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肿清除时机对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肿清除时机与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接受微创血肿清除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92例,按接受手术早晚分为2组,7h内44例(研究组),〉7h 48例(对熙组);对病兄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预后分别为:研究组(对照组)兄亡15例(27例),神经功能缺损轻型12例(5例),中型12例(6例),重型5例(10例),病死率相比x^2=4.54,P〈0.05,重残x^2=5.35,P〈0.05,病兄+重残x^2=9.74,P〈0.01。结论超早期血肿清除可降低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及重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160例HICH手术病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6h;n=65)组、早期(6.12h;n=50)组和迟早期(12~24h;n=45)组,分别对其术后并发症、术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疗效(术后1月GOS评分)和远期疗效(术后3月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超早期组术后血肿复发或再出血发生率(29.23%,19/65)明显高于早期组(8.0%,4/50;P〈0.05)和迟早期组(11.1%,5/45;P〈0.05),而早期组与迟早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轻度神经功能缺失者较术前明显增多,而重度神经功能缺失者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月按GOS评分,超早期组(61.5%,40/65)和早期组(62.0%,31/50)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迟早期组(40.0%,18/45;P〈0.05),而超早期组死亡率(15.4%,8,65)明显高于早期组(2.0%,1/50;P〈0.05)。3组患者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具有手术适应症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6—12h)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采用CT引导下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微创组),对照组68例。观察肺部感染、再出血、脑疝发生率及病死率,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肺部感染及再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死率、脑疝的发生率方面微创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治疗3个月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优于内科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4.
早期程序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早期程序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A组)和对照组(B组),均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A组同时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48h后配合程序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殆疗前和治疗1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殆疗1月后还进行ADL缺陷程度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在治疗后C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DL缺陷程度比较,A组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B组(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51.4%、有效率82.9%;B组分别为28.6%、51.4%,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康复组死亡率(11.4%)和对照组(14.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程序康复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及ADL改善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41例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应用大剂量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72h内的41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发病6h内用药10例;7~24h16例;25~72h15例。治疗前与治疗后3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发病6h内用药者为11.9±5.7;7~24h者为11.4±7.3,25~72h者为9.9±7.2。以上三个时间区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经t检验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6h内溶栓治疗前后积分差与7~24h和25~72h比较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7~24h与25~72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尿激酶溶栓治疗ACI在72h内均有效,6h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卒中后就医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发病后至就医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0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病因分成四类型,每类型按就医时间分为≤24h或>24h二组。并分析就医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动脉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脑出血>24h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24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栓塞和脑出血无变化者出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无变化者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栓性脑梗死>24h组病死率明显高于≤24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栓塞和脑出血两组病死率虽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对比后,其总有效率和无变化者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4h组病死率明显低于>24h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急性脑卒中是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尿激酶和硫酸镁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凡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脂尿激酶和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治疗,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14d、28d、9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90d后疗效。结果(1)治疗后7d、14d、28d、90d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治疗90d后治疗组显效率和基本痊愈率与对照绀比较有差异(P〈0.05),(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内联合应用尿激酶和硫酸镁比单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浅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6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骨瓣成形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微创或锥颅血肿清除术三种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结果存活188例,死亡75例。死亡率:骨瓣成形组42.2%、小骨窗组25%,微创或锥颅组27.4%,骨瓣成形组与其它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88例幸存者随访1~3年,随访结果按ADL分级,其中良好以上者,小骨窗组明显高于骨瓣成形组和微创(锥颅)组(P〈0.05)。结论应采取个体化方案正确选择术式和时机,基层医院以小骨窗、6~24h内施术能提高病人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申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中捷)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给予预防、控制脑水肿、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捷4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ivgtt,qd,14d。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捷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预后,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30-40ml)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即内科保守组(Ⅰ组)与微创术治疗组(Ⅱ组),比较2组病人的病死率和存活病人14d、28d斯堪的纳维亚卒中评分量表(SSS)得分及90d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价得分情况。结果 76例病人入选,Ⅰ组40例,Ⅱ组36例;2组治疗前在年龄、出血量、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SSS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在病死率、14d与28d SSS评分、90d的Barthel指数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病死率低,S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I组,Ⅱ组死因中60%为再出血。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脑出血较内科保守疗法更能降低病死率,对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ADL有较好的疗效,再出血是影响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3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2例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将病人分为A、B、C3组,A组手术时机为<7 h ,B组为7 h< T<24 h ,C组为>24 h ,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3组脑血肿量、GC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神经功能缺损、ADL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病死率、总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后7 h内是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梧丙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治疗组依达拉奉、桔丙酯联合应用,2组其他内科治疗相同。结果14d和30d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的有效率对照组分别为20.0%和40.0%,依达拉奉、桔丙酯联合治疗组为43.3%和76.7%,2组间治疗后14d、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梏丙酯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蛋白在急性脑干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干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甘露醇及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给予白蛋白10g静滴,1次/d,共7d。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脑干出血可明显著提高生存率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定向穿刺技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时机的选择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经CT证实为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且出血量为30~60ml的患者109例,均采取CT定向脑内血肿穿刺术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三组:A组从发病到手术时间≤6h,B组6~24h,C组24~72h。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d内再出血率、术后3个月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A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20.00%,8/40)明显高于B组(4.55%,2/44)和c组(0.00%)(P〈0.05),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fP〉0.05);术后3月c组死亡率(36.00%,9/25)明显高于B组(4.55%,2/44)和A组(12.50%,5/40)(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c组ADL1-3级患者比例(37.50%,6/16)明显低于A组(71.43%,25/35)和B组(69.05%,29/42)(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命体征平稳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出血后6—24h手术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再次出血率和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研究组)和舍曲林组(对照组),各入组35例,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7)评定疗效,治疗中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时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但前者起效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69例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针对脑卒中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多虑平,疗程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对所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结果观察组抗抑郁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为88.57%,对照组为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均增加,且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治疗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多虑平抗治疗,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10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5%葡萄糖氯化钠加普通胰岛素、10%氯化钾静滴,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加10%氯化钾静滴,其它的治疗方法两组均相同。以治疗前及用药后1、3、7、14、21d的血糖浓度,治疗前和用药后14、21d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21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胰岛素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微创治疗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和内科常规治疗组,每组28例。测定正常对照组患者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周的血脑屏障指数,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及内科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35.52±7.43、37.18±6.24,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21.89±9.45、34.58±11.2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7.32±1.22、10.43±2.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组和脑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的血脑屏障指数分别为0.0062±0.0003、0.0087±0.0007、0.0073±0.0008,内科常规治疗组和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与内科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能减轻高血压脑出血血脑屏障的破坏,与内科常规治疗组比较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对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行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疗效、死亡率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微创组有效率66.67%(40/60),死亡率16.67%(10/60);手术组有效率57.89%(33/57),死亡率29.82%(17/57),两组间有效率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疗效回归方程为y=0.732—0.418X1-0.119X2,X1为有无并发症,X2为人院状态;手术组疗效回归方程为Y=-0.665+0.024X1-0.216X2+0.016X3-0.291X4,X1为GCS评分、X2为有无并发症,X3为患者年龄,X4为有无脑疝。两组方程中Y均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百分数。结论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体外溶栓试验确定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尿激酶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体外溶栓试验确定尿激酶用量进行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立即应用体外溶栓试验,寻找处于溶柞状态的尿激酶用量进行溶栓,以后持续7d应用尿激酶40万U维持溶枪治疗,在溶栓治疗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测定纤维蛋白原(Fbg)浓度、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吸光度(ODmax)、FMPV/ODmax.结果 溶栓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非溶栓组(P〈0.05),〈6h治疗纰疗效优于6~24h治疗组,6~24h治疗组优于非溶栓组(均P〈0.05)。Fbg浓度、FMPV、FMPV/ODmax溶栓后开始下降,而于溶栓后24h反弹达到高峰,随后再下降,于第5d再次显著升高,与溶栓后其他时间段相比差异显著性(均P〈0.05),ODmax无明显变化。溶栓组并发出血1例(2.17%),非溶栓组无出血患者。结论 应用体外溶栓试验确定尿激酶用量进行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