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科熥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骨科熥药配合腰椎牵引的方法,一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推腰椎牵引一个月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病人疼痛、腰椎活动度等情况,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略占优势.结论:骨科熥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骨科熥药联合骶管点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神经根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骨科熥药联合骶管点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骶管点药治疗.治疗后4周观察临床疼痛症状变化、JOA评分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4.00%;实验组治愈率为76.00%,对照组为40.00%;实验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疼痛积分、JOA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科熥药联合骶管点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内服中药配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服中药配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PLDD治疗,并于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于术后开始服用自拟中药,疗程8周。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疼痛情况,采用日本腰背痛手术评分(JOA)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周及术后2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治疗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PLDD)加臭氧(O3)配合术前及术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LDD治疗,治疗组采用PLDD加O3配合术前及术后牵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改良(JOA)腰痛疗效问卷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后3d、3月、6月电话随访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改良JOA问卷记分均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良JOA问卷记分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2)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有1例复发,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2例复发,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0%.结论:PLDD加O3配合术前及术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配合激光汽化减压(PLDD)治疗血虚寒凝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阳和汤加减配合PLDD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右旋布洛芬、牵引、理疗治疗.治疗后4周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58.5%;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加减配合PLDD治疗血虚寒凝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刺激深感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疗程、复发率。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药熥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水针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药熥,刺激深感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完全,复发率低,易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熥药配合腰椎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泰顺县中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隔日1次,每次时间为30 min,疗程为1个月;治疗组采用骨科熥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骨科熥药1剂/d,早晚各1次,腰椎牵引隔日1次,疗程为1个月。患者于确诊的即刻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确诊即刻腰椎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治疗组腰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改善指数和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治愈4例,好转1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熥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其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熥敷颈腰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热可贴外敷,治疗组给予熥敷颈腰痛贴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ODI指数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熥敷颈腰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9.
申秉炎  戚晴雪 《新中医》2018,50(7):114-116
目的:观察骨科熥药外敷疗法治疗瘀血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瘀血痹阻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予骨科熥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予扶他林软膏适量外用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WOMAC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骨科熥药外敷疗法治疗瘀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可有效降低患者VAS、WOMAC评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炎的疗效。方法:本病共设置12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即骶管点药联合骨科熥药治疗;对照组使用骶管点药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测定JOA评分及评估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试验组共治愈49例(占81.67%),治疗有效58例(占96.67%),治疗失败2例(占3.33%);对照组共治愈27例(占46.00%),治疗有效51例(占85.00%),治疗失败9例(占15.00%),试验组治愈率比对照组高(P0.001),试验组JOA评分和疼痛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炎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椎间盘转位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硬膜外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在治疗后1周、3个月,1年分别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3个月,1年经随访,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6%、86.19%、93.45%,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4.68%、69.08%、7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椎间盘转位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硬膜外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在治疗后1周、3个月,1年分别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3个月,1年经随访,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6%、86.19%、93.45%,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4.68%、69.08%、7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椎间盘转位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硬膜外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在治疗后1周、3个月,1年分别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3个月,1年经随访,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6%、86.19%、93.45%,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4.68%、69.08%、7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椎间盘转位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硬膜外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在治疗后1周、3个月,1年分别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3个月,1年经随访,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6%、86.19%、93.45%,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4.68%、69.08%、7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椎间盘转位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硬膜外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在治疗后1周、3个月,1年分别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3个月,1年经随访,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6%、86.19%、93.45%,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4.68%、69.08%、7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椎间盘转位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硬膜外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在治疗后1周、3个月,1年分别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3个月,1年经随访,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6%、86.19%、93.45%,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4.68%、69.08%、7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椎间盘转位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硬膜外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在治疗后1周、3个月,1年分别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3个月,1年经随访,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6%、86.19%、93.45%,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4.68%、69.08%、7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椎间盘转位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硬膜外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在治疗后1周、3个月,1年分别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3个月,1年经随访,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6%、86.19%、93.45%,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4.68%、69.08%、7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椎间盘转位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硬膜外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在治疗后1周、3个月,1年分别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3个月,1年经随访,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6%、86.19%、93.45%,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64.68%、69.08%、7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转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PDN)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全部选用PDN假体后方入路单枚置入.术后5年随访25例.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评分、观察椎间隙高度变化、假体位置改变、软骨终板的破坏,同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年手术效果优良率72.0%;Oswestry评分21%.LBOS评分6,VAS评分2.8.椎间隙高度R术后较术前增加28.2%,术后3~18月较术前增加2.86%.术后5年较术前降低31.4%;术后5年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0.6°;并发症主要包括假体旋转(25例)、终板破坏(18例)、终板塌陷(2例);另有2例因持续腰痛行腰椎融合术.结论: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但中、远期无法维持椎间隙高度,仍存在假体移位及终板破坏等严重并发症,其进一步开展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