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EH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颈椎牵引及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Mulligan手法治疗,持续治疗10 d。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椎动脉(VA)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平均血流速度(Vm)。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92±0.67)分和(2.32±0.5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动脉PI、RI及Vm值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RI值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0.56±0.07) vs (0.63±0.07),P<0.05]。 结论 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CEH患者具有协同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ulligan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配对设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采用扩张血管药物、颈椎牵引及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Mulligan手法,对照组加用Maitland手法,两组均治疗1疗程。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双盲法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的ESCV评分、CASCS评分、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轻重量牵引下手法与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CSA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各80例,2组均采用轻重量颈椎牵引下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前后采用CSA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结果:治疗10d后,2组CSA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2组VA及BA的V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72.5%,P<0.01)。结论:轻重量牵引下手法与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合用治疗CSA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的治疗组合。  相似文献   

4.
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南 《中国康复》2012,27(6):437-438
目的:观察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MFE)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方法:CSA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BA、VA、MCA及A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对CSA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苍龟探穴针刺疗法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对肩周炎患者疼痛评分(VAS)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肩周炎患者92例,抽签法分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与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取苍龟探穴针刺疗法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均持续治疗15d。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治疗15d后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MS)、与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有效率89.13%(41/46)高于对照组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降低,CMS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予以苍龟探穴针刺疗法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VAS评分,减轻其疼痛感,提高其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电针加三维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运用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西药物扩张血管、营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4_4%、65.6%,治疗组眩晕症状评分和VA、BA的V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为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阴陵泉穴+拨穴通络推拿手法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阴陵泉穴+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阴陵泉穴+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在高压氧环境下辅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CV)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颈性眩晕(CV)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超短波治疗,另外观察组在0.2 MPa高压氧(HBO)环境下进行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则在普通治疗室内进行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上述关节松动术每次治疗15 min,每周治疗5 d,共持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 d、4 d、1周、2周及随访2个月时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记录每日眩晕发作次数;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随访2个月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组患者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每日眩晕次数、ESCV评分、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发现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在治疗2周期间及随访2个月时其ESCV评分、每日眩晕次数、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等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高压氧环境下辅以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更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相关症状,减少颈性眩晕发作频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月  田有粮  苏冰  曾伟 《中国康复》2010,25(4):266-267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410例CSA患者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10例,均采用针刺及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同时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心理表现配合心理疏导。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SCL-9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c)、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等均提高,2组间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9.0%与49.5%,P0.05)。结论:心理治疗能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康复治疗的配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aitland手法联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疗程均为10 d;2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进行评估.结果 2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三步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CS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三步推拿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ET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三步推拿法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调节CSA患者血浆ET、CGRP浓度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眩晕量表评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分别加脑仿生电刺激和牵引。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评估,观察脑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及眩晕症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患者ESCV、椎动脉血流动力比较均有提高,且治疗组ESCV评估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TCD指标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的RVA、LVA、BA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脑血流量,从而缓解其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3.
吴钊泓  邹玉婵  黄凡 《中国康复》2019,34(4):175-178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气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及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背俞穴治疗。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吸气压力(MIP)、最大呼气压(ME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FVC、MVV、PEF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MIP、MEP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CRP、WBC计数、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呼吸肌肌力,进一步改善肺部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ulligan手法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颈椎牵引及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Mulligan手法,对照组加用Maitland手法。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进行评定。 结果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Mulligan手法及Maitland手法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但Mulligan手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40例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WS)、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BBS评分、10MWS、FMA-L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t2.249,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954,P0.01)。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孙瑞  王小云  马艳  李洁 《中国康复》2016,31(2):85-87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用麦肯基疗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物理因子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有效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SAS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循环各动脉V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麦肯基疗法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姿势及运动模式,联合心理疗法,能够更好的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透刺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CSR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透刺电针治疗,针刺对照组给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药物对照组给予“颈复康”药物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后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病症状与功能量表对人选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JOA评分[(14.3±5.9)分]及针刺对照组JOA评分[(11.3±4.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并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针刺对照组及药物对照组[(10.6±3.4)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发现3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提高,仍以治疗组JOA评分[(18.1±7.2)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针刺对照组[(15.3±4.7)分]及药物对照组[(13.2±4.5)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100%)亦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组(91.1%)及药物对照组(82.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透刺电针治疗CSR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和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穴位电针治疗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亚男  郑鹏  闫雪  陈勇 《中国康复》2021,36(6):353-355
目的:研究针刺八邪穴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8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镜像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刺八邪穴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及改良Ashworth(MA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MAS分级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八邪穴结合镜像疗法治疗明显改善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加速了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期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Mulligan松动术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给予颈椎牵引及超短波基础物理治疗,治疗组加以Mulligan松动术及Mckenzie功能训练,对照组配合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SF-36生存质量量表(SF-36)、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ASC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治疗后临床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牵引及超短波基础物理治疗基础上,加Mulligan松动术联合Mckenzie疗法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功能状态,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针刺组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均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填写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包括症状和生活质量指数(NDSI、NDLQ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治疗20次后,2组SF-36及NDLQI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NDSI显著下降(P0.01);针刺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后1个月随访,2组SF-36及NDLQI指数评分与治疗完成时略上升,NDSI评分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和非经非穴治疗FD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特定穴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