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等长收缩训练对犬慢性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Ameroid缩窄器制备犬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n=6),单纯心肌缺血组(OMI,n=6),被动等长收缩训练组(PIE,n=6)。SO组进行开胸手术,不进行慢性心肌缺血造模,也不给予任何缺血刺激和运动训练,安静笼养;OMI组手术进行慢性心肌缺血造模,不进行任何运动训练;PIE组手术进行慢性心肌缺血造模,关胸后休息1周后开始被动等长收缩训练,采用100%最大强度训练1min,休息1min,每日重复20次,每周训练5天,训练时程为6w。实验终点时,所有模型犬采用心脏SPECT成像测定心肌缺血区域血流灌注;微球技术检测缺血心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免疫组化法测定犬缺血心肌组织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数量,小动脉密度。结果:6周PIE后,OMI组的静息血流灌注心肌节段总评分最高,PIE组的值高于SO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MBF)在PIE组显著高于OMI组及SO组。PIE组的内皮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平滑肌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小动脉密度与MBF呈正相关;内皮细胞数量、平滑肌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均与小动脉密度呈正相关。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可以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改善侧支循环血流,实现"生物搭桥"。  相似文献   

2.
<正> 训练益处的一个可能发生机制是训练使冠状循环产生有益的适应性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总结和评价关于运动对冠状循环作用的数据来评价这个假说。 有证据支持运动训练引起冠脉床改变的假说。这种变化是动脉床转运营养和废料的能力提高,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增加了冠脉流量。这种训练诱使转运能力的提高包括冠脉流量和毛细血管的弥散能力的增加。Overholser的设计是通过测量运动与不运动猪的总体与局部冠状血流、微血管的运输和冠  相似文献   

3.
e-Flow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指、趾端微循环状态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糖尿病患者手指、足趾端微循环状态。方法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e-Flow成像显示末节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获得多普勒指标;用血管像素比估算血管数量。结果①大部分的指、趾甲床动脉走行方向与手指、足趾平行,纵行的动脉间有横行的动脉支穿插吻合。②糖尿病Ⅱ、Ⅲ组末节指、趾腹和甲床内微小动脉稀少,血流频谱呈高阻波形。③糖尿病Ⅰ组指/趾甲床动脉和趾腹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EDV)低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P<0.01);趾甲床动脉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对照组(P<0.05);④糖尿病Ⅱ、Ⅲ组指、趾甲床动脉及趾/指腹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EDV、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对照组(P<0.01/P<0.05);RI高于对照组(P<0.01);⑤糖尿病各组及对照组趾甲床动脉/趾腹动脉PSV、EDV、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同组手指相同指标P<0.01;RI高于同组手指相同指标P<0.05/P<0.01。结论糖尿病早期(病程5年内)即可出现指、趾端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晚期血管数量减少。肢端末梢微血管受损早于肢端缺血症状的出现。趾端血管损害出现较指端更早,程度更重。e-Flow可作为评价肢端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后冠状血管适应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流行病学数据支持慢性运动是一种保护性机制。这种保护性机制可能包括很多适应性反应:脂质改善;病程延缓;通过原有冠状血管和增加的侧支血管的血供增多;休息和亚极量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和血供需要量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心率阈值提高;运动能力提高;纤溶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 冠状循环的保护性适应性变化为运动假说提供基础。它们可能包括:①冠状血流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吸烟对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16例健康志愿者于吸烟前后进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 ①吸烟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RI值)增高(P<0.05);②吸烟主要引起眼内小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眼内较大动脉(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影响较小9P>0.05)。结论 CDFI是评价眼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方法。吸烟可能与视网膜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型肝豆状核变性(WD)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及颅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明确患者颈部及颅内中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对23例正常对照组和30例住院的脑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部及颅内中小动脉的内径、管壁厚度、血流色彩、血流频谱及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通过对比分析,明确脑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颈部中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脑型WD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右侧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左椎动脉颅内段平均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型WD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平均血流速度低于颈段(P0.05),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脑型WD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颈部中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异常的,其颅内及颈部部分中小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氧运动训练改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脉循环血管内皮运动功能,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局部血管内皮剪切力的反复增加。目的:研究运动对周围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我们采用血管超声对58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臂动脉和胫后动脉由血流调节的扩张和硝酸甘油调节的扩张进行检测。58例患者分为两组,运动组40例,年龄(59±10)岁,参加医生指导下的心脏康复运动程序,内容主要为中等强度的腿部训练,每次30min,每周3次。对照组18例不参加训练,保持一种坐着工作的生活习惯。结果:运动后功能能力增加29%,即由(7.3…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氧运动训练改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脉循环血管内皮运动功能,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局部血管内皮剪切力的反复增加。目的:研究运动对周围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我们采用血管超声对58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臂动脉和胫后动脉由血流调节的扩张和硝酸甘油调节的扩张进行检测。58例患者分为两组,运动组40例,年龄(59±10)岁,参加医生指导下的心脏康复运动程序,内容主要为中等强度的腿部训练,每次30min,每周3次。对照组18例不参加训练,保持一种坐着工作的生活习惯。结果:运动后功能能力增加29%,即由(7.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后侧支循环依赖血管的扩张与内皮介导的一氧化氮合酶(ecNOS)的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健康雄性3月龄猪22只,采用Ameroid缩窄器建立慢性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狭窄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运动组(n=8).对照组保持安静饲养7周;运动组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7周.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未狭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和侧支循环依赖的LCX小动脉ecNOS的mRNA表达情况. 结果运动组LCX和LAD小动脉的ecNOS mRNA的表达无差异,P>0.05;对照组LCX小动脉ecNOS的mRNA表达较LAD显著下降,P<0.01. 结论运动训练可以上调狭窄的冠状动脉ecNOS的基因表达,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改善侧支循环依赖的血管的扩张,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等长收缩运动(IE)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 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心肌缺血组(MI组)、等长收缩训练组(IE组)和FGF抑制训练组(Inhi-FGF组)。SO组大鼠连续2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MI组大鼠连续2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 mg/(kg·d)];IE组大鼠在MI组的基础上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Inhi-FGF组大鼠在IE组的基础上进行芒柄花黄素灌胃[100 mg/(kg·d)]。等长收缩训练8周后取大鼠左心室心肌。采用微球法测定相对侧支循环血流量(RCBF),免疫组化法测定小动脉密度和平滑肌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测定FGF-2及其受体FGFR-1的蛋白含量。 结果 与SO组、MI组和Inhi-FGF组相比,IE组RCBF、小动脉密度、平滑肌细胞数量和FGF-2及FGFR-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1)。Inhi-FGF组小动脉密度、平滑肌细胞数量和FGF-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MI组(P<0.05),但Inhi-FGF组RCBF和FGFR-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M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BF与小动脉密度、小动脉密度与平滑肌细胞数量以及平滑肌细胞数量与FGF-2蛋白表达呈直线正相关(P<0.01)。 结论 IE可通过促进FGF-2及其受体的表达,从而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改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Doppler超声对20只兔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测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用Doppler超声探测颈部血流速度的变化基本反映体内血流量的变化。在血液动力学变化不大情况下,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变化密切相关。经皮肤无创测量血流速度与经颈总动脉壁测量血流速度的相关性良好。从体外无创测得的血流速度变化大体可以正确反映血管内血流的实际流速变化。本研究表明应用Doppler超声法测定小动脉(直径1.5~2.0mm)血流速度变化是可行的。该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血管血流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断及有关应用,将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病人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 1 0例发生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的住院老年病人 ,认为发生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为 :①受老年人血管生理病理改变的内因影响 ;②受与血管病变有关的疾病的影响 ;③活动受限 ,下肢血流减慢 ;④其他间接因素如骨折、吸烟等 ;⑤某些诱因 ,如烫伤、甲沟炎、摔倒、感染使局部病变加重。主要临床护理经验 :①重视预防宣教 ,加强临床观察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②加强足部病变的护理 ,预防或控制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的并发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亚毫米CT扫描速度极快,有效减少了运动伪影,分辨力极高,可以观察到内径在1mm以下的小动脉。目的:采用亚毫米CT观察肝外胆管的供血小动脉。方法:纳入因各种原因需行上腹部亚毫米CT血管造影患者54例,利用连续薄层源图像观察,辅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观察小动脉起源、支数、分布优势,同时测量胆总管直径。结果与结论:54例图像中胆总管均为1支,走行无特殊,其中51例能观察到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伴行于胆总管下段;其中7例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吻合成动脉弓,亦伴行下段胆总管;上段供血小动脉中11例为胆囊动脉近段,14例发自右肝动脉,2例发自肝固有动脉,1例发自肝总动脉,1例发自左肝动脉。下段胆管供血小动脉占优势者39例,上段供血小动脉占优势者10例,其余5例较为均衡。54例胆总管内径4-24(11.0±5.8)mm。表明胆总管上段供血脆弱,因此该区术中不宜盲目分离、结扎小血管;对于胆石症与肝胰良恶性占位的中老年患者,术前行上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新生儿颅内终末动脉的敏感性及血流灌注情况。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4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二维图像和血流检测,时间限于出生后3d以内。经新生儿前囟切入,切面选择旁正中和侧脑室全貌矢状面,血管条件垂直或几乎垂直于探头。结果所测皮质支及中央支动脉显示率为100%,其中,收缩期峰值流速(Vs)、阻力指数(RI)、彩色血流显示分别为:皮质支动脉选自胼缘动脉的分支,Vs(13.17&#177;2.67)cm/s、RI0.45&#177;0.07,彩色呈现网格交织以红色为主的红蓝镶嵌状血流;中央支动脉选自大脑中动脉分支Vs(12.70&#177;2.19)cm/s、RI0.48&#177;0.04,彩色呈现连续性多条细束扇状红色血流。结论皮质动脉、中央支动脉作为脑组织中的终末小动脉,直接反映了大脑皮质和中央区的血流灌注情况,由于所检血管细小,扫查途径和解剖结构的正确识别至关重要,这对今后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1.什么叫微循环?微循环中的血流有哪几条途径? 答:微循环是指微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静脉、小静脉和直捷通路。部分的组织器官的微循环还包括动-静脉(短路)吻合支。微循环的血流有三条途径:①真毛细血管网(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②直捷通路;③动静脉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高血压新药盐酸埃他卡林对大、小动脉舒张作用的药理学特性。方法:采用大鼠主动脉离体血管环和尾动脉血管条两种组织,对比观察盐酸埃他卡林对大、小动脉舒张作用的药理学特性,并且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盐酸埃他卡林对大鼠尾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结果:盐酸埃他卡林在1×10-7~1×10-3mol/L范围内对氯化钾预致收缩的大鼠尾动脉血管条产生剂量依赖性舒张反应,而对主动脉离体血管环却无明显的舒张反应,该作用能被ATP敏感性钾通道特异性拮抗剂格列苯脲阻断,并且能显著增强大鼠尾动脉平滑肌细胞的钾电流。结论:盐酸埃他卡林具有选择性舒张小动脉作用,具有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的主要药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循环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妇女心肺适能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探讨循环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例2型糖尿病妇女进行12周的循环运动训练,采用超声技术测试受试者循环运动训练前、后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采用Astrand-Ryhnuiy列线图法间接推测受试者最大摄氧量,并对血清脂代谢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将8例同年龄段、健康非糖尿病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经过12周循环运动训练后,糖尿病妇女的体脂率(30.42%±1.80%vs 28.10%±1.50%)、糖化血红蛋白(7.31%±0.70%vs 6.88%±0.76%)等显著下降(P0.05),同时,FMD(7.32%±1.29%vs 9.37%±0.89%)显著增加(P0.05),最大摄氧量([1.73±0.22)L/min vs(2.10±0.32)L/min]显著增加(P0.05),IL-6([0.78±0.13)ng/L vs(0.40±0.15)ng/L]、CRP([9.97±0.96)mg/L vs(7.32±1.02)mg/L]水平显著降低(P0.05)。所有受试者的FMD增加的程度与最大摄氧量增加程度、血清IL-6和CRP降低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循环运动训练能改善糖尿病妇女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循环运动训练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机制与心肺适能的提高及炎症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系统具有维持血流通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交换的功能。由于这种交换即保证了氧和营养物质进入人体所有的细胞以及脑组织代谢。人体具备特殊的组织器官微血管结构(血管的几何学形态),上述功能的实现是由于在整个微血管网内存在着足够的动静压力梯度以保证血流的流量、速度和分布是合适的。正常情况下,血流通过动脉及其分支小动脉灌注到组织,其调节是通过中枢与局部两种机制完成的。具体说,就是不仅由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的平滑肌而且由毛细血管后容量血管来完成的。小动脉的血管活动与内皮细胞二者是调节静水阻力以及血和组织间液体平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能无创检测颅内动脉血液生理情况的经颅多普勒技术观察拳击运动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6-04/05在北京体育大学实验中心脑功能室完成.①分组:拳击练习组为8名平均参加拳击练习时间4.25年的男性拳击练习者,平均年龄(20.38±1.19)岁,平均身高(172.13±3.04)cm,,平均体质量(66.00±8.93)kg;对照组为7名男性无拳击练习史者,年龄、身高和体质量均与拳击练习组相匹配,从未参加过拳击运动练习.②评估指标:采用EDAN仪器有限公司产CBS--Ⅱ经颅多普勒对两组受试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指标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舒张末期峰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 结果:15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拳击练习组和对照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以内.②拳击练习组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而搏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但各项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拳击运动对练习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也不会显著地降低其大脑灌注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第一跖背动脉分型中的意义. 方法 对50例足趾移植患者的第一跖背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根据超声血管影像按其解剖位置、血管内径及峰值血流速度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结果 进行对照. 结果 第一跖背动脉按解剖位置分为:①浅表型:9例占18.00%;②肌内型:28例占56.00%;③肌下型:13例占26.00%.按内径分:①大型:内径>1.5 mm,共9例占18.00%;②中型:内径在1.0~1.5 mm之间,共32例占64.00%;③小型:内径<1.0 mm,共9例占18.00%.按血流速度分型:①快速血流型:血流速度>20 cm/s,共16例占32.00%;②中速血流型:血流速度位于10~20 cm/s之间,共30例占60.00%;③低速血流型:血流速度<10 cm/s,共4例占8.00%.CDFI分型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第一跖背动脉血管分型准确、可靠,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