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57例报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近端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57例近端胆管癌患者中21例行外科手术,36例行非手术外引流。结果21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7例存活14个月以上,36例行鼻胆管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术患者均在8个月内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近端胆管癌疗效明显优于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或内镜内置管引流(ERB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近端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 57例近端胆管癌患21斧正行外科手术治疗,36例行非手术外引流治疗。结果 21例手术治疗患中17例存活14月以上,36例行鼻胆管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术患均在8月内死亡。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近端胆管癌疗效明显优于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内置管引流术(ERBD)胆管内外引流。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极低,临床处理十分棘手。作者采用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此类肿瘤288例次(肝门部胆管癌184例、胆囊癌23例、肝细胞癌侵犯肝门部胆管47例、其他转移性肿瘤34例),其中行内镜鼻胆管引流162例次、塑料内置管引流80例次、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46例、4例患者接受同期双内置管引流。引流总有效率为67.0%,其中效果满意者43.1%;40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发生胆管炎,发生率为13.8%,3例死亡;长期随访病例的平均存活期5.3个月。我们观察到治疗的效果与Bismuth分型有密切关系,如果全肝40%以上的胆系得到引流,黄疸有望消退;左、右两侧胆管同时引流可扩大引流范围,提高疗效;应合理选择三种内镜胆管引流方法并适时灵活转换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对于肝门部肿瘤,内镜胆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首选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放置鼻胆管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后一期缝合术与传统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疗效的对比。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126例胆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5例术中采用T管引流(T管组),61例采用鼻胆管引流(鼻胆管组),两组术后均经胆道造影证实通畅。结果鼻胆管组与T管组比较,后者术后拔管及胆汁引流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术后与引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胆道外科术后采用鼻胆管引流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避免胆汁大量丢失,并发症少,避免了长期带T管的痛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5.
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塑料内置管及金属内支架在胆管恶性梗阻引流中的疗铲。方法 全组患者105例,行鼻胆管或塑料内置管引流87例次,放置金属内置管31例次。结果 鼻胆管或塑料内置管引流组,引流有效率82.8%,30天死亡率10.3%,平均通畅时间2.4月,平均生存期2.5月;金属内支架组,引流有效率90.3%,30天死亡率6.5%,平均通畅时间6.8月,平均生存期7.2月。结论对于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引流术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BDE)+内支架引流或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由同一术者实施LCBDE的6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行LCBDE+内支架引流(支架引流组)22例,LCBDE+T管引流术(T管引流组)46例。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支架引流组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短于或少于T管引流组(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LCBDE+内支架引流和T管引流术各有其适应证。对适宜患者,LCBDE+内支架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LCBDE+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极低,临床处理十分棘手。作者采用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此类肿瘤288例次,其中行内镜鼻胆管引流162例次、塑料内置管引流80例次、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46例、4例患者接受同期双内置管引流。引流总有效率为67.0%,其中效果满意者43.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舞钢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肝门部胆管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92例患者中手术治疗79例,包括根治性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8例、内引流或外引流术33例。另有7例行PTCD置管,6例放弃治疗。结果:手术病死率1.1%,根治性切除率35.4%,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78.6%、50%和28.6%。姑息性切除的切除率22.8%,姑息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55.6%、22.2%和11.1%。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两组患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的生存率则明显高于各种引流术和介入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目前仍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手术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6年期间收治的3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13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1年与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3/13)和76.92%(10/13),中位生存期为22.43个月;另24例行姑息性手术(均为肝内胆管内引流术),其1年与3年生存率分别为54.55%(12/22)和9.09%(2/22),中位生存期为15.42个月。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姑息性手术,如合理的肝内胆管内引流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处理办法;在临床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探讨生物蛋白胶封堵T管窦道漏口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LCTD术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18例,拔除T管出现胆漏后,行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治疗,同时经胆道镜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研究组18例,拔除T管出现胆漏后,除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治疗、经胆道镜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外,经胆道镜从T管窦道置入生物蛋白胶堵漏,封闭窦道撕裂或未完全愈合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单纯使用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鼻胆管引流,腹膜炎体征恢复慢,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其中2例患者行二次手术;研究组在使用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鼻胆管引流的基础上,加用生物蛋白胶封堵窦道漏口,腹膜炎体征恢复快,治疗时间短,费用低,无二次手术患者。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的患者,除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再次T管窦道置入尿管引流或鼻胆管引流外,联合胆道镜植入生物蛋白胶堵漏治疗拔T管后胆漏,较单纯使用尿管引流或鼻胆管引流效果更好,恢复快,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5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164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峰  方国华  周怡 《中国骨伤》2010,23(12):946-949
目的:探讨根据髌骨骨折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髌骨骨折164例,男113例,女51例;年龄21~72岁,平均38.5岁。摔伤80例,车祸伤73例,击打伤11例。线性骨折或髌骨分离0.5cm者21例,髌骨分离0.5cm且为单纯横行或纵行骨折者63例,髌骨分离为3块者34例,分离为4块及以上者46例。其中保守治疗21例,钢丝环扎加"8"字内固定术治疗39例,空心钉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43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29例,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术治疗32例。结果:164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4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保守治疗优良19例,钢丝环扎加"8"字内固定优良36例,空心钉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优良40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优良27例,镍钛聚髌器内固定优良30例。结论:能手法整复、固定者,尽量避免手术;需要手术治疗者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可以经皮复位固定的,尽量微创手术;不管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内固定,都需要尽早进行合适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1例齿状突ⅡA型5例、ⅡB型16例骨折行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 21例全部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无感染,枕颈部疼痛消失,无吞咽不适感,6例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恢复为E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随访X线片显示颈椎序列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患者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恢复正常,未发生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等。结论采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壮年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选择我院诊断为颈椎病并已行手术治疗的青壮年患者(≤40岁)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8~40岁,平均36.7岁。公司职员10例,工厂工人7例,外科医生1例,自由职业8例。脊髓型21例,神经根型3例,脊髓型混合交感型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3~36个月,平均10个月。分析其可能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过程,通过JOA或VAS评分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采用前路手术19例,后路手术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术后随访3~47个月,平均19个月,JOA评分15~17分,改善率65%~100%。3例神经根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13个月和15个月,VAS评分均下降至0分。2例脊髓型混合交感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7个月和25个月,JOA评分为17分。随访未发现有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不融合等情况,亦无内固定物造成的神经、脊髓损伤症状以及食管、气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针对青壮年颈椎病具体致病因素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手术疗效,但长期效果仍需继续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02-2009-02收治的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44例,女52例,年龄36~65岁,平均50.5岁。其中,椎弓根峡部裂性滑脱4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49例,医源性滑脱4例。根据Meyerding方法确定滑脱程度:Ⅰ度滑脱71例,Ⅱ度21例,Ⅲ度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固定、经后外侧椎体间打压植骨、单枚融合器融合等方法施行手术治疗。通过JOA评分、滑脱复位率、融合率及并发症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随访平均为54.6个月(15-98个月),获得完整随访资料86例。术后6个月JOA评分(24.37±2.46)分,与术前(11.52±2.97)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疗效:优30例、良48例、可8例,优良率为90.7%(78/86)。滑脱复位率达87.23%;融合率达100%;未发生固定器械断裂、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固定及后外侧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体会(附3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本组男10例,女21例,年龄36~76岁,均经病理证实为胆囊癌。8例行胆囊切除+肝段切除+淋巴结廓清的根治性手术,其中一例附加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姑息胆囊切除4例,姑息性旁路引流手术10例,姑息胆囊切除加旁路引流手术3例,开腹探查术6例。结果:8例根治手术平均生存15个月,3例至今仍存活。23例未行根治手术者随访21例,存活均未超过6个月。结论:胆囊癌肝转移病人选择性施行胆囊切除+肝部分切除+淋巴结廓清,必要时附加肝外胆管切除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根治手术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切缘。不能根治切除者,应尽可能行胆囊姑息切除或旁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结果2例行肾切除加输尿管大部分切除术,10例行病变输尿管节段性切除术加肾盂成形术或输尿管再植术。术后10例获4~36个月随访,未见息肉复发及恶变。结论肾盂输尿管造影有助于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必要时可行手术探查。输尿管镜是诊治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12月~2008年3月,对34例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DCS内固定治疗,男16例,女18例,年龄75~96岁,平均81.2岁。合并内科疾病33例,占97.1%,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患者21例,占61.8%。手术前请内科会诊协助诊治内科疾患,约5-10天后手术,术后常规进行个体化康复和骨质疏松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9~36个月,平均17个月,未发生心腑肝肺并发症,均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2例出现轻度髋内翻,根据HSS髋犬节评分法评定功能,优14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8.2%。结论:积极处理内科疾病、个体化康复训练、积极治疗骨质疏松以及牢固的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During a 3-year period 73 patients were treated consecutively for a first-episode acute pilonidal abscess with simple incision and drainage under local anaesthesia. In all cases the treatment relieved symptoms and all patients returned to work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Healing per primam occurred in 42 patients (58 per cent; 95 per cent confidence limits: 45-69) within 10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se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fewer pits and lateral trac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developed excessive granulation tissue after incision and who required definitive surgical treatment later. Nine patients (21 per cent; 95 per cent confidence limits: 10-37) with healing per primam developed recurrence of their pilonidal disease during the prospective follow-up period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60 months, range 36-84 months). Actuarial analysis of the data revealed a constant cure rate of 76 per cent (95 per cent confidence limits: 57-95) after 18 months.  相似文献   

19.
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疗治疗瘢痕疙瘩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2007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18例瘢痕疙瘩患者行瘢痕内切除术,术后24h内辅以6MeV高能电子束(13射线)放射治疗,连续照射每天一次连续照射4~6次,照射总剂量15~20Gy。术后平均随访36月。结果:优良10例(55.6%),显效5例(27.8%),无效3例(16.7%),总有效率83.3%。3例伤口延迟愈合(16.7%),术后出现色素沉着3例(16.7%),毛细血管轻度扩张2例(11.1%),随访期内未发生如皮肤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结论: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瘢痕疙瘩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报告1983~1992年对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棘间韧带损伤的患者,应用手术治疗,以碳纤维作棘间韧带重建,共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21~66岁。其中9例单纯损伤,17例并发腰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和突出和6例脊髓探查椎板切除后重建。术后3个月内腰骶中线的疼痛和压痛均消失,随访半年~7年,平均4年,脊柱稳定,无复发,均恢复工作。本文对诊断和治疗问题作了讨论,并叙述了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