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3-3蛋白在大脑中是含量最高的蛋白,具有调节细胞周期进程、程序性死亡、细胞增殖和生存等基本生命过程。从14-3-3蛋白的抗凋亡作用和与tau的作用中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D的作用机制。但14-3-3蛋白靶蛋白有上百种,它在AD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中的机制和综合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14-3-3蛋白家族丰富的表达在脑组织中,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虽然14-3-3蛋白家族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最近的证据表明它们参与了多种神经精神疾病.通过临床及动物研究对14-3-3蛋白家族在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研究进展及针灸靶向治疗精神疾病进行综述,目的 旨在揭示14-3-3蛋白家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与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的关系。方法:对80例身材矮小儿童进行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和血清生长因子测定,并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分析。结果:GH完全缺乏组儿童生长因子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1),GH部分缺乏组儿童生长因子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缺乏影响儿童身高;血清生长因子缺乏与GH缺乏程度有关。生长因子有助于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s蛋白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变化及宣肺、固本、宣肺固本三种中医治法(宣肺方、固本方、宣肺固本方)对其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并用不同中医治法(宣肺方、固本方、宣肺固本方)对其进行干预。在激发哮喘并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肺系数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TGF-β1和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经治疗后,(1)哮喘大鼠的肺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中药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哮喘大鼠支气管肺组织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而Smad7蛋白的表达下降,三种中医治法对其均有影响,宣肺固本治法优于其他治法,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大鼠气道重建模型中TGF-β1、Smad3蛋白与气道重塑呈正相关,而Smad7蛋白则与气道重塑呈负相关;中医宣肺固本法治疗哮喘气道重建可能与调节TGF-β1和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心开窍方及其挥发油对Aβ25-35杏仁核注射诱导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皮层及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3-淀粉样蛋白(β-amy-Ioid,A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雄性SD大鼠,采用杏仁核注射Aβ25-35诱导AD大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盐酸多奈哌齐片,1.67mg/kg]、清心开窍方组(中药组,清心开窍方煎液12.67mL/kg)和挥发油组(挥发油,3.33mL/kg),另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双蒸水灌胃,各组每天干预1次,连续2周。给药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各组大鼠水迷宫测试期间第1~5天逃避潜伏期及跨越平台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与海马区GFAP、Aβ、6APP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第3~5天逃避潜伏期均缩短,皮层与海马区GFAP、Ap、βAPP及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跨越平台次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皮层及海马区Aβ表达水平降低、βAPP升高,挥发油组皮层及海马区GFAP、βAPP及Caspase.3均升高,挥发油组第3~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清心开窍方能明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皮层及海马区GFAP、Aβ、βAPP及Caspase-3的表达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发生于老年时期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多项研究表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证实,针刺可以改善AD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从而提高AD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GSK-3β的表达水平,减少Aβ沉积、抑制Tau蛋白过度增加、修复神经元的损伤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等多途径进行对AD的干预。本文将总结回顾近5-10年来国内外通过针刺调节GSK-3β干预A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AD的作用机制扩展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积液和血清中基金属蛋白-3(MMP-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中MMP-3的含量,并与30例同期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血清和腹腔积液中MMP-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异症组腹腔积液中MMP-3含量高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组Ⅲ、Ⅳ期血清和腹腔积液中MMP-3含量均高于I、Ⅱ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MP-3在内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信号通路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au蛋白中的作用及通心络干预作用研究。 方法 :采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心络3个剂量组,通心络组细胞经通心络预处理6 h后,除正常组,各组加入终浓度为20 μmol·L-1的Aβ1-42干预24 h诱导细胞损伤,检测经处理后内皮细胞上清液中Tau蛋白表达及内皮细胞中Tau蛋白及其信号通路GSK-3β的表达情况。 结果 :模型组内皮细胞中Tau蛋白及其信号通路GSK-3β的表达均增强,通心络组Tau蛋白表达及其信号通路GSK-3β的表达均减弱。 结论 :Aβ1-42可通过信号通路GSK-3β增强Tau蛋白的表达,而通心络降低Aβ1-42损伤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Tau蛋白表达可能通过抑制信号通路GSK-3β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单体IH764-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AQP)2、AQP4及肺脏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单体IH764-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水液代谢异常的调节机制。方法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5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刺激加小剂量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研究组各10只。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灌胃,研究组给予卡托普利灌胃同时腹腔注射丹参单体IH764-3,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灌胃16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肾、肺组织行病理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印记法、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AQP2、AQP4及肺组织中AQP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肾组织中AQP2、AQP4蛋白及mRNA表达量模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对照组、研究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肺组织中AQP1蛋白及mRNA表达量模型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研究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2、AQP4在肾脏组织表达的增多及AQP1在肺脏组织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水液代谢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丹参单体IH764-3对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调节水液代谢作用的机制,也是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干眼症兔结膜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Caspase-3、Fas和Bcl-2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电针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采用0.1%苯扎氯铵滴眼制作兔干眼症模型.检测各组兔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结膜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膜细胞Caspase-3、Fas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泪液分泌量降低,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均P<0.01);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兔泪液分泌量增多,泪膜破裂时间延长(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结膜细胞凋亡增加(P<0.01),Caspase-3和Fas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兔结膜细胞凋亡减少(均P<0.01),Caspase-3和Fas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Bcl-2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电针能抑制干眼症兔结膜细胞凋亡,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Fas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该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桃青皮流浸膏对咪喹莫特乳膏致银屑病小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核桃青皮流浸膏,采用咪喹莫特乳膏制作银屑病模型,给药后通过PASI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皮肤变化及组织结构变化,利用RT-PCR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神经酰胺(ceramide,Cer),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4(Caspase14)四种相关保湿因子表达的改变。结果给予不同浓度核桃青皮流浸膏的实验组较模型组皮损部位红肿程度轻、鳞屑面积小,皮肤光滑,增厚程度轻,镜下表皮增生情况有缓解,尤其高剂量组较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1);中、高剂量组AQP3、Cer、FLG、Caspase14表达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与阳性药组相比,四种物质的表达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核桃青皮流浸膏对咪喹莫特乳膏致银屑病小鼠模型病理的变化有改善作用,其增强皮损组织中AQP3、Cer、FLG、Caspase14四种相关保湿因子的表达是改善皮肤损伤的可能机制之一,治疗作用与给药量成线性关系,且高浓度效果不劣于卡泊三醇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研究苷V生物合成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时空表达特性。方法克隆罗汉果看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微管蛋白(α-tubulin)、肌动蛋白(β-actin)和泛素(UBQ5)的基因片段,评价了4个基因在不同部位(叶、茎和果)及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稳定性,筛选内参基因,分析HMGR的时空表达特性。结果 UBQ5表达最稳定,适宜作为内参基因;叶片的HMGR相对表达量较低,茎和果实相对表达量较高;果实不同发育时期,HMGR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然后再升高再降低的波动式变化,70 d后HMGR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然后依次是5、30、10、50 d。结论 UBQ5是适宜的内参基因。叶片、茎和果实中,HMGR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明显。果实发育不同时期,HMGR的相对表达量呈波动式变化,与苷V合成积累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4.
刘文  梁念慈 《中草药》2005,36(6):878-881
目的观察槲皮素-7,4′-二硫酸酯二钠(SQDS)对重组人肌醇磷脂3-激酶(PI3-K)p110β催化亚基的直接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方法获得P13-K p110β催化亚基,用PtdIns(4,5)P2和[γ-^32P]ATP与重组PI3-K p110γ催化亚基一起保温的方法测定PI3-K的活性;^32P标记的磷脂用氯仿和甲醇抽提,加闪烁液于液闪计数仪计数。结果SQDS对重组人P13-K p110β催化亚基有抑制作用,IC50为14.88μmol/L。结论SQDS是PI3-K的抑制剂。重组人PI3-K p110β催化亚基可作为一种较为简便地筛选和开发有效的PI3-K抑制剂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Caspase-3和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温阳活血方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肾保护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n=8):予生理盐水灌胃;(2)模型组(n=10):按关木通水煎液10mL.kg-1.d-1(相当于关木通40g.kg-1.d-1,马兜铃酸A 2.6mg.kg-1.d-1)给大鼠灌胃;(3)中药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g.kg-1.d-1灌胃;(4)西药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科素亚33.3mg.kg-1.d-1灌胃;(5)中西药结合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g.kg-1.d-1+科素亚33.3mg.kg-1.d-1)灌胃。20周末,检测大鼠尿蛋白、肾功能,光镜和电镜观察肾脏病理,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Caspase-3和BMP-7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治疗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Scr、BUN均明显升高(P<0.01);肾脏病理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肾损害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BMP-7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温阳活血方能有效防治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spase-3升高BMP-7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柚皮素和橙皮素对重组人肌醇磷脂3-激酶(PI3-K)p110β催化亚基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方法获得PI3-Kp110β催化亚基。用PtdIns(4,5)P2,[γ-32P]ATP与重组PI3-Kp110β催化亚基一起保温的方法测定PI3-K的活性;32P标记的磷脂用氯仿和甲醇抽提,加闪烁液于液闪计数仪计数。结果:柚皮素对重组人PI3-Kp110β催化亚基有抑制作用,IC50为10.57μmol/L;但橙皮素对重组人PI3-K没有抑制作用。结论:柚皮素是PI3-K的抑制剂。重组人PI3-Kp110β催化亚基可作为一种较为简便地筛选和开发有效的PI3-K抑制剂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7.
18.
刘文  梁念慈 《中草药》2005,(6):878-881
目的观察槲皮素-7,4′-二硫酸酯二钠(SQDS)对重组人肌醇磷脂3-激酶(PI3-K)p110β催化亚基的直接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方法获得PI3-Kp110β催化亚基,用PtdIns(4,5)P2和[γ-32P]ATP与重组PI3-Kp110β催化亚基一起保温的方法测定PI3-K的活性;32P标记的磷脂用氯仿和甲醇抽提,加闪烁液于液闪计数仪计数。结果SQDS对重组人PI3-Kp110β催化亚基有抑制作用,IC50为14.88μmol/L。结论SQDS是PI3-K的抑制剂。重组人PI3-Kp110β催化亚基可作为一种较为简便地筛选和开发有效的PI3-K抑制剂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9.
徐治国  黄松  杜方麓  彭彩云  田育望 《中药材》2003,26(12):867-869
目的:从硕苞蔷薇(Rosa bracteata Wendl.)中寻找控制吗啡成瘾小鼠戒断症状的有效成分。方法:系统提取分离及反复硅胶柱层析,化学反应和光谱测定。结果和讨论:从果实中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4个,分别为枸橼酸三甲酸、3-羧基-3-基戊二酸二甲酯、3-基-3-羰基戊二酸、枸橼酸钙,均为首次从蔷薇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针加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影响,探讨针加灸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海马注射5!L Aβ1-42法(1!L/min)制备AD大鼠模型。治疗组予针刺加艾灸"百会"、双侧"肾俞"穴进行治疗,15min/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期间休息2d。治疗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JAK2、STAT3、SOCS3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跨越原平台次数和在安全象限平台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跨越原平台次数和安全象限平台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JAK2、STAT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SOCS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区JAK2、STAT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明显减少(P0.01),SOCS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和负反馈因子SOCS3均参与了AD发病的病理过程,针灸可能通过上调SOCS3来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降低其活化,减少慢性炎性反应发生发展,从而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达到治疗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