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2008年9月2日,天津市塘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从中心北路水产市场采取水产品涂抹样品32份,其中一份牛蛙涂抹样品经培养后发现可疑菌落。实验室血清凝集实验初检为稻叶型霍乱弧菌,报送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复核,确认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鞍山市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霍乱疫情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GBl5984—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外环境标本分离霍乱弧菌程序操作。结果:共采集样品300份,其中涂抹类样品100份,水产品200份,自二份牛蛙涂抹样品中检出二株霍乱弧菌,经鉴定该二株菌为01群Eltor霍乱弧菌稻叶27L型。结论:本次检出的霍乱弧菌均为01群,由于01群霍乱弧菌的散发性及非爆发性,一直以来未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报道称01群霍乱弧菌与非01群霍乱弧菌、0139霍乱弧菌的某些毒性基因有可能发生重组,成为另一种新的更强毒力的霍乱弧菌,因此其重要性被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赖素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59-1159
目的:对霍乱弧菌病例的33名同餐者进行0139群霍乱弧菌检测。方法: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进行病原菌增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等。结果:检测出4株0139群霍乱弧菌。结论:本次实验检出的4株0139群霍乱弧菌与相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出的菌株为同一型别。带菌率为12%。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新都区从甲鱼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市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4年5月开展的霍乱常规监测工作中,首次从甲鱼涂抹物标本中检出0139霍乱弧菌。甲鱼标本取自新都区市场和酒楼的甲鱼表面涂抹物16份,采样及检验方法按《霍乱防治手册》进行。试剂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提供,霍乱弧菌诊断血清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均在有效期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本市2005年不同来源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表型和ctxA毒力基因特征。方法:以PCR方法,对所有菌株进行ctxA毒力基因检测。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均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从病人和外环境中分离出的0139群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从病人中分离出的0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均产毒,外环境中分离出的非流行株少数也产毒。0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耐药谱较01群霍乱弧菌菌株广;两者对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耐药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本市2005年霍乱的流行株都是产毒株,但产毒株不一定是流行株。药敏结果显示,对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应采取不同抗菌治疗,0139群霍乱弧菌多重耐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珠江河口水体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珠江河口水体01/0139群霍乱弧菌的污染情况,提出改善水体霍乱弧菌监测的建议,为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历年霍乱监测资料和疫点分布状况,在珠江水系广州段选择设立24个采样点,每月采集水体标本进行01/0139群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噬菌体一生物分型、PCR检测毒力基因、K-B法药敏试验.结果:2006年3月~2007年2月共采取862份水体样本,其中有67份检出01或0139群霍乱弧菌,检出率为7.77%,血清型以01群为主,尤以稻叶型占优;01群菌株均为非流行株,2株0139群菌株检出ctx毒力基因;菌株耐药分析发现不同血清型菌株耐药谱有所差异.结论:01/0139群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水体环境中广泛存在,常年均可从水体中分离获得.必须加强环境水体及海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新余市三起因食用污染水产品引起霍乱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6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和经济开发区分别发生了因食用污染水产品而引起的霍乱病例。5月5日,新余市人民医院肠道门诊相继收治3例严熏腹泻患者,经对其排泄物进行采样、细菌培养和生化学鉴定,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经确诊后,新余市和渝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进行了疫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例病例来自于2个乡镇3个自然村,分别参加了3个自然村的聚餐,病例之间无接触史,也无外出史,从所有参与聚餐的653人中检出0139群霍乱弧菌健康带菌者19人。  相似文献   

8.
霍乱是由0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或0139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39)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地表水以及海、水产品的带菌或污染是霍乱传播的主要媒介[1].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霍乱流行季节5~ 10月实施主动监测,主要采集与人群生活关系密切的河流、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各种水样、生鲜(冷冻)食品等样品进行霍乱弧菌监测检验.通过对十堰市2008-2012年霍乱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霍乱弧菌对外环境水体和生鲜食品等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0139群霍乱弧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检测0139群霍乱弧菌的定量方法.方法:选取0139群霍乱弧菌糖基转移酶基因(LPSgt)作为检测的靶基因,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探针的两端均进行荧光标记.对PcR扩增体系进行优化,进一步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后,对收集的临床样本进行鉴定.结果:本文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准确、特异的检测和鉴定0139群霍乱弧菌,其他菌株均无阳性结果产生;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10 cfu/ml;定量检测的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85例临床样本进行评价,结果获得9例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与常规培养法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检测0139群霍乱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准确,结果可靠,实用性强,可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为0139群霍乱弧菌的实验室诊断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0.
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了解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菌型特征、耐药情况及毒力水平等。方法:采用中国CDC统一规定的检测方法及霍乱防治手册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测。结果:从300份海、水产品中共检出6株霍乱弧菌(小川、稻叶、0139群各2株)。结论:本次调查所检测到菌株的菌型复杂,01群和0139群对药物敏感试验有所差异,同种菌型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经毒力基因检测均为产毒株,具有流行及致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脉冲场凝胶电泳用于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了解同一次流行、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为有效控制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对2005年分离的70株霍乱弧菌检测CT基因后,进行PFGE分型研究。结果:分离自患者01、0139群霍乱弧菌均有CT基因,而分离自外环境1株01群稻叶菌株及1株0139菌株CT基因为阴性。所试菌株PFGE分型共呈3大亚类8种带型。结论:霍乱流行期间分离于患者的霍乱弧菌PFGE图谱基本一致,与外环境分离的非流行株在分化关系上较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海盐县内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标本进行霍乱弧菌检测,为当前霍乱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编写的第5版《霍乱防治手册》(1999年)进行细菌的增菌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用标准的参比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进行质量控制,对2005年5月-12月全县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送检标本3048份进行检测。结果:从3048份标本中检出7株霍乱弧菌,检出率为0.23%,其中4株为01群霍乱弧菌稻叶型,1株为0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2株为0139群霍乱弧菌。结论:海盐县引起人类腹泻的霍乱弧菌呈现多样性,须高度重视霍乱流行病学监测,常年开设肠道门诊,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检测非Ol非0139群霍乱弧菌的多重PCR和SYBRGreen实时PCR方法。方法分别以霍乱弧菌的外膜蛋白基因(ompW)、01和0139群O抗原编码基因(咖)设计引物,建立多重PCR和SYBRGreen实时PCR方法,评价两种方法检测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的特异性、重复性和一致性及最低检测菌量。结果建立了检测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的多重PCR和SYBRGreen实时PCR方法,根据特异性条带(多重PCR)和特异性熔解温度(SYBRGreen实时PCR),两种方法均能特异性检测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并能鉴别其他弧菌(5种)和肠道杆菌(3种);两种方法的最低检测菌量分别为7×104 cfu/ml(多重PCR)和7×102cftdml(SYBR Green实时P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时PCR的重复性检测,批内变异系数(CV)为 0.22%~0.92%,批间cv为0.27%~1.41%;经370株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的检测,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均为100%。结论建立的两种方法其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均好,可适用于不同条件下非0l非0139群霍乱弧菌的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江西省霍乱弧菌流行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分析爆发性流行和环境与食品监测菌株的特征及相关性,我们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江西省2004年部分O1群、0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92年10月19日起,印度的马德拉斯和泰米尔纳德省先后发生了典型霍乱样疾病的流行。经病原学检查,95%以上为非01群霍乱弧菌所引起。而该菌又不具备现已知非01群霍乱弧菌138个血清群的典型特征,故将其命名为0139霍乱弧菌。1993年继续在印度和孟加拉流行,病死率在3.2%~5%。其后在泰国和我国新疆地区也发生了0139霍乱弧菌引起的类似霍乱的流行。英国《柳叶刀》杂志预言:这次流行可能标志着第八次霍乱大流行的开  相似文献   

16.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肠毒素(CT)的方法。用PCR法检测从水和水产品分离的8株O1群霍乱弧菌CT,结果均为阴性。CT的检测对了解水和水产品中分离株是否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有重要意义。O1群霍乱弧菌的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引物也能扩增0139。  相似文献   

17.
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检测与16S rRNA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16SrRNA基因型状况,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6SrRNA基因探针分析了浙江省不同时期分离的88株霍乱弧菌经BglI消化的16SrRNA基因限制性酶谱,以多重PCR法对140株霍乱弧菌进行6种毒力相关基因(ctxA、rtxA、Ace、TcpA、Cri、Zot)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各菌株的杂交片断范围为2~12Kb,每个菌株有6~9条杂交带不等。88株霍乱菌株可分为9个16SrRNA基因型(ribotype,RT),其中埃尔托型霍乱弧菌(el tor vibrio cholerae,EVC)可分为6个RT,0139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39,VC 0139)分为3个RT;所有VC0139菌株均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86.3%的菌株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所有EVC流行株均携带2种以上毒力基因,79.1%的菌株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结论:认为霍乱流行菌株基因型的变迁可能是引起新一次流行的原因。结合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我们认为VC0139与EVC在遗传特征上有相近的特点,但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上海市从黄浦江水样中检测出一株霍乱肠毒素(CT)阴性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其表型及基因型做了系统的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衡阳市城区市售甲鱼中检测霍乱弧菌的采样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衡阳市城区市售甲鱼中有无霍乱弧菌的感染。方法共采样55份,其中甲鱼肛门涂抹样36份,甲鱼表面粘液涂抹样19份。采用霍乱弧菌食物中毒的国家标准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衡阳市市售甲鱼55份样本中有1份检测出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感染。结论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霍乱弧菌引起的疫情。  相似文献   

20.
从活甲鱼体表检测出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甲鱼进行霍乱弧菌检测,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方法: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检测方法。同时,用霍乱弧菌快速层析试剂检测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果:从24份甲鱼体表涂抹物中用霍乱弧菌快速层析试剂检测出2株01群霍乱弧菌,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庆大琼脂分离出3株01群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31L型,常见非流行株。结论:本次监测结果(3/24)阳性率较高(12.5%),建议加强海产品、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