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脏超声结合CT血管造影(CTA)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01~2019.01间收治的94例疑似CCHD患儿影像学资料,比较心脏超声联合CTA在诊断CCHD中的应用效果。结果94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术中确诊10种疾病类型,心脏超声、CTA、心脏超声结合CTA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11%、92.55%、96.81%;术中共发现先天性心脏内结构异常13种,共计42处,心脏超声、CTA及心脏超声结合CTA在诊断患者心内结构异常中的诊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发现21种先天性心外大血管畸形,共计54处,CTA及心脏超声结合CTA在诊断心外大血管畸形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心脏超声,三者诊断正确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纯的CTA在诊断CCHD中的价值高于心脏超声,但超声依旧是临床应用范围最广泛、实用价值最高的检查方式,而超声联合CTA则可有效提高CCHD诊断价值,建议临床将CTA作为心脏超声的后续检查方式,以提高CCHD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全胸部血管成像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的全胸大血管检查,并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0%、90.38%,尤其在诊断心外畸形方面,两者的准确率分别为96.15%、84.61%,CT要优于超声。结论:心电门控的64层MSCT(Multislice CT,MSCT)全胸大血管技术在成人CHD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检查出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而且能判断有无胸部病变,对于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在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证实的CCH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术前均行64-MSCT非心电门控双期对比增强心血管成像,并在图形工作站完成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三维容积重现(VR)处理,所有患儿同期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经手术证实心脏部分、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和大血管部分三段病变分别有41、23、37处,64-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以上三段畸形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为94.81%、95.45%、98.76%和99.35%、99.09%、97.93%,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4%和98.62%,64-MSCT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0.90,P〈0.05)。结论 64-MSCT是小儿CCHD检查的一种良好的无创影像技术,对绝大多数患儿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手术风险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6层CT在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36例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6层CT胸部增强扫描、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手术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患者的胸部大血管成像的异常类型,比较16层CT与超声检查在发现、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类型合计69处。经16层CT检查与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结果比较可知,误诊1例,漏诊3例,误诊率为1.45%,漏诊率为4.35%。超声检查与手术或心血造影结果比较显示,误诊1例,漏诊20例,误诊率为1.45%,漏诊率为28.99%。16层CT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漏诊率显著低于超声检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CT胸部增强扫描在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漏诊率低的特点,同时具有无创性特点,值得广泛应用于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诊断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超声联合64层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62例复杂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采取超声及64层CT检查,以手术证实结果为基准,将超声、64层CT及联合检查诊断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 62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各种心脏畸形共计158处,节段分析法得到:心内与房室连接处畸形共82处、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共48处、心外大血管畸形共28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1.8%(145/158)、CT检查为91.1%(144/158),联合检查为97.5%(154/158),联合确诊率明显更高,与超声及CT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64层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可获取患者心脏缺损及异常通道部位、畸形血管走行方向、冠状动脉与体肺侧支血管异位开口等信息,让疾病情况得到良好显示,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借鉴价值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与CT联合应用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45例C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超声与CT检查,比较超声、CT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在心脏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大血管畸形检出率。结果:本组45例患者共检出76处畸形,其中心脏畸形共31处,连接部分畸形19处,大血管畸形共计26处,超声检查合计检出64处(84.21%),CT检查检出66处(86.84%),联合检查检出74处(97.37%),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CT与超声单独检查检出率(P<0.05)。结论:超声与CT均为无创、快速检查方法,两者对CHHD患者的畸形异常情况均有较高检出率,超声对于心脏畸形检出效果高于CT,CT则在连接部分与大血管畸形检出效果上高于超声,联合诊断能够发挥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彭冉 《中外医疗》2014,(19):174-175
目的 该研究主要是对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心电图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最后再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进行分析时,需要把手术或者是心血管造影当作诊断标准,经过诊断发现,在观察组的20例患者当中,诊断为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患者有6例,诊断符合率为85.7%(6/7),诊断为心内畸形的有7例,诊断符合率为87.5%(7/8),诊断为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的有5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在对照组的20例患者当中,诊断为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患者有6例,诊断符合率为75%(6/8),诊断为心内畸形的有6例,诊断符合率为75%(6/8),诊断为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的有4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进行对比,发现64层螺旋CT方法 的诊断符合率要明显高于超声心电图,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64层螺旋CT诊断方法 可以取得很好的诊断效果,和超声心电图相比,64层螺旋CT可以更加准确的检出患者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应用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与CT联合应用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进行超声及CT检查。比较分析手术诊断与超声、CT以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术证实,心脏畸形共有217处,包括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结构异常66处,心内与房室连接处结构异常112处,心外大血管结构异常39处。超声检查共检出196处,诊断准确率为90.32%;CT检查共检出197处,诊断准确率为90.78%;超声与CT联合检查共检出211处,诊断准确率97.24%,二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超声及单纯CT诊断准确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和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各有优势和不足,二者联合检查可实现优势互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该检查方式无明显侵入性、费用较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燕翔 《吉林医学》2010,31(17):2572-257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64层螺旋CT表现,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在CT检查中,在64例患者中,单发畸形15例,复杂或复合畸形50例。64例患者共100处畸形。其中62例手术证实畸形共98处,64层螺旋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8.0%、75.0%(75/100),两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作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复杂畸形,手术治疗或导管介入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16层CT在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对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的CT表现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16层CT对比增强检查的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患者结果,原始图像在工作站经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及血管分析技术等方法重建。32例作超声心动图(US)对照,32例均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结果16层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能清晰直观显示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的直接征象,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08%、98.08%、94.23%。在52处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中,16层CT误诊或漏诊3处,US误诊或漏诊14处。16层CT和US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23%、73.08%,16层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S(P(0.05)。结论16层CT对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优于US,与US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对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的诊断准确率;16层CT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有创的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到2015年在我院行手术确诊的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7例,所有患者术前1个月均经多层螺旋CT和心脏超声(Ultrasound,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心脏畸形确诊率的差异。结果 27例患者共有心脏部分畸形41处,MSCT的确诊率为(39处,95.12%)与US确诊率(40处,97.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6);患者共有大血管部分畸形35处,MSCT确诊率(34处,97.14%)高于US确诊率(27处,77.1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患者共有心脏和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35处,MSCT确诊率(34处,97.14%)高于US确诊率(25处,71.4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37,P=0.003);所有患者共有心脏畸形111处,MSCT确诊率(107处,96.40%)高于US确诊率(92处,82.8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3,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MSCTA)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cardiogram,UCG)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congenitalheartdisease,C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作者医院经手术证实的CCHD患者病例3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同期行MSCTA及UCG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对比分析MSCTA和UCG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5例CCHD病例术后共发现心脏畸形131处,其中心内畸形66处,心外畸形65处。MSCTA检出心内畸形60处,符合率为91%(60/66),UCG检出心内畸形64处,符合率为97%(6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0.05)。MSCTA检出心外畸形64处,符合率为98%(64/65),UCG检出心外畸形56处,符合率为86%(56/65),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1〈0.05)。结论MSCTA在显示心内畸形方面与UCG具有同等价值,在心外大血管畸形方面较UCG更有优势,对静脉畸形(腔静脉和肺静脉)的显示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和心脏彩超对新生儿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患有先天性血管环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64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T,MSCT)、心脏彩超(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 phy,TTE)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血管环。将MSCT、TTE的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并比较MSCT和TTE检查对先天性血管环的确诊率以及对合并心脏畸形、气管狭窄、食管狭窄的确诊情况。结果 TTE和MSCT对先天性血管环的确诊率分别为65.0%、92.5%,TTE的确诊率明显低于MSCT和手术证实结果,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χ2=9.04、16.97,P0.05);而MSCT检查对先天性血管环的确诊率和手术证实结果相近(P0.05)。MSCT对先天性血管环合并心脏畸形、气管狭窄、食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0.0%、75.0%、17.5%,明显高于TTE检查的诊断准确率(χ2=4.92、4.38、5.00,P0.05),并与手术证实结果较为相近(P0.05)。结论 MSCT对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与手术诊断基本相符,既能清晰显示血管环的组成,还能明确出血管环与毗邻结构的关系,可联合TTE检查作为先天性血管环的有效诊断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8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起源部位、走行、血流方向,测量冠状动脉主干内径、评价左室功能,观察合并的其他心血管畸形及瓣膜反流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64排双源CT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患者超声心动图确诊5例,漏诊2例,误诊1例.结论提高诊断意识、注意全面扫查,改善检查技巧并总结诊断经验有助于提高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和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超声诊断共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主动脉弓畸形发生情况以及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弓畸形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55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患儿中16例患儿的降主动脉横断面位置明显右移,13例患儿可见升主动脉分叉,7例患儿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阳性诊断率72.7%,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在双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的多排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及MRI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于受伤后1 h至1周内行16排螺旋CT和(或)MRI检查,其中,膝关节19例,髋关节4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图像均传递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表面遮盖法、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5例并行MRI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关节囊均出现脂肪-血液界面征,其中1例CT可疑骨折,行MRI检查明确诊断。23例患者中,单液-液平面的17例,双液-液平面6例,液-液平面最上层均为脂肪。结论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在多排螺旋CT及MRI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多排螺旋CT及三维重组可作为检查首选,MRI是诊断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最佳影像学方法;积脂血症可作为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7.
乔婷  温学慧  缪颜嵘  董智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121-123+16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7日~2017年10月27日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1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患者在不同检查期间的心率水平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64例,占比79.01%;主动脉夹层9例,占比11.11%;肺动脉栓塞8例,占比9.88%。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64例,占比79.01%;主动脉夹层10例,占比12.35%;肺动脉栓塞7例,占比8.64%。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心率水平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患者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满意度为96.30%,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急诊胸痛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其病因的检出情况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似,且对患者的心率影响小,属于临床诊断急诊胸痛的理想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和临床确诊的PE患者影像资料,其中12例采用常规螺旋平扫和螺旋增强扫描,15例采用了回顾性的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数据采集方式。结果27例PE患者常规多层面螺旋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和心电门控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都能明确诊断,但心电门控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图像更清晰,避免了心脏和大血管搏动伪影的干扰,能显示更细肺动脉的栓塞。结论心电门控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图像清晰,可作为PE检查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为脑血管病变的诊治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住院脑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8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相关检查,并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解剖关系。结果 8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中有29例动脉瘤患者,25例动静脉畸形患者,11例脑血管狭窄患者,20例胚胎性大脑后脉瘤(先天性发育异常)患者;3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显示清晰,能够观察到动脉瘤的具体位置的大小形态;经过影像学检查之后不难发现8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中阳性例数为81例,阳性率为95.29%(假阳性例数为4例,假阳性率为4.7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率较高,能够对脑血管病变进行确诊,错误率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