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1985年以来采用带血管蒂胃壁瓣修复肝外胆管缺损12例。胆胆管瘘3例,胆总管结石并穿孔2例,手术后肝外胆管狭窄经切开整形致胆管缺损7例。缺损部位在肝总管5例,胆总管7例。胆管缺损大小2.5cm×1.0cm-4.5cm×1.5cm,术后经1-10年的随访,疗效满意,无胆道疾病的症状复发。作者认为本术式一举两得,即修复了胆管缺损,又不改变胆道、肠道原有解剖,避免了各式胆肠内引流的引起的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2.
带血管蒂胃瓣修复胆管狭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利用带血管蒂胃瓣修复良性胆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4例胆管狭窄患者行带血管蒂胃瓣修复胆管狭窄术,以胃大弯壁代替胆管缺损部分施行胆管胃壁成形术.结果 经4个月至5年的随访未出现胆管狭窄或反流性胆管炎,效果良好.结论 对良性胆管狭窄特别是损伤性胆管狭窄利用胃瓣进行修复,能保证胆道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带蒡脐静脉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对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38例用带蒡脉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进行总结。采用带蒂脐静脉瓣移植修复肝部门胆管狭窄23例,肝左外叶切除 修复右肝管开口狭窄11例,肝方叶切除或肝中裂劈开并脐静脉瓣修复高位胆管狭窄4例。  相似文献   

4.
带蒂脐静脉或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和缺损(附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利用带蒂脐静脉瓣和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和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 6例利用带蒂脐静脉瓣和胆囊瓣修复后的病人进行随访并小结。其中男 2例 ,女 4例。年龄 1 2~ 84岁。医源性胆总管狭窄 1例 ,右肝管环形狭窄 2例 ,Mirrizi综合征 2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1例。缺损范围均在胆总管直径的 1 / 2以上。结果 用带蒂脐静脉瓣修复 4例 ,带蒂胆囊瓣修复 2例。本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 5例随访 3年以上 ,无明显临床症状 ,长期疗效佳。结论 利用自体带蒂脐静脉瓣或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和缺损 ,是治疗良性胆管狭窄和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带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8例向忠孝*近年来,我们根据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1]的原理和手术方法,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8例,取得成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9~34岁。平均19岁。车祸伤15例,砸伤3例。软...  相似文献   

6.
应用带蒂自体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带蒂自体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9-2003年应用带蒂胆囊壁瓣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38例、直用带蒂胃壁片2例及肝圆韧带脐静脉片2例修复肝总管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术后无明显胆瘘、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无狭窄。术后随访40例6个月至14年,2例因术后胆管炎发作,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应用自体组织带蒂胆囊壁瓣,肝圆韧带脐静脉片及带蒂胃壁片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符合生理,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肝外胆管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带蒂脐静脉瓣为3例肝外胆管良性狭窄及缺损的患者进行了胆管的重建修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利用动态摄影及组织学检查对修补胆管的带蒂脐静脉壁的适应性改变作了研究观察。认为带蒂脐静脉是修复胆管缺损比较理想的自体生物材料,利用带蒂脐静脉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缺损或狭窄是一种符合生理条件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误伤肝外胆管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会造成灾害性胆管狭窄。我院2例手术误伤引起非周径胆管缺损,采用带蒂胆囊瓣修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利用带血管蒂胃瓣组织修复良性胆管狭窄术后胃瓣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及疗效.方法 选择10例良性胆管狭窄行带血管蒂胃瓣修复手术的病例,术后胆道镜检查结合病理和影像检查.结果 术后3个月胆道镜检查显示移植胃瓣黏膜形态无明显变化,病理学检查提示有轻度炎症.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外胆道形态及功能正常.随访6个月至3年,除1例因肝十二指肠韧带转移性腺癌再次手术外,其余9例术后优良率100%.结论 利用带血管蒂的胃瓣修复术可作为治疗良性胆管狭窄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蒂脐静脉修复肝外胆管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10年11月38例采用带蒂脐静脉修复肝外胆管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4例在住院期间出现胆漏,均经充分引流后好转出院.随访12~48个月,平均31个月,无结石复发、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 带蒂脐静脉修复肝外胆管缺损方法简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带蒂胆囊瓣修复肝门胆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高位胆管狭窄临床常见,多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炎症性狭窄,通常采用Roux—en—Y型胆管空肠吻合进行外科治疗。这种手术废弃了肝外胆道及Oddi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带来的胆汁流向改变和消化道改建,易造成反流性胆管炎及胆管结石复发。为了保存胆道的生理功能,我们采用带血管蒂的胆囊瓣来修复肝门胆管狭窄与缺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带蒂胆囊瓣修复非周径胆管缺损2例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200040)陈鸿耀,杨戟,何亮家我院有2例手术误伤所致非周径性胆管缺损,采用带蒂胆囊瓣修复,疗效满意.例1.在胆囊切除术中分离粘连时,造成胆总管前壁0·6cm×1cm缺损。采用带蒂胆囊责腹部片段缝...  相似文献   

13.
带蒂胆囊瓣修复胆管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管缺损的修复是胆道外科的一个难题。报道了5例带蒂胆囊瓣修复胆管缺损的经验,认为在oddi氏括约肌功能正常,肝内外胆管病变能充分纠正、局部胆管炎症不重等情况下,应用胆囊瓣修复胆管缺损较用其它非胆系材料更符合生理,在条件允许时应努力争取。  相似文献   

14.
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45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外科治疗中,各种带蒂岛状皮瓣、筋膜瓣的应用文献已有报道犤1犦,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需多次手术的带蒂随机皮瓣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岛状皮瓣有知名血管蒂与供区相连,可修复邻近或稍远处的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而又简便易行,我们在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的基础上,自1986年以来,对45例手、踝部、足跟、足背、胫前、胸壁及头部的软组织缺损,应用带蒂岛状瓣修复,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7至66岁。病因:创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8例,肿瘤切除术后7例,疤痕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修复手术在伴有大范围胆管缺损Mirizzi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11月作者所在单位采用带血管蒂胃瓣修补治疗的3例伴有大范围胆管缺损者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国内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10年间有关修复方法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报道5篇,对检出的159例病例资料按Csendes分类,对其外科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例胃瓣修复病例中,CsendesⅢ型2例,Ⅳ型1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分别随访2年、3年、1年,平均随访2.5年,无胆管狭窄及胆管炎症等并发症发生.国内文献检索159例中,CsendesⅠ型93例,采用单纯胆囊切除58例,胆囊大部切除+剩余黏膜电凝消融35例;Ⅱ型40例,瘘口直接修补29例,带血管蒂胆囊瓣修补9例,脐静脉瓣修补2例;Ⅲ型20例,带血管蒂胆囊瓣修补9例,脐静脉瓣修补1例,带血管蒂胃瓣修补3例,胆管空肠Roux -en-Y吻合7例:Ⅳ型5例,均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胆瘘1例,消化道出血1例,胆管狭窄1例,均治愈.结论 对于存在胆囊胆管内瘘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应根据瘘口大小及修复材料,进行个体化的修复治疗.对于伴有较大缺损的胆管损伤,采用带血管蒂胃瓣修复胆道疗效确切,宜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胆囊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 .方法 利用自体胆囊制成带胆囊动脉的组织瓣,在狭窄胆管广泛切开、扩大成形的基础上,修复胆管壁缺损.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0例,胆管镜取石致右肝管损伤1例,左肝内胆管癌侵及左肝管1例.随访至今,全组病例术后无胆漏,未出现返流性胆管炎,无结石复发.结论 本术式保留了Oddis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同时达到了解除狭窄和畅通引流的目的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带蒂胆囊瓣转移修补肝外胆管壁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修补肝外胆管缺损简捷、有效的术式。方法 用带蒂胆囊瓣修补肝外胆道缺损14例。其中,肝总管缺损Mirizzi综合征Ⅱ、Ⅲ型11例(78.57%);原发怀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壁溃疡穿孔2例(14.28%);医源性胆总管损伤1例(7.14%)。结果 全组病例恢复好,术后带T型管3 ̄6月经T管造影复查后拨管,无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 带蒂胆囊瓣修补肝外胆管缺损,手术简单易行,取材方便,合乎胆道生理,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体带蒂组织瓣修复手术后胆管狭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利用自体带蒂胆囊瓣、胃瓣和空肠瓣修复治疗手术后胆管狭窄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从1992年11月至1995年5月,利用自体带蒂组织瓣修复治疗的4例手术后胆管狭窄病人进行了总结。男女各2例,年龄37~69岁,平均48岁。胆管狭窄Ⅰ型和Ⅱ型各2例。用自体带蒂胆囊瓣、胃小弯前壁胃瓣和空肠瓣分别修复治疗1例、2例和3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4例均随访,随访时间为33~63个月.平匀50.5个月。无明显症状。长期疗效佳.结论 利用自体带蒂胆囊胆瓣、胃瓣和空肠瓣修复胆管.保留和利用胆管下端Oddi氏括约肌功能,是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尚需较多的病例积累以对其疗效作进一步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自体组织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狭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应用带蒂胆囊壁瓣、肝圆韧带脐静脉片修复6例肝外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病人术后均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术后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无狭窄,随访6个月至4年,无胆管炎症状及胆道梗阻发生。结论应用自体组织带蒂胆囊壁瓣,肝圆韧带脐静脉片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狭窄符合生理,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以来,我们应用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的骨和软组织缺损12例。年龄15~52岁,游离移植5例,桥式转移3例,逆行转位4例,皮瓣最大面积 12 cm×25 cm。结果:除 2例大面积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外,10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18个月随访,效果满意。体会: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血供充分,血管口径粗,蒂长,皮瓣切取面积大,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胫后血管蒂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临床应用12例@柳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叶澄宇$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