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理州祥云县2008-2012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州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祥云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按 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运用 Excel2003和 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和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2008-2012年祥云县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09.9/10万,其中男性为703.6/10万,女性为513.2/10万,男:女为1.4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共占85.5%;0~1岁组主要致死原因的首位是围产期疾病(占52.9%);1~14岁组的主要死因是意外与中毒(占61.81%);15~64岁组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为主(占51.5%);65岁以上组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40.98%);损伤和中毒在减寿顺位中和平均减寿顺位中居首位。[结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损伤和中毒、慢性病是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提示在育龄妇女应加强婚前检查及产检,预防婴幼儿围生期疾病,在儿童青年应着重加强损伤和中毒的预防,在中老年人应加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3年鄂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死因顺位和死因分布特征。方法收集鄂州市死因网络直报信息和入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年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结果鄂州市居民2013年粗死亡率为622.7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13.69/10万,其中5岁以下儿童标化死亡率为534.59/10万。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6.30%。恶性肿瘤死因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因的81.57%。按世界卫生组织对死亡原因简略分类,慢性病死亡占全死因的89.46%。结论慢性病是鄂州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慢性病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沧市临翔区居民慢性病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当地慢性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翔区2013—2018年居民慢性病死亡监测数据,分析居民死因及减寿顺位,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估计期间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8年临翔区居民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比80.65%,居死因顺位第1位。年均粗死亡率为47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1.18/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568.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2.35/10万;女性年均粗死亡率为386.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1.1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前3位慢性病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56.2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5.70%)、恶性肿瘤(13.12%)。2013—2018年因慢性病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占全死因的59.00%,前3位减寿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减寿率(PYLLR)分别为19.79‰、9.92‰、5.61‰。结论慢性病已成为临翔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监测与防控,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一级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文圣区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文圣区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死亡率、构成比、寿命表及去死因寿命表等指标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圣区2013年报告死亡人数1157人,死亡率为897.67/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48.38/10万,女性死亡率为578.40/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6.45%,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是造成文圣区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构成2013年文圣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5~2019年南平市常住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口死亡登记系统中南平市的数据,并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9和IBM SPSS Statistics 21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南平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572.54/10万,标化死亡率566.47/10万。其中男性(673.10/10万)高于女性(470.11/10万)(P0.01)。死因前3位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这3位死因占全死因构成比较大(占73.22%)。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构成差异也较大(P0.01),0~14岁的前3位死因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伤害;65岁以上年龄组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南平市居民死亡率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南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且不同特征人群死因顺位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其顺位,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无锡市锡山区2002-2011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指标包括: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和期望寿命等。结果 2002-2011年无锡市锡山区居民总死亡率714.64/10万(标化率为351.1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其死亡构成占总死亡的89.73%。年龄组死亡率呈"U"型变化,从10岁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50岁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加剧。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无锡市锡山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已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锡市居民死亡状况和潜在寿命损失,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死亡率和减寿指标。结果居民年均死亡率667.48/10万(标化死亡率318.49/10万),男性死亡率为735.78/10万,明显高于女性599.85/10万;死亡率前三位的主要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0~4岁主要死因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5~14岁为损伤和中毒,15~59岁为肿瘤,60岁以上为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减寿前三位的主要死因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结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是影响全市居民死亡原因的主要健康问题,应重点开展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思茅区居民死亡水平及期望寿命,发现主要卫生问题,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思茅区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年思茅区居民总死亡人数1 911例,死亡率为6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3.76/10万,期望寿命为72.99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550.14/10万,占死亡总数的85.84%;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率为30.47/10万,占死亡总数的4.75%;伤害死亡率为55.58/10万,占死亡总数的8.67%。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和伤害是思茅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把慢性病防治工作放在疾病控制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为提出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全死因数据,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33.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1.61/10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升高趋势(〖XC小五号.EPS;P〗=30785.35,P<0.001)。全人群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34%;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9.33%。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期望寿命为77.20岁,去循环系统疾病和去肿瘤后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5.44岁和3.33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乌海市市区居民的两大死因,也是造成居民期望寿命损失最主要的两大疾病,尤其要重点关注肿瘤。  相似文献   

10.
朱莲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49-1251
目的调查临沂市河东区1995—2007年居民死因状况,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1995—2007年间居民死因资料。结果河东区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613.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33/10万。主要死因顺位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等疾病为主,其构成占全死因的71.88%。结论根据调查结果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河东区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楚雄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卫生方针和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市2011—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均死亡率415.39/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497.24/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330.17/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5倍。≥60岁组人群死亡占69.2%,死亡率最高。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占全死因的77.4%。坝区死亡率398.33/10万,山区死亡率448.52/10万,山区是坝区的1.13倍。结论楚雄市居民的死因以慢性病、损伤和中毒为主,其中慢性病在总死因中比例最高,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我国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分类标准(卫统29-2报表)对云南省思茅区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死因分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思茅区报告死亡总数1 911例,粗死亡率为6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3.76/10万,男性(689.94/10万)高于女性(491.8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73.89%(1 412/1 91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2.99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可提高20.93岁。去心脏病、去恶性肿瘤、去脑血管病、去呼吸系统疾病、去损伤和中毒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分别提高2.67、2.38、1.89、1.16和1.37岁。主要死因减寿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减寿率分别为17.32‰、16.00‰、9.76‰、7.49‰和3.80‰,男性减寿顺位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首位减寿死因是恶性肿瘤。结论思茅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应根据思茅区居民死因特点制定有效防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3年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顺位,为疾病防控工作的决策、制定干预措施及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的人口死亡数据,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各死因构成从大到小进行顺位,将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Reg系统数据,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居民死亡率为664.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66.54/10万,女性死亡率为563.46/10万,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35∶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主要死因位置,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构成比最高,为43.82%,肿瘤为38.07%、呼吸系统疾病为4.87%,三者合计占慢性病死亡的86.76%。结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恶性肿瘤及循环系统疾病的干预,以减少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句容市居民死亡水平及顺位,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句容市居民死因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采用SPSS 17.0和Deathreg 20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句容市居民年均死亡率为596.13/10万,前6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累计占总死因的80.63%。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78岁,去除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死亡后,平均期望寿命可分别提高3.11、2.61、0.83、0.36、0.19岁。因死亡导致的PYLL排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37 952人年)、损伤与中毒(22 255人年)、循环系统疾病(17 489.5人年)。结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及循环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句容市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应加强健康教育,开展慢病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扬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和Excel2007软件,分析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死因数据,计算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共死亡141 531人,≥65岁老年人群死亡人数占81.28%,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66.48/10万、442.81/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847.29/10万,女性为686.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60.76,P<0.001)。前5位死因全人群和女性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人群死亡总数的91.75%,肿瘤为男性首位死因。0~14岁、15~44岁、45~64岁和≥65岁人群首位死因分别为伤害、肿瘤、肿瘤、循环系统疾病。PYLL顺位前5位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干预工作,特别是慢性病与伤害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平罗县居民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平罗县居民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年死因构成顺位:男性前5位死因构成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女性前5位死因构成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男性平均死亡率(713.47/10万)高于女性(469.71/10万).[结论]平罗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并且应将男性病人放在重点.  相似文献   

18.
糜跃萍  林玲  蔡波  韩颖颖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87-1189
目的 了解南通市65岁以上户籍老年居民死因构成,为老年居民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南通市2005-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采用老年系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死因构成等指标来评估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情况。 结果 2005-2014年南通市老年人口平均粗死亡率为4 513.6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 653.08/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4 978.98/10万,高于女性的4 122.13/10万(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596.798,P<0.0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粗死亡率为4 089.76/10万,占全人群死因的90.61%。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中毒和内分泌系统,粗死亡率分别为1 887.41/10万、1 101.96/10万、788.77/10万、127.98/10万和92.68/10万。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循环系统、肿瘤等疾病的防控和干预,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合川区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亡个案信息来源于2012 - 2014年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死亡病例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疾病分类,用死因分析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2 - 2014年合川区居民报告死亡率为676.83/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389.16/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及死因顺位差异明显。全人群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243.52/10万)、肿瘤(209.07/10万)、呼吸系统疾病(124.88/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6.85/10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8.89/10万),占总死因的95.03%;前五位具体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病(138.07/10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22.88/10万)、肺癌(66.61/10万)、急性心肌梗死(62.29/10万)和肝癌(42.53/10万),占总死因的63.88%。结论 慢性疾病与伤害为合川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于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云龙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因。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云龙区2013年居民死因进行分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云龙区居民死亡1 854人,死亡率为575.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5.71/10万,男性(648.11/10万)高于女性(503.2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10,P=0.000)。除0~岁组外,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尤其55~岁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加剧,≥55岁占总死亡人数的87.06%。死亡率居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合计占全死因的84.63%。减寿居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合计减寿7 957人年,占全死因减寿的83.34%。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