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手术治疗后随访的意义.方法:对218例诊断为CIN Ⅰ~Ⅲ的患者,其中高危型HPV阳性206例,行LEEP治疗或宫颈冷刀锥切.术后严格进行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随访.结果:CIN Ⅰ组术后6月高危型HPV检测阳性为0,TCT未发现复发病例,治愈率为100%.术后第6个月,CINⅡ、Ⅲ组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14.89%和22.92%,显著高于CIN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月CINⅡ、CINⅢ组复查TCT所有病例均转为阴性,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1.06%、3.13%.结论:CIN手术治疗是高危型HPV转阴的主要治疗手段,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是CIN治疗后临床追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ⅠA1期)患者经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8例CINⅡ~Ⅲ及宫颈鳞癌(ⅠA1期)患者经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检测HR-HPV DNA联合液基细胞学随访,观察术后HR-HPV清除及宫颈病变复发情况,并分析术后HR-HPV持续感染及病变持续或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至随访结束,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者共10例。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在HR-HPV持续感染组中明显多于HR-HPV转阴组(P<0.001);术前HR-HPV DNA高负荷、病变累及3~4个象限为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HR-HPV DNA≥500RIUs/CO是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前HR-HPV DNA高负荷是术后HR-HPV持续感染及病变持续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应重点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因宫颈病变行宫颈病理检查的患者1280例(包括宫颈炎症870例,CINⅠ115例,CINⅡ102例,CINⅢ109例,宫颈癌84例),均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行HPV分型检测。对其中304例行LEEP治疗后的CIN患者于术后6个月、1~2年行HPV分型检测。结果:(1)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高,HPV感染率、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HPV单一感染率均呈增高趋势,而多重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级别无关。(2)本组中304例CIN患者在我院行LEEP治疗后6个月和1~2年定期随访。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年HR-HPV感染率(81.3%、22.4%、5.6%)逐渐降低(P<0.05)。CINⅠ、CINⅡ、CINⅢ患者术后6个月HPV感染率分别为16.8%、21.9%、28.0%(P>0.05),术后1~2年HPV感染率分别为3.0%、5.2%、8.4%(P>0.05)。(3)术后1~2年HPV阴性组、HR-HPV阳性组、低危型HPV(LR-HPV)阳性组复发率分别为0.7%(2/281)、41.2%(7/17)、16.7%(1/6)(P<0.05)。结论:HPV分型检测为早期发现和预测宫颈病变转归提供了可靠警示,可作为CIN患者LEEP术后监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72年至1998年在我院治疗的宫颈原位癌48例和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位癌患者中,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29例和全子宫切除术的11例,术后均无复发;6例行宫颈锥形切除术,1例术后14年再次发生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和锥切术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宫颈CINⅢ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预后相近,全子宫切除术可作为原位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单纯宫颈锥切术有术后复发可能,术后应严密随访;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行宫颈锥切术或LEEP手术,术后应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60例CI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研究组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6、12个月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宫颈病专科门诊收治的199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KC和LEE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结果:CKC组术中出血量多于LEE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KC组手术时间长于LEE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病灶的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变复发率CKC组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治疗CINⅢ,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易于被患者接受,但CKC在减少复发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优于LEEP.  相似文献   

7.
宫颈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冷刀锥切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方法 1995—2005年间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2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的患者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治疗,比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冷刀锥切的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92例中有52例多点活检与冷刀锥切的病理结果一致,符合率为56.5%,40例多点活检与冷刀锥切的结果不同,其中11例多点活检诊断为CINⅡ/Ⅲ,而冷刀锥切诊断为微小浸润癌。结论 宫颈锥切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一种重要诊断与治疗方法。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提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并伴随腺体受累可能是存在宫颈浸润癌的一个高危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有关,但未发现HPV高危型检测数值高低与患者病理级别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经宫颈环切术(LEEP)治疗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各级别CIN且HR-HPV阳性患者155例,行LEEP术后6个月再次行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并测定HR-HPV负荷量。结果:(1)CINⅠ、CINⅡ、CINⅢ病变HR-HPV负荷量(RLU/CO)分别为333.23±911.83,303.88±795.30及220.72±680.92,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8);(2)术后6个月HPV总转阴率为62.58%(97/155)。术前HPV负荷量≤300者术后转阴率为71.60%(58/81),300者转阴率为52.70%(3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4)。并且术后病灶残留与术前高病毒负荷量相关。HPV清除率与年龄及病变程度无相关性;(3)术后6个月HPV负荷量≥10的患者中43.75%(14/32)的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CIN,而HPV10的患者中只有0.81%(1/123)的患者存在CIN,以10为阈值判断病灶残留的敏感性达93.33%,特异性达87.14%。结论:(1)HPV负荷量高低与病变程度无关,但与术后病毒清除相关;(2)在切缘阴性的前提下,若术前高病毒负荷量,发生病灶残留的风险增高;(3)术后6月宫颈病变的转归与同期检测的病毒负荷量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不同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宫颈癌筛查CIN患者220例,116例CINⅠ作为单纯随访组,104例包括CINⅠ53例、CINⅡ37例、CINⅢ14例作为治疗组。治疗组中物理治疗者共50例,宫颈锥切术治疗25例,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20例,子宫全切术治疗共9例。所有病例随访2年。结果:单纯随访组第6,12和24个月CINⅠ自然转阴率分别为29.31%(34/116)、55.14%(59/107)、83.51%(81/97),病变持续率分别为69.83%(81/116)、43.92%(47/107)、14.43%(14/97);单纯随访组第24个月HPV高危型转阴率为27.45%(14/51),HPV低危型转阴率为47.06%(24/51),进展病例均为HPV高危型阳性。治疗组中CINⅠ和CINⅡ物理治疗者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4.88%(2/41)、22.2%(2/9),CINⅡ及CINⅢ行宫颈锥切或LEEP患者均未见复发者。目前所有病例仍在继续随访。结论:多数CINⅠ病变会自然消退,HPV也自然清除,但对于HPV持续阳性的患者应警惕其进展为高度CIN。随访病例要选择阴道镜满意,病灶范围小,自愿接受随访者;CINⅡ级及CINⅢ级应选用宫颈锥切或LEEP治疗,但CINⅢ级需长期随访。对于宫颈高度病变则不推荐使用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1(CIN1)患者的非治疗与治疗后的转归。方法收集在天津市大港医院宫颈癌筛查,并经病理证实为CIN1的116例患者,其中63例未治疗仅随访(非治疗组),53例患者接受治疗(治疗组),全部病例随访2年。结果第24个月非治疗组与治疗组CIN1自然消退率61.82%,持续存在率34.55%,进展率为5.45%(均为CIN2,未发现宫颈浸润癌)。非治疗组HPV第24个月高危型HPV阳性率14.55%(8/55),HR-HPV持续阳性6例,3例进展病例均为HR-HPV阳性。治疗组中物理治疗组1年以后复发率4.88%,采用宫颈锥切或宫颈环形电切(LEEP)者均未发现复发,目前所有患者仍在继续随访。结论多数CIN1病变会自然消退,HPV也自然清除,但对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的患者应警惕其进展为高度CIN。对怀疑高度病变的患者宜采用宫颈锥切或环切治疗,以免漏诊;物理治疗复发率高,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1.
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切缘状态3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切缘状态相关因素,评价切缘阳性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且接受LEEP的患者350例,分析术后切缘阳性及预后的有关因素。结果:①350例患者,切缘阳性89例,其中CINⅡ87例,切缘阳性6例(6.90%);CINⅢ250例,切缘阳性77例(30.80%);宫颈癌13例,切缘阳性6例(46.15%)。②LEEP后行子宫全切除术29例和术后再次行冷刀锥切术1例,共有10例患者CIN病变残留,CIN病变残留率:切缘阴性者14.29%(2/14),切缘阳性者50.00%(8/16)。③对242例患者术后随访,12例CIN病变持续或进展。其中8例为切缘阴性患者,4例为切缘阳性患者(2例进展为宫颈浸润癌)。12例中,4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TCT)检查阳性;10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阳性,其中8例为HPV16亚型持续阳性。④单因素分析表明,切缘阳性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z=4.731,P<0.001),切缘阳性是CIN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r=0.378,P=0.039)。LEEP后TCT检查异常、高危亚型HPV阳性以及同一亚型HPV...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加宫腔镜下电凝止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行宫颈冷刀锥切加宫腔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且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CIN的患者19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5~40分钟,术中出血量5~25 ml,131例锥切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符合率为67.88%,术后9例CIN Ⅲ级切缘阳性,18例发生宫颈创面脱痂出血,术后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及宫颈粘连或狭窄.结论:宫颈冷刀锥切加宫腔镜下电凝止血术是诊断和治疗CI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联合射频滚球电凝止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经阴道镜多点活检诊断为CINⅢ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50例为宫颈冷刀锥切联合射频滚球电凝止血,对照组50例为传统宫颈冷刀锥切术缝扎止血,分别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宫颈冷刀锥切术联合滚球电凝止血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缝扎止血组(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联合射频滚球电凝止血术中出血少,术后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是CINⅢ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对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CINⅢ的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冷刀锥切术治疗的328例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CINⅢ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锥切术后病理检查发现263例(80.2%)有CINⅢ病灶存在;12例(3.7%)有癌灶浸润.切缘阳性22例(7.0%),其中2例切缘CINⅢ患者行再次手术;1例切缘CIN Ⅲ患者随访30个月发生浸润癌;另4例切缘CINⅢ、3例切缘CINⅡ和12例切缘CIN Ⅰ要求观察,随访CIN病灶自然消退.切缘阴性患者294例(93.0%),6例(1.9%)复发,其中2例复发CINⅢ的患者接受再次手术;另1例复发CINⅡ和3例复发CIN Ⅰ未处理,随访CIN病灶消退.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能提高宫颈病变诊断准确性,避免漏诊宫颈浸润癌;也是治疗CINⅢ的有效方法,但对切缘阳性的处理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经细胞学、阴道镜定位活检、宫颈管搔刮术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CINⅡ~Ⅲ级的60例病人,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并对60例病人行LEEP前应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其中30例病人术前、术后加用干扰素治疗3个疗程为研究组,同时将单纯行LEEP的3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后3、6、9、12个月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下可疑病灶活检,6、12个月行HC2检测以判断两组的疗效.结果 60例病人随诊中均无CIN残留及复发.治疗前两组各有2例HPV阴性.研究组术后6个月复查TCT 3例异常,HC2检测HPV 27例阴性,阴性率90%;术后12个月治愈率100%.对照组术后6个月复查TCT 16例异常,HC2检测HPV 13例阴性,阴性率43.3%;术后12个月复查TCT 4例异常,HC2检测HPV 19例阴性,治愈率63.3%.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LEEP治疗CIN有双重阻断作用,提高了CIN病人一次性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后切缘阳性的患者术后4~6周行阴道镜检查,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处理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宫颈病中心就诊并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CINⅡ~Ⅲ且切缘阳性的80例患者,术后4~6周均行阴道镜检查(接受活检或颈管掻刮),其中未发现异常者71例(研究组),9例≥CINⅠ病变残留;切缘阴性者137例(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于LEEP术后6个月复诊以评估病变残留。结果:(1)切缘阳性的80例患者中,锥切术后初次阴道镜检查发现9例≥CINⅠ病变残留,接受再次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最终发现3例CINⅠ、5例CINⅡ~Ⅲ及1例宫颈浸润癌。(2)术后6个月HR-HPV检测阳性47例中,病变残留6例;宫颈细胞学检查≥ASCUS 18例中,病变残留3例;HR-HPV、宫颈细胞学检测病变残留的敏感性分别为100%、50%,特异性为79.70%、91.35%。(3)对照组、研究组的病变残留率分别为2.19%(3/137)、4.23%(3/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锥切术后4~6周行阴道镜检查对切缘阳性患者病灶残留的阴性预测值为95.77%(68/71),且无一例病理升级或浸润癌的发现。结论:术后早期阴道镜检查对锥切切缘阳性者具有可行性及实用性,不仅能及时发现病变残留并得以及时处理,且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检查结果阴性者随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妇科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月未进行宫颈防癌筛查的患者246例进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查,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8例,后经阴道镜下取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和HPV检测,结果显示,CINⅠ11例(53%),CINⅡ4例(26%),CINⅢ3例(20%)。被检病例HPV检测91%呈阳性,且高危病毒检出率占95%。通过被检出的CINⅠ、CINⅡ的全部患者进行综合治疗,3个月~1年随诊复查,TCT全部正常,HPV清除率达90%,CINⅢ3例行宫颈锥切术1例,追访另外2例在外院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1年1次的宫颈防癌筛查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可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75例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初次锥切方法及术后病理、术后随访、二次手术情况,并分析再次复发患者的诊治。结果:75例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平均年龄40.4岁,36例(48.0%)的患者年龄集中在40~50岁,病变残留或复发间隔时间平均18个月,58例(77.3%)发生在术后24个月之内。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中仅47例(62.7%)细胞学提示异常,73例(97.3%)HPV DNA阳性。35例病变残留或复发者接受子宫切除术,40例接受保留子宫的宫颈锥切术或部分宫颈切除术,其中20.0%(8/40)在术后2年内再次出现病变残留或复发并接受第3次手术治疗。结论:大部分CIN病变残留或复发在锥切术后2年内发生,患者年龄主要在40~50岁;HPV检测诊断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率高于宫颈细胞学;再次宫颈锥切术是治疗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有效手段,但仍有再次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不同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宫颈癌筛查CIN患者220例,116例CIN Ⅰ作为单纯随访组,104例包括CIN Ⅰ53例、CIN Ⅱ37例、CIN Ⅲ14例作为治疗组.治疗组中物理治疗者共50例,宫颈锥切术治疗25例,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20例,子宫全切术治疗共9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宫颈CINⅢ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32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检查的病理结果完全符合者187例(58.44%),不符合者133例(41.56%)。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69例(21.56%),漏诊微小浸润癌60例(Ⅰa1期55例,Ⅰa2期5例)(18.75%),漏诊浸润癌(Ⅰb1期)4例(1.25%)。59例患者再次行子宫切除术,其中32例(54.24%)术后病理转阴,16例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宫颈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Ⅲ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变程度、切缘状态、生育要求等多方面个体化、综合考虑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