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三蕊胶囊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症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周角化症是一种慢性毛囊性角化性皮肤病。所有种族约有50%左右的人发病1,我们于2001年10月~2003年6月用三蕊胶囊(维胺酯)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站门诊。20例毛周角化症患者中男7例,女13例;年龄15~30岁,平均21.5岁;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2002年1月—2005年6月,采用调Q开关倍频钕:钇-铝石榴子石激光(Nd:YAG激光)洗眉机治疗脂溢性角化病2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共入选210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其中男65例,女145例,平均年龄40岁(30~83岁),平均病程6.2年(1~30年)。皮损主要位于面部、手部及前臂伸侧,为淡黄褐色或茶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或轻度角化,皮损表现为斑疹者98例,角化增厚者112例。1.2方法1.2.1治疗方法调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洗眉机。波长为532nm,光斑直径2~6mm,脉冲能量为300mJ/cm2,脉冲宽度<10ns。治疗前清洁面部,去除化妆品及油脂,能…  相似文献   

3.
方希治疗银屑病、毛周角化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站于2003年6~12月应用方希治疗银屑病和毛周角化病共12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4年2月~2004年12月门诊系统观察14例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年龄(16~50)岁,平均26.8岁,病程1月~5年,皮损为米粒大小毛囊性红色丘疹,有光泽,周围有红晕,间杂有小脓疱或黑头粉刺,自觉瘙痒,其中10例患者皮疹主要分布在胸背肩处,2例位于上臂外侧,1例主要位于下颌、颈部,1例位于腰臀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1例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用氯喹治疗无效,改用反应停口服所取得的疗效。男6、女5,年龄20~67岁,平均45岁。7例是局限或泛发型盘状红斑狼疮。另4例是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损害位于面部者11例、头皮2例、颈3例、躯干3例、上臂和手7例、小腿5例。病期1~35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头面部、颈部、双上臂、后背及腹部毛囊性褐色丘疹20余年。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头面部出现毛囊性褐色丘疹,渐融合成斑块、苔藓样改变,部分呈疣状突起,皮疹渐扩大至耳后、颈部、双上臂伸侧、后背及腹部,轻微瘙痒。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皮、前额、耳后、双面颊部、颈部、双上臂伸侧、后背及腹部褐色丘疹、斑块、苔藓样改变、疣状突起。头皮部皮损覆盖油腻样污痂,无脱发。双上臂伸侧皮疹有少量皲裂、结痂(图1、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组织病理示:角化不良,见圆体和谷粒,基底层上棘层松解,基底细胞层"绒毛"向上不规则增生,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和角化过度,真皮呈慢性炎症性浸润(图3、4)。诊断:毛囊角化病。治疗:予阿维A胶囊10 mg日3次口服,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日1次外用,0.025%维A酸软膏每晚1次外用,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07年11月~2008年3月门诊。男6例,女2例,年龄6~75岁,平均38.6岁。经临床确诊为:男性尖锐湿疣、寻常疣、老年脂溢性角化症。皮损分别位于男性包皮、左股阴部,儿童手指、胫前,老年面部、耳廓等处。皮损均为浅表和体积较小类型。所有病例均无本治疗禁忌症。  相似文献   

8.
90例确诊日光性角化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8年12月间病理确诊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数据采用Excel整理与分析,用SPSS10.0统计结果。结果1997~2008年共有790851人次的门诊量,取组织病理检查14550例,其中确诊日光性角化病90例,构成比为1.13/万,平均年患病构成比为9.4/十万,以1997至2002年及2003年至2008年前后6年来划分,两阶段确诊病例与确诊未患病例数(χ2=3.934,P〈0.05)、与门诊量之比(χ2=23.751,P〈.001)差异有显著性。男女性别比为1:1.5,发病以农民为多见,发生于50岁以上者占92.12%,平均患病年龄65.94±10.46岁,病程平均2.6年,发生于面部占93.3%,进展成鳞状细胞癌者2例占2.22%。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42.2%,最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色素痣及Bowen病等。结论日光性角化病确诊病例在该院有增加趋势,发病女性高于男性,面部高发,临床易误诊,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5年1月~2012年1月间断收治的21例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男11例,女10例)。20岁前发病者13例(61.91%),(20~50)岁7例(33.33%),>50岁1例(4.76%),平均发病年龄18.36岁。皮损位于曝光部位,累及面部者10例(47.62%),累及颈部者9例(42.86%),累及上肢者19例(90.48%),累及下肢者7例(33.33%),累及躯干者6例(28.57%)。其中4例有家族史(占19.05%)。3例合并有系统疾病。组织病理资料分析均可见典型的角化不全柱,其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结论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20岁前发病多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皮损位于暴露部位。组织学上以表皮角质层内典型的角化不全柱伴其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科近二年来自用复方肤轻松霜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3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2—68岁,平均42.5岁。病期1—20年,平均8.5年。其中皮损发生于双侧小腿伸侧的28例,同时发  相似文献   

11.
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本文及近40年来13篇文献报道的17例肢端角化症先证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发病年龄,10例(59%)〈20岁,7例(41%)〉25岁;有家族史者10例(59%)。皮损主要分布于双手背、足背及前臂、小腿伸侧。皮损表现16例(94%)为扁平疣样损害,1例表现为寻常疣样损害,6例(35%)伴有掌跖角化,5例(29%)伴有指趾甲受累,3例(18%)伴有毛囊角化病。皮损组织病理均表现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颗粒层及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及塔尖样表皮局限性隆起等特征性变化,无角化不全及空泡化细胞。结论:疣状肢端角化症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常于加岁前发病。皮损主要分布四肢伸侧,基本皮疹为扁平疣样的褐色扁平丘疹。皮损病理显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及塔尖样表皮局限性隆起等特征性变化,是诊断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2005年起采用肝素钠乳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6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其中男5例,女55例;年龄18~60岁,平均39.4岁,病程3个月至2年。符合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角化过度型足癣是临床上比较顽固难治的一种足癣,以往我科用复方苯甲酸软膏治疗,效果不理想,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们应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联合20%尿素软膏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门诊经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的角化过度型足癣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9~70岁,平均50.5岁,病程1~18年,平均6.2年;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9.6岁,病程8个月~16年,平均5.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期无显著差异(P>0.05)。入选病人4周内未接受过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2周内…  相似文献   

14.
面部痤疮是影响美容的一种常见疾病 ,我们用金熊炎必克胶囊治疗 85例 ,并以四环素治疗 30例作为对照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 ,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 85例中男 30例 ,女 5 5例 ,年龄 15~ 45岁 ,平均 2 1 5 3岁 ;病期 1个月至 15年 ,平均 3 6 2年。对照组 30例。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16~ 34岁 ,平均 2 2 14岁 ;病期 4个月至 14年 ,平均 3 49年。治疗组与对组年龄、病程及分型均无显著性差异。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 ,部分累及颈项、上胸部及背部 ;皮损以毛囊炎症性丘疹、脓疱…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7岁。因左侧肢体出现黑褐色丘疹5年,色素脱失斑2年,伴瘙痒,于2005年7月26日至我科就诊。患者5年前始胸部出现细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呈暗褐色,散在分布,渐累及左侧面部、颈部、背部、上下肢及手足伸侧,呈带状分布,日晒后有瘙痒感。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且损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6.
0.1%阿达帕林凝胶(达芙文)治疗毛周角化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达芙文治疗毛周角化病,33例患者完成了持续8周的观察治疗,有效26例,总有效率78.8%。以面颊部疗效最佳,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7.
正对称性进行性红斑角化病(symmetrical progressive erythrokeratoderma,SPEK)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较少,临床上较少见且易误诊为其他红斑角化类疾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疑似SPEK患者其家系调查及相关基因测序结果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男,13岁。因面部、臀部及四肢对称性红斑角化6年,加重2周,于2013年12月2日就诊于我科。患儿6年前面部、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2005年10月-2007年12月采用中药洗剂联合复方乳酸软膏治疗手足皲裂,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2例病人均为我科门诊确诊患者:治疗组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22~69岁,平均49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4.5年。其中双手皲裂28例,双足皲裂14例,双手、足皲裂16例。对照组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20~68岁,平均52岁,病程2个月~12年,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9岁,因双手足起皮疹16年就诊。20年前因胃部不适自行购买香砂养胃散冲服,每日3次,每次2包,坚持服用20年,偶有间断。16年前右手掌首先出现单个黄色丘疹,逐渐增多,左手掌和双足跖出现类似皮疹,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手足癣、毛周角化病、跖疣、寻常疣,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7岁。面部起环状用化斑16年,臀部角化性斑块伴痒13年。20岁时面部陆续出现黄豆大小的环状褐色斑,无自觉症状,可自行消退。3年后,右臀部出现一米粒大褐色疣状丘疹,痒,渐蔓延与周围皮疹融合呈斑块状,曾行冷冻治疗,斑块消退。3年后双侧臀部又出现多个同样皮损。皮肤科情况。面部、手背散在数个直径05~1.ocm淡褐色环状角化斑片,边缘呈脊状隆起,中央低平色浅,双臀可见13.0~回5.ocmX25~3.OcmX1.0~1.Zcm黄褐色角化性斑块,表面粗糙,覆厚角质痴皮,刮去痴皮见增殖性红斑,无渗出(照片14)。真菌学检查阴性。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