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患者男 ,47岁 ,以发作性胸骨后疼痛 1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入院后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无异常。查动态心电图 ,4:39记录 a VF、 V5导联出现巨大高耸的 T波。 4:41 a VF导联 ST段抬高与 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 ;V5导联 R波与凹面向上的 ST段及T波形成双峰状 ,伴频发多形室早及短阵多形室速 (见图 1上图 ) ;此时患者于睡眠中疼醒 ,自诉胸骨后疼痛 ,刀割样 ,持续至 4:46胸痛自行缓解。4:46动态心电图记录 ,a VF、V5导联 ST段回落 ,T波直立 ,无室早及室速等心律失常发生 (见图 1下图 )。        …  相似文献   

2.
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进行了24h的观察。结果表明:对不同年龄组,不同病因组室早出现最高值的时间进行分析,对临床治疗频发室早有一定的意义。另外室速者一般不会引起室颤,但对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的心肌缺血伴有室心律失常的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24-12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冠状动脉慢血流情况。结果 资料统计显示,慢血流患者观察组动态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破碎性QRS波。慢血流患者三支血管狭窄比率明显不同,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诊断中,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具有无创,可重复,患者依从性好,可以成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显现的筛查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与心肌缺血性改变的关系及潜在性心肌病的作用.方法 对560例住院患者采用美高仪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监护仪进行24小时监测,并对检出的33例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就其临床和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共检出单源室性早搏26例、多源室性早搏7例、成对室性早搏21例,RonT 2例,共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601阵,其中24小时发生1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2~10阵23例、10阵以上15例,ST-T改变28例,其中呈缺血性ST-T改变的有26例.结论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同时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诱因,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谊文  陈凌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1):743-74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2岁,因发性晕厥3次于2003年8月13日急诊入长海医院。患者于同年6月9日夜间睡眠时家人发现呼吸异常,不能唤醒,持续2分钟后自行缓解,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院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室早13694个。室速98个。予口服胺碘酮治疗,0.2qd,6月12日凌晨1:00及3:00复发晕厥,心电监护示室颤,拳击后转为窦性心律。既往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已治愈,复查T3、T4、TSH均正常。查体:BP120/70mmHg。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钾、血镁、血糖、甲状腺功能正常。心电图示多源性室早(右室)。心脏彩超正常。心电遥测示频发室早(精神紧张和心率快时室早增多)、短阵室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脏电生理检查:室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左室流出道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早搏(室早)的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3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速/室早接受常规电生理检查,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与室速/室早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左冠状动脉窦内消融者行左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体表心电图能准确预测室速/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但对于左室流出道室速/室早的起源精确定位(主动脉瓣下或左冠状动脉窦内)无预测作用。3例患者(室速/室早起源于主动脉瓣下1例,左冠状动脉窦内2例)全部消融成功;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速/室早RFCA治疗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体表心电图对室速/室早在左室流出道起源精确定位(主动脉瓣下或左冠状动脉窦内)无预测作用。消融靶点的确定可直接采用激动标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检查的患者384例,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心律失常进行归纳和统计.结果 384例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1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56%).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276例,占71.9%,其中含室早二、三联律147例,占38.3%;房性早搏311例,占81.0%,其中房早二、三联律112例,占29.2%;短阵室速14例,占3.6%;短阵房速71例,占18.5%;心房纤颤57例,占14.8%;窦性停搏7例,占1.8%;窦房传导阻滞4例,占1.0%;房室传导阻滞51例,占13.3%;束支传导阻滞31例,占8.1%.普通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173例,占45.1%,其中室早二、三联律29例,占7.6%;房性早搏187例,占48.7%,其中房早二、三联律59例,占15.4%;短阵房速17例,占4.4%;心房纤颤31例,占8.1%;房室传导阻滞14例,占3.6%;束支传导阻滞检出13例,占3.4%;短阵室速、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未检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室速、短阵房速、心房纤颤、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可用于评价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旨在避免误诊,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999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48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48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39例(81.3%)首发临床表现均为胃肠道症状,4例(8.3%)为呼吸道症状,仅5例(10.4%)为心脏症状,呈现不典型性.心电图呈频发室早22例(45.8%),酷似广泛性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图形10例(20.8%),短阵室速8例(16.7%),房室传导阻滞5例(10.4%),窦速伴T波或ST段改变3例(6.3%).病初误诊率85.4%.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组存活率(96.7%)显著大于未使用甲基泼尼松龙的对照组(55.6%),P<0.05.结论对临床上首发表现为非心脏症状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者,应立即行心电图检查,任何形式的心电图异常均应立即考虑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可阻遏病情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对50例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发现左室肥厚有关。1资料1993-1995年在本院对50例高血压住院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三位片及心脏超声检查除外了其它心血管疾病。病人年龄45~70岁,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两组。2方法每份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按lowh分级分五级,lownⅠ级:单一室早24小时小于700次,lownⅡ级:单一频发室早24小时大于700次,lwnⅢ:同时伴多型或多源室早,lownⅣ级:室早同时出现成对或短阵室速,lownⅤ:室早同时出现ROMT。3讨论结果显示,级别较高的室早1wnⅢ-Ⅳ级与高血压出现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严重症状性室性早搏(室早)伴或不伴室早诱发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安全性、效率和方法学。方法:18例严重症状性室早患者入选本研究,术前室早数量平均(117±37)次/h。术前根据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初步推测室性早搏产生部位,术中依据初步推测的室早产生部位采用心室激动顺序标测法与起搏标测法进行室早标测定位,大头消融电极标测到室早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5ms以上或消融电极起搏心电图QRS波图形与室早图形11/12以上一致时放电消融。结果:18例患者导管射频消融即时成功16例,术后室早数(6±2)次/h,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随访12个月,18例中16例消融成功,成功率88.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严重症状性室早伴或不伴室早诱发的短阵室速安全、有效,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定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2.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6.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头颈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2例(β体阻滞剂治疗)。结果:5天内总的症状消失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停药反跳率分别为8.8%和4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峡谷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且稳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国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数据库2006-2016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应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国际ITP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发文机构分布及主题分布情况,重点对目前ITP的国际研究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期刊论文936篇,2006-2015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量呈稳固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东亚、欧洲及北美洲地区,文献发文排名靠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论文产出最多的机构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模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幽门螺杆菌根除、系统评价、T淋巴细胞增殖为研究热点;大剂量地塞米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反应等高频关鍵词为最新研究方向.结论;本文明确了ITP主题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地域分布,以及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可以为我国ITP科研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