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心理状态,并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对其影响。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02名正常人及30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组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组(P〈0.05),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POEM手术后SAS和SDS得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POEM手术能明显缓解AC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分阶段解码健康教育对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患者于入院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分阶段开展解码健康教育,同时做好心理干预。比较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SAS、SDS评分。结果干预后SAS(54.3±2.6)分、SDS(52.1±2.4)分,较入院时SAS(57.8±2.1)分、SDS(55.2±1.9)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进行分阶段解码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有助消除焦虑和抑郁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孕产妇焦虑和抑郁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59例孕妇,比较孕妇在孕期、产时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并以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跟踪调查至产后42 d,EPDS≥13分为阳性,即可确诊为产后抑郁症。结果产时SAS评分(46.02±9.12)和SDS评分(53.24±9.45)明显高于孕期SAS评分(36.12±11.51)和SDS评分(45.00±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PDS≥13分(产后抑郁症)9例,阳性率为15.25%。9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产时焦虑与抑郁评分较高。结论产时焦虑和抑郁情绪比孕期重;产时焦虑和抑郁情绪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冯紫莲 《健康大视野》2007,15(7):111-111
目的了解截瘫与非截瘫患者家属对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区别。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忧郁自评量表(SDS)以及一般资料问卷。结果截瘫患者家属SAS、SDS标准分与非截瘫患者家属SAS、SDS标准分进行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截瘫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高于非截瘫患者家属。  相似文献   

5.
刘侃  吕雪丹 《现代保健》2008,5(35):53-54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4例和心理干预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于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共2周。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 乳腺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第3周(SDS)(21.2±3.7)SAS(13.6±5.8)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反应减轻。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可显著减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护理的经验.方法:对6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前分别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心理护理措施.结果:66例患者手术前SDS及SAS评分分别为(0.738±0.106)和(62.614±7.156)分,手术后分别为(0.641±0.060)和(51.990±7.9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后,出院前SDS及SAS评分分别为(0.500±0.059)和(36.244±9.866)分,明显低于手术后(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现况,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0年1月23日—2月10日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并评估疗效。结果 共收治40例新冠肺炎患者。10例(25.00%)患者出现焦虑,SAS平均得分(42.94±8.33)分。14例(35.00%)患者出现抑郁,SDS平均得分(46.41±13.37)分。患者焦虑与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焦虑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SAS量表平均得分(37.94±5.67)分,SDS量表平均得分(39.93±8.55)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和抑郁高于普通人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长期的护理干预需要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8.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抑郁症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探讨营养因素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中得分大于17分和/或Hamilton焦虑量表14项中得分超过14分的30例患者组成抑郁症组,Hamilton抑郁量表得分低于17分、Hamilton焦虑量表得分低于14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红蛋白、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以及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20项)和焦虑自评量表(SAS,20项)测查。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抑郁症组血清叶酸[(4.06±1.61)vs.(6.48±2.36)ng/ml,P〈0.05]和维生素B12水平[(427.96±126.20)vs.(498.46±119.08)pg/ml,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Hamilton抑郁分值均无相关性。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9.
陈时爱 《现代保健》2012,(16):65-66
目的 探讨完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1 月-2011 年6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 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48 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患者48 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39.2±8.1)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5±8.9) 分,观察组SDS 评分(42.1±7.6)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2±8.7) 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善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多给予其鼓励和关爱,可以大幅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男性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山东省唯一一所男性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ion scale,SDS)和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S)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7.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SAS平均得分为(41.73±9.60)分,SDS平均得分为(44.69±9.98)分,SSS平均得分为(25.64±7.82)分,SAS、SDS得分高于中国常模,SSS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3.6%和3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焦虑和抑郁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吸毒类型和HIV检测结果;焦虑和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1=-1.16,r2=-1.48,均有P〈0.05)。结论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较差,并与其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关,应该注重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1.
高校艺术学生自我和谐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校艺术生的自我和谐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岛大学艺术学院大一新生343人,利用国内修订版自我和谐量表(SCC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SAS的平均分为40.77±7.71分,SDS的平均分为43.45±9.26分。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5.08%和14.79%。SCCS的总分为83.03±14.46分。调查对象的焦虑、抑郁得分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呈正相关,与自我的灵活性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校艺术生自我和谐状况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并且对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应注意根据其特点做好心理辅导及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针对性干预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进行问卷。对照组5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3周后再进行复查。结果经过3周的干预,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由(50.5±7.98)和(45±5.80)下降为(40.2±6.21)和(26.4±7.10),干预组SAS、SDS评分分别由(55.3±8.26)和(46.3±5.60)下降为(32.2±4.30)和(19.0±6.80),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针对性干预,可有效缓解抑郁焦虑程度和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中风后抑郁的不良情绪对其预后的影响,树立了患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赵夏  况桂英 《现代保健》2014,(20):84-8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普外科住院的围手术期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90例。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科室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分,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比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干预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67.95±9.33)分、(59.37±9.94)分,对照组分别为(68.63±9.42)分、(61.63±8.7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患者63例(70.0%),抑郁患者45例(50.0%),对照组分别为65例(72.2%)、48例(5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别为(42.42±9.12)分、(40.53±9.4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29±9.84)分、(62.13±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41例(47.7%)、抑郁25例(29.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例(76.2%)、47例(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随机分为心理疏导干预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干预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3.8±4.1)、(57.2±4.5)分,干预后分别为(41.7±3.4)、(35.6±3.0)分;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4.4±4.3)、(56.8±4.6)分,干预后分别为(47.9±3.7)、(45.2±3.5)分,两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理指导和必要的药物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有明显好转,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永刚  张丽君  舒彬  曹丽  刘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16+2665-F0002,F0003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调查方式为自填式。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焦虑自评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自评分略高于国内常模,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05)。SDS两组单项比较,其中绝望感、性兴趣减退、生活空虚感和易倦感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的发生与疾病活动程度、病程及是否从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存在一定焦虑、抑郁症状,在诊治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配偶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配偶进行量表测试,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问卷(CSQ)。结果 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配偶SAS评分(44.2±7.61)分高于常模(37.3±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SAS评分结果,将患者配偶分为研究组(SAS>50分)和对照组(SAS≤50分),比较两组间应对方式,研究组自责、幻想、退避的应对因子分(分别为0.29±0.09;0.58±0.12;0.69±0.21)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7±0.04;0.31±0.24;0.36±0.17),解决问题应对因子分(0.43±0.19)低于对照组(0.7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配偶的SAS评分为因变量,以各应对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发现解决问题、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是影响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配偶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且和其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唐益民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448-14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48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采用家庭访视及社区组织活动给予干预组对象心理支持及康复技术指导,于研究前及研究结束时对患者进行SAS、SDS及GWB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的SAS、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而GWB评分低于国内常模,对象接受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增长值低于对照组,而GWB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事件可影响患者主要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可缓解该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中引进认知干预疗法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慢性疼痛的影响,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提供思路。方法选取骨科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6例慢性疼痛病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疗法。待4 w末,利用焦虑测评量表(SAS)和抑郁测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同时综合分析其慢性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待干预第4周末,研究组SAS评分为(44.6±7.3),对照组SAS评分为(47.3±6.8),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SDS评分为(39.3±6.8),对照组SDS评分为(43.1±7.2),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疼痛发生率为20.7%,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37.9%,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科慢性疼痛患者,采取认知干预疗法能够明显改善其负性情绪,缓解其疼痛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VSSS)对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40%.SAS总分值50.61±10.215;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60%,SDS总分值53.39±13.547。两者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成负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而且与社会支持紧密相关,有必要为乙肝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精神患者陪护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精神分裂症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10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4周的健康宣教。结果陪护人员宣教前的SAS和SDS评分分别是(52.70±2.01)分和(60.20±1.05)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41.90±2.60)分和(41.40±1.83)分(P<0.05);宣教后陪护人员的SAS和SDS评分分别是(43.10±1.43)分和(48.41±1.03)分,较宣教前有明显降低(P<0.05);宣教后陪护人员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明显提高。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的陪护人员存在较广泛的心理卫生问题,健康宣教工作可有效改善陪护人员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