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中医辨证分为心肾阴虚证30例、气阴两虚证30例、气虚血瘀证26例,另选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健康调查简表(SF-36)、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定生存质量,比较分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心绞痛组患者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SF-36各领域评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HOQOL-BREF在生理领域心肾阴虚证患者评分低于气阴两虚证,SF-36评分心肾阴虚证患者在躯体角色方面低于气阴两虚证,在情感角色方面低于气虚血瘀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Q评分除在心绞痛稳定状态方面气虚血瘀证高于气阴两虚证和心肾阴虚证外(P<0.05),其余项目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2.
宋卫红 《河北中医》2013,(5):668-670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聋中医不同证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辨证论治疗效。方法选取153例糖尿病性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型不同分为3组,阴虚热盛证组(n=54),气阴两虚证组(n=50)及阴阳两虚证组(n=49),另选取50例糖尿病性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比较观察组不同证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评定各组疗临床疗效。结果阴虚热盛证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和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气阴两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均P<0.05)。气阴两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证组总有效率61.11%,气阴两虚证组总有效率60.0%,阴阳两虚证组总有效率65.31%,均高于对照组(22.0%,均P<0.05)。阴虚热盛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虚热盛证患者多为糖尿病早期阶段,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变化轻于气阴两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聋患者,症状改善以及听力恢复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57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虚证证候进行了辨证分型的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调查IgA肾病患者57例,对症状、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进行评分,统计其出现的频率和积分,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虚证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血尿多见于阴虚及气阴两虚型;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及24h尿蛋白定量偏多与脾肾气虚型密切相关;高血压发生率肝肾阴虚组明显高于脾肾气虚组及气阴两虚组;病理损害程度肝肾阴虚组最轻,明显低于脾肾气虚组及气阴两虚组(P<0.05)。结论:IgA肾病中医虚证的3种主要证型其临床指标和病理改变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魏玲玲  李秋贵 《中医杂志》2011,(20):1759-176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256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气弱证、血行瘀滞证4型,研究各证型与病程、分型及实验室指标的分布情况(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等)。结果 256例患者中气阴两虚证155例,占60.55%,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P<0.05);单纯型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增殖型以血行瘀滞证为主,与其余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以下者气阴两虚证占有比例最大,病程5~10年者血行瘀滞证占有比例最大,病程10年以上者脾虚气弱证占有比例最大。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余各证型(P<0.01);血行瘀滞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P<0.01);脾虚气弱证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其余证型(P<0.01)。结论气阴两虚证和血行瘀滞证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证型,中医证型与病程、分期及实验室指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红珍  何灵芝  陈红波  卢冰 《中医杂志》2011,(17):1483-1485
目的观察IgA肾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123例IgA肾病患者辨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3型,检测各证型患者血压、生化指标、评定病理分级,并分析其关系。结果 3组证型中肝肾阴虚型血肌酐(SCr)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1);脾肾气虚型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气阴两虚型(P<0.05),24h尿蛋白定量大于气阴两虚型(P<0.05);脾肾气虚型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型(P<0.01);肝肾阴虚型IgG水平低于气阴两虚型(P<0.05);肝肾阴虚型收缩压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各证型患者病理分级中Ⅲ级、Ⅳ级最多见,共95例占77.24%,但各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见、病理分级较高,脾肾气虚型患者蛋白尿排泄多但病理改变相对较轻,肝肾阴虚型常伴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4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03±8.06)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以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比例为1∶1.53,糖尿病病程在0~10 a者最多。本病各证型出现比例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并不密切,辨证多以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5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8.
吴兴波  柯嘉儿  鲁欢  陈刚毅  罗月中 《新中医》2017,49(12):119-122
目的:观察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各证型、兼证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对2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辨证,统计患者中医本证、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透析时间、原发病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他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兼证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其他兼证依次为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从各中医证型来看,脾肾气虚证多兼湿浊证,肝肾阴虚证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多兼湿浊证,气阴两虚证多兼血瘀证。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高血压病及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多囊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风动证患者PTH水平高于水气证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湿热、湿浊为主,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9.
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永明  蒋梅先 《北京中医》2005,24(3):131-13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 5 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 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 )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 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365例代谢综合征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最多,痰湿壅盛证、脾肾两虚证次之,肝胃郁热证最少,胰岛素抵抗组在气阴两虚证、瘀热互结证、痰湿壅盛证型中的IR值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且在气阴两虚证型中ISI值显著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糖耐量异常中肝火亢盛证型的比例较高,占95.83%(P<0.05),而湿热困脾证型明显低于其他9型,占29.63%(P<0.05)。阴阳两虚证型在脂蛋白异常中出现的比例为90.91%,明显高于其他9型(P<0.05)。痰湿壅盛证型在血浆黏度异常中76.47%的出现比例较之脾肾两虚证的24.32%也差距明显,高于其他9型(P<0.05)。血瘀脉络证型在微血管病变中出现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气阴两虚及痰、瘀互结是贯穿本病的病理基础。胰岛素抵抗存在于代谢综合征的全过程。目前临床治疗在活血化瘀、祛痰化浊、健脾益气三大治则的基础上,兼顾调肝补肾益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血脂与证型的相关性,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0例合格2型糖尿病病例,按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辨证分型,同时配以5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析不同证型血脂代谢的关系。结果:气阴两虚最多见;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血脂除了低密度脂蛋白(LDL)外,均与对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脉络证患者的各血脂类(TC、TG、HDL、LDL)与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证型比较,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病(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证型变化有从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的趋势;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间存在相关性,对中医辨证客观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05-908
目的:了解浦东中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基层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提供基础。方法:对浦东六灶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证型分5个,即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脉络(作为主证或兼夹证)。结果:年龄阴阳两虚型最大,与阴虚热盛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60~75岁组比较,60岁组的阴阳两虚型少于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和血瘀脉络型(P0.05或P0.01);75岁组的阴虚热盛型少于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型(P0.05或P0.01),血瘀脉络型少于阴阳两虚型(P0.05)。病程阴虚热盛型最短,阴阳两虚型最长;阴虚热盛型与气阴两虚、血瘀脉络和阴阳两虚型比较均有差异(P0.05或P0.01)。与5年和5~10年组比较,10年组的阴虚热盛型少于其余四型(P0.01),阴阳两虚型多于湿热困脾和气阴两虚型(P0.05)。结论:社区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最多,阴阳两虚最少;阴虚热盛型的年龄最小,病程最短,兼血瘀证比例最低;阴阳两虚型的年龄最大,病程最长,兼血瘀证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活检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肾病科2017年9月—2018年5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穿刺活检患者病例180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膜性肾病(MN) 82人,所占比例最高;Ig A肾病(IgAN) 56人,所占比例次之;其它,狼疮性肾炎(LN) 15人,肾小球轻微病变(GML) 13人,轻度系膜增生(MsPGN) 5人,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 3人,乙肝相关性肾病3人,高血压肾损害3人。各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IgA肾病为主,所有入组患者病理类型由高到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5.56%、31.11%、8.33%、7.22%、2.78%、1.67%、1.67%、1.67%。从临床资料看,中医证型中,慢性肾脏病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而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Ig A肾病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狼疮性肾炎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肾小球轻微病变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型;局灶节段性硬化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乙肝相关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以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膜性肾病(MN)所占比例最高;IgA肾病次之,其次为GML、MsPGN、 FSGS等。脾肾气虚证为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次之,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4.
何小泉  黎志彬 《新中医》2019,51(1):22-2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150例,分为PAH组及非肺动脉高压(N-PAH)组,采集其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得出其中医证候规律,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候下各临床指标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不同中医证候的PAH患病率不同(P 0.05),气阳虚衰证、血瘀证患者的PAH患病率较高(P 0.05)。MHD患者的中医证候与一些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阴阳两虚证患者的舒张压高于气阴两虚证患者(P 0.05);脾肾气虚证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少于肝肾阴虚证患者(P 0.05);血瘀证患者透析龄较长、血钙较高、甲状旁腺激素(PTH)较高(P 0.05)。结论:脾肾气虚证、血瘀证是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高危证候,可以作为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分为肝肾阴虚型证,气阴两虚证,阴虚血瘀证,阴虚湿热证和阴阳两虚证,实行分证论治;对照组32例,西药常规治疗口服.结果:治疗组病例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病例总有效率56.25%.结论: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干燥综合征中医辨治中,涎腺超声技术不仅可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将涎腺病变直接展现在医生眼前,还可让医生对病变进行定位与定性,整体掌握病情轻重程度,有助于进一步针对性诊疗的开展。涎腺超声技术也可运用于微观辨证,分析探讨涎腺病变与干燥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为干燥综合征瘀血、毒邪的辨证结果提供验证依据,加深对不同证型背后客观物质基础的认识,提高干燥综合征辨证的准确性。此外,涎腺超声技术还能指导干燥综合征的选方用药及疗效判断。虽然涎腺超声技术在干燥综合征诊疗运用日益广泛,且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但目前仍未见涎腺超声技术与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相关性的研究。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着力于进行涎腺超声技术表现与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选方用药、疗效判定以及干燥综合征其他实验室与影像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247例临床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247例患者辨证分为痰(湿)热互结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5种基本证型,同时记录兼血瘀证者,对其分布例数进行年龄组(≤40岁4、1~59岁,≥60岁)之间、病程组(<2年、2~5年5,~10年和大于10年)之间的比较。结果:各类证型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类证型患者中病程分布不同或不完全相同(P>0.01)。兼血瘀证病例在年龄组之间和病程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气阴两虚型是2型糖尿病的最常见证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随年龄和病程的增加所占比例增加。痰(湿)热互结型、阴虚燥热型在病程早期发生率高,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血瘀兼证在病程早期即出现,且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发生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各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DR(HLA-DR)基因的表达,以探求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方法 SLE患者辨证分型后,采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水平。结果 PBMC HLA-DR阳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水平,脾肾阳虚型较其他各型显著降低(P<0.01);阴虚内热型HLA-DR阳性淋巴细胞,较气阴两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均显著升高(P<0.01);肝肾阴虚型HLA-DR阳性淋巴细胞显著高于气阴两虚型患者(P<0.05);脾肾阳虚型PBMC中总体HLA-DR阳性细胞较其他各型显著降低(P<0.01);阴虚内热型总体HLA-DR阳性细胞较气阴两虚型(P<0.01)和肝肾阴虚(P<0.05)均显著升高;气阴两虚型与肝肾阴虚型总体HLA-DR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可能为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李芳  洪郁芝  魏燕 《新中医》2014,46(5):154-155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根据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符合课题组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6例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调查,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证25例(32.9%),血瘀阻络证15例(19.7%),湿热困脾证12例(15.8%),肝肾阴虚证7例(9.2%),阴虚热盛证6例(7.9%),脾虚气滞证4例(5.3%),阴阳两虚,血瘀内停证4例(5.3%),肾气虚证2例(2.6%),肾阳虚证1例(1.3%),提示本病是本虚标实,本虚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多以血瘀、湿热为主。76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有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中医证型仍是以气阴两虚为主,血瘀阻络,湿热困脾,肝肾阴虚及阴虚热盛为其次;10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主要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其次脾虚气滞证;4例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二种其他微血管病变,多有中医证型复杂,多个证型重叠。结论: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本虚标实为核心,以气阴两虚为本,血瘀、湿热、阴虚热盛为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sdLDL-C和Hcy水平进行检测,探讨sdLDL-C和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和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型相关诊断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气虚血瘀证(68例)、气阴两虚证(29例)、痰阻心脉证(62例)、心肾阴虚证(19例)、阴寒凝滞证(3例)、气滞血瘀证(59例)、心血瘀阻证(32例)、阳气虚衰证(6例),分析各中医证型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1)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sdL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的sdLDL-C、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的sdLDL-C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和痰阻心脉证的sdLDL-C水平高于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P0.05);气虚血瘀证的sdLDL-C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痰阻心脉证的sdLDL-C水平高于心肾阴虚证(P0.05)。(3)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的Hcy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和气滞血瘀证的Hcy水平高于其他6组(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心血瘀阻证的Hcy水平高于心肾阴虚证(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阴寒凝滞证和心血瘀阻证的Hcy水平高于阳气虚衰证(P0.05)。结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sdLDL-C和Hcy水平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心病的中医病理基础及临床总体变化,与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