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四肢长管状骨的长段缺损,达到修复缺损减少病残.方法①采用自体、异体骨移植;通过吻合血管与不吻合血管的方式修复缺损.②应用非生物物质填充缺损区域.结果总的治疗有效率89.7%,其中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效果最好,所有病例全部愈合,异体骨移植术后2年~5年逐渐吸收消失.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长段骨缺损病残率高,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带血管长段骨组织治疗、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带血管的长段骨嵌入骨折缺损处,观察影响长段骨移植存活的因素及骨愈合的情况。结果:本组5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14年。术后半年内骨折愈合3例,2个月后有骨痂形成1,1上半后骨折愈合1例。无移植骨萎缩,移植骨存活为100%,骨愈合率为100%。结论:带血管长段骨移植治疗长段骨缺损,移植骨组织血运好,无骨替代过程,骨愈合好,是治疗长段骨缺损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多节段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腓骨制成多节段并联使之增粗,修复下肢长段骨缺损11例。其中胫骨Ⅲ度骨折5例,骨肿瘤4例,骨髓炎2例。结果 经8月-7年随访,所有修复骨缺损均获良好愈合,其功能外形均令人满意,移植骨无折断。结论 采用腓骨多节段并联,使其增粗,是防止移植骨骨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赵强  李会晓  张亚斌 《当代医学》2011,17(32):111-11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9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5例四肢不同程度骨缺损患者,其中股骨1例,胫骨3例,肱骨j例。缺损长度6~12cm,移植长度7~14cm。利用吻合腓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缺损。结果本组5例全部成活,病例经过6~24个月随访,平均15月,全部切口I期愈合,移植腓骨1例发生骨折,因对位对线良好,给予石膏托固定2月后愈合,X线提示移植腓骨愈合时间为5~8月。参照Enneking评价系统,肢体术后功能恢复平均为正常功能的75%以上。移植腓骨的增粗胫骨化速度与年龄成反比。结论对不同程度受伤后的四肢长骨缺损采用吻合腓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保证了移植腓骨的血供,配合植骨缩短了移植骨愈合时间,对于四肢骨缺损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38例游离组织移植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患者四肢大面积缺损行皮瓣、肌皮瓣移植及游离骨移植术和手指缺损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的最适宜手术时机。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吻合血管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吻合血管的的游离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结果 临床应用38例,36例成功,2例失败。急诊行游离(肌)皮瓣移植术9例,4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坏死;延期(肌)皮瓣移植4例无血管危象;急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下肢软组织伴大段骨缺损患者中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皮瓣组合异体骨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09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2例下肢软组织伴大段骨缺损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皮瓣组合异体骨移植治疗进行修复。选取2000~2004年行腓骨皮瓣治疗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40个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8个月后异体骨与腓骨愈合。观察组Enneking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肢体功能恢复(91.7%vs 80.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关节优良率分别为91.7%(11/12)、81.3%(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皮瓣组合异体骨移植治疗下肢软组织伴大段骨缺损,自体骨与异体骨愈合良好,可改善患肢功能并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带血供腓骨移植临床应用的结果.方法:分别采用膝下外血管、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腓骨移植和以跳动脉为蒂的腓骨顺行或逆行转位移植,治疗13例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型造成的尺挠骨(包括骨骺)缺损.结果:以膝下外血管为蒂的腓骨上段骨(骨骺)移植,修复挠骨远端缺损,重建挠腕关节疗效满意,1例骨骺移植,获较好的继续生长,随访3年,与对侧等长,以用.动脉为蒂的用腓骨干移植,无论是游离或转位移植,用于修复长度>6cm的长骨缺损疗效满意.结论:根据不同骨缺损,灵活运用四种不同腓骨移植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带血供腓骨移植临床应用的结果。方法:分别采用膝下外血管,腓血管为蒂的游离腓骨移植和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顺行或逆行转位移植,治疗13例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造成的尺挠骨(包括骨骺)缺损。结果:双膝下外血管为蒂的腓骨上段骨(骨骺)移植,修复挠骨远端缺损,重建挠腕关节疗效满意1例骨骺移植,获较好的继续生长,随访3年,与对侧等长,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干移植,无论是游离或转位移植,用于修复生长  相似文献   

9.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下肢长管骨大段骨缺损,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进行修复疗效显著[1,2].我院1986年12月至2003年7月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长段骨缺损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79年5月至1983年元月对7例长骨缺损性骨不连的病人,采用了吻合血管的长骨膜腓骨移植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此种手术方法,既有活骨移植的优点,又有活骨膜移植的长处,不增加手术的复杂性。作者观察到:细小的腓骨移植到缺损的胫骨上,由于生物力学的作用,移植骨可以适应性增粗。当四肢骨缺损在4厘米以上时,腓骨是较好的移植材料。尽管吻合血管的骨移植成活率高,但仍应合理掌握此种手术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VFC)加自体骨、人工骨,结构性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0年2月~2008年2月对16例股骨下段骨缺损6~12 cm的病例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双折叠组合式移植加自体骨、人工骨,结构性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结果 16例股骨下段骨缺损患者经8~6年的随访(平均18月),组合式移植的腓骨达骨性愈合,X线摄片显示移植腓骨增粗变大,自体骨、人工骨与腓骨融合为一体,患肢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结论 带血管的游离腓骨双折叠组合式移植加自体骨、人工骨是治疗股骨大段骨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已成为修复长段骨缺损的良好方法,我院自1998-2007年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8 例,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 985年 9月至 2 0 0 0年 2月 ,共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长管状骨缺损 1 2例 ,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 1 2例中男 1 0例 ,女 2例。年龄 2 0~ 40岁 ,平均 2 8岁。胫骨缺损 8例 ,桡骨缺损 2例 ,尺骨缺损 2例。骨缺损长度 6~8cm ,平均 1 2cm。移植腓骨长度 1 0~ 2 4cm ,平均1 4cm。骨缺损病因 :车肇事 6例 ,枪击 4例 ,其他外伤 2例。均伴有软组织缺损。早期手术时做皮瓣将软组织缺损修复 ,二期再做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 ,后期就采用一次带血管蒂皮瓣腓骨移植修复大段管状骨缺损。1 2手术方…  相似文献   

14.
自体游离腓骨移植于1973年由 Mc Cu-llough 氏首次从动物实验应用于临床,国内陈中伟至1979年4月已施行游离腓骨移植30例。随着我国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利用这种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自体骨移植修复长管状骨大块骨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段骨缺损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腓骨移植用于修复四肢长骨干缺损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自2005年3月~2010年10月,我科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干大段骨缺损14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9~56岁,平均37岁。骨缺损部位:股骨3例,胫骨6例,肱骨2例,尺骨1例,桡骨2例。骨缺损原因:创伤性10例,其中4例合并骨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臂骨折手术后畸形与骨折不连的原因,选择再手术的时机与方法。方法:①严重畸形,截骨矫正,植骨。②缺损在3cm以内采用髂骨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3cm以上的缺损者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结果:再手术治愈率90.3%。结论:前臂骨折术后骨不连应及早再手术,缺损处植骨,缺损大者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有严重畸形者截骨矫正,抗感染和严格的外固定,在再手术中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7.
刘旭洲 《中外医疗》2014,(29):108-10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段移植对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粉碎骨折骨缺失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2年5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观察组给予同种异体骨段移植治疗。所有患者下肢出现严重粉碎性骨折、骨缺失,均属于开放性损伤。医护人员做好植骨材料的选择与植骨方法的应用步骤,对患者进行骨折治疗时彻底清理患者的创口,控制感染。术前进行X线检查,及术中对所需骨段长度与直径进行测量,并对骨段两端进行修整与清洁消毒,使所接的骨段与宿主骨段相匹配。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常规带血管骨移植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8.1%;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治疗方法后,治疗总有效率93.8%。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段移植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粉碎骨折骨缺失较为有效的临床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8.
自Taylor(1075)首次报告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外伤性胫骨缺损获得成功以来,由于腓骨形态笔直.质地坚硬,具有充裕的长度可供利用,一直是临床作为修复长管状骨大段骨缺损的主要供区,并且通过塑形可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又由于腓骨是唯一可携带骨骺和骺端关节面的供区,故可用于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治疗及肩、腕等关节的重建。目前腓骨瓣有4组血管蒂可供选择,即腓血管、胫前血管、膝下外血管、腓浅血管。有关胫前返血管可否作为血管蒂,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其动脉主干太短,不宜作为血管蒂选择。本文通过对胫前返动脉较为详尽的解剖学观察认为,胫前返动脉起始不仅恒定,而且长度和外径符合显微外科吻合要求,设计了以胫前返动脉为蒂的腓骨上段骨瓣,可用于移位或吻合血管移植。现将有关的解剖学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帆  万智勇 《浙江医学》1996,18(2):89-90
1991年~1994年我院骨科利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或带皮瓣的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移植(移位)修复不同原因引起的四肢骨缺损19例,除1例失败外,其余均取得成功,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8~41岁,平均25岁。其中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例,先天性全腓骨缺损1例(2年前用胎儿腓骨植骨重建外踝后全吸收),Ⅲ级骨巨细胞瘤切除7例(桡骨下端3例,胫骨上端2例,腓骨下端2例),骨囊肿病理性骨折瘤段切除3例(股骨上段2例,腓骨下端1例),创伤后骨缺损6例(胫骨下段4例,腓骨下端2例)。修复缺损长度最短6.0cm,最长为20cm。  相似文献   

20.
对22例四肢骨肿瘤截除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其中吻合血管腓骨移植15例,带血管蒂腓骨移位移植7例,手术效果满意。本术式的适应症为:长管骨良笥或低度恶性肿瘤,肿瘤较局限,全身情况较好者,骨肿瘤截除后缺损在7cm以上者。同时讨论了该术式在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