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征集健康育龄妇女9例于连续若干周期的黄体晚期单次口服米非司酮,剂量分别依次为25mg、100mg、400mg和600mg,并于服药前以及服药后4、8、12、24、48、72、96和120h采血,以测定血清ACTH和皮质醇。另征集健康育龄妇女15例,随机分成三组(组Ⅰ~Ⅲ),分别在黄体早、中、晚期给于米非司酮25mgq12h×6,在d1~d7期间每天采血以测定血清ACTH、皮质醇和米非司酮水平。结果显示米非司酮25mg和100mg单次口服对ACTH、皮质醇水平及其昼夜分泌节律并无明显影响,可是一次口服高剂量(400mg和600mg)后,ACTH和皮质醇上午分泌水平增加,昼夜变化幅度明显减少。米非司酮多次用药(25mqq12h×6)期间,每天上午ACTH和皮质醇几乎无明显变化,黄体期早、中、晚期服药的对象,其血药浓度、ACTH与皮质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提示对于非妊娠妇女,米非司酮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示其抗糖皮质激素活性,只有一次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才会明显影响其ACTH与皮质醇的昼夜分泌节律。黄体期不同的生殖激素状态对口服米非司酮后的药物吸收及其抗糖皮质激素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对于血凝系统的许多作用均已有报道。例如:减少静脉管壁平滑肌的张力,改变血流量,损伤血管壁,增加血管纤溶活化素和凝血因子Ⅰ,Ⅱ、Ⅶ、Ⅷ、Ⅸ,减少抗凝血酶Ⅲ,增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和促进血小板的粘附与凝集性,缩短凝血活酶的时间-部份凝血活酶与凝血酶时间等。对于血栓形成前期状态,令人信服的唯一实验室数据是抗凝血酶Ⅲ的缺乏,此点早于1973年即被Howie 等所提出。目前虽然已有相当多的雌激素造成血栓形成前期状态的报导,但 Conte 与 Grum-  相似文献   
3.
Development Promoting Factor-1 (DPF-1) was derived from the rabbit oviduct mucosa epithelial cells, fertilized eggs were treated with DPF-1 and it was administered to female mic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ts effect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了内皮素-1(eiidothelin-1,ET-1)在大鼠卵巢内的分布。结果:在未成年大鼠卵巢可见到ET-1免疫染色阳性颗粒分布在卵泡的外周膜细胞;成年动情前期大鼠卵巢ET-1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卵泡或黄体周围的膜细胞,亦分布在卵泡血管内皮细胞中;假孕大鼠和妊娠大鼠卵巢可观察到ET-1免疫染色阳性颗粒分布在膜细胞和黄体中央腔内;妊娠10d大鼠卵巢内膜细胞染色的阳性反应较妊娠5d的大鼠显著增强,黄体中央腔内染色呈较强的阳性反应。提示ET-1可能参与卵泡发育、卵巢颗粒细胞机能和黄体退化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LHRH、PMSG、hCG或EB处理实验用未成熟雌性健康豚鼠,观察对其性成熟(第一次阴道开口和第一次卵巢排卵)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每日每小时腹腔注射5ng LHRH,可引起20~30日龄未成熟豚鼠出现第一次阴道开口和第一次排卵。用不同日龄的豚鼠卵巢颗粒细胞加成年豚鼠垂体组织作体外培养,结果,20日龄的豚鼠卵巢颗粒细胞对垂体激素的反应性与成年豚鼠相似。两组培养液每毫升内孕酮含量无差异(p>0.05)。而10日龄豚鼠的卵巢颗粒细胞对垂体激素的反应性及其培养液内每毫升孕酮含量,均明显低于前两组(p<0.01)。本实验提示,豚鼠出生后20~30天卵巢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共征集24名停经≤49d、要求中止妊娠的健康妇女,分4组,各组依次口服米非司酮50mg(组Ⅰ)、50mgQ12h×6(组Ⅱ)、200mg(组Ⅲ)和600mg(组Ⅳ),首次服药后72h行人流术(组Ⅰ)或阴道内放置卡前列甲酯栓(PG05)1mg(组Ⅱ~Ⅳ)。结果显示各组之间临床效果及临床经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E2P变化趋势亦基本一致。β-hCG在用药前24h内上升50%~100%(P<0.01),服药后至孕囊排出前仍呈上升趋势,口服首剂米非司酮后,各组E2水平亦持续高于服药前,而P水平则缓慢下降。妊娠中止后,上述三种激素急剧下降。服药期间,各组PRL和皮质醇明显上升,孕囊排出后前者下降缓慢,而后者下降迅速,ACTH、T3、T4和TSH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来非司酮(50mgQ12h×6,200mg和600mg)抗早孕时无明显量效关系;其主要作用部位似不在卵巢和绒毛;但对垂体一肾上腺轴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大剂量时;对垂体一甲状腺轴影响不明显;PRL水平变化似为药物直接作用所致,其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中,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促滤泡激素,促乳激素)和甾体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皮质醇)的变化,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数据。它对了解妇女的生殖机理、生理功能、代谢变化以及临床妇产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十九名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血清中上述七种激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黄体期应用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旨在比较黄体期不同阶段应用米非司酮对黄体功能、卵泡发育、排卵和阴道出血类型的影响以探讨其生育调节的作用机理。15名采取屏障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随机分成三组(组Ⅰ~Ⅲ),分别在黄体早、中、晚期给予米非司酮口服25mgq12h×6。每例对象在对照周期、服药周期和随访周期均接受采血,测定其血清FSH、LH、PRL、E2和P的水平,记录其阴道出血量及时间。结果显示服药后阴道出血类型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因服药时机而异。服药时间距LH峰愈近,则诱发阴道出血所需时间愈长,两者是显著负相关(r=-0.87,P<0.001)。黄体早期用药(组Ⅰ)对黄体功能及出血类型无明显影响。黄体中期用药(组Ⅱ)者中,3例孕酮水平提前下降,服药周期缩短,提示黄体过早溶解;另2例在月经预期来潮之前亦有一次阴道出血,但其孕酮水平并未随之下降,提示黄体未提前萎缩。黄体晚期用药(组Ⅲ)对服药周期无明显影响;但是在随访周期,2例对象卵泡发育缓慢,排卵明显延迟,并且其黄体期也缩短。  相似文献   
9.
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 of Mifepristone(RU486) for Termination of Early-PregnancyHeChang-hai(贺昌海);WangZhong-xing(王忠兴);WangR...  相似文献   
10.
环氧司坦(2-氰基-3,17 α-二羟基-4β,17β-二甲基-4α,5α-环氧-雄甾烯(epostane)被认为是颇有希望的止孕药物,国外已应用于临床,为了进一步探讨环氧司坦的止孕机理,我们研究了它对离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和豚鼠黄体细胞的直接作用及对hCG的促黄体激素生成作用和小鼠胚胎与子宫内膜“共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