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诊治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章顺 《腹部外科》1996,9(4):178-179
诊治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体会余章顺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是外科临床常见严重疾病,1979~1995年,作者工作所在医院(田阳县人民医院,新沟医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医院)共收治急性肠梗阻105例,手术中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3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小肠扭转单纯腹...  相似文献   

2.
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我院外科自1980年6月~1995年9月经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262例,占同期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1046例的25.1%,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性别:男性190例,女性72例。年龄:从出生2个月至90岁,其中小儿(<15岁)48例,中青年(15~60岁)118例,老年(>60岁)96例。发病时间:最短5小时,最长12天.平均3.5天。入院至手术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12天,其中肠粘连组平均38小时,其余平均8小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经过分析我院10年来所治疗的16例绞窄性肠梗阻病例,找出绞窄性肠梗阻区别于单纯性肠梗阻的一些特征,以供临床参考。方法统计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7年8月所治疗的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16例病例中对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统计分析,绞窄性肠梗阻与普通肠梗阻有明显区别。结论绞窄性肠梗阻有区别于单纯性肠梗阻的一些特征,在临床工作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4.
桃红承气汤在绞窄肠梗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红承气汤在绞窄肠梗阻术后的应用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外科(深圳518033)刘金生1986年2月~1996年3月间,笔者对36例绞窄性肠梗阻经手术解除病因而又未行肠切除病人(简称“绞窄肠梗阻术后病人”),在西医药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桃红承气汤治疗,与单...  相似文献   

5.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梗阻仍然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约占20%,其发生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后部分病人可能发生肠绞窄坏死,最终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据报道,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绞窄和肠坏死的分别为66.7%和41%。因此,如何尽快明确梗阻原因、早期发现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关系到肠梗阻最终结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从粘连性肠梗阻形成绞窄的教训谈手术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演变为绞窄性肠梗阻,不失时机的施行手术值得深入探讨。现结合我院外科近5年来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176例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机械性肠梗阻是否发生绞窄,临床上无法绝对肯定。有的资料报道,至少有1/3的绞窄性肠梗阻在手术前是没有被怀疑到的。因而要求临床医生应仔细地观察和分析病情,在肠梗阻未发生绞窄前及时进行手术。现从我们所总结的病例中来分析一下各种影响治疗进程,不能适时施行手术的因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治愈30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绞窄性肠梗阻在手术治疗肠梗阻中的发病率较高,但有部分是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肠绞窄,为避免肠绞窄的发生,应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果断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8.
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指标。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08例绞窄性肠梗阻和104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选了10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指标:(1)腹痛无缓解或腹胀加重;(2)体温38℃以上;(3)脉搏100次/分以上;(4)白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5×109/L;(5)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90g/L;(6)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及蠕动波;(7)有腹膜刺激征;(8)腹腔穿刺为暗红色血性液体,镜检有较多的红细胞;(9)影像学显示肠袢固定性扩张加重;(10)休克。本组绞窄性肠梗阻108例患者中符合2项以上指标者占92.6%;单纯性肠梗阻组104例患者中符合2项指标者仅1例,3项以上指标为0。结论在确诊肠梗阻的基础上,符合2项以上上述指标者即可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9.
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单纯性肠梗阻的诊断、处理比较容易,预后良好。伴有肠壁循环障碍的绞窄性肠梗阻,若延误诊断未能及时处理,将会导致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有报道机械性肠梗阻发生肠绞窄可达66.7%,其中有41%并发肠坏死,因此,严密监测肠梗阻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肠绞窄的临床征象、早期诊断和处理绞窄性肠梗阻,避免肠坏死、穿孔,减少并发症具有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裂孔导致内疝绞窄比较少见,但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有时可见到。下面介绍3例在县级和县以下医院遇到的病例,均导致绞窄性肠梗阻,其中2例发生休克及肠坏死。3例均经手术证实。肠系膜裂孔系一先天性畸形,可发生于空肠或回肠系膜或系膜根部,肠管穿过裂孔而绞窄,此种情况没有疝囊。也可经裂孔进入腹膜后间隙,腹膜后间隙成为疝窝。此疝诊断比较困难,因病人主要表现为绞窄性肠梗阻症状与体征,有时尚合并肠扭转。如果病人既往未施行过腹部手术而突然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时应考虑到此种病因的可能。治疗原则与绞窄性肠梗阻同,若裂孔未包括在切除的肠袢内应予缝闭以免再发。由于此症可发生于基层任何医院,故应引起广大基层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疾病,因为急性腹痛的原因很多,诊断上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诊断延误并非少见。且因其病程常发展很快,短期内可以发生严重病理变化甚至死亡,所以要求能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早期诊断问题主要是单纯性、动力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但首先要决定梗阻的病理性质,对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在治疗上绞窄性肠梗阻常需争取早期手术,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病因复杂,病情多变,一旦伴有肠壁血循环障碍成为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达10.0%[1],甚至高达30%[2]。肠梗阻中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占60.2%[3]。本文就本院近10  相似文献   

13.
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判断手术时机的临床可靠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非绞窄性肠梗阻(65例)及绞窄性肠梗阻(55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体温、脉搏、腹痛、腹胀、腹腔穿刺、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CT表现、休克情况等,并与手术时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非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符合相关指标中2项的3例(4.62%),绞窄性肠梗阻符合相关指标2项的20例(36.36%),3项及3项以上的25例(45.45%)。结论:肠梗阻患者如符合相关指标中的2项以上,则提示该患者极有可能为绞窄性肠梗阻,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提高绞窄性肠梗阻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病因及与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治愈34例,死亡2例,病死率5.56%。结论早期确诊及手术,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良好麻醉方式和简单、快捷、有效的术式,是提高绞窄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指标与方法,以提高其确诊率。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三要素,从我院已治疗过的和文献报道的共计65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年龄、性别、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便、腹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腹部平片阳性、血气分析、CO,CP、凝血功能等26项指标中,通过Meta分析进行筛选,并应用于652例绞窄性肠梗阻和604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检验其效果。结果筛选了10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指标:①腹痛不缓解或腹胀加重;②T≥38℃;⑧P≥100次/分;@WBC≥15×10^9/L;⑤Hb≤90g/L;⑥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及蠕动波;⑦有腹膜刺激征;⑧腹腔穿刺为暗红色血性液体,或为淡黄色液体、镜检有较多的红细胞;⑨影像学显示肠襻固定性扩张加重;⑩休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符合≥2项指标占92%,而单纯性肠梗阻为0。结论所确定的诊断指标与方法为绞窄性肠梗阻所特有,在确诊肠梗阻的基础上,符合≥2项指标者就可诊断为绞窄性肠梗,它可使绞窄性肠梗阻的确诊率由过去的61%提高到92%,且简便、易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在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肠绞窄时的水平变化及对肠绞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前D—dimer水平,并比较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及阳性率(D—dimer〉0.3mg/L为阳性)。结果:肠绞窄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及阳性率都较单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0.3mg/L时,可提示肠绞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肠梗阻与多器官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梗阻近年来发病率虽有下降,但病死率仍为3%~10%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可达30%。死亡原因多与多器官衰竭(MOF)有关。陈易人报告手术治疗的肠梗阻697例,其中死亡的20例均有MOF的存在。我院近10年收治肠梗阻683例,发生MOF 41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33例(80.5%),单纯性肠梗阻8例  相似文献   

18.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情危重,复杂多变。临床上以粘连性肠梗阻多见,约占急性肠梗阻的63%,腹内疝约占0.22~3.5%,先天性肠系膜裂孔引起的结肠梗阻仅占0.82%,先天性肠系膜裂孔并绞窄性乙状结肠小肠梗阻者更不多见,笔者曾遇到一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53岁。因阵发性腹痛9小时,恶心呕吐5次,未排便排气,于1987年6月10日入院。查体:T37.8℃,P116次/分,R24次/分,Bp8/5.33k  相似文献   

19.
肠梗阻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疾病,临床分为小肠梗阻和结、直肠梗阻。小肠梗阻临床多见,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原因多而复杂,有机械、动力、血运性三种类型(还可分为单纯、绞窄;部分、完全;低位、高位等)。若能及时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否则,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近年来,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已从以前的绞窄性疝为主,转变为以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国内北京宣武医院报告占30.1%,广州南方医院占39.5%,国外报告占45%[1]。而肿瘤性结、直肠梗阻已上升到第二位,宣武、南方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绞窄性肠梗阻的诊疗体会。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2010-01—2016-01间手术治疗的79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系统性总结。结果 79例患者中,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0例,肠扭转20例,嵌顿疝13例,肠套叠9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7例。治愈76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积极手术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