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奕  何芳  肖云霞 《职业与健康》2008,24(8):723-724
目的分析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状况,提出对策,旨在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方法通过对用人单位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日常监督检查和填写调查表等多种方式,对云南省某县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县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38家,用工总数为1577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为809人。2007年,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实建率47.4%,警示标识设置率5.3%,个人防护措施实建率60.5%,职业病检查实检率52.6%,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粉尘等。结论该县属于云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远滞后于云南省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加油站职业病危害,提出加油站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要点,为用人单位改善加油站工作环境和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提供帮助。方法 运用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AQ/T4233-2013),提出防毒、防暑、应急救援和职业病防治管理等设计要点。结果 加油站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汽油和高温(夏季)。结论 加油站应加强防毒、防暑、应急救援、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健康检查等防控措施,切实从根本上减少了加油站作业工人的职业病危害接触,有效防治职业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闭行区内严重职业病危害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区99家严重职业病危害企业,对其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现场职业卫生防护、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档案建立等进行问卷调查和专题讨论。[结果]闵行区严重职业病危害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管理问题是:①自动化程度不高,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到位,防护设施的配备率仅为69.7%;(参设置警示线、警示标识等警示说明的用人单位约为50%;③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率仅为49.4%,应急救援工作有待加强。[结论]闵行区严重职业病危害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应继续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在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及警示标识的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结论该建设项目在设备布局、毒物危害控制、应急救援、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等方面符合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对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作业场所定点噪声有超标现象,合格率为84.2%;个体噪声、化学毒物合格率为100.0%。职业健康检查119人中,2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结论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企业应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昆山市印刷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该市的职业卫生监管模式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98家印刷企业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普查,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不足50%的企业能够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职业危害公告栏、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危害因素申报等工作,近90%的企业能够落实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配备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以及发放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工作.结论 该市印刷企业数量较多,企业规模大小不一、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导致印刷行业的职业危害监管极为不便,印刷行业的职业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应针对不同企业加强工作侧重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崔建伟  戴猛  彭朝阳 《职业与健康》2014,(17):2381-2383
目的通过对某石化企业己内酰胺重残液与聚合浓缩液合并生产15kt/a切片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为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己内酰胺、联苯、粉尘和噪声,其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在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及警示标识的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结论该建设项目在设备布局、毒物危害控制、应急救援、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等方面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建设单位进一步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等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全面评价. [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职业病防护措施、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除个别噪声超标外,其余大部分噪声及毒物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合理有效,只要严格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该项目投产后能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卫生安全状况 ,探讨广西职业病防治对策措施。方法以政府督查方式 ,现场检查47家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工商户的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环保、劳动保障、防护用品质量、工商、税务、工会等情况。结果建厂时经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率10.64 %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率31.91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订率46.81 %、预防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报警装置设置率25.23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38.29 %、职业健康检查率35.78%、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29.79%、职业病患者到专科医院治疗率50.00%。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率>85% ;环保污染评价合格率80.85% ,工伤保险投保率59.75% ,防护设施和用品质量合格率>70% ,工商营业执照持证率100.00% ,税务登记率95.74 % ,工会组织建立率65.95 %。结论广西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卫生问题较为突出 ,必须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 ,全面落实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  相似文献   

10.
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职业危害、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其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是由卫生行政、卫生监督、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1.
李乾明  任永伟 《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43-1145
目的了解白银市白银区工业企业劳动卫生状况,为制定职业病防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2002-2006年劳动卫生监测和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银区各类有害因素监测点平均合格率为47.49%;职业病平均检出0.05%,职业病发病中以粉尘作业人员发病率最高为0.07%,在不同企业类型中集体企业职业病检出率最高为0.15%;监测合格率中以乡镇企业最低,为39.49%。结论预防和控制尘肺病,是白银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状况差,职业病隐患明显,是劳动卫生监督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市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以更好地开展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方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对该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521家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中,仅有50.7%成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64.9%组织劳动者到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体检;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率不高,尤其离岗时的健康检查率仅为52.9%。结论需进一步加大该市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用人单位的自身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服务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庆某化工公司醋酸车间技术改造后的职业卫生学现状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为今后的职业卫生管理奠定基础。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对某化工公司醋酸车间的技术改造后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对作业场所卫生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某化工公司醋酸车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检测结果及卫生防护措施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结论通过调查研究显示某化工公司醋酸技改后的职业卫生现状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钢结构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这一新监管模式的试行效果进行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探索更为有效的卫生监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在协作组成立前先对钢结构制造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之后通过行业协作组的影响,干预其职业卫生管理,比较协作组成立前、后该区钢结构行业职业卫生状况的变化。[结果]经过协作组的干预影响,钢结构行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及职业健康检查率都有较大幅度上升,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结论]行业协作组可明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改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OHS)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为全面推广BOHS提供数据。[方法]对深圳市某街道预防保健所BOHS试点项目工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项目实施前调查服务企业456家,其中存在职业危害的189家;实施后调查企业1 559家,存在职业危害的523家(重点服务企业65家、一般服务企业458家)。企业监测覆盖率,项目实施前为41.45%,项目实施后为95.32%(P<0.01);检测点合格率,项目实施前为66.08%,项目实施后为96.66%(P<0.01)。化学毒物、噪声、粉尘合格率,项目实施前为88.92%、41.64%、50.00%,项目实施后分别为96.66%、35.77%、90.48%(P<0.01或0.05)。企业职业健康体检率项目实施前为81.64%,项目实施后为94.46%(P<0.01);职业禁忌证检出率,项目实施前为0.01%,项目实施后为0.02%(P<0.01)。有卫生防护设施的企业比例、有个人防护用品的企业的比例,项目实施前分别为62.31%、67.91%,项目实施后为82.36%、81.21%(P<0.01)。[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BOHS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职业卫生态度和职业卫生行为,探讨健康教育对知信行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抽取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9%~92.2%提高至干预后的75.9%-96.6%。干预前职业卫生正面态度比例均高于90%,干预后达到100%。干预前职业卫生行为实施率较低,干预后都有显著改善。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知信行,通过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建立正确的职业卫生监管模式,能提高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汤丽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693-1695
目的了解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生产方式、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等,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进行识别和现场检测。结果 4家煤矿的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等较完善。检测粉尘作业点121个,合格率62%;检测有害化学毒物作业点99个,合格率100%;噪声检测点112个,合格率87%。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达95%以上。结论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应加强治理,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采取健康促进等干预措施后,民营企业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变化,为制定企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慈溪市2家民营企业,按车间分层,每个车间各随机抽取200名外来务工者为调查对象。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为期1年的企业健康政策、支持性环境、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等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分别对调查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职业病知识、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卫生防护、职业体检、相关法律法规等。[结果]外来务工者正确理解职业病概念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0.25%上升至干预后的90.71%(P〈0.05);职业卫生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1.47%上升至干预后的86.38%(P〈0.05);初中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9.41%上升至干预后的85.93%(P〈0.05)。[结论]企业制订职业健康政策是开展外来务工者防治职业危害的关键,加强教育和培训是重要手段,安全例会前的10分钟健康教育和人际传播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流动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晓峰  王海玲  张建国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55-2257
目的了解内蒙古流动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7家企业、1526名流动作业人员和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1526名流动作业人员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占66.91%,职业病危害告知率为52.9%,岗前培训率为47.6%,防护用品配备率为52.28%;岗前、岗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44.0%、64.2%和零,体检结果告知率为65.7%,异常者复查率为39.0%;所调查的187家企业中,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档率为42.2%,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仅占18.9%。结论内蒙古流动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应结合其实际制定针对流动作业人员的可操作性的、系统性的、长效的职业卫生规划,并应积极探索适合流动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模式。  相似文献   

20.
某露天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徽  刘淑波  王伟  向涵  王攀 《职业与健康》2007,23(5):336-337
目的了解露天矿职业卫生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方法对云南省某露天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生产方式、防尘措施进行现场调查,对作业现场粉尘、噪声、苯、锰及其化合物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设置及各项管理制度较健全,健康监护管理工作较规范。作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不够规范。筛分厂防尘设施废弃且噪声危害较大。煤破碎及给煤机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严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现有除尘设备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除尘需要。卸煤栈桥煤尘危害较为严重,个体岗位和定点检测煤尘浓度均严重超标,如:采煤作业现场7个个体煤尘检测岗位,粉尘浓度不合格岗位为4个,总尘最大CTWA为7.39mg/m^3、尘呼最大ctwa为4.67mg/m^3)。连续工艺的采煤现场斗轮机观察、指挥、受料机观察、转载机观察4个岗位煤尘CTWA超标。职业健康检查未检出尘肺病例。结论①矿区基础设施及开采挖掘设备较先进,但防尘设施已不能满足目前生产除尘需求。②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不全面,作业工人缺乏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③职业卫生管理缺乏力度,部分作业人员上岗时不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