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铁勇  李霞 《中原医刊》2009,(18):58-60
高血压、吸烟、高血清胆固醇、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年龄、性别、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冠心病(CHD)确认的传统危险因素。而目前一些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都提示一些新的因素与CHD的发生相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Ⅱ型糖尿病(NIDDM)、Ⅱ型糖尿病伴冠心病(NIDDM伴CHD)、冠心病(CHD)、正常对照组的血糖、血脂和血胰岛素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发现NIDDM、NIDDM伴CHD、CHD患者在血脂、血胰岛素、血糖等指标的改变相似,说明NIDDM和CHD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其关键是高血糖所致的血脂代谢紊乱和血胰岛素水平升高。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是NIDDM并发CHD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邱志琦  吴旺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013-2014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和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2例高血压、120例CHD和27例正常对照的空腹和服糖1h后胰岛素和C-肽。结果:CHD和高血压病人空腹及服糖后胰岛素和C-肽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且CHD与高血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HD和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C-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探讨高胰岛素血症对冠心病患者RBP4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10年5月在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患者59例,根据其胰岛素水平分为:单纯冠心病组(CHD)30例、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组患者(CHD+HIn )29例;另选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NC )3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人群血浆RBP4水平;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测收缩压与舒张压;测空腹血糖、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血脂水平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尿酸、游离脂肪酸等生化指标.结果 CHD+HIn组患者血浆RBP4水平显著高于CHD组和NC组(P<0.01),CHD与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RBP4与BMI、FPG、FIn、2bPIn、HOMA-IR、TG、HDL-C、UA、hsCRP有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2hPIn、HOMA-IR是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水平显著升高,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是影响RBP4的重要因素,RBP4可作为识别冠心病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的血清学指标;血浆RBP4与BMI、血脂、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提示RBP4参与AS的发生、发展过程;BMI、2hPIn、HOMA-IR是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钟国强  黄从新 《医学综述》2000,6(7):336-336,F003
<正>胰岛素抵抗(IR)或高胰岛素血症(His)是冠心病(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IR与CHD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有何相关性?现试就不同类型的CHD与IR的严重性联系及CHD的危险因素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与血压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患者血清胰岛素与血压及血脂间的关系。方法 对 57例患者 (CHD组 )和 2 2例健康者 (对照组 ) ,进行胰岛素、血压及血脂测定。结果 CHD组的胰岛素、血压、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均高于对照组(P <0 .0 5)。CHD组中胰岛素水平与血压及TG、LDH成正相关 ;单纯冠心病组与CHD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组间胰岛素、TG、LDL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CHD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IR)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 ,血压及血脂异常与IR相互影响 ,共同参与CH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水平,并分析其与CHD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对40例确诊CHD患者和40例正常人采用高度特异性的ELISA法分别检测空腹血清TI、PI水平;以RIA法检测空腹血清免疫活性胰岛素(IRI)水平;同时检测这两组对象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结果CHD组IRI、TI、P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则低于对照组(P<0.05);CHD组中TI、PI与年龄、体重指数(BMI)、血糖和血脂均有独立的相关关系。结论CHD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状态,TI、PI分别与血糖、血脂等CHD危险因子呈群聚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薇  董平栓 《医学综述》2007,13(17):1320-1322
纤维蛋白原(Fg)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流行病学资料已经证实,Fg与CHD存在显著相关性。但Fg在CHD不同类型的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还缺乏足够的临床验证。国内有关血浆Fg高水平与CHD发病率、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的结果尚不一致。本文就Fg的一般性质及其与CHD的关系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于胰岛素浓度与冠心病(CHD)风险间关系的报道尚存在很大争议。本调查在PRIME研究随访5年后确定中年男性参与者中胰岛素水平与CHD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研究对象包括来自PRIME队列的294例CHD患者和536例随机选择的健康对照者。通过问卷调查(病史和生活方式)和标准化临床检查(血压和人体测量)获取患者资料,采集血样进行生物学检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评估4个级别的胰岛素浓度与CHD风险之间关联的比值比。结果:在贝尔法斯特,通过双变量分析可观察到胰岛素级别与CHD风险之间存在显著性趋势(P〈0.03),但经多因素校正后,这种关联不再具有显著性。在法国中心,与参照级别(〈6.5mU/L)相比,仅在胰岛素浓度处于第2级(6.5—9.9mU/L)时观察到CHD的高风险(OR3.24,95%CI 1.80—5.85,P〈0.0001);多因素校正后,这种关联仍具有高度显著性(OR2.92,95%CI 1.44—5.92,P〈0.005)。结论:在贝尔法斯特(高危人群),胰岛素浓度级别与CHD风险之间存在显著趋势,但在多因素分析中高胰岛素血症与CHD风险之间的关联消失。在法国中心(低危人群),轻度胰岛素浓度升高即与CHD高风险相关,且这种相关性独立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特征,而特别高的胰岛素浓度却无此关联。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增龄及饮食习惯等,但尚不能圆满解释CHD的某些流行病学特点。近10余年来,通过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了不少新的CH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1 高半胱氨酸近年来研究证明,高半胱氨酸过高可能是引起CHD的一个危险因素。动物实验证明,高半胱氨酸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一组临床研究发现[1],血浆高胱氨酸的平均含量,CHD组为0.755mmol/L,非CHD组为0.403mmol/L,CHD组较非CHD组显著增高(P=0.0001)高…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冠心病(CH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CHD和脑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和主要死亡原因,CHD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如何有效防治本病,降低CHD的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一直是世界各国学者积极探讨的热点课题之一[1].1948年美国的Framingham研究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CHD的病因,并于1961年首次使用“危险因素“这个名词,对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及吸烟作为CHD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取得了共识,至此人们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降低危险因素可以减少CHD的发病率[2].……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8年 Reaven提出了 Syndrome X术语 ,这种综合征包括摄取葡萄糖刺激产生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耐量低减 ,高胰岛素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和高血压 [1 ]。有关研究结果指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调整了肥胖因素后这一关系仍然存在 [2 ] 。流行病学研究提出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是直接促进血管壁的生长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及引起原发性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原因之一。另外 ,John[3]的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抵抗还与凝血以及纤…  相似文献   

13.
超重/肥胖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病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两个独立致病因素--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紧密相关[1].目前研究表明,肥胖患者体内异常增多的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可能是肥胖病和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联系的重要环节[2].本研究旨在了解伴或不伴糖代谢异常的超重/肥胖患者血清FFA水平的差异,分析FFA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检测40例高血压病(EH)、38例冠心病(CHD)、31例对照组糖耐量中胰岛素(InS)水平,结果EH、CHD均存在高胰岛素血症(H1)和胰岛素抵抗(IR);EH组空腹Ins显著高于CHD组。提示HI和IR在EH和CH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EH组较CHD组空腹胰岛分泌明显增多和(或)Ins代谢清除减少,导致比CHD更明显的空腹HI,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男性CHD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男性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采用氧化酶法测定,酶学法测定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等。结果(1)CHD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为(5.18±2.57)mg/L,对照组为(8.94±2.59)mg/L,CHD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CHD各亚组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浆脂联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CHD病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脂联素血症、总胆固醇(TC)和高血压病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脂联素与BMI、甘油三酯(TG)相关,BMI和TG为独立影响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因素。结论CH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存在低脂联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CHD传统危险因素BMI和TG是血浆脂联素独立预测指标,低脂联素血症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现代化疾病的最全面的概括,其患病率近年来还在不断上升,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核心为胰岛素抵抗。本文就其概念、流行病学研究、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致病因素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冠心病(CHD)的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老年男性CHD患者存在性激素(SH)平衡失调,血清雌激素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病的易患因素。为此,本文对男性冠心病患者老年期和老年前期分别进行雌二醇(E2)、睾酮(T)水平及E2/T值测定对性激素(SH)失衡与CHD的关系、SH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RBC-InsR)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受体分析法探测29例冠心病(CHD)患者,16例正常人的RBC-InsR改变情况;应用荧光偏振技术测定红细胞膜脂流动性(RBC-MF)变化;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 (1)CHD患者RBC-InsR结合位点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减少的RBC-InsR主要为低亲和力高容量受体,而高亲和力低容量受体无明显变化。受体与胰岛素的高亲和力及结合率亦明显降低。(2)RBC-InsR的结合位点数与血浆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与RBC-MF呈正相关。受体的高,低亲和力及结合率亦与RBC-MF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InsR缺陷,其InsR缺陷可能与CHD患者的IR和高胰岛素血症有关。细胞MF降低可能是引起CHD患者InsR缺陷进而导致IR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类固醇糖尿病(steroid-induced diabetes mellitus,SDM)是一种继发性糖尿病,其发病主要与肾上腺皮质的糖皮质激素异常分泌或应用过量的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有关,类似于2型糖尿病,SDM的主要致病机制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SDM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因致病因素的差异而不同,其引起的血糖水平升高有可逆性。了解其发病机制和相应的致病因素,对预防SDM的发生和对症高效治疗SDM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兴萍  王钧 《医学综述》2008,14(22):3509-3510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96例CHD患者及78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IR,并对CHD患者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D患者与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危险因素聚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CHD患者与IR密切相关,对CHD的治疗须对其发病基础IR及多种代谢异常进行全面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