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的55例老年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MPP)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5名患者的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其血清IL-10、TNF-α及TGF-β1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急性期及恢复期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重症组与轻症组急性期及恢复期上述指标水平。结果 1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及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但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组急性期患者血清IL-10、TNF-α及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3重症组恢复期患者血清IL-10、TNF-α及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老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IL-10、TNF-α、TGF-β1水平高低反映了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病情缓解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占宇 《山东医药》2012,52(3):71-72
目的探讨IL-2、IL-8、TNF-α在支原体肺炎(M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MP患儿40例,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2、IL-8、TNF-α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结果 MP急性期患儿血清Ig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MP急性期患儿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而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多种炎性介质共同参与了MP的发生、发展,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出现紊乱。联合检测血清IL-2、IL-8、TNF-α水平有助于MP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1例入住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的 MPP 患儿作为实验组,其中重症27例,轻症34例。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体检儿童37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小儿血清 IL-15、IL-17进行检测。比较重症组、轻症组及对照组血清 IL-15、IL-17水平,重症组与轻症组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血清 IL-15、IL-17水平。结果①重症组血清 IL-17与 IL-15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及对照组(P <0.05),且轻症组血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②重症组急性期患者血清 IL-17及 IL-15水平均高于恢复期与对照组(P <0.05);③MPP 重症组急性期及恢复期 IL-17及 IL-15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 <0.05)。结论 MPP 患儿发病严重程度随着 IL-15及 IL-17水平的上升而增大,二者可作为评判 MPP 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史良俊  王俐  张瑞连 《山东医药》2011,51(23):86-87
目的探讨IL-2、IL-6、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5例RMPP患儿(RMPP组),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IL-6、IL-10和TGF-β1,并与2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MPP组)和1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对照。结果 RMPP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IL-2、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MPP组和对照组,IL-6、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MPP组和对照组(P均〈0.05);RMPP组和MPP组组内上述各项指标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恢复期MPP组IL-2、IL-6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IL-2、IL-6、IL-10和TGF-β1可能参与了RMPP的发病机制,检测其血清水平可为临床判断MPP病情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袁浩  李登清 《山东医药》2013,53(3):19-21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2、IL-6)、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MPP患儿50例(观察组,其中重症28例、轻症22例),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2、IL-6,用血浆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Ig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性期IL-2、IgA水平降低,IL-6、hs-CRP、IgM 、IgG、C3、C4水平升高(P <0.05或0.01);恢复期IL-2水平降低,hs-CRP、IgG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恢复期比较,观察组急性期IL-2水平降低,IL-6、hs-CRP、C3水平升高(P<0.01).与轻症者比较,重症者IL-2、IgA水平降低,IL-6、hs-CRP、IgM、IgG、C3、C4水平升高(P<0.05或<0.01).MPP患儿血清中IL-2与IL-6呈负相关(r=-0.634,P=0.017).结论 MMP急性期、恢复期或重症、轻症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g、补体、hs-CRP水平升高或降低,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及时判定MMP病情程度和预后,有助于指导MP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重症肺炎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TNF-α、IL-6以及免疫球蛋白等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9例肺炎链球菌重症肺炎患儿(肺炎组)及同期3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儿童hs-CRP、TNF-α、IL-6、IgM、IgA及IgG等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炎组急性期hs-CRP、TNF-α、IL-6水平、IgA及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炎组恢复期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检测血清hs-CRP、TNF-α、IgM、IgA及IgG水平及IL-6对肺炎链球菌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共刺激分子可溶性B7-H3(s B7-H3)、干扰素-γ(INF-γ)及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患儿体内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确诊MP患儿120例(MP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12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依据MP患儿病情分为重症组、轻症组,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探索重症MP患儿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关系。结果 MP组患儿的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MP患儿的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MP患儿的PCIS评分均显著低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MP患儿的PCIS评分与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较健康患儿显著升高,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和IFN-TNF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方法检测31例支原体(MP)肺炎患儿(MP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CD3、CD4、CD8、CD4/CD8、IFN+γ、TNF-α水平,并与非支原体肺炎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MP组急性期CD3、CD4、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8无明显变化,TNF-α显著升高(P〈0.01)。上述指标均于恢复期(4周后)恢复正常。提示M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治疗中应注意阻断TNF-α分泌,提高IFN-γ、CD4水平。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重症23例、轻症19例)、恢复期血清IL-1B、IL-6、IL-12及TNF.d水平,并与同期35例健康儿童作比较。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急性期IL-1β、IL-6、IL-12以及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在恢复期,上述细胞因子与对照组比较P〉0.05。急性期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重症患儿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轻症患儿,P均〈0.01;恢复期各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感染病毒后细胞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急性期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助于机体早期启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加速疾病自限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动态变化在急性胰腺炎转归判别及治疗选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轻症胰腺炎(轻症组)30例、重症胰腺炎(重症组)20例、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患者入院24小时内、48~72小时、7天、14天血清TNF-α、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动态变化.结果 (1)入院24小时内,轻症组和重症组患者血清TNF-α、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入院48~ 72小时,重症组血清TNF-α、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与入院24小时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入院第7天,重症组患者血清TNF-α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仍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与48-72小时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清TNF-α、内毒素和D-乳酸作为动态监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起病后24小时与48~72小时之间的动态变化,可提示急性胰腺炎轻症向重症的转归,尤其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上述指标的持续升高,可为临床早期及时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常规疗法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疗法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NF-α、TGF-β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蔡蓉  郭雪君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48-194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RP、IL-6、IL-8、TNF-α等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及稳定期患者各60例,检测血清及诱导痰液中CRP、IL-6、IL-8、TNF-α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外周血WBC计数、血清CRP、IL-6、IL-8、TNF-α,诱导痰液中IL-6、IL-8、TNF-α,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AECOPD患者治疗后WBC、血清CRP、IL-6、IL-8、TNF-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的IL-6、IL-8、TNF-α,血清WBC及CRP,均较稳定期患者明显升高,检测相关炎症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G)对高糖联合TNF-α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BZY-1)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BZY-1细胞分为正糖(NG)组、高糖+TNF-α(HT)组、高糖+ TNF-α+不同浓度PGE1(HTP1~5)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与RT-PCR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白介素-6(IL-6)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转位.结果 高糖联合TNF-α促进HBZY-1增殖,增加MCP-1、TGF-β1蛋白与mRNA,以及IL-6mRNA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NF-κBp65的核转位;1 ng/ml的PGE1可抑制上述作用(P<0.05).结论 PGE1通过抑制NF-κB通路来抑制高糖联合TNF-α诱导的HBZY-1增殖,降低MCP-1、TGF-β1蛋白与基因,以及IL-6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LPS)诱导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胁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予生脉散灌胃2h及8h后,检测血清LPS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D-氨基半乳糖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IL-1β水平(P〈0.01),随着D-氨基半乳糖作用时间延长的趋势明显减弱,但对血清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生脉散能显著降低D氨基半乳糖肝衰竭大鼠血清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1,〈O.05)。LPS攻击2h和8h后,能明显诱导D-氨基半乳糖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增加(P〈0.01);除在8h对TNF-α无影响外,生脉散能明显减轻LPS攻击D-氨基半乳糖大鼠后对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的影响(P〈0.01,〈O.05)。[结论]SD大鼠在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存在严重LPS血症,并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炎症级联反应,生脉散可通过调节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诊断T2DM与柯萨奇病毒(COX)、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及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分析T2DM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L-18、干扰素-γ(IFN-γ)及IFN-γ诱导蛋白-10(IP-10)的水平及意义. 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208例和健康对照(NC组)者240名,检测血清COX、CMV、HSV、EBV IgG抗体阳性率和炎症因子IL-18、IFN-γ及IP-10水平,比较两组病毒抗体阳性率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T2DM病毒感染与炎症因子的关系. 结果 T2DM组COX、CMV抗体阳性率高于NC组(19.23%vs0.83%,94.71%vs83.33%,P<0.01),两组HSV和EBV抗体均为阴性.T2DM组IL-18、IFN-γ及IP-10水平均高于NC组[IL-18:(130.30±118.44) vs(41.69±40.39) pg/ml; IFN-γ:(103.93±110.10)vs(34.50±24.89) pg/ml;IP-10:(2215.50±3395.47)vs (234.55±64.40) pg/ml,P<0.05或P<0.01].T2DM COX感染者IL-18高于无COX感染者[(142.84±150.63)vs(122.04±92.59) pg/ml,P<0.05]. 结论 COX感染与新诊断T2DM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IL-18等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AECOPD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AECOPD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血必净此处交待用法、用量,两组在入院当天及入院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浆促炎因子TNF-α及IL-6水平在治疗前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7天及10天,实验组的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NF-α浓度水平在入院后第3、7、10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炎细胞因子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发展;而血必净可明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其在AECOPD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组、PSD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CUMS)加孤养建立PSD模型。假手术组和MCAO组不CUMS也不孤养,PSD组CUMS并孤养,艾司西酞普兰组在开始CUMS和孤养时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干预[10mg/(kg·d),腹腔注射,共3周]。在基线以及CUMS后7、14和21d利用蔗糖溶液消耗和旷野试验进行抑郁样行为学评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UMS后22d时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8水平。结果CUMS后21d时,PSD组体重、蔗糖溶液消耗、垂直运动得分和水平运动距离均较假手术组和MCAO组显著性降低和缩短(P均〈0.01),艾司西酞普兰组体重、蔗糖溶液消耗和水平运动距离均较PSD组显著性增加(P〈0.05或P〈0.01)。CUMS后22d时,PSD组血清IL-18水平较假手术组和MCAO组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艾司西酞普兰组血清IL-18水平较PSD组显著性降低(P〈0.05),但各组间IL-6和TNF-α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CUMS后22d时,血清1L-18水平与蔗糖溶液消耗(r=-0.415,P=0.044)、旷野试验中水平运动距离(r=-0.508,P=0.011)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垂直运动得分(r=-0.390,P=0.059)和体重无显著相关性(r=-0.216,P=0.311)。结论PSD模型大鼠血清IL-18水平显著性升高,艾司西酞普兰能显著性降低PSD大鼠血清IL-18水平并改善抑郁样行为,提示IL-18可能在PSD的发病机制中起-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血清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58例老年健康人群(对照组),62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和54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血清CRP、IL-1β、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CRP、IL-1β、TNF-α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AECOPD组及COPD稳定期组,COPD稳定期组CRP、IL-1β、TNF-α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AECOPD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在COPD的发病及急性加重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机体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软肝冲剂治疗前后肝硬化(L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8(IL-18)的mRNA表达及分泌水平的变化。探讨软肝冲剂对肝硬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RT—PCR检测20例正常对照组和25例肝硬化患者软肝冲剂治疗前、治疗2、4、6月后PBMC中TGF-β1、IFN-γ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PHA体外诱生PBMC培养上清中TGF-β1、IFN-γ和IL-18分泌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PBMC中的TGF-β1 mRNA表达水平及TGF-β1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而IFN-β1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及IFN-γ和IL-18分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软肝冲剂治疗后,TGF-β1 mRNA表达水平及分泌水平逐渐下降,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IFN-γ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及IFN-γ和IL-18分泌水平逐渐上升,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软肝冲剂能通过下调PBMC中TGF-β1 mRNA和上调IFN-γ和IL-8 mRNA表达,对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法(EIISA),检测53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20名健康儿童血清中TNF—α及IL-6含量。结果心肌炎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526.7±32.9)mg/L和(3.23±0.53)mg/L,而健康组分别为(383.1±27.5)mg/L和(1.63±0.22)mg/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后,心肌炎组TNF—α及IL-6分别降至(407.3±34.4)mg/L和(1.97±0.29)mg/L,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NF—α及IL-6血清水平及其变化,有助于判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情及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