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肾健脑汤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7-3p(miR-27-3p)、微小核糖核酸-409-3p(miR-409-3p)表达影响.方法:将94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健脑汤治疗.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栝楼瞿麦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微小核糖核酸-133b(miR-133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栝楼瞿麦汤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糖和肾功能指标、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PDGF-BB和miR-133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栝楼瞿麦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其血清PDGF-BB和miR-133b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RNAs)在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2例冠心病患者(患者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69例、心绞痛33例)和6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标本,提取血浆总RNA,以U6sn RNA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分别检测miR-503、miR-186和miR-335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目标miRNAs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患者血浆miR-503和miR-18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miR-335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miR-503、miR-18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均<0.05)。ROC分析显示miR-503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P<0.05),miR-186的AUC是0.67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miR-503和miR-18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对冠心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高超  张军会 《新中医》2019,51(2):113-116
目的:观察清心定志汤联合维思通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32 (miR-132)、微小核糖核酸-137 (miR-137)、微小核糖核酸-206 (miR-20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维思通治疗,研究组采用清心定志汤联合维思通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血清miR-132、miR-137、miR-206水平的变化,同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6.67%,对照组为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WM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研究组WMS、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miR-132、miR-137、miR-20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15.00%。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心定志汤联合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单用维思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降低患者血清miR-132、miR-137、miR-206的表达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骨组织微小核糖核酸(miRs)差异表达谱。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各31例,分别记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和对照组。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组织进行测序,筛选组间差异微小核糖核酸,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两类人群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结果:通过Illumina高通测序,比对到1 668个已知微小核糖核酸,预测到107个新的微小核糖核酸。与对照组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患者骨组织中有76个差异表达的微小核糖核酸(log2(FoldChange)>1.5,P<0.05),其中表达上调的微小核糖核酸有40个,表达下调的微小核糖核酸有36个。Go分析显示,两组差异表达的微小核糖核酸调控的靶基因功能主要包括细胞代谢过程、细胞内信号转导、间充质细胞增殖、细胞杀伤、受体结合、蛋白活性、酶调节活性、解剖结构发育等;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两组差异表达的微小核糖核酸调控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过氧化物酶体...  相似文献   

6.
张瑶  蔡增彬  宋立公 《陕西中医》2021,(12):1732-1735
目的:观察龙龟安神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疗效。方法:选择68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龙龟安神汤联合奥氮平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片治疗。比较两组谵妄持续时间、谵妄评定量表-98评分(DRS-R-98)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05-5p(miR-205-5p)、微小核糖核酸-491-5p(miR-491-5p)相对表达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73.53%,治疗组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DRS-R-98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iR-205-5p表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清miR-491-5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龙龟安神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疗效较好,可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并通过下调血清miR-205-5p、上调血清miR-491-5p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微小核糖核酸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微小核糖核酸( miRNA)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综评.以miRNA为主题词检索MEDLINE和CNKI数据库,选取其中代表性文献21篇,分析、评述miRNA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结果显示miRNA在诊断和疗效评价上既是一类新的生物标记物,在治疗和药物干预上也是一类新的作用靶标,在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上又是一类新的活性成分.利用微小核糖核酸技术多个视角探讨研究中医药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93-5p联合BDNF蛋白检测对PS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的脑卒中患者50例,MoCA评分小于22分作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26例,MoCA评分大于26分作为卒中后认知正常组24例,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并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miR-93-5p表达水平,采用ELISA测定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miR-93-5p和BDNF对PSCI的诊断价值。结果:PSCI组患者血清miR-93-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SCN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SCN组和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93-5p和BDNF水平联合诊断PSCI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较miR-93-5p、BDNF水平单独预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miR-93-5p联合BDNF检测诊断PSC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诊断价值良好,可以作为诊断PSCI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成年人永久性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电针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干预可能是电针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之一。电针通过miRNA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配对免疫球蛋白B、水通道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核因子-κB等的信使核糖核酸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卒中后神经血管再生,减轻脑水肿,抑制炎性反应等,从而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郑凤霞  马云飞  刘光新 《新中医》2023,55(23):153-157
目的:观察金刚藤胶囊联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金刚藤胶囊联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miR-34a、SIRT1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盆腔积液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比较2组症状(下腹疼痛、白带量多、发热、下腹坠胀)消退时间;评估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85%,低于观察组95.74%(P<0.05)。观察组下腹疼痛、白带量多、发热、下腹坠胀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盆腔积液量、CRP、WBC、NEUT及血清miR-34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SIRT1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盆腔积液量、CRP、WBC、NEUT及血清miR-34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苦参素联合核糖核酸注射液抗HBV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苦参素联合核糖核酸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相关指标的影响 ,探讨其抗病毒作用效果及机制。将 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8例 )采用基础治疗加苦参素注射液 ,治疗组 (4 7例 )采用基础治疗加苦参素注射液联合核糖核酸 ,各治疗 10周。治疗前 (0周 )、中 (4周 )、结束 (10周 )时分别检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HBeAg及HBV DNA定量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治疗组白蛋白改善更明显 (P <0 0 1)、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总有效率为 89 4 %。提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苦参素注射液能更好改善患者肝功能 ,抗病毒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P53 蛋白、微小核糖核酸 –211(miR–211)诊断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 据系统(TI–RADS)4 类结节良恶性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的 168 例 甲状腺 TI–RADS 4 类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49 例)和恶性组(119 例)。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 TSH、P53 蛋白、miR–211 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 TSH、P53 蛋白、miR–211 水平与结节良恶性的 相关性以及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结果:和良性组患者比较,恶性组患者入院时血清 TSH、P53 蛋白、miR–211 水平 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 TSH、P53 蛋白、miR–211 水平 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均呈正相关(r = 0.677,0.586,0.714,P 均<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血清 TSH、P53 蛋白、miR–211 水平联合诊断恶性甲状腺 TI–RADS 4 类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15,诊断灵敏度、特异 度分别为 83.19 %、91.84 %。 结论:甲状腺 TI–RADS 4 类结节恶性患者的血清 TSH、P53 蛋白、miR–211 水平均高于良性患者, 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结节定性的诊断价值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黄芪甲苷对miR-17-5p及其下游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lisin/kexin type 9,PCSK9)/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VLDL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索黄芪甲苷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可能作用机制。在细胞实验中通过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将细胞分为模型组、miR-17-5p抑制剂组、空白血清组、黄芪甲苷含药血清组;干预后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细胞miR-17-5p、VLDLR和PCSK9 mRNA及蛋白表达。在动物实验中将15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将45只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miR-17-5p抑制剂组、黄芪甲苷组,每组15只;干预8周后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小鼠主动脉miR-17-5p、VLDLR和PCSK9 mRNA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小鼠病理学改变。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miR-17-5p抑制剂组、黄芪甲苷含药血清组VSMC细胞活性均明显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iR-17-5p抑制剂组、黄芪甲苷含药血清组VSMC细胞的miR-17-5p和VLDL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VSMC细胞的PCSK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miR-17-5p抑制剂组和黄芪甲苷组外周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iR-17-5p抑制剂组、黄芪甲苷组主动脉miR-17-5p和VLDLR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CSK9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miR-17-5p抑制剂组和黄芪甲苷组AS程度降轻。综上所述,黄芪甲苷能够防治AS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17-5p影响PCSK9/VLDLR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炎性反应,减轻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21(miRNA-21)含量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复发/转移、识别高危风险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DTC患者及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结节组)的一般情况、个人史、家族遗传史、职业暴露史、相关既往史等基本情况,并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癌胚抗原(CEA)、降钙素(CT)、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T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细胞角蛋白多肽-19(CK-19)及miRNA-21含量。所有DTC患者均术后常规随访2年,依据随访是否出现不良预后事件分为健康组及不良预后组。比较3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的差异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PMCC)分析miRNA-21与其他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具有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估该指标对于DTC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及临界值;根据其预测临界值,将DTC患者分为临界值以上组及以下组,使用卡普兰-迈耶曲线(KM curve)验证2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是否具有差异性,从而识别高危风险的DTC患者。结果健康组51例、不良预后组10例、良性结节组57例,3组间HT病史、GD病史、职业暴露史、家族遗传史及血清TPO-Ab、TG-Ab、TG、CT、CEA、CK-19、miRNA-2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PO-Ab、TG-Ab、CT、CK-19、miRNA-21是DTC患者术后2年内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miRNA-21与TPO-Ab、CT、CK-19均呈正相关(r=0.538,0.604,0.522,P均<0.05),与TG-Ab无显著相关性(r=0.371,P>0.05);该指标ROC曲线的AUC为0.748,95%CI(0.707,0.814),最佳预测值为8.19 ng/m L;根据miRNA-21的最佳预测值,临界值以上的DTC术后患者2年内并发不良预后事件的比率明显增高(P<0.05),KM生存曲线亦证实上述研究结果。结论血清miRNA-21含量对于评估DTC术后复发/转移情况、识别高危风险DTC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微小核糖核酸29b(MicroRNA-29b,miR-29b)探讨黄芪甲苷对博来霉素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miR-29b组、miR-29b阴性对照药组(简称NC组)和黄芪甲苷组,每组8只。博来霉素气道滴入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干预用药28天后取血清及肺组织,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碱水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Elisa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 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3蛋白(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3,smad3)、miR-29b基因表达;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3蛋白、磷酸化smad3蛋白(phosphorylated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3,P-smad3)表达。结果 病理显示模型组出现肺纤维化改变,miR-29b组和黄芪甲苷组肺纤维化程度较轻。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NC组的羟脯氨酸升高、SOD含量减少,MDA和ROS含量增加,TGF-β1、P-smad3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miR-29b基因表达量减少,TGF-β1、P-smad3蛋白含量升高(P 0. 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羟脯氨酸含量较低,SOD含量增加,MDA含量减少,miR-29b基因表达量增加,Smad3基因表达量减少,TGF-β1、P-smad3蛋白含量减少(P 0.05)。结论 黄芪甲苷可以减少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减轻胶原纤维沉积,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miR-29b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和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155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侧支不良亚组66例和侧支良好亚组112例,另将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法检测血浆miR-155表达量。结果:冠心病组血浆中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侧支不良亚组血浆中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侧支良好亚组和对照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侧支良好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侧支良好亚组和对照组血浆中miR-155相对表达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侧支良好亚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iR-155表达量和Gensini积分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miR-155表达降低,且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越差,血浆miR-155表达水平越低,血浆miR-155表达水平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分子网络调控的生物信息分析是构成系统生物学的主要内容,能从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揭示复杂的生命现象,将对我们目前所认识的生物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微小核糖核酸(miRNA)能以翻译抑制和靶标降解等方式来调控信使核糖核酸的转录,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蛋白编码基因,广泛地参与细胞内各种生物过程。其分子网络调控特点与针灸多途径、多靶点、多水平作用特点存在一定契合。因此,本文结合分子网络调控意义、miRNA产生及其生物学特性,试探以miRNA为核心的分子网络调控在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意义,为针灸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养精颗粒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及精浆微小核糖核酸424(miR-424)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天然维生素E胶囊,治疗组口服养精颗粒,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前向活力、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及精浆miR-42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精子前向运动力及治疗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前向活力、精浆miR-424水平显著升高,治疗组DFI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前向活力、精浆miR-424水平高于对照组,DF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精颗粒能提高不育患者的精液量、精子浓度、活力,降低精子DFI值,其对精子质量的影响可能与调节精浆miR-42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骨硬化蛋白(SOST)水平联合检测在创伤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住院治疗的105例创伤性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4例)和预后不良组(7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MP-13、TIMP-l及SOST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MMP-13、TIMP-l、SOST表达水平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MP-13、TIMP-l和SOST水平对创伤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预后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MMP-13、TIMP-l表达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SOST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13、TIMP-l水平与KSS评分、HSS评分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解毒复正汤(JieduFuzhengdecoction,JDFZ)通过影响微小核糖核酸-223-3p(Mircro ribonucleic acid-223-3p,miR-223-3p)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3,TGFBR3)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RT-qPCR技术检测肺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肺腺癌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清中miR-223-3p表达水平的差异;并检测不同种类的NSCLC细胞系肺癌细胞(95D、LTEP-α-2、A549及NCI-H460)以及人肺上皮细胞BEAS-2B中miR-223-3p的本底表达量,从组织、血浆及细胞3个维度验证miR-223-3p的差异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重叠分析,初步预测到miR-223-3p与TGFBR33’UTR具有潜在的结合位点序列。接着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23-3p与TGFBR3的靶向关系。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采用脂质体法分别将miR-223-3p-过表达序列(miR-223-3p-mimics)及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