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短缩的延长和软组织的平衡.方法 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通过恢复和重建股骨偏心距的大小来维持肢体的延长、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髋部肌力之间的平衡.术后评估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肢体平均延长2.4 cm,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5.2分.结论 通过术中软组织的松解、股骨偏心距的恢复或重建来解决患肢短缩现象,获得相对的下肢肢体平衡.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原因探讨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选择46例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28例,年龄21~85岁,平均(63±5)岁.通过术前临床检查及骨盆标准正位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利用模板预测假体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的保留长度.术中根据假体试模反复验证及软组织松解程度有效保持双下肢基本等长.结果术前双下肢等长的16例患者中.术后仅2例患肢延长超过1cm.术前患肢短缩1.5~5.5cm的30例患者中,术后仅3例短缩或延长超过1.5cm.40例患者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7.3个月,除2例外均无跛行.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反复测量验证,可有效的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选择46例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28例。年龄21—85岁,平均63.5岁。通过术前临床及骨盆标准正位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利用模板预测假体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的保留长度。术中根据假体试模反复验证及软组织松解程度有效保持双下肢基本等长。结果:术前双下肢等长的16例患者中,术后仅2例患肢延长超过1cm。术前患肢短缩1.5—5.5cm的30例患者中,术后仅3例短缩或延长超过1.5cm。40例患者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7.3个月.除2例外均无跛行。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反复测量验证,可有效的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的平衡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4例作为回顾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术前下肢长度进行测量,并采用X线片进行检测,两者结合制定手术方式、选择假体类型、预测股骨颈长以及截骨平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3-42个月的回访,通过Harris评分对其评价,评为优的患者有34例,评分为良好的患者有14例,评分为中等的患者有5例,评分为差的患者有1例。术前双下肢均衡的患者有33例,其中术后患肢延长1-2cm范围内的患者有6例,患肢延长2.5cm的患者有2例。术前双下肢不均衡的患者有21例,术后下肢恢复均衡状态的患者有11例,患肢延长1-2cm范围内的患者有7例,其中术前双下肢长度差距在4-6cm范围内的患者术后短缩距离仍在2-3cm范围内。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受手术设计、技巧以及假体设计等原因的影响,而术后肢体不平衡直接影响患者满意率。想要得到想要的手术结果,可在术前和术中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关注软组织均衡术和下肢长度的调整手段,并且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充分把握手术技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23例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并进行随访。术前从临床和骨盆正位片X线测量了解下肢短缩程度,估计股骨颈截骨水平,术中软组织松解程度,调整骨水泥厚度和假体头颈长度等对下肢短缩进行纠正。结果:15例短缩2 cm以上者,有2例短缩或延长在1.5~2 cm。8例短缩在2cm以内者术后双下肢等长。根据Harris评分,优良以上73.9%(17/23),中17.3%(4/23),差8.7%(2/23)。结论:术前测量,评估,术中股骨颈恰当截骨,软组织充分松解,调整骨水泥厚度及股骨头颈假体长度等方法,可以有效成功治疗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 选择32例接受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12例.年龄32~00岁,平均68岁;通过术前临床检查及骨盆标准正位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利用模板预测假体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的保留度.术中根据假体试模反复验证及软组织松解程度有效保持双下肢的长度.结果 术前双下肢等长的17例患者中,术后仅2例患肢延长超过1.0cm,术前肢短缩1.5~6.5cm的15例患者中,可有效的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的12例,术前仅3例短缩超过5.0cm的患者术后短缩2.0~2.5cm,32例患者术后访6~35个月,平均14.1个月,1例股神经麻痹6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双下肢等长27例(84.4%),除3例外均无跛行.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要性不容忽视,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反复测量验证,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髋关节翻修病例中下肢不等长发生的原因,评估翻修手术后肢体不等长平衡的效果。方法:36例(36髋)进行髋关节翻修的患者存在肢体不等长,测量下肢长度差异,评估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的位置,随访患者术后疗效。结果:最低随访12个月,平均随访26.7(12-55)月。术前Harris评分38.6±39.1,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3.3±26.4,肢体长度差异:术前平均肢体长度差异2.35(-3.8-2)cm,术后平均肢体长度差异0.65(-2-1)cm。髋臼侧原因导致肢体不等长12例,股骨侧原因导致肢体不等长20例,关节间隙造成肢体短缩8例,股骨侧及髋臼侧差异均存在的患者为2例。结论:翻修术前仔细分析下肢不等长的来源,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假体可以尽量减少肢体长度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临床效果和随访结果。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5月对11例16髋严重髋关节疾患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高位成人先天性髋脱位6例8髋,均为Ⅲ型,肢体短缩均超过2cm;强直性脊柱炎1例累及双髋关节,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4髋,双髋关节僵直,关节活动度<30°;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2例2髋,严重大量骨缺损。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2个月,平均23.8个月。6例8髋患肢短缩均超过2cm,最大短缩6 cm,术后双下肢等长,1例患肢较健肢短缩1.5 cm。术后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均超过90°。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分升高至术后(平均一年)的83分,术后发生脱位1例,经手法复位,皮牵引再未发生。结论: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谢广渊  苏健榆 《中外医疗》2009,28(27):167-16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截骨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获得随访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双下肢等长的20例患者中,术后仅1例患肢延长超过1cm。术前患肢短缩的32例患者中,术后仅2例短缩或延长超过1.5cm,均无跛行。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截骨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反复测量验证,可有效的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0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10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依据Vancouver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骨折部位疼痛和肢体长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6~69个月,平均35.1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达愈合,对位和对线良好,无假体松动以及内固定断裂或移位。髋关节Harris评分71~90分,平均79.8分,优良率达到70%。负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3分,平均1.4分。假体周围骨折术前测量患侧肢体较对侧肢体短缩0~2.5 cm,平均(1.6±0.9)cm;术后随访时短缩0~1.8 cm,平均(0.6±0.6) cm,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可根据患者年龄、一般情况、功能要求以及骨折的Vancouver分型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臼有限加深、全髋置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及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8例41髋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了髋臼有限加深法非骨水泥假体全髋置换术并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结果经术后6个月至5年6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患髋疼痛消失,可以长时间行走,X线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及明显下沉迹象,生活自理并恢复日常工作。Harris评分由术前(15.16±1.12)分恢复到术后的(92.42±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臼有限加深法全髋置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提高了髋臼假体的稳定性,可预防髋臼包容不佳导致髋臼假体不稳,近期疗效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松解及髋臼重建术的应用对改善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8例股骨头重度坏死(Ficat III,IV期)患者术中应用软组织松解及髋臼重建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的后外侧入路。通过清除瘢痕组织和增生骨赘,充分松解外展肌群腱性止点、内收肌群腱性止点及髋臼周围软组织,在解剖位置上重建髋臼并延长患肢长度。术后1年行Harris评分、患侧髋关节X线正侧位片检查及双下肢全长X线片检查。结果:术后随访1.0~5.5年。68例患者股骨头均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患肢长度延长1.5~3.5 cm,无坐骨神经损伤发生,术后1年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8.6±7.5上升至78.2±5.7(P=0.029)。结论:在股骨头重度坏死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应用软组织松解及髋臼重建术来保证髋臼窝达到解剖重建,从而改善外展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软组织松解和真臼重建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临 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21例(23髋)Crowe III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行合 并软组织松解和真臼重建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其中女18例,男3例,年龄(45.1±13.2)岁。2例行双侧全髋关 节置换术,19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Harris评分为39.7±5.6。结果:术后随访(110±46)个月,关节痛症状明显 缓解。所有患者在软组织切断松解后,股骨头均复位于真臼部位。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术后3个 月内恢复正常,术后肢体不等长长度(11.0±3.5) mm。术后Harris评分为87.2±5.9。结论:运用软组织松解和真臼重建的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需要术前制定细致周密 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近期疗效.方法:对24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全髋转换术治疗,收集术前Harris评分、术后X线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临床数据并分析.结果:随访24~36个月.Harris 评分:术前28~65分,术后72~92分.术后无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和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征象.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近期效果良好;术前充分评估,选择合适假体,术中重建髋臼中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自1986年至2003年,我们对20例(2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依据脱位程度分型I~Ⅲ度,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手术对策;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进行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平均6.7年的随访,本组病例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35.8分改善到术后88.6分。其中7髋施行了1次翻修术、1髋施行了2次翻修术。结论:成人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存在的病理改变严重,手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与平衡,髋臼成形,股骨短缩,臼与股骨上段假体的个体化设计。良好的术前准备设计及术中对各种不同病理情况的分析判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随访时间平均 4 年(2~6 年 7 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方法判断疗效。结果 术后48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6分,优良率96%。98%患者术后无需止痛药治疗,83%患者患髋功能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在骨折。结论 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固定牢靠。骨水泥固定技术的运用可能是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强直时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受累患者全部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7例使用生物型假体)。术后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6~26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屈曲畸形基本矫正。根据术后X线评定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折断。最近一次Harris评分59~90分(平均76.4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4例患者(16髋)行股骨转子下截骨组配式假体(S-ROM)股骨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选用S-ROM假体,行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截骨长度2.0~3.5 cm.本组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未出现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3分,术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4分.术前肢体平均缩短6.4 cm,术后平均延长4.3 cm.术后X线片示臼杯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松动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收集分析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有患侧髋部及腹股沟区疼痛,部分病例出现大腿前方及膝部疼痛;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3 cm的连续透光影,或假体发生移位,手术中发现假臼、假体柄移位。4例患者的假臼用手指轻轻取出,假体周围软组织呈现浅黑色。清除浅黑色组织,取出假体,清除骨水泥,重新安装新的人工全髋。结果:35例假体松动患者,经全髋翻修术后,疼痛消失,恢复功能,效果良好。结论: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取无柄全髋关节及有柄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分析二组治疗效果.方法 股骨头坏死患者44例45髋,无柄全髋关节置换组18例19髋,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组26例26髋,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以上随访.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选取术前、术后3年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并比较.结果 经过3年以上的随访,二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无柄关节组及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组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柄全髋关节与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早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