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医护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前后的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健康教育前平均为(20.12±2.28)分,健康教育后平均为(20.77±4.04)分,(t=6.417,P<0.01);对典型问题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称、不同执业范围医务人员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典型问题回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医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应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导落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增加人际交流对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传播效果.方法:选择3个参加2006年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县,抽取18个村(居委会),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人际交流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获取肺结核防治信息的渠道等进行调查,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1),所有问题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6项知晓率有明显提高(P<0.01);干预组对肺结核病的态度有明显变化,前后差异、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干预组的肺结核病相关行为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加人际交流可以提高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怀柔区农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观察,探讨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模式.方法 于2006年对怀柔某农村社区经基线调查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 a的社区综合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等),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 参加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高血压患者193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109例,平均年龄(57.61±10.24)岁.在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主要损害器官、高血压不能根治、服降压药感觉良好后仍需坚持用药等知识知晓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控制 体重、限制食盐、增加运动、限制饮酒、戒烟等非药物治疗的使用率均上升,除戒烟外,其余干预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复查率、药物治疗率和控制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10.88%,6.74%和10.37%,其中干预前后复查率和控制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开展健康教育等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非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方法 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基线调查后,发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自学15 d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后新生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48.5%和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高校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结核病知识效果理想.发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是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区系统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对广州市站前社区6个居委会中参与社区高血压系统管理的435例高血压患者,采取饮食、用药、生活行为、运动、心理健康指导以及健康宣传等措施进行健康干预,比较社区健康系统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实验室指标控制情况.结果 健康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系统管理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指标及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化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控制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社区健康系统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身防治切实有效,此方法在社区中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为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与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5月-2008年10月,对山东省济南市山大路社区建档的2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和不良生活方式调查,并对其实施高血压健康促进诊疗管理,包括提供健康指导、行为调整、心理调试等非药物治疗及合理用药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定期随访。结果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控制情绪较教育前明显增加(P0.01);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运动、行为(除每周锻炼时间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健康促进可以提高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血压控制率,以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与信念的效果,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 954名学生、898名企业职工和950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1.06%,高于干预前的51.18%(P0.01),其中中学生、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8.84%、61.63%和45.24%,提高到干预后的79.34%、82.09%和83.70%(P均0.01);不同年龄组在干预前后的知晓率均以30岁和≥50岁组相对较低(P均0.01)。干预后对结核病患者"尽量保持距离"和"更加关心体贴他/她"中,取正向态度的比例分别上升了7.55%和6.39%,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明显,学生和中老年人群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应作为今后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100例高血压病人开展健康教育行为矫正,观察其不良行为的改变情况,并与未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的100例病人进行对照。结果教育组教育前后不良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教育组与对照组不良生活习惯也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改变高血压病人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良生活行为,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9.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以等比例概率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干预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相关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从68.07%上升到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00.00,P<0.01).经过调整之后,除关于素食的正确观点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Z=-0.08,P=0.940),其他13项调查内容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知晓率均为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经过调整混杂因素后,营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后(81.39%)高于干预前(66.46%)(Z=-35.92,P<0.01).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手段对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是部分知识的干预效果相对较差,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河北保定、承德等地农村妇女在健康教育前后的妇科疾病防治知识水平及卫生习惯的改变,为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有奖参与的形式由村委会组织妇女,第一次问卷调查后进行女性妇科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登记名单共210人,2个月后组织这些人进行第二次健康教育并再次调查(强调保密性),追踪健康知识掌握及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农村妇女相关健康知晓率明显上升,由干预前的56.38%上升到干预后8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4,P<0.01),个人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7.28%上升到干预后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9,P<0.01),正确行为形成率也明显提高,由干预前的63.4%上升到干预后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9,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促进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医院内实行高血压干预措施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对高血压的知识掌握情况和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的自我约束能力。方法 对35岁以上高血压患,高血压高危人员和正常对照组各80人进行高血压知识和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仍有相当部分人群对高血压的知识认识不够,而且本人的行为约束能力也不理想;高血压患也没有能自觉实践科学生活方式。结论 在医院内开展高血压知识教育,提倡科学生活方式的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企业职工对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州高新区11家企业1 500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知识知晓率为91.50%,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知晓率为7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7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工龄越长的职工,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越好;一线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高于管理人员。被调查者最想了解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方法"。 结论 应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职业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lifestyle and cogni- tive level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for purpose of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and medical intervention among hyper- tensive patients. Methods:1027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from 8 hos- pitals of Wuhan region were received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lifestyle and cognition of hypertensive knowledge dur- ing January 2001 to March 2003. Results:Patients who had psychological disadvantage tended to have a higher morbidity of hypertension,espe- cially in high-educated group(P<0.01).Low-educated group tended to do less physical exercise and were easier to be- come cigarette smoker and alcohol drinker than that in high-educated group (P<0.01,P<0.05).The awareness of hypertension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was com- monly faint in the investigated subjects,19.7% and 7.9%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re is a prevalence of unhealthy life habits and poor cognition of hypertensive knowledge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it is urge to conduct health education and medical intervention for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任宪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23-1125
目的了解强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分3次由浅入深地对枣庄城镇居民中343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强化干预,由医护人员给患者测血压,问答式填写城镇居民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居民健康档案,让患者填写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遵医行为调查表,一对一地分析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遵医重要性。结果强化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遵医行为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老年组较中年组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及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强化干预能够增加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改善遵医行为,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降低高血压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Pan L  Zhang H  Lai J  Zou S  Dong W  Yang J  Yang Q 《卫生研究》2012,41(2):220-224
目的为改善北京和上海3~5岁儿童的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父母的营养相关知识和态度,采用多途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上海各选取810名3~5岁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和《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在干预前后收集儿童饮食行为及其父母营养相关知识、态度等信息。结果干预后,北京和上海3~5岁儿童偏食、喝含糖饮料的人数比例分别从干预前的44.5%和70.4%降低到35.5%和31.7%,有固定进餐时间、地点、可独立进餐、吃饭定时定量、能专心吃饭的儿童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80.0%、87.3%、73.4%、32.1%和27.1%升高到91.7%、91.9%、83.7%、45.9%和41.2%;干预后,儿童父母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对待儿童饮食行为的态度也有所改善。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改善了儿童的不健康饮食行为,丰富了儿童家长的营养知识,改善了其对儿童的饮食行为态度,为其正确指导儿童健康饮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某海洋石油企业员工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海洋石油企业员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企业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企业员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干预后分两次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该企业员工对艾滋病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握手、共用餐具、礼节性接吻等日常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很低。通过艾滋病知识教育干预后,该企业员工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5),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有明显改变(P<0.0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现场培训及发放宣传资料等综合干预手段,对企业员工是行之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兵团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不同类型学校间差异,为针对性制定预防计划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研究所2008年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40所不同类型学校共17 541名中学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检出率分别为:除频繁喝软饮料0.96%和0.73%(χ2=4.19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频繁吃甜点心6.17%和10.42%(χ2=247.12,P〈0.01);频繁吃西式快餐2.31%和2.79%(χ2=63.597,P〈0.01);偏食30.28%和39.46%(χ2=30.954,P〈0.01);不喝牛奶25.03%和15.88%(χ2=1 013.734,P〈0.01);不吃早餐24.04%和24.60%(χ2=448.421,P〈0.01);不健康减肥行为16.10%和31.88%(χ2=21.127,P〈0.01)。各种行为检出率有明显的性别、年级、不同类型学校间差异,兵团中学生频繁吃西式快餐、不喝牛奶、不吃早餐状况高于全国2005年水平,不良饮食习惯聚集性高;重点初中和职业高中生是不健康减肥行为的重点干预人群。结论兵团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严重,应加强兵团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的预防,通过健康促进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等措施实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信行情况,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提供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医护人员132名,采用面对面询问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除全民健康生活日时间(22.5%)和千步活动量定义(10.8%)认知较低外,其余均高于65.0%;对不健康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高血脂、脑卒中有关的态度认同率均高于65.0%;除锻炼(25.8%)和参与社区居民健康生活行动(57.5%)较低外,其余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发生率均高于70.0%。40岁以下的社区医护人员对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全民健康生活日时间”的知晓率高于40岁及以上人员,而锻炼的行为发生率低于40岁及以上人员。结论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信行水平较高,但对40岁及以上者应加强理论指导和培训,对40岁以下者应加强锻炼教育的宣传力度,促使社区医护人员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中更好地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11类健康相关因子的负性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试点研究,综合评估炼油企业职工的健康需求。方法2003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大型炼油企业陵光集团的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将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炼油企业职工健康相关因子负性发生率高的因素有:环境条件(50.24%)、生活满意度(37.44%)、身体疼痛(30.97%)、生活方式(27.42%)、慢性疾病(25.19%)。与该5种健康相关因子关系密切的个人因素有:性别、吸烟与否、锻炼情况、饮食习惯及年龄。与之关系密切的家庭、社会因素有:经济情况、婚姻状况、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本岗位工作时间。结论在企业普遍重视治理传统职业危害因素的今天,影响炼油企业职工健康的因素呈现多样化趋势,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心理感受及环境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作用应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上海市闸北区农民工进行职业卫生综合干预,提高其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职业病发病风险。方法整群随机抽样选择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采用集体授课、小组讨论、知识竞答、同伴教育、发放宣传资料等综合干预方法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职业卫生知识有了明显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粉尘与噪声的危害及防护知识、一氧化碳危害的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参加培训有帮助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比较分析显示,干预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知晓率,粉尘、噪声、高温的危害及防护知识,一氧化碳危害的知晓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农民工对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知识知晓率仍然不高(粉尘64.47%,噪声65.64%,高温67.24%,一氧化碳66.44%)。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农民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改善其职业卫生态度。针对常见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方面的知识应进一步加强深入的干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