童的发育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87.26%的ASD组患儿在Gesell发育量表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ASD组患儿及精神发育迟滞组患儿在五个能区中的得分都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患儿与精神发育迟滞组患儿在适应性行为及精细动作上的得分与其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患儿在大运动能区的得分优于精神发育迟滞组患儿,在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区,ASD组得分低于精神发育迟滞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岁以内ASD患儿即有发育落后及发育不平衡的现象,以语言及个人-社交发育落后明显,大运动发育相对接近正常为特征,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有利于对ASD患儿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