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有AS危险因素的人群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及其校正指数(baPWVi)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以及连豆清脉方干预AS患者baPWV及baPWVi的效果.方法 该研究共计纳入130例研究病例,其中无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临床事件患者54例、有AS相关临床事件患者76例,进行baPWV、baPWVi检测;并将其中64例有AS相关临床事件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连豆清脉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标准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连豆清脉方,观察治疗前后baPWV及baPWVi的变化.结果 有临床事件组的年龄、baPWV及baPWVi均明显高于无临床事件组[年龄:(66.7±9.6)岁.vs. (63.3±10.8)岁;baPWV:(20.40±0.67)m/s .vs. (15.72±0.38)m/s;baPWVi:(1.25±0.04 ).vs. (1.00±0.02), 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i和临床事件成正相关(r=5.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 而baPWV、年龄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baPWVi增高发生临床事件的相对危险度高于baPWV和年龄(OR值:296.6 .vs. 1.001 .vs. 0.995).baPWVi对于临床事件预测的价值高于baPWV和年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8 .vs. 0.789 .vs.0.614)],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原则,取baPWVi和baPWV的cut-off值(1.043,16.52 m/s),预测临床事件的特异性baPWVi高于baPWV(68.5%.vs. 62.7%),但是敏感性不如baPWV(76.3%.vs.80.3%).对照组和连豆清脉方治疗组治疗前的baPWV、baPWVi没有差异,治疗后两组baPWV、baPWVi均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baPWV:(1.97±0.40)m/s .vs. (0.13±0.17 )m/s;baPWVi:(0.12±0.02) .vs. (-0.01±0.01),P=0.000)].结论 在有AS危险因素的人群中,baPWVi和临床事件相关性、预测临床事件的能力优于baPWV;连豆清脉方可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baPWV及baPWVi.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探讨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因素。方法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2010年4月—2011年10月的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 075例(男7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LDL-C水平分为4组:LDL-C正常组(C组,LDL-C〈3.42 mmol/L);LDL-C临界升高组(H1组,LDL-C 3.42mmol/L~4.20mmol/L);LDL-C升高组(H2组,LDL-C:4.21mmol/L~4.97mmol/L);LDL-C显著升高组(H3组,LDL-C≥4.98mmol/L)。测定各组体检者的baPWV和踝肱指数(ABI),及其他临床指标,并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高LDL-C组baPWV值显著高于LDL-C正常组(1 391.74cm/s±224.74cm/s比1 310.49cm/s±222.10cm/s,P=0.027)。C组和H1组baPWV值处于正常范围,且H1组baPWV值(1 351.77cm/s±229.88cm/s)明显高于C组(1 310.49cm/s±222.02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2组baPWV值和H3组baPWV值轻度升高,与C组、H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各组间A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baPWV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BP)、年龄、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均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在控制SBP、年龄、HDL-C、UA影响因素后,LDL-C仍然与baPWV存在相关性(r=0.078,P=0.012)。结论随着LDL-C的升高,baPWV值增高,LDL-C升高者早期动脉血管弹性下降,baPWV检测有助于发现LDL-C升高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程育博 《中医药研究》2010,(8):1000-1001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测的性别差异。方法本文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82例,进行脉搏波速度测定,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不同性别间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男性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异常组间baPWV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baPWV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PWV和动脉的扩张性和硬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是评估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前瞻性研究吸烟与颈动脉硬化改变、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臂踝血压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 将2739例受检者分为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测定2组血脂、血糖、餐后血糖、体质量指数、中心动脉压、血压、PWV、ABI以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并进行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年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ABI、AIP 75%、中心动脉舒张压及舒张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吸烟组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及狭窄情况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P均〈0.01);而ABI、PWV吸烟组略高于不吸烟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吸烟与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呈正相关,与ABI呈负相关,与PWV不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收缩压、斑块及年龄是IMT、baPWV及ABI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吸烟及LDL-C也是IMT及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baPWV与ABI互为因果,但与吸烟不直接相关.结论 吸烟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吸烟者来说,尽早进行颈动脉IMT等指标检查,可能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与踝臂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36例为病例组,选择体检健康的45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踝臂指数,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2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人数、体质量指数均未见明显差异。病例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臂指数可作为基层医院评估冠心病患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踝臂指数(ABI)的临床特点.方法:体检人群资料共计949例(女203),年龄46.12±11.23岁,使用日本科林动脉硬化测定仪(型号BP-203RPEⅡvp-100)测定ABI.并检测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GLU)、血尿酸(UA)、肝肾功能及体重指数.作均数比较、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体检人群中ABI平均为1.06±0.08,为正态分布,ABI<0.9有15例,其ABI异常检出率为1.58%.他们的主要特点为年龄轻(29.40±6.08岁),且没有常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随访近1年没有发生未发生外周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多元回归分析,影响ABI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其次是高血压病史.结论:在体检人群中ABI呈正态分布,仅与年龄和高血压病史成正相关.对没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年轻人群中ABI<0.9的临床意义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60例平脉及60例弦脉的正常成人双侧颈总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各参数的探测及分析,探讨正常成人生理性弦脉的颈总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WI参数及脉图特点。分析生理性弦脉的WI脉图参数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 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0例弦脉及60例平脉的正常成人双侧颈总动脉、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瞬时波强WI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生理性弦脉组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总胆固醇均较平脉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生理性弦脉组颈总动脉的NA、β、EP、AI、PWVβ均较平脉组增高,AC较平脉组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生理性弦脉组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NA值均较平脉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AI值均较平脉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理性弦脉组受试者的年龄、血压、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体重指数均与颈总动脉、桡动脉及足背动脉WI技术的多项反映血管弹性及外周阻力的参数有显著相关性(P < 0.01)。结论 生理性弦脉组颈总动脉的血管弹性较平脉组降低,外周血管的血流阻力增高,生理性弦脉组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外周血管血流阻力、血管弹性均较平脉组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看出,生理性弦脉是人体动脉血管弹性减退,外周中小动脉所造成的外周阻力增高的一种生理状态。而血压、血脂、年龄、BMI等的增高与生理性弦脉的形成密切相关。WI波形显示生理性弦脉组的NA波较平脉组加深。生理性弦脉可通过WI技术的各项参数及波形客观体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脉诊仪采集慢性胃炎肝气犯胃型中弦脉与平脉的脉象,对两种脉象图形进行差异分析。方法:通过新式脉诊分析仪,对采集的50例弦脉与55例平脉者进行各组时域解析。结果:相同脉象的图形相似,而不同脉象的图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弦脉组SYS、DIA、H1、H2、H1/H2均大于平脉组(P0.05),两组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得出两种不同脉象的图形特征及各组时域参数存在着差异,对日后临床上利用脉诊仪辨别弦脉与平脉有诊断意义,有待解决远程就诊中"切诊"的短板。  相似文献   

9.
浅谈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臂指数( ankle-brachial index,ABI),又称踝肱指数或踝肱压力指数,是踝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ABI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国内应用尚不多.现对ABI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主要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中医智能远程脉象检测系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分期、证型的脉象参数规律,并对其进行病证关联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以原发性高血压病为诊断收治的200例患者,应用中医智能远程脉象检测系统采集其脉象信息,并将其与6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运用数学软件和统计学方法描述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者的不同脉象参数特点、高血压病不同分期、证型的脉象参数规律。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以弦脉出现频次最高(28.5%),其后依次为滑脉(20%)、细脉(23%)、数脉(12%)、涩脉(9%)。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分期与健康平脉组脉象参数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病Ⅱ、Ⅲ期的H1(x)、-H1(x)、P1(x)值均低于健康平脉组,高血压病各期的H1(y)、-H1(y)、P1(y)、P2(x)、P2(y)值高于健康平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Ⅲ期的脉率Pr高于健康平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证型间脉象参数比较结果显示:阴虚阳亢证-H1(x)、P1(x)值低于健康人群,H1(y)、-H1(y)、P1(y)、P...  相似文献   

11.
CVIQ对40例弦脉与非弦脉桡动脉血流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芳  陆盈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4):152-154
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惠普 850 0中的 CVIQ功能(彩色速度成像定量化 ) 对 2 0例弦脉者的桡动脉及 2 0例非弦脉者的桡动脉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结果是弦脉者的桡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峰值速度S、阻力指数 RI、血流加速斜率 AS及血容量 VOLT均明显高于非弦脉者 ,而舒张期最大峰值速度却低于非弦脉者。这就证实了弦脉的特点 :端直以长 ,如张弓弦 ,按之不移 ,绵绵如按琴弦 ,即按之如弓弦或琴弦 ,左右不动 ,在指下有挺然直进的感觉。以往对脉象学的研究缺少一种定量化的方法 ,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彩色速度成像定量化这一功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将为中医脉象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无创伤性的、直观的、定量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EAD)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D-二聚体(D-Di),C反应蛋白(CRP),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踝臂指数(ABI)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 PWV)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片40 mg,qd,拜阿司匹林片100 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并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脂,D-Di,CRP,股动脉IMT,ABI,ba PWV的变化,并监测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D-Di,ba PWV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LDL-C,D-Di,ba PWV,可能对改善动脉僵硬度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不同靶器官损害患者脉图时域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ZBOX-Ⅰ型中医脉象数字化分析仪记录15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患者和65例正常人的脉图,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心、肾、血管等不同靶器官损害患者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合并单器官损害、两器官损害、三器官损害患者脉图时域参数的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心脏损害组、肾脏损害组、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3、h4、h3/h1、w/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心脏损害组、肾脏损害组、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肾脏损害组、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3/h1、h4/h1、w/t明显高于心脏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肾脏损害组脉图参数h1、h3、h5明显高于心脏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5明显低于心脏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两器官损害组脉图参数h1、h3、h4明显低于单器官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三器官损害组脉图参数h4/h1、h3/h1明显低于单器官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两器官损害组脉图参数w/t明显高于单器官损害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靶器官损害患者脉图参数能反映其动脉粥样硬化、外周阻力增大的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数量增加,脉图参数呈现相应变化。中医脉图参数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弦脉和非高血压病弦脉脉图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运用时域分析方法分析比较高血压病弦脉和非高血压病弦脉的脉象参数信息,初步推断两类弦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形成机理。方法:应用ZBOX-1型中医脉象仪采集2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压力脉图和300例非高血压病弦脉压力脉图,比较高血压病弦脉与非高血压病弦脉脉图对应的时域参数(h3/h1、h4/h1、w/t)的特点。结果:高血压病弦脉组、非高血压病弦脉组脉图h3/h1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高血压病弦脉组h3/h1值又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病弦脉组(P<0.01);高血压病弦脉组脉图h4/h1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及非高血压病弦脉组(P<0.01);高血压病弦脉组和非高血压病弦脉组脉图w/t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弦脉组外周阻力高、血管弹性差、大动脉的张力增高;而非高血压病弦脉组外周阻力无明显变化,但动脉顺应性减退、大动脉处于高压力、高张力的状态,两者具有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脉象客观指标,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脉象变化,为临床辨证冠心病提供客观化依据及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应用YM-Ⅲ型脉象采集仪对观察组289例冠心病患者及对照组120例正常人的脉象进行采集,并对2组的脉象、脉图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单一脉象统计,冠心病患者可见脉象有11种,其中弦脉、滑脉、沉脉共占76.48%,较其他脉象所占比例大。弦脉观察组占34.60%,对照组占1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H脉观察组占29.41%,对照组占19.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脉象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1、U、h3/h1这3个变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图参数可为临床上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肱-踝脉搏波速(baPWV)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1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1例。2组均给予正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次,3次/d,2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血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肱动脉静息时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及FMD、baPWV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下降更显著;观察组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及FMD、baPWV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内皮舒张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脂、抗炎、防治脂质过氧化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ZBOX脉象仪采集60例糖尿病患者左右手关部脉图,分析其脉图参数,并与50例正常人脉图参数作比较,对糖尿病患者脉图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糖尿病脉象的研究提供客观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209例脉图参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脂肪肝患者与正常人的脉象及脉图参数的比较,初步探讨脂肪肝患者脉象特征与脉图参数的变化,以期为脂肪肝的早期干预与脉象研究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应用TD-Ⅲ中医脉象仪,观察209例脂肪肝患者与203例正常人脉象分布及脉图参数h1、h3、h4、h5、h3/h1、h5/h1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组以弦脉、滑脉多见,正常人组以弦脉、平脉多见。脂肪肝患者脉图参数h1、h3、h4、h3/h1均高于正常人,而h5、h5/h1低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以弦脉、滑脉多见,亦见濡脉、弦滑脉、细脉。采取定期脉象检查并进行相关干预对于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付滨  王宝娟 《天津中医药》2008,25(6):475-476
切脉的技法早在<内经>已有记述.迟脉、数脉是临床上常见的脉象,其诊法无疑也非常重要.但由于脉法流传久远、文辞古奥,近世医家难免误读,故对迟脉、数脉进行考证,指出迟、数脉应根据患者的呼吸,脉搏比率确定.而不能只依靠患者的脉率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