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海南茄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海南茄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并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方法对海南茄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初步明确了海南茄化学成分类型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确定海南茄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量,初步拟定海南茄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海南茄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壮药赪桐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赪桐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赪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赪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初步拟定赪桐药材水分不得超过9%、总灰分不得超过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5%、浸出物不得少于16.0%,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赪桐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假蒟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假蒟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假蒟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确定假蒟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量,初步明确假蒟化学成分类型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初步拟定假蒟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1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4.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7.0%。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假蒟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定新疆鼠尾草药材质量标准,为新疆鼠尾草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10批新疆鼠尾草药材,对这些样品的性状、检查、鉴别、指标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以迷迭香酸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对新疆鼠尾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10批不同产地新疆鼠尾草的测定结果确定:新疆鼠尾草水分不得超过10%,总灰分不得超过14%,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7%,浸出物以热浸法测定,65%乙醇热浸法浸出物暂定不低于13%,水热浸法浸出物的含量不得低于15%。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迷迭香酸的进样量在1.001~6.006μg(r=0.999 8)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54%,RSD 1.9%,迷迭香酸含量不得少于2.0%。结论:新建标准可用于新疆鼠尾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假蒟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假蒟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假蒟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确定假蒟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量,初步明确假蒟化学成分类型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初步拟定假蒟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1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4.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7.0%.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假蒟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金钮扣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生药学鉴别研究,并按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金钮扣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建立金钮扣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显微特征较为明显;初步拟定其水分不得超过15%,总灰分不得超过1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5%,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2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金钮扣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广西中医药》2015,(4):75-77
目的:对壮药矮陀陀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生药学鉴别研究,并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矮陀陀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初步建立了矮陀陀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拟定其检查项目标准: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小于10.0%,酸不溶性灰分低于2.0%,水溶性浸出物大于20.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制定矮陀陀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拟制定花生衣的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8批花生衣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浸出物,醇浸出物;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儿茶素含量。结果:花生衣中水分不得超过(9.492 5±0.148 0)%,灰分不得超过(2.397 5±0.078 4)%,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257 5±0.016 6)%,水浸出物不得超过(11.85±0.057 9)%,醇浸出物不得超过(25.43±0.234 5)%,薄层色谱法可用于鉴别花生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儿茶素含量稳定。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建立花生衣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蜜百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14批蜜百合饮片进行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总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拟定蜜百合的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2%,浸出物不少于25.0%,总多糖含量不低于19.0%。结论:该方法为蜜百合的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黔产苗药见血青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黔产见血青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黔产见血青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好,专属性强,无干扰;初步规定黔产见血青药材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够为黔产苗药见血青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旱田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旱田草药材进行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以毛蕊花糖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旱田草进行定性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各产地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旱田草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对旱田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且薄层色谱图中各斑点分离度好、清晰,鉴别特征稳定可靠;拟订旱田草药材中水分不得过13.00%,总灰分不得过2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00%;毛蕊花糖苷的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旱田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细叶亚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细叶亚菊进行定性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方法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检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叶亚菊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细叶亚菊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TLC鉴别显示,供试品(细叶亚菊药材)与对照品(绿原酸、异绿原酸A)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3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8.55%-13.07%、6.81%-12.68%、1.11%-3.53%、8.41%-11.64%;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72%-0.440%、0.283%-1.324%(n=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细叶亚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暂规定细叶亚菊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绿原酸不得少于0.2%,异绿原酸A不得少于0.6%。  相似文献   

13.
盾叶薯蓣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制定河南产区盾叶薯蓣的质量标准。 方法: 在对盾叶薯蓣进行性状、显微及薄层鉴别的基础上,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浸出物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薯蓣皂苷元与伪原薯蓣皂苷的含量。 结果: 河南产区盾叶薯蓣水分应不超过7%;总灰分不高于8%;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2%;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6%;盾叶薯蓣药材薯蓣皂苷元含量不得低于1%;伪原薯蓣皂苷含量不得低于0.4%。 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建立和完善了盾叶薯蓣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订醋狼毒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收集炮制10批醋狼毒饮片,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以狼毒乙素含量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拟定醋狼毒饮片水分不得超过9.12%,总灰分不得超过6.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9%,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7.70%,狼毒乙素含量不少于0.038%。结论:初步建立醋狼毒饮片量化质控标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对川芎药材进行快速质量评价,建立药材中阿魏酸、水分和浸出物量的定量模型,提高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以HPLC法、减压干燥法和热浸法作为参比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川芎中阿魏酸、水分和浸出物量,运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阿魏酸、水分和浸出物量之间的定量校正模型,并对川芎未知样本中各指标的量进行预测。结果川芎中3个质控指标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3 0、0.905 9和0.954 4,未知样本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分别为0.000 3、0.305 6和2.209 0,相对预测偏差(RSEP)均小于10%,NIRS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研究结果表明NIRS分析技术可实现川芎药材中阿魏酸、水分及浸出物3个关键质控指标的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维药胡萝卜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其临床安全、可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不同产地采集10批胡萝卜子样品,对其原植物进行鉴定,对其性状进行鉴别,对粉末进行显微鉴别;测定10批胡萝卜子药材的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10批胡萝卜子药材的挥发油含量。结果:对胡萝卜子药材的来源、性状进行了描述,对粉末显微进行了鉴别;检查项中暂定胡萝卜子药材杂质不得过3.0%,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2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0%,浸出物不得少于5%;根据挥发油测定结果暂定本品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50%(mL/g)。结论:所制定胡萝卜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可用于评价胡萝卜子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定瑶族药铜钻药材质量标准,为瑶族药铜钻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对铜钻药材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11个不同产地药材中浸出物、灰分和水分进行测定;以蒲公英赛酮及蒲公英赛醇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香草酸和香草醛的含量。结果:对铜钻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暂定铜钻药材中总灰分不得过8%,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水浸出物不得少于4%,醇浸出物不得少于3%,水分不得过11%。TLC中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香草醛和香草酸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铜钻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瑶族药七爪风药材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定瑶族药七爪风药材质量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瑶族药七爪风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10个不同产地药材中浸出物、灰分、水分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定性研究以及HPLC色谱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对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暂定七爪风药材总灰分不得过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水分不得大于11%;TLC中蔷薇酸的斑点清晰、无拖尾,含量测定中蔷薇酸的稳定性、重复试验中RSD均﹤2%,瑶族药七爪风10个产地药材蔷薇酸的含量在0.093 1%~0.244 3%,因此暂拟定每克七爪风药材蔷薇酸不0.08%。结论:通过研究初步制定了瑶族药七爪风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中药薯莨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其质量可控性。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薯莨的粉末显微特征进行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薯莨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薯莨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测定10批薯莨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薯莨粉末显微特征明显,具有草酸钙针晶、淀粉粒和石细胞等。薄层色谱鉴别显示薯莨中主斑点分离较好,斑点颜色及Rf值与对照药材一致。HPLC结果显示薯莨药材中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分离度好,线性范围分别是4. 900~196. 0,5. 020~200. 8 mg·L~(-1),相关系数r均为0. 999 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 67%和99. 25%,RSD分别为1. 5%和1. 6%。不同批次薯莨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 553 2~10. 25 mg·g-1和0. 646 1~11. 06 mg·g-1。10批水分质量分数平均值为16. 3%,总灰分质量分数平均值为3. 97%,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值为1. 41%,醇溶性浸出物平均质量分数为20. 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为更有效的控制薯莨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鬼箭羽质控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鬼箭羽形态、组织学的特征体系及其指标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为鬼箭羽的药材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批不同来源的鬼箭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生药学制片技术观察组织构造特征;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浸出物和灰分;以柚皮素为对照品进行硅胶TLC法定性鉴别;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测定鬼箭羽中总黄酮和柚皮素的含量。结果:10批鬼箭羽药材的显微特征基本一致,不同产地药材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各药材水分为13.8%±0.9%;水浸出物5.9%±0.5%,醇浸出物4.7%±0.5%;总灰分8.4%±1.8%,酸不溶性灰分2.9%±1.0%。供试品TLC色谱中,在与柚皮素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的红色斑点。总黄酮含量为2.7%±0.7%,柚皮素0.006%±0.005%。结论:实验结果可以作为评判中药鬼箭羽质量好坏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