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到2021年7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0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122例,行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83例。单节段患者中62例为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组,60例为对照组。双节段患者中45例为气管推移训练组,38例为对照组。观察和分析的指标包括术后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咽喉疼痛时间、咽喉疼痛程度、术后声音嘶哑及术后吞咽困难。结果 20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死亡。在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中,气管推移训练组和对照组在术后饮水呛咳、术后声音嘶哑、术后吞咽困难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管推移训练组比对照组术后咽喉疼痛的时间更短,术后咽喉疼痛的程度更轻(P<0.05)。在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中,气管推移训练组比对照组发生术后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患者更少(P<0.05),术后咽喉疼痛的时间更短、程度更轻(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前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术后快速康复,增强患者的术后舒适感,尤其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背景:多数学者认为脊柱结核术前化疗至少需要4周,且大多选用接骨板或双钉棒系统作为前路手术的内固定材料。有关缩短术前化疗时间和选择更为简单内固定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术前短期化疗联合前路单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16例脊柱结核患者行HRES四联化疗1周后行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1年。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的一般情况及疼痛症状,记录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通过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术前抗结核治疗1周,患者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自术后第3d起,患者一般状况开始改善。术后3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痛,经治疗2周后2例缓解,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所有植骨均得到融合,融合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个月;后凸畸形由15°~82°,平均42.0°±16.7°,矫正至3°~19°,平均9.7°±4.4°。术后2年随访后凸畸形为3°~23°,平均11.6°±5.3°。平均丢失1.9°。结论:术前短期化疗对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但能缩短患者术前承受痛苦的时间。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减压,同时矫正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以防止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可尝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染色技术对 30例骨肉瘤标本进行Survivin蛋白表达的检测 ,以 10例骨软骨瘤作为对照组。结果 骨软骨瘤组无Survivin阳性表达 ,骨肉瘤组阳性表达率为 83 3% ,两者染色率与染色强度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0 5 ) ,Ⅱ、Ⅲ级组与Ⅰ级组染色率与染色强度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urvivin蛋白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骨肉瘤诊断标志物 ,还可作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经x-tube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的初步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0年1月共收治1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L4/5节段7例,L5/S1节段6例,均行内窥镜下经x-tube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按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功能评定按改良Macnab评分分级: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45~105min,平均60min,失血量10~95ml,平均30ml。结论 METRx内窥镜辅助X-Tube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直视化、管道化特点,效果满意;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前路跳跃式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跳跃式减压,保留颈5椎体,切除颈4、6椎体的分节段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节段性前突角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130~260min,平均180min;术中失血约300~800ml,平均650ml;术后颈椎X—RAY提示均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6个月植骨融合率93.75%。无植骨块脱m或钛笼下沉、钢板螺钉断裂松脱、脑脊液瘘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JOA评分为(13.6±1.3)、(13.9±1.1)、(14.O±0.8)分(P〈0.05),术后3、6个月平均改善率为56.4%、60.2%、61.5%。节段性前突角度术前(9.38+3.0),术后(16.22+1.9)。(P〈0.05)。结论颈椎前路跳跃式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渗原因及防范方法。方法 135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71个椎体。对患者进行术前VAS疼痛评分,根据Genant半量法对塌陷的椎体进行分级。按常规方法实施椎体成形术。结果 12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8.2±1.22和2.5±1.26。术中36例患者、共4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在渗漏的41个椎体中,4个渗漏至椎管内,2个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7个渗漏至椎旁或沿椎旁静脉扩散,9个渗漏至前纵韧带下及周围组织,17个渗漏至椎间隙,2个回渗至椎弓根。2例患者出现下肢神经症状,术后短期内恢复。骨水泥渗漏与总体疼痛缓解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术前椎体的压缩程度及手术技巧明显相关。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某些椎体病损的有效方法,避免骨水泥渗漏的措施包括术前确认椎体的形态和穿刺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在人骨肉瘤U2OS和MG63细胞中对依托泊苷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IFN-α和依托泊苷单独或联合处理骨肉瘤U2OS和MG63细胞72 h,应用流式细胞术和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ARP、p53、MDM2、Bax、Bcl-2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表明IFN-α在p53正常的U2OS细胞中明显增强依托泊苷诱导的凋亡(P<0.05),却对依托泊苷诱导p53突变的MG63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DNA Ladder表明与单药组相比,IFN-α与依托泊苷联用72 h在U2OS细胞出现明显的DNA梯形条带,而在MG63细胞中无此现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U2OS细胞中联合用药组出现PARP的明显裂解活化,并且IFN-α明显增强依托泊苷引起的p53信号通路p53、MDM2、Bax等凋亡基因的表达,并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而在MG63细胞中则无此现象。结论 IFN-α能够通过激活p53依赖性信号通路增强依托泊苷诱导的骨肉瘤U2OS细胞凋亡,联合应用IFN-α和传统化疗药物如依托泊苷可能成为提高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80例患者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对切口长度,术中的失血量,术后的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第1、3、6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24)。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8~10.3 cm,平均8.5 cm;传统切口组切口长度15.6~23.8 cm,平均18.2 cm;小切口组的术中失血、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163.8±15.6 mL,325.4±20.3 mL,传统切口组分别为283.5±13.5 mL,410.4±27.6 mL,两组均有差异(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89.4±14.2 min,传统切口组为123.5±10.3 min(两组比较,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外展角为43.8±8.5°,传统切口组为46.5±6.7°;小切口组前倾角为22.8±3.5°,传统切口组前倾角为23.5±2.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个月随访,小切口组的Harris评分为69.5±8.9、84.8±7.3分,传统切口组为58.7±6.6、75.4±10.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个月、12个月随访Harris评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脑血管意外、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术后的伤口出血及手术的暴露时间,有助于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抑制人骨肉瘤U2OS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开发抗骨肉瘤新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去甲斑蝥素处理骨肉瘤U2OS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Bliss法计算IC50值,通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8、9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活性。结果:5、10、20、40、80μg/mL的去甲斑蝥素明显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生长并呈剂量依赖关系,48h的IC50值为26.15μg/mL;20μg/mL去甲斑蝥素作用12、24、48h诱导U2OS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7.8%、26.3%和43.9%,并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形态变化;去甲斑蝥素处理U2OS细胞48h后Caspase-3、8、9的活性明显增强。结论:去甲斑蝥素可通过激活Caspase级联活化而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体外运用人骨形成蛋白7(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hBMP-7)基因重组35型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s containing fibers derived from B—group serotype 35,rAd5/F35)诱导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adult stem cell,ADASC)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以pcDNA1.1/氨苄青霉素-hBMP-7质粒为模板扩增hBMP7基因,将回收的PCR产物片段克隆入pDC316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DC316-hBMP7。骨架质粒pBHG—fiber5/35和穿梭质粒pDC316-hBMP-7共转染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rAd5/F35-hBMP-7。同样的方法构建rAd5/F3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在体外分别转染大鼠ADASC并留置空白对照。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ELISA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检测钙结节和骨钙素等成骨细胞表型。结果PCR、酶切鉴定表明rAd5/F35-hBMP-7质粒构建正确。rAd5/F35-EGFP对大鼠ADAsc中转染效率可达90%以上,hBMP7基因存在于转染后的ADASC中并表达相应的蛋白,诱导组钙结节形成,电镜见胞质中有钙质成分,碱性磷酸酶阳性,骨钙素表达增强。结论rAd5/F35介导hBMP7基因可促进ADASC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