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1):1005-1008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目前对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尚缺乏一种可靠、迅捷、高准确率的诊断方法。美国骨肌系统感染协会(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 Society,MSIS)制定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标准获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但其诊断指标相对复杂不便于临床应用。临床上常用血沉、血清CRP、IL-6、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指标辅助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但这些指标的异常并不完全由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引起,易受其他炎性因素影响。近年来,滑液生物标志物,尤其是滑液α-防御素对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综合分析目前关于滑液α-防御素的临床研究,就其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及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关节置换手术的开展,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患者数量不在少数,而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都是一场灾难,如何能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被认为是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手段,本文汇总分析国内外文献,通过C反应蛋白,血沉与白介素-6(IL-6)的对比,发现白介素-6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是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血清学检查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通过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关节功能甚至远期生活质量。目前,假体周围感染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策略包括抗生素治疗,清创灌洗+保留假体,一期置换和二期置换。本综述旨在总结这些治疗方法的疗效、进展以及适应证,为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策略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贵刊2010年第6期发表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一文提到:"一般认为,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大于3000/μl,结合CRP及红细胞沉降率异常是诊断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我们阅读了相关文献,想在此探讨一下假体周围感染关节液白细胞计数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表皮葡萄球菌是导致假体周围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之一。感染过程中,细菌通过在植入物表面定植形成生物膜,从而有效逃避抗生素和宿主免疫反应,并通过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生物膜的成长过程。该文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假体周围感染的生物膜形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也是灾难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加重其社会、经济负担。假体周围感染及时、正确的诊断对后续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常规检查方法有血清学检查、关节液检查及术中组织学检查。多个相关协会和组织亦发布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指南以指导临床工作。但对于细菌培养阴性、之前使用抗生素、生物膜形成及低毒力细菌感染等患者,常规诊断方法效果欠佳。近年来假体周围感染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研究大量涌现,本文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的灾难性并发症,尽管已采取多项措施预防,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仍分别高达1%~4%和1%~2%[1]。随着人口老龄化、关节置换患者数量的逐年增长、假体生存期的延长及患者预期寿命的提高,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数量也将不断增加[2]。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需结合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血清学、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3],明确引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液C反应蛋白(CRP)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清CRP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ivd、Scopus数据库关于关节液CRP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Q指数,比较关节液CRP组与血清CRP组诊断价值合并值的差异。结果纳入7篇文献,共469例,合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89、0.91、10.52、0.13、91.22,SROCAUC为0.957,Q指数为0.901。关节液CRP组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SROCAUC高于血清C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液CRP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价值较高,与检测血清CRP比较,关节液CRP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假体周围感染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诊断方法较多,但都缺乏特异性,本文就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指人体关节植入的假体和假体周围存在病原微生物而导致的感染。PJI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治疗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预后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噬菌体疗法在国外已有较多报道,临床效果显著。该文就噬菌体疗法防治PJI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钱文伟  翁习生 《骨科动态》2007,3(3):153-161
引言 假体周围感染一直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尽管近20年来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但假体周围感染仍是关节置换术后继假体松动之后的第二大并发症.文献报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4%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左右5,60而关节翻修手术后的感染率则显著增高,据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研究进展李金松王明喜邵光湘全髋关节置换术(简称THA)后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JointInfections,简称PJI)的发病率已由70年代的9%下降至0.27%〔1〕。这主要应归功于围手术...  相似文献   

13.
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然而,金葡菌经常与其他微生物在假体周围感染灶共存,迄今已有多篇文献报道金葡菌与其他微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这些相互作用涉及影响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耐药性、改变毒力因子表达水平等。本文拟对关节假体多重感染对金葡菌致病特性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6年1月~2004年8月,笔者共收治16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采用单纯关节清创术4例,髋关节翻修手术12例。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进行髋关节翻修的患者术后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6·5分(Harris评分),有1例感染复发。结论根据感染的类型、患者一般状况及假体有无松动现象,通过清创术或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可以清除感染病灶、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裂解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1至12月对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或无菌性松动的35例患者行翻修术,全髋关节27例、全膝关节8例。术前行关节腔穿刺,术中采集5个不同部位的假体周围组织标本,取出可疑感染的关节假体并应用超声裂解法处理,将处理液、术前关节液、术中假体周围组织分别进行血平板和BacT/Alert FN瓶培养。结果 各种标本的血平板培养细菌阳性率均低于BacT/Alert培养法,两种培养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裂解后BacT/Alert培养法细菌培养阳性率由处理前的37.1%(13/35)上升至57.1%(20/35),血平板培养法由14.3%(5/35)上升至37.1%(13/35),超声裂解前后细菌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裂解后处理液细菌阳性率高于术前关节液、术中假体周围组织及超声裂解前处理液。确诊为假体周围感染的23例中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1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各1例;假体松动的12例中,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各1例。结论 对可疑关节感染的假体行超声裂解处理可以提高关节感染病原学检出率,应用BacT/Alert培养法较血平板培养细菌检出率高,引起假体周围感染的细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经济、心理、生活带来严重的负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对复杂疾病进行遗传分析已成为当下热点。本文综述了白细胞介素、甘露糖结合凝集素、Toll样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中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假体周围急性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VSD、敏感抗生素治疗11例假体周围急性感染,男7例,女4例;年龄58~88岁,平均72.5岁。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8例,3例出现窦道,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3例。结果:微生物培养阴性2例,阳性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其中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表皮葡萄球菌2例。术后随访8~52个月,平均28个月,1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清创失败,清创距关节置换时间84 d,行II期人工关节翻修术。10例清创成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清创成功患者Harris评分84.1(74~93)分;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者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84,84,89分。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1个月内,髋关节置换术后6周内假体周围急性感染,及服用抗凝药物引起假体周围出血伴急性感染,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VSD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假体周围感染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灾难性并发症,也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其诊断及治疗十分困难,常需多次手术及长疗程的抗感染治疗,并发症高、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昂贵。尽管已采取多项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病率仍达1%~3%[1],并且随着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人数逐年增长,发生假  相似文献   

19.
<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常用的骨科手术技术,能够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很低,在膝、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1%,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2%[1],但是一旦发生感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一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报告显示[2],假体周围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20.
正假体周围感染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灾难性并发症,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及时、准确地诊断假体周围感染,对于制定治疗方案、保留假体与关节功能、管理患者的期望和提高治疗成功率至关重要[3]。尽管研究人员不断寻找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可靠检验指标,但目前还没有单一的诊断指标能够达到10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