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用诺卡氏菌与节杆菌混合菌种转化从蕃麻皂素制得的中间体5α-△~((?)(11))-16β-甲基-3β,17α,21三羟基孕甾烯-3β,21-双醋酸酯-20酮(Ⅰ)得50%的16β-甲基-△~(1,4,9(11))-孕甾三烯-20酮(Ⅱ)和少量的16β-甲基-9,11α环氧-△~1,4孕甾二烯-20酮(Ⅲ)。另外,又用同样的混合菌种转化从剑麻皂素制得的中间体5α,17α甲基-17β羟基-雄甾-3酮(Ⅳ)得50%17α甲基-17β羟基-△~(1,4)-雄甾二烯-3酮(Ⅴ)。如改变培养基则得3,17β-羟基-17α-甲基-9酮基-9,10开环-1,3,5(10)雄甾三烯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关于16α,17α-环氧-5-孕甾烯-3-醇-20-酮的沃氏氧化反应,在影响其收率的因素中,研究了: (1)反应产物的分离方法:对以异丙氧铝为催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分解和分离铝盐的方式,在工业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必须能达到使铝盐与反应产品完全分离,既不影响产品质量,而又有利于除去副反应产物,在分离16α,17α-环氧-5-孕甾烯-3-醇-20-酮的沃氏氧化物时,加入适量10%苛性钠溶液,使异丙氧铝生成偏铝酸钠溶于水中。而对产品环氧黄体酮质量无影响,同时能除去部分副反应产物。此法优于其  相似文献   

3.
11α-羟基-16α、17α-环氧-△~4-孕甾烯-3,20-二酮(Ⅱ)是合成可的松、强的松、肤轻松等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中间体,由16α,17α-环氧-△~4-孕甾烯-3,20-二酮(Ⅰ)经霉菌氧化而得。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从400余株野生梨的霉菌中,选出一株根霉80322新菌株,可在2%底物投料浓度,37℃发酵36~48h,使转化率达到55%以上,其主要发酵产物除11α-羟基-16  相似文献   

4.
醋酸肤轻松中间体三酯物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醋酸肤轻松是一种含有两个氟原子的强效外用皮质激素。其中间体3,17α,2-三乙酰氧基-3,5,9(11)孕甾三烯-20酮(简称三酯物),可由17α-羟基-21-乙酰氧基-4,9(11)孕甾二烯-3,20-二酮(简称脱酯物)制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3-(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三烷酸(1)、(S)-11-(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一烷酸(2)、羟基二氢博伏内酯(3);1个嘌呤类化合物,鉴定为1,3-二甲基黄嘌呤(4);7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孕甾-20-烯-3-酮(5)、孕甾-1,4,20-三烯-3-酮(6)、3β-羟基-孕甾-20-烯(7)、3β-羟基-孕甾-5,20-二烯(8)、20-羟基-孕甾-1,4-二烯-3-酮(9)、20-羟基-孕甾-1-烯-3-酮(10)、17β-羟基-雄甾-1-烯-3-酮(11)。结论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而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以18-甲基-17β-羟基-17α-乙炔基-雌甾-4-烯-3-酮(18-甲基炔诺酮),17β-羟基-17α-乙缺基-雌甾-4-烯-3-酮(炔诺酮),17β-羟基-17α-乙炔基-雄甾-4-烯-3-酮(妊娠素)和17a-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17α-羟基黄体酮)为原料,经NaBH,还原、脱水、双键转位和酯化等反应合成一系列3,5-甾二烯化合物,用1HNMR和MS证明了它们的结构。动物筛选结果表明,17β-丙酰氧基-17α-乙炔基-雌甾-3,5-二烯(IVb2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中断早期妊娠的作用似与其雌激素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gia s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侧扁软柳珊瑚的氯仿-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胆甾-5, 22-二烯-3β-醇(1),麦角甾-5, 24(28)-二烯-3β-醇(2),24-甲基胆甾-5, 22-二烯-3β-醇(3),孕甾-3β-乙酰氧基-20-酮(4),孕甾-1,4-二烯-3,20-二酮(5),孕甾-6β-羟基-4-烯-3, 20-二酮(6),孕甾-1,4-二烯-3-酮-20-羧酸甲酯(7)和9,11-开环甾醇3β, 6α, 11-trihydroxy-24-methyl-5α-cholest-9, 11-seco-7-en-9-one(8)。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简单节杆菌A_1及耻垢杆菌MS_1两种菌混合培养转化地塞米松中间体5α-△~(9(11))-16α-甲基-3μ,17μ,21-三羟基-孕甾烯-3μ,21-双醋酸酯-20酮(Ⅲ)可得到16α-甲基-△~(1.4.0(11))-孕甾烯-17α,21-双羟基-3,20双酮(Ⅳ)(65%收率)及少量的16α-甲基-△~(1.4)孕甾烯-9α,11α-环氧-17α,21双羟基-3,20双酮(Ⅴ)。  相似文献   

9.
用诺卡氏菌与节杆菌混合菌种转化从蕃麻皂素制得的中间体5α-△9(11)-16-16β-甲基-3β,17α,21三羟基孕甾烯-3β,21-双醋酸酯-20酮(Ⅰ)得50%的16β-甲基-△1,4,9(11)-孕甾三烯-20酮(Ⅱ)和少量的16β-甲基-9,11α环氧-△1,4孕甾二烯-20酮(Ⅲ)。另外,又用同样的混合菌种转化从剑麻皂素制得的中间体5α,17α甲基-17β羟基-雄甾-3酮(Ⅳ)得50%17α甲基-17β羟基-△1,4-雄甾二烯-3酮(Ⅴ)。如改变培养基则得3,17β-羟基-17α-甲基-9酮基-9,10开环-1,3,5(10)雄甾三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软珊瑚来源的毛壳属真菌(Cheatomium sp.)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手段对毛壳属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方法对化合物的肝癌干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进行了体外测试。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已知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22E,24R)-麦角甾-6,22-二烯-5α,8α-过氧-3β-醇(2),(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3β,15α-二羟基-7-酮(3),(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3β,15β-二羟基-7-酮(4),(22E,24R)-麦角甾-5,8,22-三烯-3β-羟基-7-酮(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6),(22E,24R)-麦角甾-7,22-二烯-5α,6α-环氧-3β-醇(7),麦角甾-7,22-三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6-酮(9),麦角甾-7,9(11),22-三烯-3β,5α,6α-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a,9a-三醇-6-酮(12),(22E,24R)-麦角甾-8,22-二烯-5α,6α-环氧-3β,7α-二醇(13)。在体外活性测试中,化合物3、4、6、8、13对人肝癌Huh7干细胞增殖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5~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是对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甾体11-β羟化过程中底物溶解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底物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21-醋酸酯(RSA)的溶解是甾体C11-B羟基化转化工艺的控制步骤。对添加吐温80、β-环糊精包埋、超声波振荡处理底物RSA3种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提高氢化可的松转化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醋酸孕双烯醇酮中微量杂质的分离和结构确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醋酸孕双烯醇酮中分得4个微量杂质,经IR、NMR和MS确证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β-乙酰氧基-孕甾-5,16-二烯-7,20-二酮、3β-乙酰氧基-雄甾-5,16-二烯-17-羧酸、3β-乙酰氧基-16β-羟基-孕甾-5-烯-20-羧酸-γ-内酯和孕甾-4,6,16-三烯-3,20-二酮。  相似文献   

13.
环氧司坦(2-氰基-3,17 α-二羟基-4β,17β-二甲基-4α,5α-环氧-雄甾烯(epostane)被认为是颇有希望的止孕药物,国外已应用于临床,为了进一步探讨环氧司坦的止孕机理,我们研究了它对离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和豚鼠黄体细胞的直接作用及对hCG的促黄体激素生成作用和小鼠胚胎与子宫内膜“共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向东  周维善  王钟麒   《药学学报》1997,32(6):416-419
报道新化合物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Δ3(5),9(10)-雌甾二烯-2-酮2的合成。文中探讨了用炔钾粗品对A-失碳-Δ3(5),9(10)-雌甾二烯-2,17-二酮1和A-失碳-6β,19-环氧-Δ3-雄甾-2,17-二酮3的选择性炔化,分别得标题化合物2(44%)及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6β,19-环氧-Δ3雄甾-2-酮4(65%),4经还原性破开环氧、去羟甲基和去醋酰氧基合成了标题化合物2。四步总收率为34%。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药物》2009,28(3):23-28
目的系统研究红树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确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老鼠簕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豆甾-4-烯-3-酮(1),豆甾-4,22-二烯-3-酮(2),麦角甾-4-烯-3-酮(3),豆甾-4-烯-3,6-二酮(4),豆甾-4,22-二烯-3,6-二酮(5),豆甾-4,22-二烯-6β-羟基-3-酮(6),6β-羟基-豆甾-4-烯-3-酮(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8),3β-羟基-豆甾-5-烯-7-酮(9)。其中,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细胞毒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2、4和9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甾体事后避孕药是一直受到人们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已发现了一些很有希望的化合物,如RU-486(1),RMI-12936(2),STS-557(3)等。其中17α-氰甲基-17β-羟基-4,9(10)-雌甾二烯-3-酮(双烯孕腈,Dienogestril,STS-557),系1979年由Ponsold等报道的  相似文献   

17.
鉴于甲雄甾烯诺龙[Methandrostenolone,去氢甲基睾丸素,即17β-羟基-17α甲基-甲基雄甾-1,4-二烯-3酮,(Ⅰ)]由化学或微生物合成过程中常含有与母体化合物相关的杂质[甲基睾丸素即17-β-羟基-17a-甲基雄甾一4一烯-3-酮,(Ⅱ);6d、17B-~-羟基17α-甲基雄甾-1,4-二烯-3-酮,(Ⅲ)和6β,17β-二羟基-17α-甲基雄甾-1,4-二烯-3酮,(Ⅳ)],致使现行的药典方法(英国药典及美国副药典所载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更好地对孕二烯酮原料药质量进行控制,合成孕二烯酮原料药中的2种有关物质。方法以13β-乙基-15α-羟基雌甾-4-烯-3,17-二酮为起始原料,经过3位羰基缩酮化保护、17位乙炔化和水解脱保护基共3步反应,得到有关物质13β-乙基-15α,17β-二羟基-18,19-双去甲基-17α-孕甾-4-烯-20-炔-3-酮,收率为12.1%;该有关物质经乙酰化得到另一种有关物质13β-乙基-17β-羟基-15α-乙酰氧基-18,19-双去甲基-17α-孕甾-4-烯-20-炔-3-酮,收率为72.9%。结果与结论合成了孕二烯酮原料药中的2种有关物质,并经1H-NMR、13C-NMR和MS谱确证结构,2种有关物质的纯度经HPLC检测均在98%以上,可以作为孕二烯酮原料药质量控制的对照品。  相似文献   

19.
自16α,17α-环氧孕甾-4-烯-11α-醇-3,20-二酮(Ⅰ)經对甲苯磺酰化和消去反应得到16α,17α-坏氧孕甾-4,9(11)-二烯-3,20-二酮(Ⅱ),用氫溴酸打开环氧。氫解脫溴得到孕甾-4,9(11)-二烯-17α-醇-3,20-二酮(Ⅲ),引入C21-OAc得到孕甾-4,9(11)-二烯-17α,21-二醇-3,20-二酮21-醋酸脂(Ⅳ),然后按已知方法合成9α-氟-可的唑(Ⅵ).(Ⅵ)对(Ⅰ)的收率为17.4%理論。也进行了由(Ⅲ)先引入9β,11β-环氧,然后引入C21-OAc以合成9α-氟可的唑的試探。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对采自中国南海西瑁岛的软珊瑚Sinularia sp.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结合NMR和MS等波谱数据分析并对比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选用A549和HL-60细胞株,采用CCK-8筛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软珊瑚Sinularia sp.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甾体化合物,包括8个孕甾烷及其苷类化合物: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乙酸酯(1),20-烯-3-酮孕甾烷(2),1,20-二烯-3-酮孕甾烷(3),1,4,20-三烯-3-酮孕甾烷(4),3β-羟基-20-烯孕甾烷(5),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6),1,4-二烯-3-酮-20α-羟基孕甾烷乙酸酯(7),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吡喃岩藻糖苷(8);1个麦角甾烷类化合物:(22E,24R)-3β,5α,6β-三羟基-7,22-二烯麦角甾烷(9)和1个胆甾烷类化合物:(20S)-1,4-二烯-3,16-二酮-20β-羟基胆甾烷(10)。结论 化合物1~10对A549细胞株均未表现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但化合物4和7对HL-60细胞株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61 和 3.26 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