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晶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31-132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具备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50万U,配合肝素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开始后90分钟监测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临床症状演变、心肌酶学峰值和心律的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尿激酶规范化溶栓治疗,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心肌酶学峰值前移,并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在具备溶栓适应证前提下,给予尿激酶规范化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灌注后的心电图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15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根据有无再灌注把1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未再灌注,另一组为观察组再灌注,对两组患者再通率和心电图ST段抬高及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率是68%,观察组频发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和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灌注后的心电图有ST段的反常抬高和心律失常表现,这个参考指标可以当作患者进行心肌再灌注与灌注受到损伤时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再灌注进行治疗的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收集自2014年5月_2016年7月在该院所接受再灌注(溶栓或PCI﹚治疗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的出现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是否有损伤性改变分为再灌注损伤组和再灌注非损伤,其中再灌注损伤组29例和再灌注非损伤45例,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中的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7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发现:①4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所有研究对象的58.11%;33例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出现,占所有研究对象的44.59%。②患者出现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病至CK达高峰时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再灌注时间、性别、治疗时间、溶栓治疗以及PCI治疗,患者在经溶栓治疗的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高于P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再灌注损伤性组的白介素-6量远远高于再灌注非损伤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力低于再灌注非损伤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再灌注进行治疗的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5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再灌注方法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再灌注费用、出入院脑钠肽(BNP)变化、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内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明确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静脉溶栓治疗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符合标准的114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按照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0~3、3~6、6~12 h分成三个治疗时间窗,收集其治疗时间内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三个时间窗对应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4.6%、8.8%和6.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常发生情况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7.5%,室性期前收缩8.8%。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开展的越早,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可提示溶栓再灌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AMI患者53例。根据溶栓后有无ST段再抬高而分为ST段抬高组(A组)和ST段未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两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Killip分级)。结果,A组伴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功能不全、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B组。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与患者并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连会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810-811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静脉使用肝素抗凝对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有溶栓适应讧且无明显禁忌证的10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肝素及尿激酶组(肝素组)50例和单用尿激酶组(对照组)5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氢氯吡格雷300mg口服,根据血压和心率使用美托洛尔、卡托普利、阿托伐他汀钙及硝酸甘油。肝素组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肝素4000U,后给予肝素以12U/kg·h(最大量1000U/h)静脉泵入,调控APTT于50P70s。2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平均(40±20)min使用2.5万U/kg尿激酶(天津天普制药公司)静脉溶栓。溶栓开始后3h内每半小时复查心电图观察ST段,24h内每2h检测1次心肌酶学,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和心律失常情况,来判断患者再通率。结果肝素组胸痛症状缓解时间、心电图ST回落〉50%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均短于对照组,肝素组酶峰提前,血管再通率提高,且和对照组相比未增加出血风险。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使用肝素抗凝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且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汪永和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13-114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有关治疗经验。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我院2008-2013年共对1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尿激酶静脉溶栓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更好的指导静脉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抢救中的运用。结果本组血管再通103例,血管再通率为82.4%。有8例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4%。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吉林医学》2011,32(12):413-414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收治的STEMI患者2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ACC/ESC对STEMI制订的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先静脉推注8 mg,再予以静脉滴注42 mg,90 min滴完。结果:本组26例患者好转出院25例,死亡1例。其中18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9.2%;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17例,发生率为65.4%;1例出现牙龈出血,发生率为3.8%;无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平均住院10 d,随诊6个月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本组观察证实静脉溶栓疗法降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显著改变STEMI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汪红军  杨如山 《当代医学》2011,17(31):108-10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均给予50mg阿替普酶溶栓治疗(8mg静推5min,42mg静滴90min),在7至10天患者病情稳定后行冠脉造影。结果本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阿替普酶规范化溶栓治疗后,ST段抬高较治疗前至少降低50%,患者胸痛症状缓解,心肌酶学峰值前移,并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在具备溶栓适应证前提下,给予阿替普酶规范化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崔玉华 《吉林医学》2014,(23):5147-5147
目的:探究瑞通立溶栓疗法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于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作用,确定两种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意义。方法:对1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静脉瑞通立溶栓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患者不良反应、溶栓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以及再通时间)。结果:瑞通立溶栓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血管开通率为71.43%,血管开通平均时间(1.08±0.35)h;尿激酶溶栓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血管开通率为51.19%,血管开通平均时间(1.89±0.43)h。瑞通立溶栓疗法与尿激酶溶栓疗法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通立溶栓疗法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于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都有积极作用,瑞通立溶栓疗法效果更好,静脉溶栓疗法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T段偏移分析方法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评估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ST段抬高并接受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再灌注治疗前或治疗后平均100min(s=45min)做心电图检查。用3种方法分析心电图。再灌注治疗结束后立刻行心电图检查,用任何一种方法合计测量ST段偏移差值。ST段相对偏移度定义为ST段绝对偏移度/基线时的ST段偏移计分×100%。29h后(s=14h),用13NH3测量心肌血流。每例患者心肌血流小于正常心肌灌注量的80%(低灌注)和50%(无再灌注)的部位将被自动描记。结果:几种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的改变与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关系,评价血浆脑钠素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灌注的预测。方法选择经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男58例、女1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STR)计算,比较入院后即刻和PCI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的情况。结果STR<50%组的BNP值(2632.5±968.3)ng/L明显高于STR≥50%组(974.4±799.4)ng/L(P<0.001);STR<50%组糖尿病患者13例(37.1%)多于STR≥50%组的5例(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同抬高ST段下降幅度一样,能判断心肌组织灌注状态及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在基层医院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75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结果 75例患者中溶栓成功67例、出血2例、病死4例;静脉溶栓时发病≤3h的患者与发病>3h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不良反应率、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时<70岁的患者与≥70岁的患者在溶栓成功率、不良反应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死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如果FMC-D的时间无法达到指南要求≤90 min或因客观原因无法行急诊PCI,静脉溶栓治疗仍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最佳选择.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可行.对老年患者静脉溶栓仍可获益,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静脉溶栓治疗是抢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措施,尽早再灌注可以保存缺血心肌周围尚未至不可逆损伤的心肌,而缩短患者就诊后至获得有效溶栓的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1].现就我院急诊科2010年7月~ 2013年7月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6例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为标准[2].心肌梗死部位及“ST段抬高”均通过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及十八导心电图检查判定.  相似文献   

17.
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振忠  王海英  程捷 《中外医疗》2008,27(31):16-18
目的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加快开展再灌注治疗,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满意度.方法 选取最新的、具有权威性的关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作为制定治疗决策方案及编写临床路径的依据,将应用临床路径开展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路径管理前的再灌注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间静脉溶栓开始时间、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急诊留观时间及再灌注治疗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急诊留观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明显加快开展再灌注治疗,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时比分析,以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住院4周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衰、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病死率、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心衰、梗死后心绞痛方面显著减少,治疗组在病死率方面降低,出血方面轻度增加,但无显著差异,两组未发现严重出血.结论 高龄STEMI患者静脉溶拴治疗安全有效,可降低近期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绍波 《当代医学》2013,(19):25-26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接诊的160例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访调查中发现,试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治疗后6个月以及治疗后1年的总病死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试验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3.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一般出血、致命性的大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3.75%,1.25%)与对照组(3.75%,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病死率,减少再次住院率,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邓俊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578-257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特点.方法:将AMI患者90例,根据溶栓后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抬高组(A组)和ST段未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冠脉病变、再通率、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Killp分级等).结果:A组伴发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脉多支病变、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B组,而冠脉再通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与患者并发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该类患者溶栓再通率低,心肌受损严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