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直肠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直肠灰阶超声造影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SonoVue造影剂,结合新型对比脉冲序列(CPS)造影成像技术,对33例患者38个前列腺结节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病灶造影增强方式,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造影参数,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 结果 良性结节20个,其中17个位于内腺;恶性结节18个,其中14个位于外腺.内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以均匀增强为主,结节清晰,有环状增强;恶性结节增强早于正常外腺组织,以不均匀增强为主.恶性结节达峰时间及加速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P<0.05),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结节(P<0.05),到达时间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造影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达峰时间、加速时间、峰值强度等参数有一定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在前列腺外腺低回声良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6例超声显示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病灶患者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造影增强模式,用ACQ软件系统对病灶及其周围外腺组织造影参数进行分析比较。超声造影后对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外腺低回声病灶穿刺活检及常规6针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穿刺活检病理证实30例患者病灶为前列腺癌,36例病灶为良性。以超声造影表现为无增强、增强强度高于、等于、低于周围实质为标准,良、恶性病灶分别为14、8、4、10例和2、20、3、5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腺低回声良性病灶以内部无增强或增强强度低于周围实质为主,而恶性病灶以增强强度高于周围实质为主。病灶相对造影增强强度可作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指标(曲线下面积0.73,95%可信区间:0.57~0.89)。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前列腺外腺低回声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造影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onoVue造影剂,对21例患者40个前列腺结节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造影增强方式,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造影参数,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21例患者中良性结节组11例患者,恶性结节组10例,两组f-PSA、t 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性结节27个,恶性结节13个.良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以均匀增强方式为主,恶性结节增强早于周围正常组织,达峰强度、达峰时间及再灌注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P<0.05),以不均匀增强为主.结论 超声造影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达峰强度、达峰时间及再灌注时间等参数有一定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如将造影参数与f-PSA、t-PSA联合能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前列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对20例经腹超声发现的前列腺结节患者进行前列腺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本组20例25个前列腺低回声结节中,结节位于内腺14个,外腺11个.内腺结节均为良性增生结节,外腺结节中3个为良性增生结节,8个为前列腺癌.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也不相同.内腺低回声增生结节表现为与周围内腺实质同步灌注的均匀增强模式;外腺低回声增生结节表现为与周围外腺实质增强强度相似的灌注模式;外腺低回声恶性结节表现为增强强度高于内腺前列腺组织,明显高于周围外腺前列腺组织.所有结节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论 超声造影在鉴别前列腺结节良恶性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直肠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前列腺结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经直肠超声造影(CETRUS)声像图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68个结节行CETRUS检查,观察内、外腺结节的增强特征,并对结节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利用ACQ软件定量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结节增强方式的差异。结果 68个结节中,恶性46个,良性22个。前列腺癌CETRUS多表现为明显增强(40/46)、不均匀增强(41/46)、快进(36/46)、快出(30/46)、弥漫性增强(37/46)。恶性结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峰强度明显大于良性结节(P<0.05)。良性结节与周围组织呈同步灌注均匀增强。结论 CETRUS能直接客观地反映前列腺癌结节的血流情况,相关参数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CETRUS)参数峰值强度对前列腺周缘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的前列腺单侧周缘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QLab软件测量每个结节的峰值强度(PIt)及对侧周缘区组织峰值强度(PIn),所有结节良恶性均通过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经直肠超声发现周缘区结节49个,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恶性结节20个,良性结节29个;PIt鉴别良恶性结节敏感性55.0%,特异性69.0%,联合PIn后鉴别良恶性结节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81.3%、78.8%。结论 CETRUS参数PIt联合PIn对于鉴别良恶性结节较单一参数的特异性、敏感性显著提高,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前列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共55个实性结节的经直肠超声造影(CETRUS)血流灌注特征,内容包括:增强时间、增强程度、消退时间、增强均匀度及增强后结节边界5个方面,比较良恶性结节在血流灌注特征上的差异。结果 55个实性结节病理证实33个恶性(恶性组)、22个良性(良性组)。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中快进、快出、不均匀增强、增强后结节的边界清晰4个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在高增强造影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TRUS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前列腺结节的血流灌注情况,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超声对前列腺实性结节定性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特征在前列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4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共55个实性结节,其中良性22个,恶性33个;比较良恶性结节经直肠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特征,包括增强时间、增强程度、消退时间、增强均匀度及增强后结节边界5个方面的差异。结果恶性结节主要表现为快进(25/33)、快出(20/33)、不均匀增强(21/33)、增强后边界清晰(21/33);良性结节主要表现为同进或慢进(13/22)、慢出(15/22)、均匀增强(17/22)、增强后边界不清晰(14/22),二者在增强时间、消退时间、增强均匀度及增强后结节边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增强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前列腺良恶性实性结节的血流灌注情况,分析其超声造影特征,有助于提高对前列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共88个病灶。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内腺体积。以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 结果本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中,52例为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共67个病灶,20例为前列腺癌患者共21个病灶。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内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33±34.99)cm3 vs (57.14±24.42)cm3,t=0.185,P=0.854;(34.98±19.96)cm3 vs (33.89±17.65)cm3,t=0.213,P=0.832]。前列腺癌病灶多位于前列腺外腺区(15/21),其超声造影特征多为动脉期呈高增强,且造影剂消退较周围正常组织迅速(16/21);前列腺良性病灶多位于前列腺内腺区(47/67),其超声造影特征多为动脉期等增强,且静脉期与周围正常组织同时消退(47/67)。以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1.04%,准确性为89.77%。漏诊的3个前列腺癌病灶中,2个位于前列腺内外腺交界区,且Gleason评分均为中高分化。误诊的6个前列腺良性病灶,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5个为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症,1个为肉芽肿性炎伴凝固性坏死。 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能有效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灶,可为前列腺癌的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常规超声特征、超声造影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227个结节)术前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对其常规超声征象及超声造影表现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83.04%,其中恶性结节在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纵横比、钙化灶等方面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血流阻力指数(0.73±0.15)明显高于良性结节(0.6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85.02%,甲状腺恶性结节以不均匀增强、早达峰为主,在增强模式及达峰时间方面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结节造影前后最大径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常规超声难以鉴别的结节可联合超声造影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ultrasound,TRUS)造影(TR-CEUS)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TR-CEUS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观察病灶造影灌注模式,对异常增强结节进行靶向穿刺、标记送检。同时将结果与49例非造影组前期常规11点穿刺比较,观察其诊断效率。结果 60例患者中10例弥漫型前列腺癌呈快速不均匀增强,18例结节型前列腺癌中共观察35个癌结节,呈高增强结节18个、等增强结节12个、低增强结节5个。前列腺增生32例,其结节多为均匀性高增强。造影假阳性7例,假阴性3例。靶向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28例,诊断率(46.67%)高于11点穿刺(28.57%)。结论 TR-CEUS是评价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指导靶向穿刺活检,提高穿刺准确效率及减少穿刺针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直肠超声检查及其穿刺活检对鉴别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将4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术后病理分组,与术前经直肠超声检查声像图以及13例穿刺活检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前列腺增生组27例,前列腺增生伴炎症组4例,前列腺癌组9例,术前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前列腺增生27例,疑诊前列腺癌13例并行穿刺活检,其中6例术前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3例前列腺癌未穿刺,但术后病理证实,经直肠前列腺癌超声诊断敏感性66.7%,特异性77.4%,准确性75%;而本组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选择性检出率为46.2%,其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经直肠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有着重要价值,可以选择性提高穿刺活检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而结合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则是发现并确诊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改良穿刺法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作用,以期寻找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 PCa)检出率的手段或方法。方法对151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4ug/L)和(或)TRUS发现有结节的患者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行前列腺改良穿刺活检,穿刺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151例患者中,共检出PCa49例(32%),上皮内瘤12例(8%),慢性炎症48例(32%),良性增生42例(28%)。与标准系统穿刺法相比,改良穿刺法可将PCa的检出率提高18%。本组资料有25例(17%)的患者术后出现血尿,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改良穿刺法,有助于提高PC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多模态影像诊断前列腺癌(PC)及指导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靶向穿刺的价值。方法 收集12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包括61例PC及67例良性病变;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将其分为A组(PI-RADS 3分,n=64)、B组(PI-RADS 4分,n=29)及C组(PI-RADS 5分,n=35),观察TRUS、经直肠实时弹性成像(TRTE)及经直肠超声造影(TR-CEUS)联合诊断PC的效能,分析其用于TRUS引导下靶向穿刺的价值。结果 以TRUS、TRTE及TR-CEUS中存在任意2项阳性结果为截断值,超声多模态影像诊断PC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44%、77.05%、70.15%、70.15%、77.05%及0.766[95%CI(0.686,0.845)]。随病灶PI-RADS得分升高,超声多模态影像诊断PC的敏感度呈大致下降、而特异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超声多模态影像有助于诊断PC及制定穿刺活检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直肠超声(TRUS)、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在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肿瘤患者102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行TRUS及DCE-MRI检查,以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良恶性前列腺肿瘤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并比较TRUS、DCEMRI、PSA以及三者联合诊断对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价值。结果 102例前列腺肿瘤患者中,经穿刺活检发现38例为恶性肿瘤,64例为良性肿瘤。采用TRUS鉴别前列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3.16%、76.56%及71.57%,DCEMRI检查为73.68%、78.13%及76.47%,PSA检测为89.47%、70.31%及76.47%,且经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前列腺肿瘤的患者,PSA水平及DCE-MRI检查参数值均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7.37%、88.24%,高于单一检查方法(P<0.05)。结论 恶性前列腺肿瘤患者与良性患者相比,其血清PSA水平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引导下徒手对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就诊的临床疑似前列腺癌并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62例,依最终病理结果分为2组:前列腺癌组,共25例,男性,年龄55~82岁;前列腺良性病变组,共37例,男性,年龄54~83岁。经直肠超声分别观察记录两组前列腺大小、内部回声及有无异常回声、回声大小范围,并按部位系统穿刺及目标靶向性穿刺,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以及前列腺病变特征。结果前列腺癌组病理类型均为前列腺腺癌(包括腺泡癌),良性病变组患者病理提示正常前列腺组织、腺体及间质增生、肌肉以及纤维组织。前列腺癌组穿刺取得组织中共145条病理结果为前列腺癌,108条(75%)位于前列腺周缘区穿刺点,癌组织占比标本组织长度大于50%的有81条(56%)。经直肠超声共发现52个异常回声,均穿刺取得病理,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大小的低回声其病理成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前列腺周缘区有优势性并可对可疑病变区域直观准确的目标性穿刺,对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