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核基质蛋白 2 2 (NMP 2 2 )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15 5例怀疑膀胱癌者进行尿NMP 2 2与尿细胞学检查 ,其中 95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比较两者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尿NMP 2 2的敏感性为6 5 .3%、特异性为 70 .0 % ;尿细胞学的敏感性为 4 3.2 %、特异性为 83.3%。NMP 2 2在膀胱癌不同分级和分期中的敏感性优于尿细胞学 (P <0 .0 5 )。 结论 尿NMP 2 2检测在早期诊断膀胱癌方面优于尿细胞学检查 ,可以作为膀胱癌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尿核基质蛋白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尿核基质蛋白(NMP22)在膀胱癌临床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单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4例膀胱肿瘤怀疑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尿液中NMP22的含量,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结果: 84例中,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肿瘤56例, 良性泌尿系疾病28例。膀胱癌患者尿中NMP22水平(53. 0×103U/L)明显高于良性泌尿系疾病(8. 8×103U/L)和正常人群(7. 7×103U/L), NMP22水平与膀胱癌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以104U/L为阳性临界值,NMP22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论:NMP22是膀胱癌患者尿中的良好瘤标,与膀胱癌侵袭能力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尿细胞学、NMP22和B超联合检查在膀胱癌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联合应用尿细胞学、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经腹B超检查在膀胱癌术后患者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膀胱癌术后随访患者先行尿细胞学、尿NMP22、经腹B超检查,再行膀胱镜检查,以膀胱镜检查及活检为金标推,分析各种检查结果,。结果:36例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证实肿瘤复发17例。尿细胞学、尿NMP22、经腹B超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47.1%、82.4%和70.6%。三种检查联合应用的灵敏度为94.1%,与膀胱镜检查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细胞学、尿NMP22、经腹B超联合检查用于膀胱癌患者的术后随访灵敏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核基质蛋白(NMP22)在膀胱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价值。方法:对196例临床怀疑膀胱癌的患者,在膀胱镜检查前留取新鲜自排尿.每个尿标本均行尿细胞学、尿常规、尿培养和NMP22检测。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结果:196例中,病理检查证实膀胱癌41例,其他疾病155例。41例膀胱癌患者中,检测出NMP22 33例(80.5%),而尿细胞学检测阳性仅为11例(26.8%)。在67例NMP22异常者中,除33例诊断为膀胱癌外,假阳性为34例,故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1%和49.3%。假阳性结果主要出现在泌尿系感染或炎症、泌尿系结石、泌尿系异物、肠道代膀胱、其他泌尿生殖系肿瘤和器械操作6种情况.排除这6种干扰因素后,NMP22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升高至96.2%和91.7%。结论:排除干扰因素能明显改善NMP22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核基质蛋白 2 2 (NMP2 2 )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 2 7例膀胱癌和 2 2例疑似膀胱癌患者的NMP2 2 ,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 膀胱癌和疑似膀胱癌患者尿NMP2 2 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 6 4 .10、12 .95U·mL-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尿NMP2 2 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为 85 .2 % ,特异性为 36 .4 % ;尿脱落细胞学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 18.5 % ,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尿NMP2 2 检测可作为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患者尿中核基质蛋白22(NMP 22)在泌尿系上皮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尿中NMP 22的值,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48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尿NMP 22的中位值为19.53 IU/L。以10 IU/L为临界值,NMP 22诊断膀胱移行上皮肿瘤的敏感性为86.96%,特异性为50%;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为17.39%,特异性为100%。尿NMP 22在肿瘤的分期、分级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NMP 22检测比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更敏感,可以作为血尿患者和既往膀胱肿瘤患者的首选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尿液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死亡率为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目前,膀胱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为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但由于膀胱镜的有创性以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较低的灵敏度,而尿液肿瘤标志物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以及其无创性,因此,尿液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寻找尿液中生物学标记用于诊断、检测膀胱癌的研究越来越多,新的标志物不断被发现、研究并用于临床.迄今为止,研究及临床应用较为成熟的膀胱癌标志物主要有:尿纤维连接蛋白(FN)、核基质蛋白22(NMP22)、膀胱肿瘤抗原(BTA)、荧光原位杂交(FISH)、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尿端粒酶、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ImmunoCyt测定在膀胱癌(BT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寻找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60例经病理诊断明确为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0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尿端粒酶、ImmunoCyt、NMP22和标准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结果尿端粒酶、NMP22和ImmunoCyt和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度分别为58.3%、60.0%、61.6%、26.6%;准确度分别为75.8%,78.3%,78.3%和63.3%;特异度分别为93.3%,96.6%,95.0%和100%。三者联合检测与尿端粒酶、NMP22和ImmunoCyt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分别为χ2=6.53,P〈0.05;χ2=5.17,P〈0.05;χ2=4.54,P〈0.05)和准确度(分别为χ2=4.01,P〈0.05,χ2=4.38,P〈0.05,χ2=4.91,P〈0.05)都有所提高;尿端粒酶、NMP22和ImmunoCyt联合检测的敏感度(χ2=28.06,P〈0.01)和准确度(χ2=16.2,P〈0.01)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端粒酶、NMP22和ImmunoCyt是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一种高特异性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临床评价联合检测尿液中尿膀胱癌抗原(urinary bladder cancer antigen,UBC)和survivin基因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膀胱癌患者、20例泌尿系其他良性疾病患者,在膀胱镜检查之前留尿将尿样分为3份,分别进行UBC、survivin和脱落细胞检测,分析比较三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UBC和survivin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5.9%(55/64)和93.8%(60/64),与脱落细胞学(40.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特异度分别为85.0%(17/20)、95%(19/20) 和95%(19/20).各分级和分期UBC和survivin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UBC值和survivin检测的敏感度在各分级和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的分级越高,其敏感度越高(P<0.01),各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运用UBC和survivin,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100%.结论 尿液中的UBC和survivin是早期诊断膀胱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核基质蛋白22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核基质蛋白 2 2 (NMP 2 2 )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2 4例肾盂癌及输尿管癌患者和 2 0例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尿中NMP 2 2浓度及尿细胞学进行检测 ,计算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2 4例TCC患者尿液标本尿细胞学阳性 14例 ,NMP 2 2阳性 2 1例 ;2 0例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尿液标本细胞学阳性 1例 ,NMP 2 2阳性 4例 ,NMP 2 2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7.5 %和 80 .0 % ,尿细胞学为 5 8.3%和 95 .0 % ,比较二者敏感性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NMP 2 2可能成为检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良好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