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3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摘要】 研究表明,甲氨蝶呤皮下注射较口服途径可以获得更快、更好的吸收和更高的血药浓度以及较低的生物利用度变异度。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银屑病患者,甲氨蝶呤皮下注射的疗效显著优于口服途径,并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于甲氨蝶呤口服疗效欠佳或者不耐受的患者,改为皮下注射后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反应。甲氨蝶呤皮下注射可以作为生物制剂使用前的治疗选择,可节省大量费用。总之,甲氨蝶呤皮下注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神经鞘瘤又名Schwann细胞瘤(Schwannoma),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所形成的肿瘤.可自然发生,也可能为外伤或其它刺激的结果.我科近期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左上肢结节不适60年,疼痛加剧2年.患者60年前行疫苗接种,在接种部位出现一结节.随年龄的增长结节缓慢增大,并有轻压痛,一直未治疗,近2年疼痛略明显.患者诉既往有冠心病、心衰病史,否认糖尿病史.体检:T 36.5℃,P 76次/min,R 18次/min,BP 145/85 mmHg.  相似文献   
3.
<正>1病历资料患儿,男,7岁。因右侧阴囊旁紫红色结节逐渐增大34 d,于我院皮肤科就诊。患儿今年5月无意中发现右侧阴囊部有一孤立圆形淡紫红色黄豆大小肿块,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当地医院行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泛发的皮肤损害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银屑病患者规范治疗后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对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进行综述,重点阐述患者自我管理内容,旨在为后续开展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相关干预研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疾病预后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素的产生与多种微生物的毒力相关.新生隐球菌主要通过酚氧化酶(漆酶)合成黑素,黑素主要通过抵抗宿主微生物杀伤机制和影响宿主免疫应答来致病.主要就新生隐球菌黑素的微观结构、生物合成,漆酶的分子调节,黑素与新生隐球菌毒力的关系,黑化对真菌生存的影响及与抗真菌治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通过对黑素特征的理解为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和对疾病的治疗策略选择提供帮助.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melani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irulence of various microorganisms.Cryptococcus neoformans produces melanin mainly via phenoloxidase(laccase)pathway.Melanin contributes to virulence likely by reduc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melanized fungi to host defense mechanisms and affecting immune responses in infected hosts.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biosynthesis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lanin,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laec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lanin and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irulence, effects of melanization on the survival of fungi, relationship between melanization and antifungal treatment, ete, which may facilitat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tifungal agents and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株白色不产孢烟曲霉临床株(A1j和A2j)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及形态异常产孢基因与Af293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改良的琼脂稀释药敏实验方法检测A1j和A2j与模式对照菌Af293对伏立康唑(VRC)、 伊曲康唑(ITC)和两性霉素B(AMB)的敏感性。采用PCR和RT-PCR的方法对A1j和A2j产孢相关基因brlA和wetA进行检测。结果:抗真菌试剂可抑制Af293、A2j和A1j的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孢诱导6h后,Af293中brlA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升,而A1j和A2j中对应的产孢基因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brlA基因测序结果示A1j菌株无突变,A2j存在TCCT碱基缺失。结论:非典型烟曲霉A1j和A2j与标准株Af293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面没有差异,A2j存在形态异常产孢基因brlA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抗生素及免疫抑制药物滥用、器官移植等使得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自然环境恶化也成为危险因素,其中包括紫外线照射。文中构建模拟日光照射导致皮肤光损伤动物模型及光损伤后须癣毛癣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模拟日光照射剂量与须癣毛癣菌感染情况的关系。方法利用SUV-1000日光紫外线模拟器照射豚鼠背部皮肤,测出其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将实验豚鼠分为5组,第1、2、3、4组分别以0MED、0.5MED、1MED、4MED连续3 d照射其背部皮肤。照射完成后次日,将预先制备的须癣毛癣菌悬液均匀涂抹于照射部位皮肤,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脱毛后不进行照射,背部涂抹等渗盐水以作对照。通过皮肤真菌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方法验证感染结果,给予感染后皮损评分,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豚鼠背部皮肤模拟日光平均MED总剂量为1552 mJ/cm2,其中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122mJ/cm2,相应紫外线B(ultraviolet A,UVA)1430mJ/cm2。模拟日光照射后第4组皮肤红斑反应最明显,第3组红斑程度较轻,第1、2组未见红斑。第1、2、3、4组豚鼠照射后真菌感染均成功,阳性率100%。第4组与1、2组皮损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MED的模拟日光照射后,豚鼠皮肤可发生日晒红斑反应;模拟日光照射剂量对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无影响,但对真菌感染后皮肤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皮损自愈有显著影响。为模拟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真菌感染的形成作用机制研究成功建模。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究1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颈部淋巴结炎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及抗真菌免疫功能。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筛查患者及父母真菌病易感基因,提取患者及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及中性粒细胞,与白念珠菌进行体外共培养,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患者PBMC中胱天蛋白募集域蛋白9(CARD9)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A、IL-1β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分泌水平,菌落计数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处理后白念珠菌存活率。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患者CARD9基因存在2号外显子c.68C>A(p.S23X)和6号外显子c.820dupG(p.D274Gfs*61)复合杂合突变,两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Western印迹显示,健康对照组PBMC中CARD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41 ± 0.07,而患者表达缺如。热灭活白念珠菌孢子刺激后,患者PBMC的TNF-α、IL-6、IL-17A、IL-1β和GM-CSF分泌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01)。体外培养30、120 min时,与患者中性粒细胞共培养的白念珠菌存活率(78.00%、74.00%)均高于健康对照(70.91% ± 1.75%、34.55% ± 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3、6.988,P <0.05)。结论 1例复发性念珠菌颈部淋巴结炎患者CARD9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导致CARD9蛋白表达缺如,该患者存在抗白念珠菌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9.
葡萄状维朗那霉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暗色丝孢霉病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由葡萄状维朗那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少见,文中报道1例葡萄状维朗那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方法 取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分离菌种行rDNA ITS测序鉴定.结果 显微镜下见大量有隔分枝的菌丝,棕褐色,侧面及末端可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直线型,偶见分枝,壁光滑.培养见大量毛绒状暗色菌落.皮损组织病理显示慢性肉芽肿性炎,组织中可见有隔的分枝或不分枝的褐色菌丝.PAS和吉姆萨染色阳性.分子测序鉴定为葡萄状维朗那霉.确诊后伊曲康唑加热疗等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该病例致病菌为葡萄状维朗那霉,选用伊曲康唑加热疗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临床表现不典型的体癣容易误诊及漏诊.我们发现1例临床表现为不典型的由犬小孢子菌所致的人狗共患的体癣,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曾梅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皮肤科,2100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