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各42例。比较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以及PR间期。结果研究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均低于比较组,但PR间期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其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PR间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2%(x2=8.234,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R间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234、10.136、12.34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7%,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4,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胺碘酮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抽样,7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推行胺碘酮疗法,对照组实施利多卡因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且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PR间期、QRS波时间、LVEF、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实行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碘胺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PR间期、QRS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PR间期、QRS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PR间期、QRS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7.5%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及PR间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4例)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1-4 mg/min静脉维持;治疗组(56例)采用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然后0.5-1.5 mg/min静脉维持;治疗24 h后观察2组24 h内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较对照组短,PR间期比对照组长,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2例给予利多卡因,30例使用胺碘酮。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两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胺碘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于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转复心律失常的时间也明显短于胺碘酮组。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24 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RS波时间、PR间期、心率、LVEF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4%、不良反应率为8.2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0例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结果:两者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并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月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转复心律失常时间明显低于胺碘酮治疗组.结论: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患者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胺碘酮针与利多卡因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1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观察对象分成二组,其中65例给予利多卡因针,73例给予胺碘酮针。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二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4个月内胺碘酮针组病死率有一定降低。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胺碘酮针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和对照组(30例,利多卡因治疗)。连续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以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病患的82例,对其分为了研究组41名和对照组41名。研究组病患施行胺碘酮治疗方案,对照组病患施行利多卡因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临床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3.17%。同时,研究组病患发生不良反应率为2.5%,PR间期、平均复律期间分别为(0.155±0.002)s、(353±51)s;对照组病患发生不良反应率为9.76%,PR间期、平均复律期间分别为(0.141±0.002)s、(997±87)s。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具有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效果更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相关参照指标更优异,对患者康复有极大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畅  赵靖凯 《中外医疗》2023,(6):140-143
目的 通过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来为临床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5—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接收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给药下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9,P=0.0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33)。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胺碘酮相比于利多卡因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显著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胺碘酮治疗的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复律时间(367±74)s显著短于对照组(984±12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9,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显著,起效快、平均复律时间短及安全性高,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的10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用药,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脏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用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23%,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使用胺碘酮治疗后QTd、PR间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给予患者一定的胺碘酮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价胺碘酮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确诊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对照组则给予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显效6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共显效25例,有效40例,无效35例,治疗总有效率65.0%,二者对比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胺碘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患者共76例,其中胺碘酮治疗组38例,利多卡因对照组38例,比较两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显效3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与对照纽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可作为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