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是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是反映炎症和血栓形成水平的血液学指标,最初是作为一种全身炎症生物标志物来预测肿瘤疾病的预后。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也是造成全人类健康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PLR被证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力衰竭(HF)、冠状动脉扩张症(CAE)及心房颤动(AF)等心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氮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1-7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及ELISA法分别测定46例ACS患者,其中25名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21名急性心肌梗死(AMI)及18名健康人血浆中Nt-proBNP,cTnT,CK,CK-MB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ACS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124.58±101.1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2.29±6.02)(P<0.01);(2)A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205.39±99.62)明显高于UA组(56.71±19.82)(P<0.01);(3)ACS患者中,血浆Nt-proBNP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r=0.511,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Nt-proBNP可能是能够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减少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的一系列现象[1]。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ACS,其中非ST段抬高型ACS可根据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cTn)的水平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相似文献   

4.
几种生化标志物在评价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血管生化标志物的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课题,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变化、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的血液生化物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等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状态,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继之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堵塞病变血管,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损伤。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是ACS的罪犯因子之一,较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范围更能反映冠心病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急诊老年患者共153例作为病例组,年龄>65岁,入选患者均有胸痛、呼吸困难、或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典型(或不典型)症状的疑似ACS,所有患者在就诊即刻、12 h抽血检测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入院后常规查18导联心电图(ECG)、心脏彩色B超、胸部X线、腹部彩色B超和冠状动脉造影。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IMA水平。分别评价IMA、cTnI、ECG指标对老年ACS患者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三者联合应用对ACS患者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IM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结果 153例病例中,12 h cTnT阳性86例,最终诊断ACS 95例,95例包括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36例、急性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1例、非ACS 58例;来诊即刻IMA对12 h cTnT阳性及最终诊断ACS的敏感度[95.3%(82/86)、96.8%(92/95)]、阴性预测值[92.7%(51/55)、94.5%(52/55)]最高,cTnT即刻的敏感度[26.7%(23/86)、25.3%(24/95)]、阴性预测值[50.8%(65/128)、44.5%(57/128)]很低,ECG对12 h cTnT阳性及最终诊断ACS的敏感度[40.7%(35/86)、41.1%(56/67)]、阴性预测值[52.3%(56/107)、47.7%(51/107)],3个指标联合应用对12 h cTnT阳性及最终诊断ACS的敏感度[98.8%(85/86)、97.9%(93/95)]、阴性预测值[98.1%(50/51)、96.1%(49/51)],在4组中ACS组IMA明显高于非ACS组且有统计学意义,AMI组高于UA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MA在急症患者中对ACS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价值很高,对危险分层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发病急、速度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生化指标对有ACS表现及征象患者的诊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然而,如何选择最理想的心脏标志物(或标志的组合)仍然存在争议。如何利用现有的临床指标快速、有效地评价ACS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关系。现对ACS相关临床生化指标进行综述,为ACS日后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已证实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早期诊断敏感的心肌损伤、坏死的血清标志物,而且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cTnT不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还用于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脏手术后、心脏损伤等诊断,还可以判断溶栓的效果与预后.cTnT定性检测适合于基层医院在临床上可快速诊断早期疑似可能存在的心肌损伤的及判断心肌损伤的时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表现及预后千差万别,早期识别ACS高危患者对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意义重大[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内皮功能损害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能够很好地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2].有研究[3]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VEGF水平升高不仅可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物[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特别是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病例分为4组:①ACS组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6例、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②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③体检对照组54例;④非ACS胸痛组29例(主动脉夹层6例、心律失常5例、呼吸道感染4例、冠状动脉肌桥2例、肋间神经痛2例、心脏神经功能紊乱2例、消化性溃疡2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扩心病1例、肺栓塞1例、胸腺增生1例、胸膜炎1例、肋骨骨折1例).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量血清MPO的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并与目前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比.结果 ①ACS组患者血清MPO水平明显升高,与SAP组、体检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CS组内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比较血清M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MPO诊断U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481),但优于心肌损伤标志物.③ACS组与非ACS胸痛组相比,血清M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MPO诊断AC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01,95%可信区间0.371~0.631,其鉴别诊断效能低于H-FABP、cTnI、CK-MB和MYO.结论 髓过氧化物酶作为生物标记物对诊断和鉴别诊断ACS价值有限:对既往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有一定的预警意义,能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对体检人员筛查潜在ACS风险有一定意义;在急诊鉴别胸痛患者是否为ACS(无论是UA还是AMI)无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并心力衰竭患儿氨基末端脑钠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室间隔缺损(VSD)并心力衰竭(HF)患儿的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肺动脉压力,并与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HF组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HF临床严重程度、cTnT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LVEF无关(P>0.05);肺动脉高压可引起NT-proBNP升高;NT.proBNP≥244.82 fmoL/ml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3.84%,CTnT阳性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71.42%.认为VSD并HF患儿NT-proBNP显著高于正常,并与HF的临床严重程度、CTnT呈正相关,是诊断小儿HF、判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生化指标;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T有助于诊断和预测小儿HF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常规肌钙蛋白T(cTnT)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拟诊ACS患者215例,依据诊断分为AMI组5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3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CHD)组53例。入院即刻测定血清cTnT、hs-cTnT水平。应用ROC曲线比较hs-cTnT、常规cTnT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血清hs-cTnT和常规cTnT均高于UAP组和非CHD组(P<0.05)。hs-cTnT与常规cTnT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880(P=0.000);hs-cTnT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84.6%,cTnT分别为76.3%、99.4%。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P>0.05)。结论 ACS患者中,hs-cTnT对早期诊断AMI可能较常规cTnT更敏感,可尽早检测出更多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12.
正心血管疾病(CV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视,经皮冠状动脉脉介入治疗(PCI)的推广以及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AMI的救治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仍满足不了广大临床医生对AMI后心力衰竭(HF)、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预测。目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的标志物分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标志物、心力衰竭标志物、斑块不稳定标志物以及microRNAs。现依据近年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的发展,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hs-cTnT测量敏感性的提高,在部分健康的人群中即可测得循环中的cTnT,有些慢性疾病状态尤其是无症状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更易表现出hs-cTnT水平的升高[1-3]。这就使广大临床医师面临着区分ACS和非心脏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T(cTnT)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意义.方法:对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自胸痛发生后1 h开始每小时连续监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T至胸痛发生后6 h,共6次.结果:在早期急性心肌损伤中,h-FABP阳性结果出现的时间早于cTnT,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nT升高患者中,h-FABP升高率为98.7%,二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损伤时,h-FABP出现阳性结果时间早于cTnT,而联合测定h-FABP、cTnT对提高ACS患者早期确诊率,指导临床急救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作为心肌缺血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救治的发病6h内可疑缺血性胸痛,且不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诊断标准者。全数患者在入院即刻分别检测IMA、cTnT、CK-MB,并在发病12h后再次检测cT-nT。由2名心脏科专家在对IMA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做出12h和临床最终诊断。根据12hcTnT结果和临床最终诊断,分别计算IMA诊断精确度。结果:313例可疑胸痛者中12hcTnT阳性、最终诊断ACS者分别为116和163例。对预测12hcTnT阳性,以急诊即刻cTnT特异性(99.49%)、阳性预测值(96.55%)、阳性似然比(47.31)最高,IMA测值最低;IMA敏感性(94.83%)、阴性预测值(95.59%)最高,阴性似然比(0.08)最低,IMA阴性组有6例患者12hcTnT阳性。对最终诊断ACS,IMA的特异性(90.79%)和敏感性(74%)均较低。163例最终诊断为ACS的患者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66例,STE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67例。3组IMA水平无显著差异,但较非ACS组IMA水平显著升高。结论:IMA存在少数假阴性,使临床安全性受限。由于IMA极低的检验特异性,且无法区别UA和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对ACS危险分层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心脏标志物诊断AM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因急性胸痛发作6h内就诊患者122例,即刻采肘静脉血5ml。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H-FABP,同时测定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采用SPSS17.0软件比较3种心脏标志物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AMI发病6h内,H-FABP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nT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ABP是目前早期(0~6h)诊断AMI比较敏感和准确的心脏生化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检测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试验)间接测定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5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MA水平,比较ACS组患者胸痛发作后3h内血清ACB值,并与SAP组、对照组患者血清ACB值的差异;比较ACS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CB值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识别急性心肌缺血的最佳ACB值截断值。结果:ACS患者胸痛发作后3h内血清ACB值为(79.62±9.20)U/ml,明显低于SAP组(90.88±7.05)U/ml和对照组(99.52±3.62)U/ml,P<0.01;UA患者胸痛发作后3h内ACB值为(88.90±8.63)U/ml,与AMI患者(79.48±11.06)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早期识别急性心肌缺血的ACB值截断值为83U/ml,以此值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86%。结论:IMA是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生物标记物,但不是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AF)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标志物水平变化进行对比,研究AF患者经CBA后的心肌损伤与炎症的演变特征。方法连续纳入50例行CBA治疗的AF患者(AF组),50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组),50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72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SA组CKMB及cTnI水平在术前及术后未呈现明显改变。AF组与ACS组CKMB及cTnI水平于术后24h达到峰值,hsCRP水平在术后48h达到峰值;ACS组CKMB、cTnI、hsCRP峰值均显著高于AF组和SA组。在AF组与ACS组中,cTnI与hsCRP呈相关性(r=0.275,P=0.045,AF组术后48h;r=0.351,P=0.01,ACS组术后48h),然而术后48hhsCRP/cTnI比值在AF组中显著高于ACS组(4.3vs 0.8,P0.001)。结论与ACS行急诊PCI患者相比,CBA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和炎症标志物在术后达峰方面结果相似,但两者的比值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CBA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和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仍有其自身的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其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ACS患者132例,测血浆MPO和心脏肌钙蛋白(cTnT),并对患者进行以缺血性胸痛、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血管原因的再住院、心血管原因的死亡为终点事件的30d随访;按cTnT水平分为cTnT无升高组和升高组,继之按MPO水平分别行二分位数分组。结果:cTnT无升高组的ACS患者中,MPO较高亚组(2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PO较低亚组(1组),比值比(OR)=8.09,95%置信区间为[1.03,71.87],P<0.05;cTnT升高组的ACS患者中,MPO较高亚组(B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PO较低亚组(A组),OR=4.00,95%置信区间为[1.06,16.38],P<0.05。逻辑回归分析表明MPO是ACS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MPO水平与ACS的近期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是ACS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应用组(n=35)与常规治疗组(n=35),疗程36小时,终点事件是36h和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新发心梗、顽固心肌缺血)。结果36h及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低于对照组(36h:2.9%vs22.9%,30天:5.7%vs35.7%,P<0.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